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0307U - 一种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0307U
CN209010307U CN201821345863.2U CN201821345863U CN209010307U CN 209010307 U CN209010307 U CN 209010307U CN 201821345863 U CN201821345863 U CN 201821345863U CN 209010307 U CN209010307 U CN 209010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vity
chamber
shell
vaporiz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5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oxing Hongtai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458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0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0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0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过滤系统、与过滤系统连接并对经过过滤系统过滤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与加热系统连接的汽化系统和与汽化系统连接的净水系统;汽化系统用于对经过加热系统加热的水继续加热至汽化并排出废气;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第二汽化室、加压泵、减压阀和设于第一汽化室内的冷凝管,第一汽化室对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汽化,第二汽化室对第一汽化室排出的水进一步汽化,加压泵用于收集第一汽化室和第二汽化室排出的气体并进行加压,冷凝管用于对加压泵排出的气体进行液化形成净水并经过减压阀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两个汽化室同时汽化,提高净化水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水设备大多通过蒸馏、过滤、消毒等方式获得纯净水,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对于医疗等对纯净水要求较高的领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设备,以解决现有净水设备不能有效去除水中杂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净水设备,包括过滤系统、与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并对经过所述过滤系统过滤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汽化系统和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的净水系统;所述汽化系统用于对经过所述加热系统加热的水继续加热至汽化并排出废气;所述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第二汽化室、加压泵、减压阀和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内的冷凝管,所述第一汽化室用于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汽化,所述第二汽化室用于对所述第一汽化室排出的水进行汽化,所述加压泵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汽化室和所述第二汽化室排出的气体并进行加压,所述冷凝管用于对所述加压泵排出的气体进行液化形成净水并经过所述减压阀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汽化系统包括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的加热圈、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除废气装置、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一超声波清洗器,所述除废气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加热圈内壁间隔分布并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分隔板和多个分别设于各相邻两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的第二分隔板,各所述第一分隔板和各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形成多个储水腔,各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储水腔的间距,且各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储水腔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一个所述储水腔内设有用于将该储水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之进水腔体和与所述第二分隔板连接之出水腔体的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进水口贯穿设于所述进水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口贯穿设于所述出水腔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顶部并与所述加压泵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并与所述减压阀连接以排出净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口和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间隔设置的第一污水口,所述第一汽化室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加压泵连接的第二排气孔;
和/或,
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设有第二超声波清洗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汽化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污水口连接的第三进水口和与所述第三进水口间隔设置的第二污水口,所述第二汽化室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加压泵连接的第三排气孔;
和/或,
所述第二汽化室的底部设有第三超声波清洗器。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设备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汽化系统和所述净水系统连接的热交换管、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进液管、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出液管和隔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体,所述隔热组件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热交换管分别与所述汽化系统、所述第二污水口和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构件和第二隔热构件,所述第一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上;所述第二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和第一储液腔,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构件包括第三隔热件和第四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四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三腔体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内,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三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和所述第二腔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过滤系统过滤的水进行汽化以除去水中的废气,将除去废气的水输送到净水系统,净水系统的第一汽化室对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汽化,第二汽化室对第一汽化室排出的水进一步汽化,以除去水中不能汽化的杂质,然后将汽化后的水经过加压泵后通入冷凝管液化得到纯净水,从而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两个汽化室同时汽化,提高净化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化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化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化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汽化室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汽化室的内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中:1、汽化系统;11、顶板;111、第一排气孔;12、底板;121、第一进水口;122、第一出水口;123、第一超声波清洗器;13、容置腔;131、储水腔;1311、进水腔体;1312、出水腔体;14、加热圈;15、除废气装置;151、第一分隔板;152、第二分隔板;153、筒状芯体;154、中空内腔;155、进水孔;156、出水孔;157、第三分隔板;158、子腔;159、第四分隔板;16、第一流量控制电磁阀;17、排气泵;18、温度检测装置;2、热交换装置;21、壳体;211、分隔件;212、上壳体;213、下壳体;214、环形壳体;22、热交换管;23、进液管;24、出液管;25、隔热组件;251、第一连通孔;252、第二连通孔;253、第一隔热构件;2531、第一隔热件;2532、第二隔热件;254、第二隔热构件;2541、第三隔热件;2542、第四隔热件;26、内腔体;261、第一腔体;2611、第一真空腔;2612、第一储液腔;262、第二腔体;2621、子腔体;263、第三腔体;2631、第二真空腔;2632、第二储液腔;3、过滤系统;31、滤网;32、滤芯;33、排污电磁阀;4、加热系统;41、预热水箱;42、加热器;43、压缩机;5、净水系统;51、第一汽化室;511、第二进水口;512、第二排气孔;513、第一污水口;52、第二汽化室;521、第三进水口;522、第三排气孔;523、第二污水口;53、加压泵;54、冷凝管;55、第二流量控制电磁阀;56、第三流量控制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包括过滤系统3、与过滤系统3连接并对经过过滤系统3过滤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4、与加热系统4连接的汽化系统1和与汽化系统1连接的净水系统5;汽化系统1用于对经过加热系统4加热的水继续加热至汽化并排出废气;净水系统5包括第一汽化室51、第二汽化室52、加压泵53、减压阀(图中未示出)和设于第一汽化室51内的冷凝管54,第一汽化室51用于对汽化系统1排出的水进行汽化,第二汽化室52用于对第一汽化室51排出的水汽化,加压泵53用于收集第一汽化室51和第二汽化室52排出的气体并进行加压,冷凝管54用于对加压泵53排出的气体进行液化形成净水并经过减压阀排出。通过对过滤系统3过滤的水进行汽化以除去水中的废气,将除去废气的水输送到净水系统5,净水系统5的第一汽化室51对汽化系统1排出的水进行汽化,第二汽化室52对第一汽化室51排出的水进一步汽化,以除去水中不能汽化的杂质,然后将汽化后的水经过加压泵53后通入冷凝管54得到纯净水,从而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两个汽化室同时汽化,提高净化水的效率。
过滤系统3包括滤网31和滤芯32,待净化的水输送到过滤系统3中,滤网31对水进行初级过滤,滤芯32对水进行次级过滤。过滤系统3还包括连接在滤芯32上的排污电磁阀33连接,正常情况下关闭排污电磁阀33,当打开排污电磁阀33时,流经滤芯32的水从排污电磁阀33排出以冲洗滤芯32,从而减少滤芯32的杂质的堆积,提高滤芯32的过滤能力。
过滤后的水进入加热系统4,加热系统4包括预热水箱41、加热器42和压缩机43,压缩机43与预热水箱41和加热器42均连接从而保持预热水箱41和加热器42的温度。预热水箱41对水加热到预设温度后,将水输送到加热器42继续加热,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汽化系统1。
如图3-5所示,汽化系统1包括顶板11、位于顶板11下方的底板12、连接于顶板11与底板12之间并与顶板11和底板12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13的加热圈14和设于容置腔13内的除废气装置15,除废气装置15包括多个沿加热圈14内壁间隔分布并凸设于底板12上的第一分隔板151和多个分别设于各相邻两第一分隔板151之间的第二分隔板152,第一分隔板151和第二分隔板152的数量相同,各第一分隔板151和各第二分隔板152沿周向交替分布将容置腔13分隔形成多个储水腔131,各第一分隔板151的顶部与顶板11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储水腔131的间距,各第二分隔板152的底部与底板12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出水腔131的间距。经过加热的水先进入容置腔13的其中一个储水腔131内,加热圈14继续对进入储水腔131内的水加热,其中一个储水腔131内注满水,沸腾的水依次翻滚到相邻的储水腔131内,并且是依次越过第一分隔板151的上部、穿过第二分隔板152的下部,流过每个储水腔131,从而可以使水中的废气得到充分蒸发,有效去除水中的废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2上间隔设有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第二分隔板152的高度大于第一分隔板151的高度,其中一个储水腔131内设有用于将该储水腔131分隔为与第一分隔板151连接的进水腔体1311和与第二分隔板152连接的出水腔体1312的第三分隔板157,第三分隔板157的顶部与顶板11之间具有间隔,第一进水口121贯穿设于进水腔体1311的底部,第一出水口122贯穿设于出水腔体1312的底部。待净化的热水从第一进水口121进入进水腔体1311内,进水腔体1311内的水注满并沸腾后越过第一分隔板151翻滚到相邻的储水腔131内,再穿过第二分隔板152底部,依次经过每个储水腔131,最后流到出水腔体1312内,除去废气的水从第一出水口122流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除废气装置15还包括筒状芯体153,第一分隔板151和第二分隔板152沿筒状芯体153的周向设置,筒状芯体153具有中空内腔154、进水孔155和出水孔156,出水腔体1312内设有用于将该出水腔体1312分隔形成两个子腔158的第四分隔板159,进水孔155和出水孔156从筒状芯体153的侧壁分别连通两个子腔158,且第一出水口122和出水孔156在同一个子腔158内,进水孔155的高度高于出水孔156的高度。依次经过各储水腔131最后进入出水腔体1312内的水,先进入其中一个子腔158内,从进水孔155流入筒状芯体153内,再从出水孔156流到另一个子腔158内,最后从第一出水口122流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汽化系统1还包括设于出水腔体1312内的水位监测装置(图中未示出)。汽化系统1还包括与第一出水口122连通的第一流量控制电磁阀16。进一步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浮球开关。水位监测装置监测出水腔体1312内的水位,当水位低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流量控制电磁阀16关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汽化系统1还包括贯穿设于顶板11上且与容置腔13连通的第一排气孔111,被蒸发的废气才从第一排气孔111排出。汽化系统1还包括排气泵17,排气泵17与第一排气孔111连通,排气泵17控制第一排气孔111的打开和关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汽化系统1还包括设于容置腔13内的温度检测装置18,温度检测装置18可以为温度计,用于检测容置腔13内的水的温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汽化系统1还包括设于底板12底部的第一超声波清洗器123,用于对底板12上的水垢进行清洗。
如图6-7所示,冷凝管54的一端穿设于第一汽化室51的顶部并与加压泵53连接,冷凝管54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一汽化室51的底部并经过减压阀以排出净水。从而使得第一汽化室51内的水可以吸收冷凝管54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一汽化室5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出水口122连接的第二进水口511和与第二进水口511间隔设置的第一污水口513,第一汽化室51的顶部设有与加压泵53连接的第二排气孔512;第二汽化室5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污水口513连接的第三进水口521和与第三进水口521间隔设置的第二污水口523,第二汽化室52的顶部设有与加压泵53连接的第三排气孔522。从第一出水口122流出的除去废气的热水从第二进水口511流入第一汽化室51,第一汽化室51的侧壁对除去废气的热水继续加热,第一汽化室51内没有汽化的水从第一污水口513排出,从第三进水口521进入第二汽化室52内,第二汽化室52的侧壁继续对水进行加热,第一汽化室51和第二汽化室52内汽化后的水蒸气分别从第二排气孔512和第三排气孔522进入加压泵53内,经过加压泵53加压后从冷凝管54的上端进入冷凝管54内液化,液化后的净水从冷凝管54的下端经过减压阀流出。没有汽化的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杂质,留在第二汽化室52内,从而可以有效对水进行净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净水系统5还包括与第一污水口513连接的第二流量控制电磁阀55和与第二污水口523连接的第三流量控制电磁阀56,当第一汽化室51和第二汽化室52内的水位超过预设值时,第二流量控制电磁阀55和第三流量控制电磁阀56分别控制第一污水口513和第二污水口523排水。第一汽化室51的底部设有第二超声波清洗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汽化室52的底部设有第三超声波清洗器(图中未示出),以分别冲洗第一汽化室51和第二汽化室52底部的水垢。
如图8-10所示,净水设备还包括热交换装置2,热交换装置2包括壳体21、热交换管22、进液管23、出液管24和隔热组件25;壳体21具有中空的内腔体26,隔热组件25将内腔体26分隔为第一腔体261、第二腔体262和第三腔体263,隔热组件25上设有连通第一腔体261与第二腔体262的第一连通孔251和连通第二腔体262与第三腔体263的第二连通孔252,热交换管22的中间部分设于第二腔体262内、两端分别从壳体21的两端穿出壳体21外,进液管2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腔体261内、另一端设于壳体21外,出液管24的一端穿设于第三腔体263内、另一端设于壳体21外。由于设置隔热组件25,冷水从进液管23进入,先进入第一腔体261冷却壳体21的一端,被冷却的壳体21与热交换管22接触,从而可以冷却热交换管22,热交换管22的热量传递到冷水,使冷水变为热水;在出液管24一端,壳体21另一端先吸收热交换管22的热量,从第二腔体262进入第三腔体263的热水先吸收壳体21的热量,然后再从出液管24流出,相对于没有隔热组件25直接用水进行热交换,先对壳体21进行冷却或加热,再对热交换管22进行冷却或加热,从而与热交换管2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2连接在加热系统4中,经过预热水箱41加热的水从进液管23进入,加热后的水从出液管24进入加热器42,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隔热组件25包括第一隔热构件253和第二隔热构件254,第一隔热构件253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61,第一连通孔251设于第一隔热构件253上;第二隔热构件254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腔体262,第二连通孔252设于第二隔热构件254上。
第一隔热构件253包括第一隔热件2531和第二隔热件2532,第一隔热件2531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腔体261,第二隔热件2532设于第一腔体261内并将第一腔体261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2611和第一储液腔2612,进液管2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储液腔2612内,第一连通孔251设于第一隔热件2531上并连通第一储液腔2612与第二腔体262;和/或,第二隔热构件254包括第三隔热件2541和第四隔热件2542,第三隔热件2541的两端都与壳体21的内壁连接并与壳体21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263,第四隔热件2542设于第三腔体263内并将第三腔体263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2631和第二储液腔2632,出液管24的一端设于第二储液腔2632内,第二连通孔252设于第三隔热件2541上并连通第二储液腔2632和第二腔体262。第一连通孔251的数量为多个;和/或,第二连通孔252的数量为多个。从进液管23流入的水进入第一储液腔2612冷却壳体21的一端,再从第一连通孔251流出进入第二腔体262,吸收热交换管22的热量,从第二连通孔252进入第二储液腔2632吸收壳体21另一端的热量后,从出液管24流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内设有至少一个分隔件211,分隔件211将第二腔体262分隔为至少两个子腔体2621,各相邻两个子腔体2621相互连通。进一步地,分隔件211的数量为两个,从而将第二腔体262分隔为三个子腔体2621,在其中一个子腔体2621内被加热的冷水再依次进入下一个子腔体2621,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交换管22的中间部分为螺旋状,热交换管2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热交换管22的一端分别与汽化系统1的第一排气孔111、第二污水口523和冷凝管54的另一端连接,从第一排气孔111排出的废气在输送的过程中液化后的水、从第二污水口523排出的废水以及从冷凝管54另一端排出的净水,分别从三个热交换管22的一端流入,以加热进入壳体21内的水,然后从三个热交换管22的另一端流出,完成热交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2、设于上壳体212一端的下壳体213和设于上壳体212与下壳体213之间的环形壳体214,上壳体212、下壳体213和环形壳体214围合形成内腔体26,进液管23的另一端设于上壳体212外,出液管24的另一端设于下壳体213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设备,通过对过滤系统3过滤的水进行汽化以除去水中的废气,将除去废气的水输送到净水系统5,净水系统5的第一汽化室51和第二汽化室52均对汽化系统1排出的水进行汽化以除去水中不能汽化的杂质,然后将汽化后的水经过加压泵53后通入冷凝管54液化得到纯净水,从而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同时两个汽化室同时汽化,提高净化水的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系统、与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并对经过所述过滤系统过滤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汽化系统和与所述汽化系统连接的净水系统;所述汽化系统用于对经过所述加热系统加热的水继续加热至汽化并排出废气;所述净水系统包括第一汽化室、第二汽化室、加压泵、减压阀和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内的冷凝管,所述第一汽化室用于对所述汽化系统排出的水进行汽化,所述第二汽化室用于对所述第一汽化室排出的水进行汽化,所述加压泵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汽化室和所述第二汽化室排出的气体并进行加压,所述冷凝管用于对所述加压泵排出的气体进行液化形成净水并经过所述减压阀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系统包括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连接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的加热圈、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除废气装置、设于所述底板底部的第一超声波清洗器,所述除废气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加热圈内壁间隔分布并凸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分隔板和多个分别设于各相邻两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的第二分隔板,各所述第一分隔板和各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形成多个储水腔,各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储水腔的间距,且各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储水腔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间隔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一个所述储水腔内设有用于将该储水腔分隔为与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之进水腔体和与所述第二分隔板连接之出水腔体的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进水口贯穿设于所述进水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口贯穿设于所述出水腔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顶部并与所述加压泵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并与所述减压阀连接以排出净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口和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间隔设置的第一污水口,所述第一汽化室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加压泵连接的第二排气孔;
和/或,
所述第一汽化室的底部设有第二超声波清洗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化室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污水口连接的第三进水口和与所述第三进水口间隔设置的第二污水口,所述第二汽化室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加压泵连接的第三排气孔;
和/或,
所述第二汽化室的底部设有第三超声波清洗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设备还包括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与所述汽化系统和所述净水系统连接的热交换管、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进液管、与所述加热系统连接的出液管和隔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体,所述隔热组件将所述内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隔热组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连通孔和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热交换管的中间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两端分别从所述壳体的两端穿出所述壳体外,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另一端设于所述壳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热交换管分别与所述汽化系统、所述第二污水口和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构件和第二隔热构件,所述第一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上;所述第二隔热构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隔热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形成第一真空腔和第一储液腔,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内,所述第一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与所述第二腔体;和/或
所述第二隔热构件包括第三隔热件和第四隔热件,所述第三隔热件的两端都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四隔热件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三腔体分隔形成第二真空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储液腔内,所述第二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三隔热件上并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和所述第二腔体。
CN201821345863.2U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净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10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5863.2U CN209010307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5863.2U CN209010307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0307U true CN209010307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1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586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10307U (zh) 2018-08-20 2018-08-20 一种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0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062A (zh) * 2018-08-20 2020-02-28 深圳国兴鸿泰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净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062A (zh) * 2018-08-20 2020-02-28 深圳国兴鸿泰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净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2218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09010307U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107551580A (zh) 一种立式降膜换热器
CN205773858U (zh) 一种蒸氨塔除油装置
CN105819610A (zh) 一种蒸氨塔除油方法及装置
CN208204527U (zh) 一种可回收蒸汽水的疏水装置
CN207694272U (zh) 一种立式降膜换热器
CN203341554U (zh) 一种饮水设备的供水装置
CN205603393U (zh) 一种循环净水装置
CN205351290U (zh) 蒸汽余热利用装置及其节能脱附系统
CN107129089B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204921315U (zh) 可处理粉尘气体的水冷式水环真空泵组
CN104457309B (zh) 一种贯流式冷凝换热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10825805U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107162080B (zh) 一种汽化系统
CN208091273U (zh) 一种高效的钛换热器
CN105964032A (zh) 一种用于热水器的过滤组件
CN110845062A (zh) 一种净水设备
CN206269111U (zh) 一种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
CN217627664U (zh) 一种盘管式冷热一体反应釜
CN211724891U (zh) 低温真空滤油器
CN210089024U (zh) 二级冷却蒸发冷设备
CN209910453U (zh) 一种高效的水冷式冷凝器
CN108970234A (zh) 一种光伏层压机真空泵油过滤系统
CN218993439U (zh) 一种印染生产线燃气锅炉回水循环利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