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8674U -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8674U
CN208978674U CN201821403239.3U CN201821403239U CN208978674U CN 208978674 U CN208978674 U CN 208978674U CN 201821403239 U CN201821403239 U CN 201821403239U CN 208978674 U CN208978674 U CN 208978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k
damping
frame
protective cover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32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建洪
袁剑洪
裘杭建
陈凯新
沈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tong safety technology (Ningbo)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ue M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ue M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ue M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32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8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8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8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其中,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包括:侧翼支撑骨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侧翼支撑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减震机构,设置在侧翼支撑骨架内侧,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框架结构和设有在所述框架结构之中的减震槽,保护罩,设置在侧翼支撑件外部,与所述侧翼支撑件相连接,吸能件,覆盖在所述减震机构内侧,其中,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侧翼支撑件之间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与所述减震槽连通。其优点在于,减震槽的设置使吸能件的变形更大,头部不会因撞击到吸能件后的硬板导致缓冲不够而造成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现有很多车祸是侧面撞击,而市场上大多数的儿童安全座椅大多没有侧面碰撞保护装置,当侧面撞击发生时,往往不能很好的保护到乘坐的儿童。也有一些厂家生产了带有侧面保护的儿童安全座椅,如专利: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侧面保护结构(公开号:CN204749903U)包括侧翼泡沫板、反侧碰骨架和防侧碰泡沫板,但反侧碰骨架为直板形状,防侧碰泡沫板固定在防侧碰骨架上,实际的碰撞中,仅仅依靠防侧碰泡沫板本身的材料来无法完全缓冲侧面撞击的冲击力,仍会对位于安全座椅中的儿童造成损伤,且由于防侧碰骨架的直板形状,直接传导碰撞冲击力,儿童可能会两侧骨架之间来回碰撞,从而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用于儿童头颈部的侧面防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包括:
侧翼支撑骨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
侧翼支撑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
减震机构,设置在侧翼支撑骨架内侧,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框架结构和设有在所述框架结构之中的减震槽,
保护罩,设置在侧翼支撑件外部,与所述侧翼支撑件相连接,
吸能件,包裹在所述减震机构上,其中,所述减震机构对吸能件起支撑作用,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侧翼支撑件之间设有缓冲腔。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吸能件所在一侧为弧形弯曲结构,包括若干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的一端汇总到所述减震槽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结构的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柱,吸能件上对应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安装柱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内,所述侧翼支撑件与所述减震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固定,所述侧翼支撑骨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能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末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靠近头枕骨架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吸能件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安装柱位于第二凸起部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以连接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所述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的外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所述框架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侧翼支撑骨架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嵌入所述安装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减震槽相对位置向外隆起,形成的空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与所述侧翼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L型卡勾和与所述L型卡勾适配的卡扣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头枕,包括上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U型支撑件、支撑骨架、头枕骨架以及缓冲层,其中,
所述U型支撑件与所述保护罩相连接,包括所述的侧翼支撑件和头枕支撑件;
所述支撑骨架与减震机构相连接,包括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连接骨架,所述连接骨架连接两侧的所述侧翼支撑骨架;
缓冲层包括覆盖在所述减震机构上的侧翼缓冲层和覆盖在所述头枕骨架上的靠背缓冲层,所述侧翼缓冲层和靠背缓冲层包括吸能件。
进一步地,所述头枕支撑件与所述保护罩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由所述保护罩后部内侧延伸至所述头枕支撑件并与所述头枕支撑件连接的连接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头枕支撑件上供所述连接条穿过的连接开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的安全头枕。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中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槽,除了利用框架结构缓冲撞击力之外,儿童的头部撞击到吸能件上时,吸能件依靠变形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而减震槽的设置使吸能件的变形更大,头部不会因撞击到吸能件后的硬板导致缓冲不够而造成损伤,同时,保护罩与侧翼支撑件之间设置缓冲腔,使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外部直接受到撞击的保护罩可以进行溃缩,进一步减轻撞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头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减震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U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保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头颈侧翼减震结构;11、侧翼支撑骨架;111、第一连接件;112、第二连接件;113、安装槽;12、侧翼支撑件;13、减震机构;131、框架结构;132、减震槽;133、弧形支撑杆;134、第一安装柱;135、加强筋;136、第二安装柱;14、保护罩;141、L型卡勾;142、卡扣孔;15、缓冲腔;16、吸能件;161、第一凸起部;162、第二凸起部;163、第三凸起部;164、凹槽;
20、安全头枕;21、头枕骨架;22、缓冲层;221、侧翼缓冲层;222、靠背缓冲层;23、U型支撑件;231、头枕支撑件;24、支撑骨架;241、连接骨架;25、第二连接机构;251、连接条;252、连接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头颈侧翼减震结构解决了现有侧翼结构减震效果不好的问题,增大吸能件的形变空间,大大增强减震效果。
汽车在侧面收到撞击时,乘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中的儿童一般会收到两种伤害,一种为撞击侧传来的撞击力直接作用在侧翼上导致侧翼变形从而撞击到儿童,另一种为撞击侧传来的撞击力作用至儿童安全座椅底座,使乘坐其中的儿童向另一侧猛烈倾斜,头颈撞击到另一侧的侧翼,由于速度较快,撞击力大,而侧翼上的缓冲不足而导致儿童受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均作了相关改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包括:
侧翼支撑骨架2411,与头枕骨架21相连接;
侧翼支撑件12,与头枕骨架21相连接;
减震机构13,设置在侧翼支撑骨架2411内侧,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框架结构131和设有在所述框架结构131之中的减震槽132,
保护罩14,设置在侧翼支撑件12外部,与所述侧翼支撑件12相连接,
吸能件16,包裹在所述减震机构13上,其中,所述减震机构13对吸能件16起支撑作用,所述保护罩14和所述侧翼支撑件12之间设有缓冲腔15。
为了应对第一种撞击情况,本实施例在保护罩14和侧翼支撑件12之间设置缓冲腔15,在侧翼收到撞击时,利用保护罩14的溃散缓冲冲击力;对于第二种撞击情况,除了利用框架结构131缓冲撞击力之外,儿童的头部撞击到吸能件16上时,吸能件16依靠变形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而减震槽132的设置使吸能件16的变形更大,头部不会因撞击到吸能件16内的硬板导致缓冲不够而造成损伤。
如图1、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减震机构13的减震能力,所述框架结构131朝向所述吸能件16所在一侧为弧形弯曲结构,包括若干弧形支撑杆133,所述弧形支撑杆133的一端汇总到所述减震槽132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结构131的底座相连接,当发生侧面冲击时,减震机构13能够吸收能量,降低侧面冲击对儿童产生的伤害。同时,由于减震机构13上面设有框架结构131,整个减震机构13的刚性不足,但也因此减震机构13具有最大的吸收外力冲击能量的作用,当发生侧面冲击的时候,减震机构13最先发生坍塌吸收能量,并且减震机构13所支撑起来的空间进一步地起到缓冲作用,冲击能量不会直接传导到刚性的侧翼支撑骨架2411上面,进一步地加强了安全作用。
为了连接侧翼支撑件12和减震机构13,所述框架结构131朝向所述保护罩14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柱134,吸能件16上对应设有第一凸起部161,所述第一安装柱134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61内,所述侧翼支撑件12与所述减震机构13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161连接固定,在侧翼支撑件12受到撞击后,第一安装柱134将冲击力传导至框架结构131,引起框架结构131的崩溃,同时缓冲冲击力。第一安装柱134与框架结构131之间设有加强筋135,以承载更多冲击力。
为了安装减震机构13,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能件16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末端的第一连接件111,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靠近头枕骨架21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112,所述框架结构131朝向所述保护罩14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柱136,所述吸能件16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凸起部162,第二安装柱136位于第二凸起部162内,所述第二凸起部162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12相连接以连接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和所述框架结构131。侧面发生撞击时,冲击力经保护罩14传导至减震机构13和侧翼支撑骨架2411,侧翼支撑骨架2411与头枕骨架21相连接,可将冲击力传导至头枕骨架21,避开儿童的头颈部,进一步增强减震机构13的承受力。所述吸能件16朝向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的一面上设有第三凸起部163,所述第三凸起部163上设有与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相适配的凹槽164,所述凹槽164用于容纳和支撑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
更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连接件1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12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的外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和所述框架结构13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1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12上设有与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相适配的安装槽113,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嵌入所述安装槽113中,不管是第一种撞击情况还是第二种撞击情况,冲击力来着内侧还是外侧,均可将冲击力传导至头枕骨架21,进而传导至汽车座椅上,完成卸力。更具体地说,在装配时,侧翼支撑骨架嵌入安装槽中,并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焊接成一体结构,增强整体骨架的稳定性,而后将吸能件安装在侧翼支撑骨架上。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框架结构131的承载力,所述框架结构131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同时,所述保护罩14与所述减震槽132相对位置向外隆起,形成的空腔与所述缓冲腔15连通,保护罩14向外隆起部分构成溃缩结构,有效缓冲冲击力。而为了实现保护罩14与侧翼支撑件12之间的连接,且不影响保护罩14的溃缩,所述保护罩14与所述侧翼支撑件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L型卡勾141和与所述L型卡勾141适配的卡扣孔142。保护罩14为塑料件,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卡扣孔142可以是与L型卡勾141匹配的通孔,也可以是与L型卡勾141匹配的盲孔;当L型卡勾141为L型卡勾141的时候,卡扣孔142在保护罩14的滑动安装方向上的开口长度长于L型卡勾141的长度,L型卡勾14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L型卡勾141,也可以是其它能与孔固定的弹性结构,L型卡勾141至少有一个,至少一个L型卡勾141均匀分布于保护罩14内侧。在本实施例中,L型卡勾141设置为5个L型卡勾141,L型卡勾141的开口朝向背部,5个L型卡勾141的分布方式如图5所示,1个L型卡勾141设在保护罩14的尾部,另外4个L型卡勾141两个为一组,以保护罩14的几何中心为对称轴,均布于保护罩14的边缘,如此的结构设置方式,保护罩14与U型支撑件23的连接更加稳定,保护罩14的受力更加均匀,在外力作用下不会轻易脱落,不会发生边缘翘起,进而划伤儿童的情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头枕,包括上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10、U型支撑件23、支撑骨架24、头枕骨架21以及缓冲层,其中,
所述U型支撑件23与所述保护罩14相连接,包括所述的侧翼支撑件12和头枕支撑件231;
所述支撑骨架24与减震机构13相连接,包括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和连接骨架241,所述连接骨架241连接两侧的所述侧翼支撑骨架2411;
缓冲层22包括覆盖在所述减震机构上的侧翼缓冲层221和覆盖在所述头枕骨架21上的靠背缓冲层222,所述侧翼缓冲层221和靠背缓冲层222均包括吸能件16。本实施例中的吸能件16为发泡件或其他软质形变材料制成,吸能件16与减震机构13的形状相适配,包覆在减震机构13上,减震机构13位于吸能件16内部,对发泡件起支撑作用,同时使发泡件便于加工制作。
支撑骨架24为刚性件,起到支撑整个安全头枕的目的,在外力的撞击下,支撑骨架24保证安全头枕能有足够的保护能力,不会在外力撞击的作用下发生坍塌溃缩,进而对儿童造成伤害。支撑骨架为整体焊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与支撑骨架焊接成一体,而后将缓冲层与支撑骨架相连接,具体地说,将侧翼缓冲层安装在侧翼支撑骨架上,将靠背缓冲层安装在连接骨架上。
同时为了防止保护罩14从头枕上脱落,除了第一连接机构,所述头枕支撑件231与所述保护罩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25,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5包括由所述保护罩14后部内侧延伸至所述头枕支撑件231并与所述头枕支撑件231连接的连接条251以及设置在所述头枕支撑件231上供所述连接条251穿过的连接开口252。
连接条251至少有一个,至少一个连接条251均匀分布于保护罩14内侧。如图5所示,连接条251可以为直插件,当连接条251为直插件的时候,直插件至少有两个,直插件的插入方向与U型支撑件23的背部是平行的。此时直插件插入后,保护罩14与背部连接的一端即被固定住,即此端不能自由移动。直插件的端部设有螺孔,对应的凹台上也设有螺孔,直插件插入后,通过螺钉将直插件和U型支撑件23连接起来。为了方便直插件的插入,在螺孔周围设置插入凹台。直插件与凹台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卡勾的形式进行固定,当采用卡勾固定时,未采用螺丝、螺钉等刚性件进行固定,对儿童更加安全。当采用卡勾形式固定时,卡勾设于直插件端部,插入后,卡勾卡入连接开口252内,完成固定。
保护罩14在安装到U型支撑件23的时候,将直插件插入凹台,同时,L型卡勾141卡入卡扣孔142,随着直插件的插入,L型卡勾141在卡扣孔142中滑动,随着直插件插到底的时候,L型卡勾141在卡扣孔142中卡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安全头枕20,安全头枕通过头枕骨架21与座椅底座以及汽车座椅相连接。受到侧面撞击时,保护罩14进行溃缩,第一次减少冲击力,而后冲击力传导至侧翼支撑骨架2411,而后传导至头枕骨架21,进一步减缓冲击力,而后冲击力传导至减震机构13,经框架结构131第三次减少冲击力后,实现冲击力的大大吸收和减震,提高安全座椅的侧翼保护性能。
保护罩14的形状为向外隆起,即向外侧突出,同时,保护罩14为塑性件或者其他弹性材料。当保护罩14安装到侧翼支撑件12上的时候,保护罩14与侧翼支撑件1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当受到侧向撞击的时候,这个空腔能起到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进而降低对儿童的伤害。同时,L型卡勾141是沿保护罩14的边缘均匀布置的,加强了保护罩14与U型支撑件23的密封连接能力,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保护罩14的边缘不会翘起。当受到侧向冲击时,保护罩14内的空腔溃缩,L型卡勾141滑动,空腔吸收撞击能量。L型卡勾141起到对保护罩14固定的作用的同时,不会对保护罩14的溃缩起到限制作用;避免保护罩14被完全固定死,进而出现保护罩14溃缩吸收撞击能量的时候被撞碎的情况。撞击消失后,由于保护罩14是弹性的,又能继续恢复原状;且在框架结构131上设置减震腔,增大覆盖在其上的与儿童接触的吸能件16的形变空间,提高吸能件16的冲击力吸收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座椅对儿童头颈的保护。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翼支撑骨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
侧翼支撑件,与头枕骨架相连接;
减震机构,设置在侧翼支撑骨架内侧,包括设置在周围的框架结构和设有在所述框架结构之中的减震槽,
保护罩,设置在侧翼支撑件外部,与所述侧翼支撑件相连接,
吸能件,包裹在所述减震机构上,其中,所述减震机构对吸能件起支撑作用,所述保护罩和所述侧翼支撑件之间设有缓冲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吸能件所在一侧为弧形弯曲结构,包括若干弧形支撑杆,所述弧形支撑杆的一端汇总到所述减震槽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结构的底座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柱,吸能件上对应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安装柱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内,所述侧翼支撑件与所述减震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固定,所述侧翼支撑骨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吸能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末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靠近头枕骨架的位置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框架结构朝向所述保护罩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吸能件上设有对应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安装柱位于第二凸起部内,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以连接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所述框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的外侧,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所述框架结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侧翼支撑骨架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嵌入所述安装槽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减震槽相对位置向外隆起,形成的空腔与所述缓冲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与所述侧翼支撑件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L型卡勾和与所述L型卡勾适配的卡扣孔。
8.一种安全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头颈侧翼减震结构、U型支撑件、支撑骨架、头枕骨架以及缓冲层,其中,
所述U型支撑件与所述保护罩相连接,包括所述的侧翼支撑件和头枕支撑件;
所述支撑骨架与减震机构相连接,包括所述侧翼支撑骨架和连接骨架,所述连接骨架连接两侧的所述侧翼支撑骨架;
缓冲层包括覆盖在所述减震机构上的侧翼缓冲层和覆盖在所述头枕骨架上的靠背缓冲层,所述侧翼缓冲层和所述靠背缓冲层包括吸能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支撑件与所述保护罩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由所述保护罩后部内侧延伸至所述头枕支撑件并与所述头枕支撑件连接的连接条以及设置在所述头枕支撑件上供所述连接条穿过的连接开口。
10.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头枕。
CN201821403239.3U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Active CN208978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3239.3U CN208978674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3239.3U CN208978674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8674U true CN208978674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3239.3U Active CN208978674U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8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602A (zh) * 2018-08-29 2019-01-29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8602A (zh) * 2018-08-29 2019-01-29 杭州乐檬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09278602B (zh) * 2018-08-29 2024-05-24 布童安全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67608A (en) Child safety restraint
EP1731359B1 (en) Seat
JP2002154373A (ja)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の取付け構造
CN208978674U (zh)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07364369A (zh) 具有调角器过载保护功能的汽车座椅骨架
CN109278602A (zh) 一种头颈侧翼减震结构、安全头枕及儿童安全座椅
US20040145223A1 (en) Vehicle seat for preventing a neck injury
JP5366116B2 (ja)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ヘッドレスト用基材
CN112758034B (zh) 一种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CN215106215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球形减震支座
US20060131939A1 (en) Impact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seat
CN211592478U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结构
CN206749590U (zh) 儿童座椅
CN208593356U (zh) 一种新型注塑汽车后保险杠
CN207257579U (zh) 一种外延缓冲式载重汽车后保险杠
CN206598750U (zh) 用于乘员乘坐的安全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
CN209433328U (zh) 一种列车车载专用无线服务器
CN216734169U (zh) 一种加强缓冲力度的汽车防撞梁
CN213862148U (zh) 一种具有抗撞击防护结构的货车车架
CN109278601B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头枕及其装配工艺
CN214689145U (zh)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侧面保护装置
CN209833559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汽车前保盖
CN215405582U (zh) 新型公路桥梁用安全护栏结构
CN218858627U (zh) 一种电动车前轮支撑架
CN210930487U (zh) 钢性阻力功能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31

Address after: 315105 building 13, No. 359, Chengxin East Road,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utong safety technology (Ningbo)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Gua Li Zhen Dong Fang Cu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YUEMENG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