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1576U -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 Google Patents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1576U
CN208971576U CN201820050650.0U CN201820050650U CN208971576U CN 208971576 U CN208971576 U CN 208971576U CN 201820050650 U CN201820050650 U CN 201820050650U CN 208971576 U CN208971576 U CN 208971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imb
support arm
bottom support
wireless charging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506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sential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ssential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sential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ssential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506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1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1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1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包括基座、左右夹持臂及底部支撑臂,该左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之间围构形成容置区;并于基座内设有联动机构及用于对位于容置区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电路板和与之相连的线圈,该电路板上设置有露出于基座外部的充电接口;底部支撑臂未向下移动时,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65‑72mm,底部支撑臂向下移动后,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78‑82mm。藉此,通过于重力支架中设置无线充电模块,提高了手机充电便利性;另外,该支架设置了底部支撑臂下端与线圈中心的可调距离范围,能够适应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型号手机的无线充电需求。

Description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支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样式多种多样,尤其是车载手机支架可以将手机固定在车上,方便驾驶员通过手机查看信息。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手机支架多需要通过手动撑开,然后将手机放进去夹紧,这类手机支架需要较多的操作才能实现手机的取放,自动化程度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手机支架,但是这类手机支架通常需要多个部件的配合才能实现支架自动夹紧和复位,结构复杂,增加了手机支架的生产成本。而且,现在手机支架多数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少数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支架不能适应多种型号尺寸的手机充电,应用范围窄。因此,应对现有手机支架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通过于重力支架中设置无线充电模块,提高了手机充电便利性;另外,该支架设置了底部支撑臂下端与线圈中心的可调距离范围,能够适应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型号手机的无线充电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包括有基座、可活动式安装于基座上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以及可随电子设备的放置和拿开而竖向移动并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的底部支撑臂,该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之间围构形成可供放置不同体积电子设备的容置区;并于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辅助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三者彼此联动及复位的联动机构以及用于对位于容置区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电路板和与之相连的线圈,该电路板上设置有露出于基座外部的充电接口;底部支撑臂未向下移动时,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65-72mm,底部支撑臂向下移动后,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78-8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整体呈长度为54.3-54.7mm,宽度为41.8-42.2mm的跑道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圈总圈数为9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内部的齿轮、设置于左夹持臂上的左齿条、设置于右夹持臂上的右齿条、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的竖向齿条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左齿条和右齿条啮合于齿轮两侧,并横向错开,该竖向齿条与齿轮一侧啮合,并位于左齿条和右齿条下方;于底部支撑臂下部竖向设置有一镂空槽,于基座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伸进镂空槽中,复位弹簧位于镂空槽中,其上端抵于镂空槽顶部,下端抵于限位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防止左右夹持臂移动过量的限位柱,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分别对应限位柱设置有一横向限位槽,限位柱伸进横向限位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支撑臂上部具有一竖向限位槽,上述竖向齿条设置于该竖向限位槽一侧壁上,上述齿轮伸进该竖向限位槽中与竖向齿条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夹持臂上的左齿条、设置于右夹持臂上的右齿条、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部两侧壁上的竖向齿条、复数个齿轮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底部支撑臂位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下方,该左齿条和右齿条彼此平行,并相互错开,该复数个齿轮包括位于底部支撑臂左侧的左齿轮组和位于底部支撑臂右侧的右齿轮,该左齿轮组分别与左齿条和底部支撑臂左侧竖向齿条相啮合,该右齿轮分别与右齿条和底部支撑臂右侧竖向齿条相啮合,该底部支撑臂上部设置有一竖向的镂空槽,于基座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伸进镂空槽中,复位弹簧上端抵于镂空槽上边沿,下端抵于限位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位于基座内一端分别弯折设置有一限位段,于基座内对应限位段设置有限位柱,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在向外滑动到极限时,限位段钩挂于限位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设置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的斜向滑槽、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部两侧的横向延伸臂以及复位弹簧,该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斜向滑槽分别由上至下倾斜向外延伸,两斜向滑槽组合呈八字形,该底部支撑臂之横向延伸臂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该两限位柱分别可滑动式对应嵌置于两斜向滑槽中;于基座内壁及底部支撑臂上部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柱,上述复位弹簧两端对应连接于该两固定柱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左铰链杆、右铰链杆和扭簧,该左铰链杆和右铰链杆朝基座内一端叠加枢接于底部支撑臂上端一枢轴上,左铰链杆朝基座外一端与左夹持臂铰接,右铰链杆朝基座外一端与右夹持臂铰接;该扭簧安装于枢轴上,扭簧具有向两边延伸设置的两弹性臂,该两弹性臂分别与左铰链杆和右铰链杆活动式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重力支架中设置无线充电模块,使手机在放置于支架中后,即可进行充电操作,无需数据线,提高了手机充电便利性。另外,该支架设置了底部支撑臂下端与线圈中心的可调距离范围,能够使放置于支架上的手机始终处于有效的充电区域内,从而适应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型号手机的无线充电需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支架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底部支撑臂未向下移动时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底部支撑臂向下移动后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支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支架内线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支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支架内线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支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支架内线圈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支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支架联动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座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13、滑槽
14、限位块 15、限位柱
16、限位段 17、固定柱
18、支撑隔板 20、左夹持臂
21、左齿条 22、横向限位槽
23、斜向滑槽 30、右夹持臂
31、右齿条 32、横向限位槽
33、斜向滑槽 40、底部支撑臂
41、镂空槽 42、竖向限位槽
43、竖向齿条 44、横向延伸臂
441、限位柱 50、无线充电模块
51、电路板 52、线圈
53、充电接口 60、容置区
70、齿轮 71、左齿轮组
72、右齿轮 80a、复位弹簧
80b、扭簧 81b、弹性臂
90a、左铰链杆 90b、右铰链杆
100、枢轴
a、底部支撑臂未向下移动时,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
b、底部支撑臂向下移动后,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
c、线圈整体长度
d、线圈整体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包括基座10、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底部支撑臂40、无线充电模块50和联动机构,其中:
该基座10作为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底部支撑臂40和联动机构的支撑载体,其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于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置有供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和底部支撑臂40滑动的滑槽13。
该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和底部支撑臂40可活动式安装于基座10上,底部支撑臂40可随电子设备的放置和拿开而竖向移动并带动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该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和底部支撑臂40之间围构形成可供放置不同体积电子设备的容置区60。
该无线充电模块50用于对位于容置区60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包括电路板51和与之相连的线圈52,该电路板51上设置有露出于基座10外部的USB充电接口53;底部支撑臂40未向下移动时,底部支撑臂40下端与线圈52中心之间距离a为65-72mm,底部支撑臂40向下移动后,底部支撑臂40下端与线圈52中心之间距离b为78-82mm(底部支撑臂下端指底部支撑臂最下部内侧壁上用于和手机下端边缘接触的位置,如附图3、4所示);线圈52整体呈长度c为54.3-54.7mm,宽度d为41.8-42.2mm的跑道形;线圈52总圈数为9圈(附图中显示的圈数仅为示意,不代表实际圈数),并于基座10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无线充电模块50和将无线充电模块50与其它结构隔开的支撑隔板18。
经过实际测试,上述距离a和b的设定,能够满足市场上所有尺寸手机的充电需求,无论手机尺寸如何变化,其充电区域始终在上述距离a和b的设定范围内;并且距离a和b的可变化设计能够使手机充电区域始终与支架上的无线充电模块保持最佳距离,高效充电,以下是该重力支架无线充电模块50于支架上对手机进行充电的测试数据:
充电数据—裸机测试
该联动机构用于辅助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和底部支撑臂40三者彼此联动及复位;本申请案中,共包括四种实施方式,每一种实施方式的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底部支撑臂40以及联动机构均不相同,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联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10内部的齿轮70、设置于左夹持臂20上的左齿条21、设置于右夹持臂30上的右齿条31、设置于底部支撑臂40上的竖向齿条43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40复位的复位弹簧80a,该左齿条21和右齿条31啮合于齿轮70两侧,并横向错开,该竖向齿条43与齿轮70一侧啮合,并位于左齿条21和右齿条31下方;于底部支撑臂40下部竖向设置有一镂空槽41,于基座10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14,该限位块14伸进镂空槽41中,复位弹簧80a位于镂空槽41中,其上端抵于镂空槽41顶部,下端抵于限位块14上。
另外,于基座10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防止左右夹持臂移动过量的限位柱15,于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上分别对应限位柱15设置有一横向限位槽22、32,限位柱15伸进横向限位槽22、32中;底部支撑臂40上部具有一竖向限位槽42,上述竖向齿条43设置于该竖向限位槽42一侧壁上,上述齿轮70伸进该竖向限位槽42中与竖向齿条43啮合。
工作原理如下:手机放置于容置区60中时,手机自身的重力使底部支撑臂40克服复位弹簧80a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底部支撑臂40在向下移动时,其上竖向齿条43带动齿轮70顺时针转动,齿轮70的转动驱使左齿条21和右齿条31彼此横向移动靠拢,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逐渐夹紧手机(如附图5所示);反之,由容置区60中取出手机时,复位弹簧80a的弹力促使底部支撑臂4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齿轮70逆时针转动,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分别向外滑动,限位柱15和横向限位槽22、32的配合能够防止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向外滑动过量,限位柱15碰到横向限位槽22、32靠内一端时,支架复位完成。
作为第二实施例,该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夹持臂20上的左齿条21、设置于右夹持臂30上的右齿条31、设置于底部支撑臂40上部两侧壁上的竖向齿条43、复数个齿轮30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40复位的复位弹簧80a,该底部支撑臂40位于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下方,该左齿条21和右齿条31彼此平行,并相互错开;该复数个齿轮70包括位于底部支撑臂40左侧的左齿轮组71和位于底部支撑臂40右侧的右齿轮72,该左齿轮组71分别与左齿条21和底部支撑臂40左侧竖向齿条43相啮合(左齿轮组71具有两相互啮合的直齿轮,其中一直齿轮与左齿条21啮合,另一直齿轮与底部支撑臂40左侧竖向齿条啮合,采用两直齿轮啮合的目的是为了换向,以保证左夹持臂的移动与右夹持臂的移动相对应,实现左右夹持臂合拢和分离的动作),该右齿轮72分别与右齿条31和底部支撑臂40右侧竖向齿条43相啮合,该底部支撑臂40上部设置有一竖向的镂空槽41,于基座10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14,该限位块14伸进镂空槽41中,复位弹簧80a上端抵于镂空槽41上边沿,下端抵于限位块14上。
另外,于左夹持臂20、右夹持臂30位于基座10内一端分别弯折设置有一限位段16,于基座10内对应限位段16设置有限位柱15,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在向外滑动到极限时,限位段16钩挂于限位柱15上。
工作原理如下:手机放置于容置区60中时,手机自身的重力使底部支撑臂40克服复位弹簧80a的弹力而向下移动,底部支撑臂40在向下移动时,其两侧的竖向齿条43分别带动其两侧的齿轮70转动,齿轮70的转动驱使左齿条21和右齿条31彼此横向移动靠拢,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逐渐夹紧手机(如附图8所示);反之,由容置区60中取出手机时,复位弹簧80a的弹力促使底部支撑臂4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齿轮70转动,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分别向外滑动,限位段16和限位柱15的配合可防止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向外滑动过量,限位段16钩挂于限位柱15上时,支架复位完成。
作为第三实施例,该联动机构包括有设置于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上的斜向滑槽23、33、设置于底部支撑臂40上部两侧的横向延伸臂44以及复位弹簧80a,该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上斜向滑槽23、33分别由上至下倾斜向外延伸,两斜向滑槽23、33组合呈八字形,该底部支撑臂40之横向延伸臂44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441,该两限位柱441分别可滑动式对应嵌置于两斜向滑槽23、33中;于基座10内壁及底部支撑臂40上部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柱17,上述复位弹簧80a两端对应连接于该两固定柱17上。
工作原理如下:手机放置于容置区60中时,手机自身的重力使底部支撑臂40克服复位弹簧80a的弹性拉力而向下移动,底部支撑臂40向下移动过程中,其上部两端的限位柱15分别沿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上的斜向滑槽23、33移动,由于斜向滑槽23、33的方向限制以及左右夹持臂可横向滑动的原因,限位柱15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迫使左右夹持臂彼此横向滑动靠拢以夹紧手机(如附图11所示);由容置区60中取出手机时,复位弹簧80a的弹性拉力促使底部支撑臂40向上移动,两侧限位柱15分别沿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之斜向滑槽23、33斜向上移动,在底部支撑臂40保持竖向移动的条件下,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将被迫向外侧滑动,直至限位柱15碰到斜向滑槽23、33顶部时停止,支架复位完成。
作为第四实施例,该联动机构包括有左铰链杆90a、右铰链杆90b和扭簧80b,该左铰链杆90a和右铰链杆90b朝基座10内一端叠加枢接于底部支撑臂40上端一枢轴100上,左铰链杆90a朝基座10外一端与左夹持臂20铰接,右铰链杆90b朝基座10外一端与右夹持臂30铰接;该扭簧80b安装于枢轴100上,扭簧80b具有向两边延伸设置的两弹性臂81b,该两弹性臂81b分别与左铰链杆90a和右铰链杆90b活动式配合。
工作原理如下:手机放置于容置区60中时,手机自身的重力使底部支撑臂40克服扭簧80b的扭力而向下移动,扭簧80b随底部支撑臂4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扭簧80b之两弹性臂81b会压迫左铰链杆90a和右铰链杆90b向下移动,左夹持臂20后端在左铰链杆的下压作用下,右夹持臂30后端在右铰链杆90b的下压作用下,使左夹持臂20前端和右夹持臂30前端分别向上转动靠拢,从而夹紧手机(如附图15所示);由容置区60中取出手机时,扭簧80b之两弹性臂81b分别对应以左铰链杆90a和右铰链杆90b为支点(此时左铰链杆90a和右铰链杆90b在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的支撑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产生的向上弹力促使底部支撑臂4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左铰链杆90a、右铰链杆90b向上移动,左夹持臂20后端和右夹持臂30后端随之向上转动,左夹持臂20前端和右夹持臂30前端则向下转动(左夹持臂20和右夹持臂30转动的支点是其与基座10之滑槽13接触处)逐渐分离,左夹持臂20后端和右夹持臂30后端转动至碰到基座10之滑槽13时停止,支架复位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重力支架中设置无线充电模块,使手机在放置于支架中后,即可进行充电操作,无需数据线,提高了手机充电便利性。另外,该支架设置了底部支撑臂下端与线圈中心的可调距离范围,能够使放置于支架上的手机始终处于有效的充电区域内,从而适应市场上流通的各种型号手机的无线充电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可活动式安装于基座上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以及可随电子设备的放置和拿开而竖向移动并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的底部支撑臂,该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之间围构形成可供放置不同体积电子设备的容置区;并于基座内设置有用于辅助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底部支撑臂三者彼此联动及复位的联动机构以及用于对位于容置区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模块,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电路板和与之相连的线圈,该电路板上设置有露出于基座外部的充电接口;底部支撑臂未向下移动时,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65-72mm,底部支撑臂向下移动后,其下端与线圈中心之间距离为78-8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整体呈长度为54.3-54.7mm,宽度为41.8-42.2mm的跑道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总圈数为9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安装于基座内部的齿轮、设置于左夹持臂上的左齿条、设置于右夹持臂上的右齿条、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的竖向齿条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左齿条和右齿条啮合于齿轮两侧,并横向错开,该竖向齿条与齿轮一侧啮合,并位于左齿条和右齿条下方;于底 部支撑臂下部竖向设置有一镂空槽,于基座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伸进镂空槽中,复位弹簧位于镂空槽中,其上端抵于镂空槽顶部,下端抵于限位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用于防止左右夹持臂移动过量的限位柱,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分别对应限位柱设置有一横向限位槽,限位柱伸进横向限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臂上部具有一竖向限位槽,上述竖向齿条设置于该竖向限位槽一侧壁上,上述齿轮伸进该竖向限位槽中与竖向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左夹持臂上的左齿条、设置于右夹持臂上的右齿条、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部两侧壁上的竖向齿条、复数个齿轮以及用于驱动底部支撑臂复位的复位弹簧,该底部支撑臂位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下方,该左齿条和右齿条彼此平行,并相互错开,该复数个齿轮包括位于底部支撑臂左侧的左齿轮组和位于底部支撑臂右侧的右齿轮,该左齿轮组分别与左齿条和底部支撑臂左侧竖向齿条相啮合,该右齿轮分别与右齿条和底部支撑臂右侧竖向齿条相啮合,该底部支撑臂上部设置有一竖向的镂空槽,于基座内壁上设置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伸进镂空槽中,复位弹簧上端抵于镂空槽上边沿,下端抵于限位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位于基座内一端分别弯折设置有一限位段,于基座内对应限位段设置有限位柱,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在向外滑动到极限时,限位段钩挂于限位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设置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的斜向滑槽、设置于底部支撑臂上部两侧的横向延伸臂以及复位弹簧,该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上斜向滑槽分别由上至下倾斜向外延伸,两斜向滑槽组合呈八字形,该底部支撑臂之横向延伸臂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限位柱,该两限位柱分别可滑动式对应嵌置于两斜向滑槽中;于基座内壁及底部支撑臂上部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柱,上述复位弹簧两端对应连接于该两固定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左铰链杆、右铰链杆和扭簧,该左铰链杆和右铰链杆朝基座内一端叠加枢接于底部支撑臂上端一枢轴上,左铰链杆朝基座外一端与左夹持臂铰接,右铰链杆朝基座外一端与右夹持臂铰接;该扭簧安装于枢轴上,扭簧具有向两边延伸设置的两弹性臂,该两弹性臂分别与左铰链杆和右铰链杆活动式配合。
CN201820050650.0U 2018-01-12 2018-01-12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Active CN208971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0650.0U CN208971576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50650.0U CN208971576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1576U true CN208971576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46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50650.0U Active CN208971576U (zh) 2018-01-12 2018-01-12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15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978A (zh) * 2021-02-02 2021-06-15 北京瓢虫星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测试设备
CN116647058A (zh) * 2023-05-19 2023-08-25 深圳麦基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效率监控方法和智能无线充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978A (zh) * 2021-02-02 2021-06-15 北京瓢虫星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测试设备
CN116647058A (zh) * 2023-05-19 2023-08-25 深圳麦基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效率监控方法和智能无线充电器
CN116647058B (zh) * 2023-05-19 2024-01-26 深圳麦基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效率监控方法和智能无线充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71576U (zh) 可适用于多种手机无线充电的重力支架
CN207737224U (zh) 一种自动夹紧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07780830U (zh) 一种双向滑动式的多接口u盘
CN208001309U (zh) 横向弹性复位式重力支架
CN207155097U (zh) 一种新型自动焊接设备
CN210016510U (zh) 一种减速联动式夹持机构及手机支架
CN107425206B (zh) 电池保持架扣合装置及电芯入壳前处理系统
CN211196239U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仪器移动设备
CN208262241U (zh) 平面机器人包护角机
CN207282852U (zh) 一种车载连接器
CN110958340A (zh) 一种减速联动式夹持机构及手机支架
CN216089833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移动展示台
CN213992885U (zh) 一种家居用储物架
CN216119696U (zh)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电线电缆加工装置
CN209626339U (zh) 一种电池组刷极耳及入壳设备
CN216637690U (zh) 一种可移动式仓储物流货架
CN210430953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支架
CN214985490U (zh) 一种电路板贴片机的料架
CN207852710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层压上料定位装置
CN217693889U (zh) 一种fpc排线用折弯装置
CN217361525U (zh) 一种设有对位平台的捡片机芯片移栽设备
CN108393680A (zh) 平面机器人包护角机
CN113070369B (zh) 一种电容器导箔条全方位竖直拉直整形机
CN217183724U (zh) 一种半自动贴导电泡棉设备
CN217728451U (zh) 一种挂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