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044U - 轮胎内支撑体 - Google Patents
轮胎内支撑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31044U CN208931044U CN201821798140.8U CN201821798140U CN208931044U CN 208931044 U CN208931044 U CN 208931044U CN 201821798140 U CN201821798140 U CN 201821798140U CN 208931044 U CN208931044 U CN 208931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body
- lug boss
- internal supporting
- outer support
- ty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内支撑体,包括外支撑件,所述外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外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二凸起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通过外支撑件上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增加了两个支撑体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实现了轴向上的相互固定,同时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防爆轮胎支撑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内支撑体。
背景技术
轮胎胎压过高或过低、超速行驶、负载过重以及夏季高温长距离行驶等都会引起爆胎事故的发生。车辆爆胎以后,轮胎瞬间失去胎压,失去了对车辆的支撑作用,使车辆不能正常行驶,甚至会发生车辆侧偏甚至侧翻等情况,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研发一种在车辆爆胎后能够继续行驶的装置,既能够避免因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又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轮胎爆胎后无法继续行驶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在轮胎失去胎压后使车辆能够继续远距离行驶的轮胎内支撑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胎内支撑体,包括外支撑件,所述外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外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二凸起部。
作为优选,还包括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三凸起部,所述内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三凸起部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四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外支撑件远离所述内支撑件的一面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个凹槽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支撑件和所述内支撑件之间的承压件,所述承压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承压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承压件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的第五凸起部,所述第五凸起部沿所述承压件的轴向方向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承压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五凸起部相应的半球形的第三凹槽。
作为优选,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通过外支撑件上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增加了两个支撑体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实现了轴向上的相互固定,同时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通过内支撑件上锯齿状的第三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两个支撑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通过第一凹槽的设置,增加了外支撑件外侧面的粗糙度,使其与外胎内部结合更加紧密;通过第二凹槽和通孔的设置,可以防止局部过热,同时有利于轮胎变形;通过第五凸起部和第三凹槽的设置,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的出现,防止两个支撑体接触部分的损坏;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既降低了自身重量,又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内支撑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内支撑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轮胎内支撑体的俯视图。
以上各图中:1、外支撑件;11、第一凸起部;12、第二凸起部;13、第一凹槽;2、内支撑件;21、第三凸起部;22、第四凸起部;3、承压件;31、第二凹槽;32、通孔;33、第五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内支撑体,包括外支撑件1,所述外支撑件1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11,所述外支撑件1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1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二凸起部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通过外支撑件1上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的设置,在多个所述轮胎内支撑体搭接成型时,增大了两个轮胎内支撑体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在实现轴向上的相互固定的同时,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使得多个轮胎内支撑体在外胎爆胎或失压后不会相互分离,从而能够支撑车辆继续行驶。
所述轮胎内支撑体还包括内支撑件2,以及设于所述外支撑件1与所述内支撑件2之间的承压件3。
所述内支撑件2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三凸起部21,所述内支撑件2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三凸起部21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四凸起部22,所述第三凸起部21和所述第四凸起部22配合,同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2配合,进一步增加了两个轮胎内支撑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的出现。
进一步的,所述外支撑件1远离所述内支撑件2的一面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凹槽13,多个所述第一个凹槽13间隔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13使得所述外支撑件1远离所述内支撑件2的一侧粗糙度增加,所述外支撑件1与外胎安装时,所述外支撑件1与外胎内部贴合紧密,粗糙度的增加可以防止打滑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件3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31和多个通孔32,所述通孔32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1内,所述通孔32为圆形、椭圆形、类圆形或其他组合的形状,所述通孔32和第二凹槽31的结构设置,既可以增加轮胎内部热量的流通,防止局部过热,也有利于承载轮胎变形,增加舒适性,同时,保证了中间部位相对于边部的受力情况,中间承受载荷较大,边部承受载荷较小,故将通孔32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1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孔32的孔径优选为内小外大的设计方式,既满足中间受载荷大,边部受载荷小的载荷分布情况,也方便生产时的脱模,同时所述通孔32可设置多排。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件3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的第五凸起部33,所述第五凸起部33沿所述承压件3的轴向方向凸起,所述承压件3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五凸起部33相应的半球形的第三凹槽(图中未示出),两个所述轮胎内支撑体拼接时,所述第五凸起部33和所述第三凹槽配合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既可以实现轴向方向的相互固定,也增大了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的出现,防止早期损坏的发生。
所述轮胎内支撑体优选为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采用浇注或注塑的方法成型,采用热塑性树脂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其密度低,能够降低内支撑自身的重量,减小对车辆的额外负担;第二方面其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低气味,长期内置于正常车胎内部也不会影响使用性能,不会产生异味;第三方面其具有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承载车辆重量以及轮胎爆胎瞬间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通过外支撑件1上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12的设置,增加了两个支撑体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实现了轴向上的相互固定,同时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通过内支撑件2上锯齿状的第三凸起部21和第四凸起部22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两个支撑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了应力集中的出现;通过第一凹槽13的设置,增加了外支撑件1外侧面的粗糙度,使其与外胎内部结合更加紧密;通过第二凹槽31和通孔32的设置,可以防止局部过热,同时有利于轮胎变形;通过第五凸起部33和第三凹槽的设置,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的出现,防止两个支撑体接触部分的损坏;由热塑性材料制成,既降低了自身重量,又具有较好的耐老化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撑件,所述外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外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二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沿周向方向凸起的锯齿状的第三凸起部,所述内支撑件的另一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三凸起部配合以沿轴向方向相互固定的第四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件远离所述内支撑件的一面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凹槽,多个所述第一个凹槽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支撑件和所述内支撑件之间的承压件,所述承压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形、椭圆形或类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件的一端设有半球形的第五凸起部,所述第五凸起部沿所述承压件的轴向方向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五凸起部相应的半球形的第三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8140.8U CN208931044U (zh) | 2018-11-01 | 2018-11-01 | 轮胎内支撑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98140.8U CN208931044U (zh) | 2018-11-01 | 2018-11-01 | 轮胎内支撑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31044U true CN208931044U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672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98140.8U Active CN208931044U (zh) | 2018-11-01 | 2018-11-01 | 轮胎内支撑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310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30714A (zh) * | 2018-11-01 | 2019-01-04 |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 轮胎内支撑体 |
-
2018
- 2018-11-01 CN CN201821798140.8U patent/CN2089310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30714A (zh) * | 2018-11-01 | 2019-01-04 |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 轮胎内支撑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8634A (zh) | 整流装置 | |
JP3194424U (ja) | エアレスタイヤ、車輪、および自転車 | |
KR101933499B1 (ko) | 패턴 변경이 가능한 공기입 타이어 | |
CN208931044U (zh) | 轮胎内支撑体 | |
CN109774381A (zh) | 一种高耐久免充气轮胎 | |
CN104494710A (zh) | 一种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通用尾翼 | |
JP2020500123A (ja) | 自然状態で走行する浮上可能な自動車 | |
CN206231166U (zh) | 一种具有防滑防爆的农用新型轮胎 | |
CN201158279Y (zh) | 防爆胎轮辋 | |
CN109130714A (zh) | 轮胎内支撑体 | |
US20140319901A1 (en) | Vehicle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with insulating member | |
CN204309916U (zh) | 一种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的通用尾翼 | |
CN207808944U (zh) | 一种雪地防滑的汽车轮胎 | |
CN109774380A (zh) | 一种实心镂空减震防爆轮胎 | |
CN106585287B (zh) | 球体状自行车轮胎胎面结构 | |
CN108482018A (zh) | 一种童车用具有减震功能的轮胎 | |
CN209351184U (zh) | 一种轮胎 | |
CN201729027U (zh) | 安全型轮毂 | |
CN209938232U (zh) | 一种减震平衡轮胎 | |
CN107933205A (zh) | 一种气压自适应负泊松比结构防爆轮胎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9888559U (zh) | 一种高稳定性低滚阻轮胎 | |
CN203651318U (zh) | 一种新型减震平衡轮毂 | |
CN207565237U (zh) | 一种免换胎轮毂 | |
CN206357927U (zh) | 球体状自行车轮胎胎面结构 | |
CN202608470U (zh) | 强散热实心轮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