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5959U -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5959U
CN209045959U CN201821555340.0U CN201821555340U CN209045959U CN 209045959 U CN209045959 U CN 209045959U CN 201821555340 U CN201821555340 U CN 201821555340U CN 209045959 U CN209045959 U CN 209045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over plug
power supply
supply adaptor
pin needle
change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53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YIDA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553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5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5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5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其中,当所述转换插头包括多个,且所述多个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彼此不等,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部分转化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两侧延伸的弯折部,以使得所述多个转换插头对应同一所述电源适配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通过将PIN针向两侧形成弯折部,使得多个不同的转换插头可以适用同一个电源适配器。

Description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为了通过采用同一个电源适配器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电源适配器插头标准,通常为一个电源适配器配备的了多个可转换的插头。
为了使得同一个电源适配器本体适用不同的转换插头,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转换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换插头,当所述转换插头包括多个,且所述多个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彼此不等,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部分转化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两侧延伸的弯折部,以使得所述多个转换插头对应同一所述电源适配器。
进一步,所述转换插头包括PIN针和包围所述PIN针的下部经过注塑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注塑部,所述注塑部包括与所述PIN针连通的插孔。
进一步,当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第二部分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远离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或
所述第二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靠近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
进一步,当所述转换插头为多个转换插头,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每个转换插头的插孔的规格相同。
进一步,所述注塑部还包括第一定位部,用于对装配后的所述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定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适配器本体和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换插头;
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包括形成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注塑部的插槽;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还包括一端位于所述插槽内的导电插片,当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所述转换插头装配在一起时,所述导电插片插入所述插孔并与所述PIN针贴合。
进一步,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还包括第二定位部,用于对所述装配后的所述转换插头和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PIN针的下部进行注塑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A-2D为多种安规下的PIN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A-3D为完成第一次注塑后的多种安规下的转换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4D为完成第二次注塑后的多种安规下的转换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插头显示面对电源适配器本体部分的结构;图6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插头显示背对电源适配器本体部分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插头的剖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导向结构组件部分剖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插孔和导电插片部分剖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现有的转换插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插头加工方法,所述转换插头加工方法包括:
对PIN针的下部进行注塑,以形成包围所述PIN针下部的一个整体的注塑部;其中,所述注塑部包括与所述PIN针连通的插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个转换插头对应同一个电源适配器本体时,为了保证多个转换插头能够适用同一个电源适配器本体,需要使得不同的PIN针注塑后形成的注塑部的插孔的规格(位置和大小等)一致。
如图10所示,图10为现有的转换插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该转换插头通过将PIN针33底部通过上下两个外壳31、32固定组装后形成,因此结构复杂体积大,一方面需要增加比较多的成本,另一方面不方面携带;另外,由于上下外壳通过组装而成,经常会发生因为外力作用而使得两个部分分开,使得一方面加大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由于采用上面的方法,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转换插头,简化了转换插头的结构,方便转换插头的携带,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采用注塑的方式,转换插头整体成为一体结构,使得整个转换插头更加牢固;另外,可以减少PIN针底部暴露在外的风险,因此更加安全。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PIN针的下部进行注塑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PIN针的下部进行注塑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S11将PIN针放入第一注塑模具中进行第一次注塑形成位于所述PIN针的下部的第一注塑部,以定位所述PIN针;其中,所述第一注塑部包括与所述PIN针连通的插孔。
图2A-2D为多种安规下的PIN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A-3D为完成第一次注塑后的多种安规下的转换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A-2D、图3A-3D所示,将各个PIN针11放入模具中,然后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所述PIN针11的下部的第一注塑部121,该第一注塑部121用于定位PIN针11(通常PIN针为2个或3个等等)的位置;并且形成与PIN针11连通的插孔13。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国家对插头有不同的安规标准,比如:如图2A所示,为符合美国(UL)安规的转换插头;如图2B所示,为符合欧洲(EU)安规的转换插头;如图2C所示,为符合英国(UK)安规的转换插头;如图2D所示,为符合澳大利亚(UL)安规的转换插头。
S12将所述第一注塑部放入第二注塑模具中进行第二次注塑形成第二注塑部,所述第二注塑部包括所述插孔。
如图4A-4D所示,图4A-4D为完成第二次注塑后的多种安规下的转换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最终形成的第二注塑部122为包围PIN针11的下部和第一注塑部121的转换插头10最终的注塑部12。
该第二注塑部122包括第一次注塑后形成的插孔13。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插头显示面对电源适配器本体部分的结构;图6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转换插头显示背对电源适配器本体部分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部还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对装配后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之间进行定位,从而可以阻止组装后的二者因受到外力的作用发生分离,所述第一定位部与后面的第二定位部相配合,可以为各种将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之间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的结构组件,比如:卡接组件、螺钉和螺孔组件等等。
如图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卡接的卡接组件中的第一卡接部141。
具体的,该第一卡接部141可以为用于卡接的任意结构组件中的其中之一,比如:卡槽和弹性卡扣141中的一个。
如图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装配时,需要尽可能减少二者之间表面的接触,从而减少因为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进而使得装配的过程更加顺滑和方便。
具体的,可以使得装配后的所述注塑部12对应电源适配器本体20的所述插槽21的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插槽21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形成间隙,从而减少二者在装配的过程中,因为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将注塑部12至少沿侧向形成具有凸出部的端盖142,通过凸出部的下表面与插槽21顶面23摩擦接触进行限位,而其它面在装配过程中形成间隙,从而减少了摩擦的产生;或者设计将注塑部12的底部143与插槽21的底面接触,而其它面在装配过程中形成间隙等等;或者注塑部的端盖142和底部143都分别与插槽21对应摩擦接触,而侧面形成间隙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为注塑部12的第一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所述第二部分为插槽的第二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为了使得注塑部的第一侧面和插槽第二侧面在装配后形成间隙配合,可以使得沿横向X的注塑部12的宽度略小于所述插槽内部的宽度,这样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如图6A、6B所示,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形成沿装配方向设置的导槽1412(一个或者两个导槽);在所述插槽21的第二侧面对应所述导槽1412位置处沿横向X延伸形成与所述导槽1412配合的导条2112;当装配时,所述导条2112插入所述导槽1412,且二者之间相对面存在间隙,所以不会产生摩擦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该导槽不限于设置在第一侧面,也可以设置在其它需要的方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槽和导条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转换插头装配入插槽后,由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为了强化装配后这部分表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在导槽的末端(所述末端可以为最末端,也可以为靠近末端附近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起1412A。所述末端是指在装配时,所述注塑部远离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的一端。这样当二者完成装配后,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412A的限定,可以增加二者之间连接的强度。
后面实施例会对导槽和导条及第一定位凸起等等有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A-2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国家的安规对PIN针规格要求的不同,可能有些PIN针之间的间距小,有些PIN针的间距大,为了使得这些符合不同安规的转换插头能够适用相同的电源适配器,因此,对于一些间距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PIN针,可以在所述PIN针11的下部形成向两侧延伸的弯折部111,从而减少或者增大两个PIN针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多个转换插头可以共用同一个电源适配器本体。
具体的,当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第二部分转换插头的PIN11针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10的PIN针11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远离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111;或所述第二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靠近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比如:AU或UL的PIN针11之间的间距相对其它国家的PIN针间距小,因此可以向彼此远离的两侧形成延伸的弯折部111。另一方面,也可以将PIN针之间的间距大于其他PIN针间距的转换插头的PIN针向彼此靠近的两侧形成延伸的弯折部(图未示意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加工方法,所述电源适配器加工方法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转换插头加工方法。
有关转换插头的加工方法的相关描述参见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换插头10,所述转换插头10包括PIN针11和包围所述PIN针的下部经过注塑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注塑部12,所述注塑部12包括与所述PIN针11连通的插孔13。
由于采用上面的转换插头,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转换插头,简化了转换插头的结构,方便转换插头的携带,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采用注塑的方式,使得转换插头整体成为一体结构,使得整个转换插头更加牢固;另外,可以减少PIN针底部暴露在外的风险,因此更加安全。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卡接的卡接组件中的其中之一的第一卡接部1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41为弹性卡扣141。
如图2A-2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转换插头10包括多个,且所述多个转换插头10的PIN针11之间的距离彼此不等,所述多个转换插头10中的部分转化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两侧延伸的弯折部111。
如图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适配器本体20和转换插头10。
所述转换插头10包括PIN针11和包围所述PIN针的下部经过注塑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注塑部12,所述注塑部12包括与所述PIN针11连通的插孔13。
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包括形成容纳至少部分所述转换插头10的插槽21;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包括一端位于所述插槽21内的导电弹片22,导电弹片2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内,与内部电路电连接;当电源适配器本体20和转换插头10装配后,导电弹片22插入所述插孔13内与所述PIN针11贴合,从而可以实现电源适配器和转换插头之间的导电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插槽21的侧面对应转换插头的插入起始端为开口端24,这样转换插头10从开口端24沿插槽21插入直到插入插槽21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部12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或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还包括第二定位部;用于对装配后的所述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之间进行定位,从而防止二者之间组装完成后二者之间受外力作用发生分离。
采用上面的电源适配器,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转换插头,简化了转换插头的结构,方便转换插头的携带,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采用注塑的方式,使得转换插头整体成为一体结构,使得整个转换插头更加牢固;另外,可以减少PIN针底部暴露在外的风险,因此更加安全。
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20卡接的任意结构的卡接组件其中之一的第一卡接部141;则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41配合的用于卡接的任意结构组件中的另外一个的第二卡接部211。具体的,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11为卡槽211,第一卡接部141为弹性卡块141。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配合进行定位。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将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装配时,需要尽可能减少二者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少二者之间因为接触而产生的摩擦。
具体的,可以使得装配后的所述注塑部对应所述插槽的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插槽的内表面的第二部分形成间隙,从而减少二者在装配的过程中,因为表面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如图6A、6B所述,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计将注塑部12至少沿侧向形成具有凸出部的端盖142,通过凸出部的下表面与插槽21的顶面23摩擦接触进行限位,而其它面在装配过程中形成间隙,从而减少了摩擦的产生;或者将注塑部12的底部143与插槽21的底面接触,而其它面在装配过程中形成间隙等等;或者端盖142和底部143都分别与电源适配器本体对应摩擦接触,而侧面形成间隙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为注塑部的第一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所述第二部分为插槽的第二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为了使得注塑部的第一侧面和插槽第二侧面在装配后形成间隙配合,可以使得注塑部的横向X宽度略小于所述插槽内部的宽度,这样当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如图6A、6B所示,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一个或者两个侧面)形成沿装配方向设置的导槽1412(一个或者两个导槽);在所述插槽的第二侧面对应所述导槽位置处横向X延伸形成与所述导槽1412配合的导条2112;当装配时,所述导条插入所述导槽,且二者之间相对面存在间隙,所以不会产生摩擦接触。需要说明的是,该导槽不限于设置在侧面,也可以设置在其它需要的方位。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转换插头装配入插槽后,由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为了强化装配后这部分表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在导槽1412的末端(所述末端可以为最末端,也可以为靠近末端附近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凸起1412A,该第一定位凸起即为第一定位部。所述末端是指在装配时,所述注塑部远离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的一端。这样当二者完成装配后,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412A的限定,可以增加二者之间连接的强度;和/或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插槽21对应该部分的末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凸起2112A(所述末端是指在装配时,所述插槽远离所述转换插头的一端),该第二定位凸起也即为第二定位部。这样当二者完成装配后,通过第二定位凸起的限定,可以增加二者之间连接的强度。
继续如图6A、6B所示,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形成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分别形成导槽和导条结构时,导槽1412的第一末端设置第一定位凸起1412A,即第一定位部;所述导条2112的末端设置第二定位凸起2112A,即第二定位部;这样当完成转换插头10和电源适配器本体20装配后,通过第二定位凸起,进行定位。具体的,可以只设置第一定位凸起,也可以只设置第二定位凸起,或者即设置第一定位凸起,又设置第二定位凸起,通过二者的配合,使得定位更加牢固。
由于在第一末端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和/或第二末端设置第二定位结构,这样,当二者之间在装配完成后,在定位结构处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这样由于导条和导槽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装配过程更加顺滑的基础上;在将二者完全装配到位后,又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使得装配后的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连接更加牢固;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实现了装配顺滑又使得装配后的二者连接更加牢固。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插孔和导电弹片部分剖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弹片22的位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内的一端具有弹性部221,当转换插头和电源适配器本体相连接后,弹性部受作用力压缩变形,因此给电源适配器本体施加指向转换插头方向的作用力,以加固所述插孔与所述PIN针的贴合。所述弹性部可以为弹簧、弹片或弹性柱塞等等现在开发及将来开发的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
有关转换插头的其它相关描述参见上面的转换插头加工方法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如图6A、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弹片22位于插槽21的侧面的开口端24相对的底部;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则对应的所述插孔13位于所述注塑部12的侧面,这样,转换插头10由侧面L方向插入插槽21内,可以减少装配过程中与导电弹片接触的机会,增加了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性或可靠性。
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与另一个元件预制成一体。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属于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术语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如果存在)是用来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者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机器人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者模块,而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机器人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结构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换插头包括多个,且所述多个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彼此不等,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部分转化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两侧延伸的弯折部,以使得所述多个转换插头对应同一电源适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插头包括PIN针和包围所述PIN针的下部经过注塑形成的一个整体的注塑部,所述注塑部包括与所述PIN针连通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小于与第二部分转换插头的PIN针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远离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或
所述第二部分的转换插头的PIN针的所述下部形成向彼此靠近的两侧延伸的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换插头为多个转换插头,所述多个转换插头中的每个转换插头的插孔的规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部还包括第一定位部,用于对装配后的所述转换插头和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定位。
6.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换插头;
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包括形成容纳至少部分注塑部的插槽;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还包括一端位于所述插槽内的导电插片,当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和所述转换插头装配在一起时,所述导电插片插入所述转换插头的插孔并与所述转换插头的PIN针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还包括第二定位部,用于对所述装配后的所述转换插头和所述电源适配器本体进行定位。
CN201821555340.0U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209045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5340.0U CN209045959U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5340.0U CN209045959U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5959U true CN209045959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3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5340.0U Active CN209045959U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59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629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高怡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加工方法及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
CN114678711A (zh) * 2021-09-01 2022-06-28 杭州骏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款转接导电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629A1 (zh) * 2018-09-20 2020-03-26 高怡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加工方法及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
CN114678711A (zh) * 2021-09-01 2022-06-28 杭州骏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款转接导电结构
CN114678711B (zh) * 2021-09-01 2023-10-13 杭州骏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款转接导电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7204B (zh) 雌型连接器和卡边缘连接器
EP2571106A1 (en) water-proof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09045959U (zh)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CN109149320A (zh) 一种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加工方法及转换插头、电源适配器
CN209045957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09045958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6288995U (zh) 一种薄型刺破式连接器
CN105762595B (zh) 电子转接卡以及电子设备
CN201699259U (zh) 一种led侧置式连接器接头
CN210111080U (zh) 插头连接器
CN112701515A (zh) 一种医用传感器的连接器组件
CN201294275Y (zh) 一种排线贴合式连接器接头
CN112103683A (zh) 插头连接器
WO2012012203A1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system and apparatus
CN201294293Y (zh) Usb连接器
CN10599076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9487763U (zh) 电连接器的强化结构
CN104868270B (zh) 一种夹线座及其制作方法
CN209766838U (zh) 一种转换插头及电源适配器
CN205565239U (zh) 电子转接卡以及电子设备
CN104901052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3871917A (zh) 一种连接头、可拆式接头及数据线
CN2091044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62719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0571582A (zh) 一种双层线到板id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