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8576U -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8576U
CN209008576U CN201790000609.6U CN201790000609U CN209008576U CN 209008576 U CN209008576 U CN 209008576U CN 201790000609 U CN201790000609 U CN 201790000609U CN 209008576 U CN209008576 U CN 209008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ransformer
connector
bogie
vehicle accord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06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亚斯·舍费尔-安克勒
于尔根·施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Mobili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Mobilit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Mobility GmbH filed Critical Siemens Mobility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8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8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CLOCOMOTIVES; MOTOR RAILCARS
    • B61C3/00Electric locomotives or rail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3/00Types of bogies
    • B61F3/02Types of bogies with more than one axle
    • B61F3/04Types of bogies with more than one axle with driven axles or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尤其轨道车辆(1),其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架(10),所述转向架支撑位于其上的厢体(6)并且具有至少两个轨道引导单元,尤其至少两个轮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借助至少一个悬摆间接地或直接地由厢体(6)的厢体底部(6a)保持变流器(120),所述厢体位于其上方,并且至少一个臂架(400)将转向架框架(11)与变流器(120)机械耦联。

Description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尤其轨道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架,所述转向架支撑位于其上的厢体;和至少两个轨道引导单元,尤其至少两个轮组。
背景技术
如果转向架配设有牵引马达和变流器,那么存在如下问题:作用于转向架上的机械负荷或力,尤其振动或突然的运动会直接传递到变流器上并且对所述变流器强烈地加载机械负荷。由此,与不受这种机械负荷的变流器的使用寿命相比,该变流器的使用寿命可能显著地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转向架的车辆,其中变流器尽可能仅受小的机械负荷。
所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车辆来实现,所述车辆尤其是轨道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架,所述转向架支撑位于其上的厢体并且具有至少两个轨道引导单元,尤其至少两个轮组。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借助于至少一个悬摆间接地或直接地由厢体的厢体底部能摆动地保持变流器,所述厢体位于其上方,并且至少一个臂架将转向架框架与变流器机械耦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点可从以下看出:变流器由于其在厢体底部处的悬摆联接而能摆动,并且因此,作用于转向架框架的机械负荷、例如突发的加速度,不传递到变流器上或至少仅以减小的程度传递到变流器上;与直接安装在转向架处或转向架上相比,变流器的使用寿命通过该措施显著延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另一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变流器在转向架框架处的臂架联接确保变流器不能够任意摆动,并且——例如在转弯行驶时——确保转向架能够将其相对转动强加于变流器。变流器的空间需求,尤其转向架框架之内所需的自由空间,能够通过迫使变流器一起运动而因此保持得最小,尽管存在摆动可能性。
优选地,变流器在厢体之下悬挂在处于转向架的转向架框架中的自由空间中和/或在其中摆动。
至少一个臂架在转向架侧优选铰接在转向架框架的内壁处。有利的是:臂架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设置在变流器旁边。在这样设置的情况下,当转向架框架在厢体下方转动时,转向器有利地将转向架框架沿车辆横向方向的运动强加于变流器。
臂架和悬摆分别优选包括杆形的元件,其例如呈杆或绳的形式,所述杆形的元件以一个端部安置在变流器处,并且以相应另一端部安置在厢体 (在悬摆的情况下)处或转向架(在臂架的情况下)处。
有利的是:臂架包括至少一个转向杆,所述转向杆与安置在转向架框架处的接头连接,并且与安置在变流器处的接头连接。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臂架是三角形臂架。
三角形臂架优选借助一个接头安置在转向架框架处,以及借助两个沿行驶方向错开设置的接头安置在变流器处。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变型形式中提出:三角形臂架包括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安置在转向架框架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安置在变流器处的第一接头——下文中称作为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和安置在变流器处的第二接头——下文中称作为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第一转向杆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处,以及第二转向杆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处。
第一和第二转向杆优选是一样的。从上方在俯视图中观察,在轨道车辆直线驶出时或在轨道引导单元的直线驶出状态中,第一和第二转向杆和两个变流器侧的接头之间的假想的连接线因此优选形成等腰三角形。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提出:臂架是单杆式臂架并且仅具有一个唯一的转向杆、安装在转向架框架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和安置在变流器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其中转向杆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变流器侧的接头处。转向杆在轨道车辆直线驶出时或在轨道引导单元的直线驶出状态中优选沿车辆横向方向(±10度) 定向。
也可行的是:变流器借助至少一个悬摆由横梁保持,厢体底部支撑在所述横梁上。这种横梁本身优选借助于弹簧、尤其空气弹簧支撑在转向架框架上。
悬摆优选具有摆杆,所述摆杆与间接或直接安置在厢体底部处的、厢体侧的接头连接,并且与安置在变流器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连接。
关于摆动运动视作为有利的是:变流器借助于四个悬摆间接地(例如借助于横梁)或直接地由厢体底部保持。
悬摆的厢体侧的接头和悬摆的变流器侧的接头从上方在俯视图中观察分别形成假想的正方形的或矩形的相应的角点。
所有上述接头优选为球窝接头。
关于驱动器视作为有利的是:在轨道引导单元中的一个轨道引导单元、下文称作第一轨道引导单元的区域中设置有牵引马达,所述牵引马达驱动第一轨道引导单元,并且在未被驱动的另一轨道引导单元、下文称作为第二轨道引导单元的区域中设置有变流器,以对驱动第一轨道引导单元的牵引马达供电。
沿转向架的纵向方向观察,转向架的转动轴将转向架优选划分成前部部段和后部部段;牵引马达和变流器优选设置在不同的部段中。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在此示例性地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部段的俯视图,其中变流器借助于三角形臂架来引导,
图2详细地以细节示出根据图1的轨道车辆中的三角形臂架的设计方案和变流器的固定的三维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的另一实施例的部段的俯视图,其中变流器借助于单杆式臂架引导,
图4详细地以细节示出根据图1的轨道车辆中的单杆式臂架的设计方案和变流器的固定的三维图,
图5倾斜地从侧向示出悬摆在横梁上的固定的实施例的三维图,厢体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图6从侧向倾斜地示出悬摆在横梁上的固定的另一实施例的三维图,厢体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和
图7示出根据图1或3的轨道车辆的侧视图。
在附图中为了概览对于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总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轨道车辆1的一个部段的俯视图。可见两个厢体5和6,所述厢体支撑在相同的转向架10处。转向架10包括第一车轴20和第二车轴30。转向架10可围绕转动轴40转动或者枢转,所述转动轴能够通过安置在转向架10的转向架框架10处的转动销或转动销容纳部形成。
在两个车轴20和30处分别安置有两个轮50;在每个车轴的轮50之间存在车轴支承件60,所述车轴支承件在转向架框架11处引导或支撑相应的车轴。
此外,两个车轴20和30配设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出于概览原因在图1中未示出。制动器优选为蹄式制动器或车轮盘式制动器。根据转向架 10的实施方案,两个车轴20和30能够分别配设有蹄式制动器或分别配设有车轮盘式制动器;也可行的是:两个车轴中的一个配设有蹄式制动器,并且两个车轴中的另一个配设有车轮盘式制动器。
转向架10配设有牵引马达100,所述牵引马达驱动两个车轴中的一个,在此例如第一车轴20。牵引马达100的供电经由供电线路110进行,所述供电线路将牵引马达100与变流器120连接。变流器120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二车轴30的区域中并且用于产生牵引电流I,所述牵引电流经由供电线路110到达至牵引马达100。
沿转向架10的纵向方向L观察,转动轴40将转向架10划分成前部部段200和后部部段210。牵引马达100和变流器120设置在不同的部段中: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牵引马达100处于前部部段200中,并且变流器120处于后部部段210中;替选地,也能够颠倒牵引马达100和变流器120的分配,即牵引马达100处于后部部段210中并且变流器120处于前部部段200中。与牵引马达100处于前部部段200还是后部部段210中无关,有利的是:如在图1中示出,牵引马达100和变流器120处于不同的部段中或设置在转向架的不同车轴20或30的区域中。由于两个部件设置在转向架10的不同的部段中,将牵引马达100和变流器120连接的供电线路110经过转向架10的部段200和210之间的、通过转动轴40限定的、虚拟的分隔线S。
此外,图1示出:变流器120包括变流器壳体121,在所述变流器壳体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变换器部件122。变流器壳体121进而变流器120 整体上经由四个悬摆300由处于转向架10之上的厢体6保持。四个悬摆 300实现:变流器120在转向架框架11之内或在转向架框架11的自由空间11a之内沿车辆纵向方向(X方向)和沿车辆横向方向(Y方向)的摆动运动。在如图1中示出的俯视图中,可见的是:四个悬摆300分别形成假想的矩形的角点。
悬摆300的设计方案及变流器120借助于四个悬摆300在厢体6处的联接还在下文中结合图2详细阐述。
此外,图1示出两个臂架400,所述臂架将转向架10的转向架框架 11与变流器120机械耦联。臂架400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构成为三角形臂架,所述三角形臂架与臂架框架11的内壁11b机械耦联。
图2从侧向倾斜示出根据图1的变流器120的三维图。可见四个悬摆 300,所述悬摆将变流器120保持在厢体6的厢体底部6a处。四个悬摆300 实现变流器120沿车辆纵向方向X和车辆横向方向Y的摆动运动。
四个悬摆300分别具有摆动杆310,所述摆动杆与安置在厢体底部6a 的、厢体侧的接头320连接,并且与安装在变流器120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330连接。接头320和330优选为球窝接头。
此外,图2详细地以细节示出根据图1的两个臂架400之一的设计方案。可见的是:臂架400为三角形臂架,所述三角形臂架包括:第一转向杆401,第二转向杆402,安置在转向架框架11的内壁11b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安置在变流器120处的第一接头421——下文中称作为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和安置在变流器120处的第二接头422——下文中称作为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
第一接头杆401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421处。第二转向杆402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422处。
臂架400的功能在于:当在转弯行驶时引起转向架框架11和处于其上的厢体6之间的相对转动时,将转向架框架11沿车辆横向方向Y的运动强加于变流器120。通过变流器120的共同运动而可行的是:与没有共同运动的情况相比,为变流器120设有更小的自由空间11a。
为了确保在前向和后向行驶时臂架400的工作方式相同或至少类似,视作为有利的是:第一转向杆401和第二转向杆402一样长。换言之,视作为有利的是:从上方在俯视图中观察——在轨道车辆1直线驶出时或在轨道引导单元的直线驶出状态中——第一转向杆401和第二转向杆402和两个变流器侧的接头421和422之间的假想的连接线形成等腰三角形。两个变流器侧的接头421和422之间的假想的连接线优选水平地(±10度) 设置。
图3示出用于轨道车辆1的另一实施例的部段的俯视图。可见两个厢体5和6,所述厢体支撑在转向架框架11上。与之相关,参考根据图1 和2的实施例的上下文的上述事实方案。根据图3的实施例和根据图1和 2的实施例之间的区别在于臂架400的设计,所述臂架将转向架框架11 的内壁11b与变流器120耦联。在图3中可见,臂架400构成为单杆式臂架。
图4详细地以细节示出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的臂架400的设计方案。可见的是:臂架400分别仅具有唯一的转向杆450、安置在转向架框架11 的内壁11b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60、和安置在变流器120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470。转向杆450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60 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变流器侧的接头470处。
转向杆450的固定选择成,使得轨道车辆1的直线驶出时或在轨道引导单元的直线驶出状态中将转向杆450沿车辆横向方向Y(±10度)定向。
接头460和470优选是球窝接头。
关于悬摆300的设计方案参考与图2相关的上述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相应地适用。
图5示出轨道车辆1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变流器120借助于悬摆300 不直接地安置在厢体6的厢体底部6a处,而是代替于此仅间接地借助于横梁800安置。横梁800承载厢体的厢体底部6a并且支撑在空气弹簧810 上,所述空气弹簧间接地或直接地安置在转向架10的转向架框架11处。
此外,与图2相关的上述实施方案相应地适用于根据图5的实施例。
图6示出如下实施例,其中变流器120摆动地悬挂在横梁800处,如结合图5已经阐述的。与根据图5的实施例不同,为了联接在转向架框架 11处,不设置三角形臂架作为臂架400,而是设有单杆式臂架,如其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因此,关于单杆式臂架的设计方案,参考与图4相关的实施方案。
图7示出根据图1和3的轨道车辆1的部段的侧视图。可见两个厢体 5和6,所述厢体支撑在转向架10上。牵引马达100和变流器120通过附图标记来标记。此外,可见悬摆300,所述悬摆将变流器120保持在厢体 6下方。
在根据图7的轨道车辆1中,所有转向架分别能够配设有牵引马达 100和变流器120;替选地可行的是:在一些转向架中设有驱动器,并且在图1中设有附图标记900的另一些转向架中取消驱动器。那么转向架 900因此与转向架10不同地是被动的或非主动的。
尽管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地阐述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不通过所公开的例子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导出其他的变型形式,而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架(10),所述转向架支撑位于其上的厢体(6)并且具有至少两个轨道引导单元,
其特征在于,
-借助至少一个悬摆间接地或直接地由所述厢体(6)的厢体底部(6a)保持变流器(120),所述厢体位于其上方,和
-至少一个臂架(400)将所述转向架框架(11)与所述变流器(120)机械耦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是轨道车辆(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引导单元是轮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120)在所述厢体(6)下方悬挂在处于所述转向架(10)的转向架框架(11)中的自由空间(11a)中,并且
-所述臂架(400)在转向架侧铰接在所述转向架框架(11)的内壁(11b)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架(400)在车辆横向方向(Y)上设置在所述变流器(120)旁边,并且将所述转向架框架(11)沿车辆横向方向(Y)的运动强加于所述变流器(1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架(400)包括至少一个转向杆(401,402,450),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臂架(400)的安置在所述转向架框架(11)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460)连接,并且与所述臂架(400)的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的接头(421,422,47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架(400)是三角形臂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形臂架借助一个接头(410)安置在所述转向架框架(11)处,并且借助两个沿行驶方向错开设置的接头(421,422)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形臂架包括:第一转向杆(401),第二转向杆(402),安置在所述转向架框架(11)处的、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的第一接头(421)——下文中称作为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和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的第二接头(422)——下文中称作为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
-所述第一转向杆(401)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所述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所述第一变流器侧的接头(421)处,和
-所述第二转向杆(402)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所述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10)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所述第二变流器侧的接头(422)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架(400)具有:转向杆(450),安置在转向架框架(11)处的、固定于框架处的接头(460),和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470),
-其中所述转向杆(450)以一个杆端部安置在所述固定于框架的接头(460)处,并且以另一杆端部安置在所述变流器侧的接头(470)处,和
-其中在所述轨道车辆(1)直线驶出时或在轨道引导单元的直线驶出状态中,所述转向杆(450)沿车辆横向方向(Y)定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架(400)具有唯一的转向杆(45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120)借助至少一个悬摆由横梁(800)保持,所述厢体底部(6a)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并且所述横梁本身借助于弹簧(810)支撑在所述转向架框架(11)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810)是空气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摆(300)具有摆杆(310),所述摆杆与间接或直接安置在所述厢体底部(6a)处的、厢体侧的接头(320)连接,并且与安置在所述变流器(120)处的、变流器侧的接头(330)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流器(120)借助于四个悬摆(300)间接或直接地由所述厢体底部(6a)保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从上方在俯视图中观察,所述悬摆(300)的所述厢体侧的接头(320)和所述变流器侧的接头(330)分别形成假想的正方形的或矩形的相应的角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提出的接头中的至少一个接头是球窝接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所提出的接头中的所有接头是球窝接头。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道引导单元中的一个轨道引导单元、下文称作第一轨道引导单元的区域中设置有牵引马达(100),所述牵引马达驱动所述第一轨道引导单元,和
-在未被驱动的另一轨道引导单元、下文称作为第二轨道引导单元的区域中设置有所述变流器(120),以对驱动所述第一轨道引导单元的所述牵引马达(100)供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转向架(10)的纵向方向观察,所述转向架(10)的转动轴将所述转向架(10)划分成前部部段(200)和后部部段(210),和
-所述牵引马达(100)和所述变流器(120)设置在不同的部段中。
CN201790000609.6U 2016-02-23 2017-01-17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Active CN2090085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02747.6A DE102016202747A1 (de) 2016-02-23 2016-02-23 Fahrzeug mit Drehgestell
DE102016202747.6 2016-02-23
PCT/EP2017/050854 WO2017144197A1 (de) 2016-02-23 2017-01-17 Fahrzeug mit drehgestel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8576U true CN209008576U (zh) 2019-06-21

Family

ID=57851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0609.6U Active CN209008576U (zh) 2016-02-23 2017-01-17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83719B1 (zh)
CN (1) CN209008576U (zh)
DE (1) DE102016202747A1 (zh)
RU (1) RU187028U1 (zh)
WO (1) WO20171441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57120B4 (de) * 2005-11-30 2014-10-0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festigung eines schweren Gerätes an der Tragstruktur eines Schienenfahrzeuges
DE102006044396A1 (de) * 2006-09-18 2008-04-03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r Antriebseinrichtung
CA2588165C (fr) * 2007-05-07 2011-05-31 Serge Mai Systeme quasi-autonome de stockage d'energie et de motorisation electrique
DE102007038255A1 (de) * 2007-08-13 2009-02-19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r Antriebseinrichtung
RU111824U1 (ru) * 2011-04-18 2011-1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Белкоммунмаш" Тележка моторная поворотная с двухступенчатым подрессориванием для трамваев с низким уровнем пола
DE102011082516B4 (de) * 2011-09-12 2019-09-05 Siemens Mobility GmbH Schienenfahrzeugsverband
RU128573U1 (ru) * 2012-12-29 2013-05-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Центр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ТМ" (ООО "Центр инновацио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СТМ") Тепловоз маневрово-вывозной
DE102013225913A1 (de) * 2013-12-13 2015-06-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mit einer Fahrwerkeinheit
EP2883775A1 (de) * 2013-12-13 2015-06-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rehgestell mit auf den Lagerungen gelagertem Radsatzantrie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02747A1 (de) 2017-08-24
EP3383719B1 (de) 2019-08-21
RU187028U1 (ru) 2019-02-14
EP3383719A1 (de) 2018-10-10
WO2017144197A1 (de)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545B (zh) 包括联接构件的单轨转向架组件
JP4979374B2 (ja) 低床式鉄道車両用台車
JP5828235B2 (ja) 鉄道車両用操舵台車
KR20060116168A (ko) 관절형 열차 레이크 및 이러한 레이크를 구성하기 위한차량
CN205951653U (zh)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四轮独立悬挂装置及交流驱动系统
WO2018205695A1 (zh) 一种运输系统
CN208181079U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106114114A (zh) 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的四轮独立悬挂装置及交流驱动系统
JP5918681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JP2019514792A (ja) 鉄道輸送システム
CN108297891B (zh) 转向架构架
CN109835364A (zh) 一种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10316215A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110431033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5539483A (zh) 轨道车辆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JP2002321621A (ja) 可変輪距を有する車輪を備えた鉄道車両のための台車
CN209008576U (zh) 具有转向架的车辆
JP6230075B2 (ja) 軌条車両
CN210707410U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08181078U (zh) 转向架总成和轨道车辆
CN110654410A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跨坐式单轨车辆
CN203005448U (zh) 无摇枕城际轨道车辆转向架
CN107512273A (zh) 动力走行装置及胶轮导轨电车
US11318965B2 (en) Locomotive bogie having an anti-pitching geometry
CN109621436B (zh) 一种过山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Transport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Mobile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