CN209046748U -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6748U
CN209046748U CN201821996641.7U CN201821996641U CN209046748U CN 209046748 U CN209046748 U CN 209046748U CN 201821996641 U CN201821996641 U CN 201821996641U CN 209046748 U CN209046748 U CN 209046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in
bare die
encapsulating structure
pancratic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66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进宝
朱淑敏
张升云
庄士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66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6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6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67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该封装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多条第一边框以及至少一条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边框并形成闭合的边框结构,所述第二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二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所述第一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一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以及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引脚用于电连接摄像模组的电路板与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可调焦透镜的裸片。本实用新型厚度较小的第一边框能够缩小框架所在平面的横向宽度,进而使得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更加趋于小型化,当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应用于智能终端时,能够提高智能终端的屏占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普通自动对焦模组主要由音圈马达(VCM)和镜头组成,由于音圈马达尺寸较大,占据较大的手机空间,不利于全面屏的发展。随着市场对变焦模组的需求越来越大,普通自动对焦模组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可调焦透镜(T-lens)开始得到了发展与普及。相比普通自动对焦模组,可调焦透镜主要根据控制电压的大小来实现光线聚焦或者发散从而实现自动变焦,可调焦透镜不仅能实现自动变焦功能还可以减少模组尺寸。
可调焦透镜通常包括框架,内嵌入框架内的PIN脚(也称引脚,一端用于与摄像模组的电路板电连接),设于框架内、并通过导电线与PIN脚的另一端电连接的裸片。这种结构的可调焦透镜的整体尺寸虽然小于普通自动对焦模组,但框架的整体尺寸偏大,不利于可调焦透镜的小型化发展,可调焦透镜的整体尺寸仍然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较小的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一种封装结构,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多条第一边框以及至少一条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边框并形成闭合的边框结构,所述第二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二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所述第一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一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以及
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引脚用于电连接摄像模组的电路板与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可调焦透镜的裸片。
上述封装结构内的框架可以用于安装可调焦透镜的裸片,其中,第二边框垂直于第二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第一边框垂直于第一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也即第二边框的厚度值小于第一边框的厚度值,从而使得在引脚能够安装于厚度较大的第一边框上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厚度较小的第一边框能够缩小框架所在平面的横向宽度,进而使得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更加趋于小型化,当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应用于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时,能够提高智能终端的屏占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为塑胶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为金属边框。如此,作为刚性较好的金属边框可以弥补第二边框的厚度偏薄所带来的结构强度的不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条所述第一边框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框架的安装、拆卸、运输及存放,缩小占用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的数量为三条,所述第二边框的数量为一条,所述三条第一边框与所述一条第二边框拼接后形成矩形框。如此,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拼接后形成的非对称框架,有效减少了框架所在平面的横向宽度,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更加趋于小型化,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二边框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边框靠近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条状部以及设于所述条状部两端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如此,可以提高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拼接后形成的框架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框架内的裸片的安装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脚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引脚设于不同的所述第一边框上。如此,可以避免多个引脚设于同一第一边框上,造成第一边框的强度不足,或是为了维持第一边框的强度而增加第一边框的厚度,从而造成封装结构整体的横向尺寸偏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所述引脚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引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呈夹角设置。如此,可以缩小第一边框与引脚连接一侧的横向宽度,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更加趋于小型化,另外,由于引脚的长度对结构不对称的影响减小,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引脚的长度来改善高温焊接引脚时导致可调焦透镜性能不良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或所述第二边框的内壁设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可调焦透镜的裸片于所述框架内的偏移。如此,可以减少裸片安装于框架内的偏移量,提高成像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或所述第二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点胶以将所述可调焦透镜的裸片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胶槽。如此,可以增加可调焦透镜的裸片的安装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槽包括槽底以及设于所述槽底两侧的槽壁,所述槽底为一倾斜平面,所述槽底朝向所述框架的外侧倾斜,所述槽壁包括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槽底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平面设于所述第一平面远离所述槽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平面朝向远离所述胶槽内侧的方向延伸。如此,可以扩大裸片与胶槽内点胶形成的粘结层的接触面积,增加固定强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调焦透镜,包括:
上述封装结构;以及
裸片,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裸片与所述引脚电连接,所述裸片用于根据控制电压以调整焦距。
在上述可调焦透镜中,封装结构内的框架可以用于安装可调焦透镜的裸片,其中,第二边框沿着垂直于第二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第一边框沿着垂直于第一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也即第二边框的厚度值小于第一边框的厚度值,从而使得在引脚能够安装于厚度较大的第一边框上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厚度较小的第一边框能够缩小框架所在平面的横向宽度,进而使得包括上述封装结构的可调焦透镜更加趋于小型化,当可调焦透镜应用于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时,能够提高智能终端的屏占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焦透镜还包括导电线,所述裸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裸片的下表面设有焊垫,与所述引脚连接的所述第一边框靠近所述裸片的下表面的一端开设有裸露所述引脚的开窗,所述焊垫与所述开窗相邻且相邻的所述焊垫与所述开窗的排布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延伸方向,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焊垫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开窗,以与所述引脚电连接。如此,可以减小开窗的大小,缩短导线的长度,从而避免断线风险,降低材料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焦透镜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设于所述裸片的感光路径,以对所述裸片起到保护和遮光的作用。如此,可以阻挡物像侧的杂散光,进而提高光学成像后的分辨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
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上述可调焦透镜,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引脚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与所述感光组件的电路板电连接。
如此,可以减小上述摄像模组的尺寸,使得摄像模组趋于小型化,更贴近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调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胶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可调焦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包括感光组件10a、镜头组件10b以及可调焦透镜10c。镜头组件10b和可调焦透镜10c设于感光组件10a的感光路径上,物体侧的光线顺次经过可调焦透镜10c、镜头组件10b后到达感光组件10a,从而实现成像。其中,可调焦透镜10c用于根据控制电压的大小来实现光线聚焦或者发散从而实现自动变焦。
该摄像模组10应用于智能终端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以及设于终端本体上的摄像模组10。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数码静物相机、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移动医疗装置、可穿戴式设备等智能终端。
如图2和图3所示,可调焦透镜10c包括封装结构100、裸片200、粘结层300以及导电线400。裸片200设于封装结构100内并通过粘结层300与封装结构100固定连接,导电线400的两端分别与裸片200和封装结构100连接,以通过封装结构100实现裸片200与摄像模组10的电路板的电性导通。
裸片200为可调焦透镜10c内的核心部件,用于根据控制电压的大小来实现光线聚焦或者发散从而实现自动变焦。裸片200包括第一透明层、第二透明层、软聚合物和制动器。第一透明层位于软聚合物上侧,第二透明层位于软聚合物下侧并靠近感光组件,第一透明层的上表面是由挠性硬质材料制成的,制动器设于远离光轴的一侧,制动器可以对第一透明层施加相对于光轴对称的力,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层弯曲。弯曲的程度大小称为曲率,曲率决定了光学元件的焦距。
封装结构100用于安装裸片200,并实现裸片200与电路板的电性导通。具体的,封装结构100包括框架110以及设于框架110上的引脚120。裸片200设于框架110内,裸片200与引脚120的一端电连接,也即裸片200中的制动器与引脚120电连接,引脚120的另一端与感光组件10a中的电路板(图未示)相连,通过引脚120供电从而实现对裸片200的驱动控制。引脚120的数目可以为两根(一根正极,一根负极),也可以为四根(一根正极,一根负极,一组正负极的备用接口)。其中,上述引脚120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合金、非金属等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框架110包括多条第一边框111以及至少一条第二边框112,第二边框112连接相邻两条第一边框111并形成闭合的边框结构,引脚120设于第一边框111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1的数量为三条,第二边框112的数量为一条,三条第一边框111与一条第二边框112拼接后形成矩形框。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数量还可以皆为多条,每条第一边框连接相邻两条第二边框,每条第二边框连接相邻两条第一边框。例如,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数量皆为两条,两条第一边框和两条第二边框拼接后形成闭合的矩形框,相对的两条第一边框和相对的两条第二边框分别关于矩形框的中心对称。如此,裸片安装于框架内时受力更加均匀,减少偏移量,提高成像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框架110中,第二边框112垂直于第二边框112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第一边框111垂直于第一边框111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也即第二边框112的厚度值小于第一边框111的厚度值。第一边框111的材料可以为能成型为固定形状的树脂、塑料,也可以为上述多种材料的混合。第二边框112的材料可以为刚性、强度较好的金属、合金,也可以为上述多种材料的混合,以弥补第二边框112的厚度偏薄所带来的结构强度的不足。
在上述可调焦透镜10c中,第二边框112垂直于第二边框112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第一边框111垂直于第一边框111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也即第二边框112的厚度值小于第一边框111的厚度值,从而使得在引脚120能够安装于厚度较大的第一边框111上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厚度较小的第一边框111能够缩小框架110所在平面的横向宽度,进而使得包括上述封装结构100的可调焦透镜10c更加趋于小型化,当可调焦透镜10c应用于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时,能够提高智能终端的屏占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引脚120设于不同的第一边框111上。如此,可以避免多个引脚120设于同一条第一边框上,造成第一边框111的强度不足,或是为了维持第一边框111的强度而增加第一边框111的厚度,从而造成封装结构100整体横向尺寸的偏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引脚120设于矩形边框的角落。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引脚所处角落位置不作限定,也即两个引脚可以位于相邻的角落,也可以位于不相邻的角落,例如,相对的角落。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边框111一体成型,第一边框111与第二边框11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边框112相邻的两条第一边框111靠近第二边框112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1111,第二边框112包括条状部1121以及设于条状部1121两端的卡接部1122,卡接部1122卡接于卡接槽1111内。如此,可以提高第一边框111与第二边框112拼接后形成的框架110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框架110内的裸片200的安装牢固性。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图未示),卡接槽也可以开设于第二边框的两端,对应的,第一边框包括条状部以及设于条状部一端的卡接部,卡接部与卡接槽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多条第一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多条第一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皆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皆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第一边框111具有上表面111a和下表面111b,引脚120设于第一边框111的下表面111b,引脚120朝向远离第一边框111的下表面111b的方向延伸,且引脚1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框111的下表面111b呈夹角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引脚120的延伸方向与下表面111b的夹角Φ的值为90度,也即引脚120与第一边框111垂直连接。
如图7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的可调焦透镜20中,引脚21采用横向延伸的方式设于框架22的侧面(也即沿着图示X轴的方向),为了保证框架22与引脚21连接一侧的强度,框架22与引脚21连接的一侧的宽度必然有所增加(沿着X轴的方向横向增加),进而使得可调焦透镜20的结构不对称,整体尺寸偏大。为了控制尺寸,缓解上述可调焦透镜20的结构不对称,引脚21往往设置的较短,由于引脚21过短,引脚21在焊接时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到裸片200的性能。
结合图4和图5,而在本实用新型可调焦透镜10c中,引脚120设于第一边框111的下表面111b,引脚120朝向远离下表面111b的方向延伸,且引脚120的延伸方向与下表面111b呈夹角设置。如此,可以缩小第一边框111与引脚120连接一侧的横向宽度,可调焦透镜10c更加趋于小型化。另外,由于引脚120的长度对结构不对称的影响减小,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引脚120的长度来改善高温焊接引脚120时导致裸片200性能不良的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第一边框111的内侧开设有用于点胶以将可调焦透镜10c的裸片200固定于框架110内的胶槽113,粘结层300设于胶槽113内以与裸片20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胶槽113包括槽底114以及设于槽底114两侧的槽壁115,槽底114为一倾斜平面,槽底114朝向框架110的外侧倾斜,槽壁115包括第一平面1151以及第二平面1152,第一平面1151与槽底114垂直连接,第二平面1152设于第一平面1151远离槽底114的一侧,且第二平面1152朝向远离胶槽113内侧的方向延伸。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漏斗形胶槽的开口端进胶量大、出口端进胶量少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胶槽113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平面1152的开口大小来增大粘结层300与裸片2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封装结构100整体的可靠性和牢固性。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图未示),在忽略工艺加工难度的基础上,第二边框的内侧也可以设置胶槽。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采用上述胶槽的具体结构外,胶槽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为三角形、梯形、矩形、多边形等。
进一步,结合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1的内壁设有限位部116,以限制可调焦透镜10c的裸片200于框架110内的偏移。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16与胶槽113错位设置,也即限位部116需要避让胶槽113,以使胶槽113内的粘结层300能够以最大接触面积来粘接框架110内的裸片2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第二边框的内壁也可以设有限位部。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裸片200具有相对的上表面(图未示)和下表面220,裸片200的下表面220设有焊垫221,与引脚120连接的第一边框111靠近裸片200的下表面220的一端开设有裸露引脚120的开窗1113,焊垫221与开窗1113相邻且相邻的焊垫221与开窗1113的排布方向倾斜于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导电线400的一端与焊垫221电连接,导电线400的另一端穿设于开窗1113,以与引脚120电连接。上述导线400的材料可以是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合金、非金属等材料。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400为金线。
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导线23将引脚21与裸片上的焊垫24连接时,导线23的引线方向与框架22的一边框垂直。由于封装结构空间的局限性,引线过程手指需要占据开窗25的部分空间,使得开窗25较大,进而降低了开窗25所在边框的强度。如图2和图3,而本实用新型焊垫221与开窗1113相邻且焊垫221与开窗1113的排布方向倾斜于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也即导线400倾斜于第一边框111的延伸方向。如此,在引线时,便于引线操作,减小开窗1113的大小,缩短导线400的长度,从而避免断线风险,降低材料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可调焦透镜10c还包括遮光片500,遮光片500设于裸片200的感光路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500设于框架110靠近裸片200的上表面的一端。如此,可以阻挡物像侧的灰尘,起到保护和遮光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多条第一边框以及至少一条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连接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边框并形成闭合的边框结构,所述第二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二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小于所述第一边框垂直于所述第一边框延伸方向的尺寸值;以及
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边框,所述引脚用于电连接摄像模组的电路板与设于所述框架内的可调焦透镜的裸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为塑胶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为金属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一边框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可拆卸连接;及/或
所述第一边框的数量为三条,所述第二边框的数量为一条,所述三条第一边框与所述一条第二边框拼接后形成矩形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边框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边框靠近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条状部以及设于所述条状部两端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数量为多个,每一所述引脚设于不同的所述第一边框上;及/或
所述第一边框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所述引脚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引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框的下表面呈夹角设置;及/或
所述第一边框或所述第二边框的内壁设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可调焦透镜的裸片于所述框架内的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或所述第二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点胶以将所述可调焦透镜的裸片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胶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槽包括槽底以及设于所述槽底两侧的槽壁,所述槽底为一倾斜平面,所述槽底朝向所述框架的外侧倾斜,所述槽壁包括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槽底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平面设于所述第一平面远离所述槽底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平面朝向远离所述胶槽内侧的方向延伸。
8.一种可调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封装结构;以及
裸片,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裸片与所述引脚电连接,所述裸片用于根据控制电压以调整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焦透镜还包括导电线,所述裸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裸片的下表面设有焊垫,与所述引脚连接的所述第一边框靠近所述裸片的下表面的一端开设有裸露所述引脚的开窗,所述焊垫与所述开窗相邻且相邻的所述焊垫与所述开窗的排布方向倾斜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延伸方向,所述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焊垫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开窗,以与所述引脚电连接;及/或
所述可调焦透镜还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设于所述裸片的感光路径,以对所述裸片起到保护和遮光的作用。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组件;
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调焦透镜,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上方,且所述引脚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与所述感光组件的电路板电连接。
CN201821996641.7U 2018-11-30 2018-11-30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6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6641.7U CN20904674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6641.7U CN20904674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6748U true CN209046748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664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674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6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39935A1 (en) Optical mechanism
CN109618080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164731B (zh) 透镜元件和摄像装置
CN109839713A (zh) 一种变焦组件、镜头组件及摄像模组
CN209299368U (zh) 镜座、镜头组件、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10299479A (zh) 电子设备
CN101582432A (zh) 具有支撑件的影像感测模组封装结构
CN107481619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493728B2 (en) Lens driving system and circuit module thereof
CN208836250U (zh) 移动终端、摄像模组及感光组件
CN110189633A (zh) 显示屏组件、电子装置及显示屏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09046748U (zh) 封装结构、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CN208489923U (zh) 移动终端、摄像模组及可调焦透镜
CN208691384U (zh) 智能终端及其摄像模组
CN206743383U (zh) 摄像模组
CN209046739U (zh) 框架、可调焦透镜及摄像模组
CN107404605A (zh) 摄像模组
CN208836255U (zh) 线路板组件及摄像模组、智能终端
CN206743382U (zh) 摄像模组
US11470228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mo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6865582U (zh) 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WO2021068680A1 (zh)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05607362B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基板
CN108417568A (zh) 一种led照明用面光源
CN209184666U (zh) 智能终端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