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5364U -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5364U
CN208995364U CN201920258130.3U CN201920258130U CN208995364U CN 208995364 U CN208995364 U CN 208995364U CN 201920258130 U CN201920258130 U CN 201920258130U CN 208995364 U CN208995364 U CN 208995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ed
wall
oil
greasy filth
disper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581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和
葛冰
苏悦
刘丽莎
赵德基
马文杰
田孝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amay Shu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amay Shu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amay Shu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ramay Shu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581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5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5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5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40Valorisation of by-products of wastewater, sewage or 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组合装置,所述进料组合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打散装置,所述打散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旋进料机,所述螺旋进料机的出料口连接有热解反应器,所述热解反应器的出料口连接有清灰机构,所述热解反应器的一端连接有回热风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内,并会通过进料管流入打散装置内,驱动电机可以将油泥混合物打散,分油器和卧式冷却器可以将高温油气中含有的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冷却降温,使得便于操作、冷却降温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将废矿物油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油废弃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油泥是油田钻采、原油加工、原油集输、机械设备维修等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废弃物,在我国制订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油泥被列入危险废物,编号为HW08类。产生的油泥必须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则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当前处理油泥的主要工艺有化学热洗、热脱附、热吸附、高温热解、焚烧、生物降解、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油泥热解处理工艺”是油泥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在油泥热解处理装置中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对油泥进行间接加热,将其中的油、水等成分汽化,热相分离排除的气相冷凝后进入分离装置,分离回收的油可作为燃料油利用,分离后的水可循环使用,热相分离产生的不凝气体经净化处理可作为燃料燃烧,该工艺适用于油泥的处理,其特点是工业连续化、负压式、不凝气回收作为燃料、油泥处理彻底,属于油泥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为了保证油泥热解工艺能够高效、快捷、连续运行,热解处理装置产生的气相通过冷却得到的液相,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后续净化工艺系统,从而实现热解气相产物的有效回收利用,因此研制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工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提出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组合装置,所述进料组合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打散装置,所述打散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旋进料机,所述螺旋进料机的出料口连接有热解反应器,所述热解反应器的出料口连接有清灰机构,所述热解反应器的一端连接有回热风机,所述打散装置的内壁上焊接有圆板,所述圆板上以圆板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所述打散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打散装置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驱动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打散装置内,两个导杆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弧形板,所述导杆的顶部焊接有挡板,所述导杆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挡板和打散装置之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分别贯穿打散装置的顶部内壁和压板及圆板并延伸至圆板的下方,所述转轴的一侧焊接有圆杆,所述圆杆位于压板的上方,所述圆杆的一侧与弧形板的一侧相接触,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切刀,所述切刀位于圆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圆杆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侧与转轴的一侧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叶片,所述叶片位于切刀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打散装置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压板和圆板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进料组合装置的出料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散装置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螺旋进料机的进料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散装置的底部内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分别位于出料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位于圆板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内,并会通过进料管流入打散装置内,启动驱动电机可以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可以带动圆杆和切刀及叶片进行转动,圆杆会挤压弧形板并使弧形板向下移动,同时会压缩弹簧,压板会使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从圆孔挤出,切刀可以切掉圆孔挤出的油泥混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输送至螺旋进料机内,油泥混合物可以通过螺旋进料机输送至热解反应器内,另外在圆杆脱离弧形板时,弹簧可以使压板和导杆及弧形板复位,圆杆会重新与弧形板接触,则在驱动电机、弹簧、导杆、弧形板和圆杆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以使压板进行纵向往复移动,在无氧(贫氧)常压条件下,将油泥混合物所含石油组分、石油类胶质、沥青质等热解生成无机化合物和小分子链的高温油气,高温油气含有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来自油泥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油气进入分油器,在分油器内高温油气与冷却介质(水)热量互换,分离出的液体产物暂存在分油器底部的储罐内,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卧式冷却器,经过热量互换后,未冷凝的气相进一步得到了冷却降温,自卧式冷却器降温后未冷凝的气相进入冷却水套再次降温,经过两次降温的产物排入集油罐,集油罐和分油器底部油罐内的液相排入矿物油脱水脱渣设备,经过净化的热解油通过工艺管线输送进入专用储罐,可以作为石化企业的生产原料,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凝气回收进入后续净化工艺系统,达标后为油泥热解装置提供油泥热解所需的热源。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内,并会通过进料管流入打散装置内,驱动电机可以将油泥混合物打散,分油器和卧式冷却器可以将高温油气中含有的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冷却降温,使得便于操作、冷却降温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将废矿物油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的打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的圆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的弧形板的三维图。
图中:1进料组合装置、2打散装置、3螺旋进料机、4热解反应器、5清灰机构、6回热风机、7叶片、8切刀、9圆板、10进料管、11压板、12圆杆、13弧形板、14挡板、15驱动电机、16弹簧、17加强板、18导杆、19橡胶板、20圆孔、21转轴、22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组合装置1,进料组合装置1的出料口连接有打散装置2,打散装置2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旋进料机3,螺旋进料机3的出料口连接有热解反应器4,热解反应器4的出料口连接有清灰机构5,热解反应器4的一端连接有回热风机6,打散装置2的内壁上焊接有圆板9,圆板9上以圆板9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20,打散装置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打散装置2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驱动电机15的两侧,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导杆18,导杆18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打散装置2内,两个导杆18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压板11,压板1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弧形板13,导杆18的顶部焊接有挡板14,导杆18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位于挡板14和打散装置2之间,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21,转轴21的底端分别贯穿打散装置2的顶部内壁和压板11及圆板9并延伸至圆板9的下方,转轴21的一侧焊接有圆杆12,圆杆12位于压板11的上方,圆杆12的一侧与弧形板13的一侧相接触,转轴2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切刀8,切刀8位于圆板9的下方,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1内,并会通过进料管10流入打散装置2内,启动驱动电机15可以带动转轴21进行转动,转轴21可以带动圆杆12和切刀8及叶片7进行转动,圆杆12会挤压弧形板13并使弧形板13向下移动,同时会压缩弹簧16,压板11会使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从圆孔20挤出,切刀8可以切掉圆孔20挤出的油泥混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23输送至螺旋进料机3内,油泥混合物可以通过螺旋进料机3输送至热解反应器4内,另外在圆杆12脱离弧形板13时,弹簧16可以使压板11和导杆18及弧形板13复位,圆杆12会重新与弧形板13接触,则在驱动电机15、弹簧16、导杆18、弧形板13和圆杆12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以使压板11进行纵向往复移动,在无氧(贫氧)常压条件下,将油泥混合物所含石油组分、石油类胶质、沥青质等热解生成无机化合物和小分子链的高温油气,高温油气含有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来自油泥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油气进入分油器,在分油器内高温油气与冷却介质(水)热量互换,分离出的液体产物暂存在分油器底部的储罐内,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卧式冷却器,经过热量互换后,未冷凝的气相进一步得到了冷却降温,自卧式冷却器降温后未冷凝的气相进入冷却水套再次降温,经过两次降温的产物排入集油罐,集油罐和分油器底部油罐内的液相排入矿物油脱水脱渣设备,经过净化的热解油通过工艺管线输送进入专用储罐,可以作为石化企业的生产原料,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凝气回收进入后续净化工艺系统,达标后为油泥热解装置提供油泥热解所需的热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1内,并会通过进料管10流入打散装置2内,驱动电机15可以将油泥混合物打散,分油器和卧式冷却器可以将高温油气中含有的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冷却降温,使得便于操作、冷却降温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将废矿物油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圆杆12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加强板17,加强板17的一侧与转轴21的一侧相焊接,转轴2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叶片7,叶片7位于切刀8的下方,打散装置2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压板11和圆板9之间,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进料管10,进料管10的一端与进料组合装置1的出料口相连接,打散装置2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出料管23,出料管23的一端与螺旋进料机3的进料口相连接,打散装置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导流板22,两个导流板22分别位于出料管23的两侧,压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板19,橡胶板19位于圆板9的上方,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1内,并会通过进料管10流入打散装置2内,启动驱动电机15可以带动转轴21进行转动,转轴21可以带动圆杆12和切刀8及叶片7进行转动,圆杆12会挤压弧形板13并使弧形板13向下移动,同时会压缩弹簧16,压板11会使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从圆孔20挤出,切刀8可以切掉圆孔20挤出的油泥混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23输送至螺旋进料机3内,油泥混合物可以通过螺旋进料机3输送至热解反应器4内,另外在圆杆12脱离弧形板13时,弹簧16可以使压板11和导杆18及弧形板13复位,圆杆12会重新与弧形板13接触,则在驱动电机15、弹簧16、导杆18、弧形板13和圆杆12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以使压板11进行纵向往复移动,在无氧(贫氧)常压条件下,将油泥混合物所含石油组分、石油类胶质、沥青质等热解生成无机化合物和小分子链的高温油气,高温油气含有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来自油泥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油气进入分油器,在分油器内高温油气与冷却介质(水)热量互换,分离出的液体产物暂存在分油器底部的储罐内,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卧式冷却器,经过热量互换后,未冷凝的气相进一步得到了冷却降温,自卧式冷却器降温后未冷凝的气相进入冷却水套再次降温,经过两次降温的产物排入集油罐,集油罐和分油器底部油罐内的液相排入矿物油脱水脱渣设备,经过净化的热解油通过工艺管线输送进入专用储罐,可以作为石化企业的生产原料,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凝气回收进入后续净化工艺系统,达标后为油泥热解装置提供油泥热解所需的热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1内,并会通过进料管10流入打散装置2内,驱动电机15可以将油泥混合物打散,分油器和卧式冷却器可以将高温油气中含有的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冷却降温,使得便于操作、冷却降温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将废矿物油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将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投放到进料组合装置1内,并会通过进料管10流入打散装置2内,且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会流到圆板9上,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带动转轴21进行转动,转轴21带动圆杆12和切刀8及叶片7进行转动,圆杆12会在弧形板13上进行滑动,圆杆12会挤压弧形板13并使弧形板13向下移动,弧形板13带动压板11向下移动,压板11带动导杆18向下移动并会压缩弹簧16,压板11会挤压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则废机油、废润滑油、湿油泥和干油泥的混合物会从圆孔20挤出,切刀8可以切掉圆孔20挤出的油泥混合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管23输送至螺旋进料机3内,油泥混合物可以通过螺旋进料机3输送至热解反应器4内,另外在圆杆12脱离弧形板13时,弹簧16可以使压板11和导杆18及弧形板13复位,圆杆12会重新与弧形板13接触,则在驱动电机15、弹簧16、导杆18、弧形板13和圆杆12等结构的配合下,可以使压板11进行纵向往复移动,热解反应器4的工作温度为450~500℃,在无氧(贫氧)常压条件下,将油泥混合物所含石油组分、石油类胶质、沥青质等热解生成无机化合物和小分子链的高温油气,高温油气含有水汽、石油组分、硫化物、氮化物等,来自油泥热解装置产生的高温油气进入分油器,在分油器内高温油气与冷却介质(水)热量互换,高温油气温度下降,分离出的液体产物暂存在分油器底部的储罐内,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二次冷却设备,另外来自分油器未冷凝的气相产物进入卧式冷却器,经过热量互换后,未冷凝的气相进一步得到了冷却降温,为了保证高温油气在冷却工艺系统中完成降温的目的,自卧式冷却器降温后未冷凝的气相进入冷却水套再次降温,经过两次降温的产物排入集油罐,集油罐和分油器底部油罐内的液相排入矿物油脱水脱渣设备,经过净化的热解油通过工艺管线输送进入专用储罐,可以作为石化企业的生产原料,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凝气回收进入后续净化工艺系统,达标后为油泥热解装置提供油泥热解所需的热源,使得便于操作、冷却降温效果好,更为重要的是将废矿物油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组合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合装置(1)的出料口连接有打散装置(2),所述打散装置(2)的出料口连接有螺旋进料机(3),所述螺旋进料机(3)的出料口连接有热解反应器(4),所述热解反应器(4)的出料口连接有清灰机构(5),所述热解反应器(4)的一端连接有回热风机(6),所述打散装置(2)的内壁上焊接有圆板(9),所述圆板(9)上以圆板(9)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圆孔(20),所述打散装置(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5),所述打散装置(2)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分别位于驱动电机(15)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导杆(18),所述导杆(18)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打散装置(2)内,两个导杆(18)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压板(11),所述压板(1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弧形板(13),所述导杆(18)的顶部焊接有挡板(14),所述导杆(18)的外壁上套设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位于挡板(14)和打散装置(2)之间,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的底端分别贯穿打散装置(2)的顶部内壁和压板(11)及圆板(9)并延伸至圆板(9)的下方,所述转轴(21)的一侧焊接有圆杆(12),所述圆杆(12)位于压板(11)的上方,所述圆杆(12)的一侧与弧形板(13)的一侧相接触,所述转轴(2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切刀(8),所述切刀(8)位于圆板(9)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2)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加强板(17),所述加强板(17)的一侧与转轴(21)的一侧相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等间距的叶片(7),所述叶片(7)位于切刀(8)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装置(2)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压板(11)和圆板(9)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进料管(10),所述进料管(10)的一端与进料组合装置(1)的出料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装置(2)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上焊接有出料管(23),所述出料管(23)的一端与螺旋进料机(3)的进料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装置(2)的底部内壁上对称焊接有两个导流板(22),两个导流板(22)分别位于出料管(23)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橡胶板(19),所述橡胶板(19)位于圆板(9)的上方。
CN201920258130.3U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Active CN208995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8130.3U CN208995364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8130.3U CN208995364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5364U true CN208995364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58130.3U Active CN208995364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5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322A (zh) * 2021-01-20 2021-05-18 北京博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有机废弃物综合进料热解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322A (zh) * 2021-01-20 2021-05-18 北京博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有机废弃物综合进料热解装置
CN112815322B (zh) * 2021-01-20 2022-07-12 北京博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有机废弃物综合进料热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9607B2 (ja) 減圧熱分解処理装置及び連続油化炭化設備
CN110756557A (zh) 含油固废电磁加热间接热脱附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3518465U (zh)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的废塑料多级烘干装置
CN104017594A (zh) 煤低温干馏方法
CN211367362U (zh) 一种污泥裂解处理装置
CN208995364U (zh) 一种油泥热解气相产物冷却输送装置
CN105583213A (zh) 用于垃圾塑料无害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的方法及专用设备
CN109575964A (zh) 一种有机危废热解设备
CN203295333U (zh) 外热式污泥炭化窑
CN111018281B (zh) 含油污泥废弃物的资源再生处置方法
CN106753469B (zh) 一种连续式进料和固气自动分离还原气化制生物炭的碳化装置
CN202898203U (zh) 一种外热式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CN110217970A (zh) 含油污泥干化气化装置
CN101684410A (zh) 一种液体原料和废塑废胎连续化炼油新工艺与设备
CN213407831U (zh) 一种用于处理海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12102691U (zh) 低温无氧催化干馏还原裂解法处理有机质固危废的装置
CN209974594U (zh) 污油泥处理系统
CN201695000U (zh) 油泥处理系统
CN112624551A (zh) 一种污泥裂解处理装置及裂解处理工艺
CN210131907U (zh) 工业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处理装置
CN2799560Y (zh) 用于炭化有机粘稠固体废渣的旋转式炭化塔
JP2013082857A (ja) 集塵装置
RU9621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бытовых и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отходов
CN211170580U (zh) 一种有机固废无废水热解收油处理系统
CN112624553A (zh) 一种中含液油泥裂解处理装置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