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8196U -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8196U
CN208998196U CN201821731433.4U CN201821731433U CN208998196U CN 208998196 U CN208998196 U CN 208998196U CN 201821731433 U CN201821731433 U CN 201821731433U CN 208998196 U CN208998196 U CN 20899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sleeve
heat
ontology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1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会宾
张新浩
胡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31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8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套管包括换热套管本体和管路夹,所述管路夹上开设有低温管卡口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所述管路夹通过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套设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上,所述管路夹通过所述低温管卡口套设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所述低温管段外表面。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换热套管设计成分离的结构,采用管路夹实现换热套管本体与所述低温管段的连接,便于所述换热套管的拆卸,不用额外加工非标的工质管,采用普通的管道即可实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加工,使加工成本变低。此外,采用管路夹结构,可以避免工质管在拆卸的过程中的损坏,间接对所述工质管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温度较高,当室外温度较高的时候,室外机换热器的热量来不及扩散导致换热器散热效果变差,使散热器温度较高,由于电控盒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内部,离所述换热器较近,从而导致电控盒的温度升高,使位于电控盒上的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过高,使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会出现电子元件失效情况。辅助换热装置用于加快空调室外机的散热,但辅助散热装置通常将换热套管设计成非标的形式,将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直接套设于室外机的低温管段,不可避免造成换热套管本体在拆卸过程中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换热套管,采用管路夹的形式,减小换热套管本体在拆卸过程中损坏的几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换热套管本体和管路夹,所述管路夹上开设有低温管卡口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所述管路夹通过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套设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上,所述低温管卡口适于套设于空调室外机的低温管段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轴向的两端为封闭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还包括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为圆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设置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周向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夹采用铝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外表面上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套管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换热套管设计成分离的结构,采用管路夹实现换热套管本体与所述低温管段的连接,便于所述换热套管的拆卸,不用额外加工非标的工质管,采用普通的管道即可实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加工,使加工成本变低。此外,采用管路夹结构,可以避免工质管在拆卸的过程中的损坏,间接对所述工质管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辅助换热装置,所述辅助换热装置以上所述的换热套管,所述辅助换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管路和循环泵;所述散热器、所述循环泵和换热套管本体通过所述管路依次连接通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换热管和散热片,所述换热管分布于所述散热器本体内部,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表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换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散热器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处,可以对所述电控盒进行散热,避免电控盒温度过高造成电子元件负载工作或者工作效率变低;通过将所述散热器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处,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提高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辅助换热装置无额外焊接点,可靠性高;换热工质不依赖冷媒,对冷媒种类无要求,适用可燃制冷剂;工质由循环泵强制流动,换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辅助换热装置。
所述空调器与辅助换热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1的主视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器1的下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A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换热套管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换热套管的装配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辅助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器,2-换热器,3-循环泵,4-管路,5-换热套管,6-换热管,7-散热器本体,8-散热片,9-出口管,10-进口管,11-换热套管本体,12-保温层,13- 工质管,14-加强环,15-卡接部,16-低温管卡口,17-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8- 低温管段,19-管路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文中所有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仅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辅助换热装置,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包括散热器1、管路4、循环泵3和换热套管5;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换热套管5通过所述管路4依次连接通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所述换热套管5套设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低温管段18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低温管段18为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组成部分,冷媒在换热系统的管路内经过节流后,温度降低,导致换热系统的部运行,所述辅助换热装置的所述循环通路内循环有换热分管路温度较低,该温度较低的管路称为所述低温管段18。这里,所述辅助换热装置独立工质,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带走部分热量后流动至所述换热套管5,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换热套管5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所述低温管段1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的温度降低,然后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循环至所述散热器1处,所述换热工质继续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带走部分热量。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依此循环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辅助换热装置所采用的换热工质可以与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冷媒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换热工质可以为水、氨水或者其他冷却剂;所述管路4为金属软管,材料可以为铜或者其它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
通过将所述散热器1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处,可以对所述电控盒进行散热,避免电控盒温度过高造成电子元件负载工作或者工作效率变低;通过将所述散热器1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2处,与所述换热器2热交换,提高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所述辅助换热装置无额外焊接点,可靠性高;换热工质不依赖冷媒,对冷媒种类无要求,适用可燃制冷剂;工质由循环泵强制流动,换热效果好。
实施例二
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图2A为所述散热器1的主视图,图2B为所述散热器 1的下视图,图3为图2A中B-B截面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器本体7、换热管6和散热片8,所述换热管分布于所述散热器本体7 内部,所述散热片8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7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所述换热管6在所述散热器1内的换热面积,所述换热管6在所述散热器本体7内部弯折形成多段折弯结构,从而使所述换热管6的长度增加,所述换热管6的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换热套管5的出口相连。较佳的,所述换热管6在所述散热器本体7内弯折形成多个U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器本体7由铝或者其它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所述散热器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散热片8,所述散热片8可以增大换热面积。通过在所述散热器本体7上设置卡扣或者螺孔,实现所述散热器本体7与其他结构的连接。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所述散热器1在所述散热器本体7内设置多段折弯的所述换热管6,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辅助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换热套管5的主视图,所述换热套管5包括换热套管本体11,进口管10和出口管9,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循环泵3 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换热套管5的所述出口管9相连,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套管5的所述进口管10相连。从而使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换热套管5通过所述管路4连接后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带走部分热量后流动至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所述换热工质从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流出至所述换热套管5的进口管10,所述换热工质通过所述进口管10流动至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换热套管5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所述低温管段1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的温度降低,所述换热工质继续从所述出口管9流出至所述换热管6,然后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带走部分热量。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依此循环作用。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适配于不同形状的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 包括工质管13,所述工质管13的截面为弯月型,所述工质管13内凹形成卡接部1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工质管13并非传统的圆形管,所述工质管13沿径向内凹,使所述工质管13周向的截面呈现为弯月型,所述工质管13凹陷的部分形成卡接部15,通过所述卡接部15将所述工质管13卡接于所述低温管段18。所述工质管13的材料采用铜、铝或者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工质管13的内部流动,所述工质管13沿所述工质管13的轴向的两端为封闭的结构,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设置于所述工质管13的外凸侧的侧壁,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从所述工质管13外凸侧的侧壁与所述工质管13相连通。这里,所述卡接部15的弧度大于π/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循环泵3 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出口管9相连,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与进口管10相连。从而使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工质管13通过所述管路4连接后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带走部分热量后流动至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所述换热工质从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流出至所述换热套管5的进口管10,所述换热工质通过所述进口管10流动至所述工质管13,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工质管13内流动并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所述低温管段1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的温度降低,所述换热工质继续从所述出口管9流出至所述换热管6,然后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带走部分热量。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依此循环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还包括保温层12,所述保温层12设置于所述工质管13外凸的表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使所述工质管13与外界隔绝,防止所述工质管13内的温度较低的换热工质与外界热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12的材料为岩棉、玻璃棉、硅酸铝、橡塑海绵、聚乙烯或复合硅酸盐材料。当然,所述保温层12也可以由其它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制成。岩棉、玻璃棉、硅酸铝保温材料比较耐高温,但保温效果不好;橡塑海绵、聚乙烯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好尤其是低温防冻效果很好,但不耐高温;复合硅酸盐保温材料保温效果好,耐高温,但耐水性较差。上述各种材料可以根据室外机的工作环境和气候等进行选择。
较佳地,所述保温层12的外凸的表面上沿所述工质管13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环14,增加所述工质管13的强度。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采用非标的换热套管结构,避免了额外的卡具的加工,使所述换热套管可直接安装于所述低温管段18。
实施例五
如图4和图7所示,图7为不同于实施例四的图4中A-A截面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轴向的两端为封闭的结构;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为圆形管;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设置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侧壁,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侧壁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相连通。
如图6至图8所示,图6为管路夹的俯视图,图8为所述换热套管5的装配图,所述换热套管5还包括管路夹19,所述管路夹19上开设有低温管卡口 16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所述管路夹19通过所述低温管卡口16套设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所述低温管段18,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通过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套设于所述管路夹19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管6的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循环泵3 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管路4与所述出口管9相连,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与进口管10相连。从而使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换热套管本体11通过所述管路4连接后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带走部分热量后流动至所述循环泵3的入口,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所述换热工质从所述循环泵3的出口流出至所述换热套管5的进口管10,所述换热工质通过所述进口管10流动至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换热套管5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换热系统的所述低温管段18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工质的温度降低,所述换热工质继续从所述出口管9流出至所述换热管6,然后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在所述散热器1处与所述空调室外机温度较高的区域热交换,带走部分热量。所述换热工质在所述循环泵3的作用下依此循环作用。
较佳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外表面上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环14,增加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夹19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管路夹19的边缘沿所述管路夹19的轴向开设有低温管卡口16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所述低温管卡口 16和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低温管卡口16的直径与所述低温管段18的直径相同,或者所述低温管卡口16与所述低温管段18 过盈配合,使所述低温管卡口16与所述低温管段18紧密贴合,增大热传导效率;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过盈配合,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的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紧密贴合,增大热传导效率。所述低温管卡口16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的弧度均大于π/2。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夹19采用铜、铝或者其他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增强所述低温管段18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换热效率。此外,所述管路夹 19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所述换热套管5设计成分离的结构,采用管路夹实现换热套管本体与所述低温管段的连接,便于所述换热套管5的拆卸,不用额外加工非标的工质管,采用普通的管道即可实现所述换热套管本体的加工,使加工成本变低。此外,采用管路夹结构,可以避免工质管在拆卸的过程中的损坏,间接对所述工质管进行保护。
实施例六
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辅助换热装置。
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所述换热套管5通过所述管路4连接后形成循环通路,将所述换热套管5套设于所述室外机的低温管段18;通过将所述散热器1设置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或者换热器2处,降低所述室外机内的温度,加快电控盒的散热,使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变低,避免电控盒温度过高造成电子元件负载工作或者工作效率变低的现象的发生。所述辅助换热装置无额外焊接点,拆卸方便;换热工质不依赖冷媒,对冷媒种类无要求;工质由循环泵强制流动,换热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5)包括换热套管本体(11)和管路夹(19),所述管路夹(19)上开设有低温管卡口(16)和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所述管路夹(19)通过所述换热套管本体卡口(17)套设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上,所述低温管卡口(16)适于套设于空调室外机的低温管段(18)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轴向的两端为封闭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还包括进口管(10)和出口管(9),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周向表面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为圆形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10)和所述出口管(9)均设置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周向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夹(19)采用铝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外表面上沿所述换热套管本体(11)的周向设置有加强环(14)。
8.一种辅助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换热套管,所述辅助换热装置还包括散热器(1)、管路(4)和循环泵(3);所述散热器(1)、所述循环泵(3)和换热套管本体(11)通过所述管路(4)依次连接通形成循环通路,所述循环通路内盛装有换热工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包括散热器本体(7)、换热管(6)和散热片(8),所述换热管分布于所述散热器本体(7)内部,所述散热片(8)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本体(7)表面。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辅助换热装置。
CN201821731433.4U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99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1433.4U CN208998196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1433.4U CN208998196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8196U true CN208998196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1433.4U Active CN208998196U (zh) 2018-10-25 2018-10-25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8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7639A (zh) 一种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EP3267139A1 (en) Turbulence generating device
CN209229884U (zh) 一种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US10065480B2 (en)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ssociated heating, ventilation and/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578740A (zh) 一种具有压力保护装置的汽车散热器
CN103138486A (zh) 冷却套
WO2019125769A1 (en) Heat exchange tubes assembly configurations
CN208998196U (zh) 一种换热套管、辅助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8195051B (zh) 一种冷媒加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4791559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3396660U (zh) 一种防爆水冷式热管换热器装置
CN204830968U (zh) 一种内含u型换热管的翅片式热交换器
CN210153965U (zh) 散热组件及空调器
CN203203438U (zh) 散热装置
WO2010076574A2 (en) Heat exchanger module
CN205825511U (zh) 一种中巴内置空调轻量化冷凝器
CN209945101U (zh) 环形中空翅式换热器
CN220507037U (zh) 加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2970591U (zh) 基于管道式冷源热源传导的泵站调温装置
CN21720958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406784U (zh) 一种漂移管的头部散热结构
CN209539435U (zh) 一种高效仿生的汽车散热器芯体
CN204612553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半导体制冷冰箱
CN212133397U (zh) 一种导热管
CN220471859U (zh) 一种带电辅加热的冷媒直膨式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