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5954U -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5954U
CN208925954U CN201820871428.7U CN201820871428U CN208925954U CN 208925954 U CN208925954 U CN 208925954U CN 201820871428 U CN201820871428 U CN 201820871428U CN 208925954 U CN208925954 U CN 208925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apparatus
wire jumper
temperatur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hea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714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金华
易亮
郭兴家
范吉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714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5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5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5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线圈盘支架上形成有多圈绕线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槽之间形成有跳线区域,线圈绕组包括对应设于所述绕线槽的多匝线圈、以及连接相邻匝所述线圈且容设在所述跳线区域的跳线段,测温装置用以检测所述跳线区域和/或所述跳线段的温度。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测温装置对跳线区域和/或跳线段进行温度监控,可以更准确合理地判定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是否存在温度异常,便于对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的温度和工况进行控制,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对加热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加热容器而产生热量。
作为核心部件,线圈盘采用多匝线圈绕制,在线圈的内一圈绕到外一圈时,会存在线圈交错情况,由于线圈交错绕制受到工装拉力等影响,更易存在线圈外表绝缘层刮伤变薄、甚至脱落的情况,从而导致线圈跳线区域有出现温升异常、短路打火等可能,进而存在起火重大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旨在解决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使用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包括线圈盘支架,线圈盘支架上形成有多圈绕线槽,相邻的两个绕线槽之间形成有跳线区域;线圈绕组,包括对应设于绕线槽的多匝线圈、以及连接相邻匝线圈且容设在跳线区域的跳线段;以及,测温装置用以检测跳线区域和/或跳线段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跳线区域或所述跳线段上。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支架在所述跳线区域处贯设有安装孔;
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感温部,所述感温部自所述安装孔伸入至所述跳线区域。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支架在所述跳线区域处贯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径向分布;
所述测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跳线区域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径向延伸的感温部主体、以及自所述感温部主体的两端弯折延伸且对应自两个所述安装孔穿出的感温部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多圈绕线槽包括设置在内圈的多个内圈绕线槽、以及环设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外围的多个外圈绕线槽;
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安装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的所述跳线区域上。
优选地,所述测温装置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红外测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包括磁条组件,所述磁条组件与所述测温装置错开排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中,烹饪器具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电控组件;
所述测温装置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以产生使所述电控组件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元件或提示装置的感测信号。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风机,用于对所述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散热,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跳线区域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测温装置对跳线区域和/或跳线段进行温度监控,可以更准确合理地判定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是否存在温度异常,进而通过电控组件实现降低功率、故障提示或断开电源等,降低因线圈绕组温度过高而引起起火等事故出现,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示出线圈绕组)局部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未示出线圈绕组)局部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移除线圈绕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烹饪器具与加热容器的局部剖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所述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包括线圈盘支架11、线圈绕组12以及测温装置13。其中,所述线圈盘支架11上形成有多圈绕线槽111,相邻的两个绕线槽111之间形成有跳线区域112(如图1虚线框所示区域),所述线圈绕组12包括对应设于多圈绕线槽111的多匝线圈122、以及连接相邻匝线圈122且容设在跳线区域112的跳线段121。所述测温装置13用以检测跳线区域112和/或跳线段121的温度。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线圈122绕制的效率,通常多圈绕线槽111及多层绕线时,将相邻的两个绕线槽111之间的跳线区域112设置在相同区域内,进而使得跳线区域近似长条状或长槽状,当然,也可以根据设计结构,设置多个跳线区域112,以满足不同绕线方式的需要。由于线圈绕组12交错绕制,线圈122受到工装拉力等影响,更易存在线圈122外表绝缘层刮伤变薄、甚至脱落的情况,也即在跳线区域112出现温升异常、短路打火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对跳线区域112设置测温装置13,可以更准确合理地判定是否存在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温度异常,便于烹饪器具100进一步处理异常,例如降低加热功率、断开电源、发出故障提示等,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所述测温装置13安装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监测到所述跳线区域112和/或跳线段121的温度即可,例如,可以将所述测温装置13安装在所述跳线区域112或所述跳线段121上,为此,所述测温装置13可以采用接触式测温结构,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测温装置13也可以安装在其他地方,例如所述烹饪器具的底座上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支架11在所述跳线区域112处贯设有安装孔(未标号),所述测温装置13包括感温部,所述感温部自所述安装孔伸入至所述跳线区域112,以能够准确测到所述跳线区域112或者跳线段121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支架11在所述跳线区域112处贯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11的径向分布。所述测温装置13包括设于所述跳线区域112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11的径向延伸的感温部主体131、以及自所述感温部主体131的两端弯折延伸且对应自两个所述安装孔穿出的感温部连接端132(感温部连接端132用以与电控组件电性连接)。通过将所述感温部主体131设置为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11的径向延伸,因而使得所述感温部主体131分布至足够长的跳线区域112,而使得所述测温装置13的测温区域足够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圈绕线槽111包括设置在内圈的多个内圈绕线槽111a、以及环设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111a外围的多个外圈绕线槽111b,所述测温装置13设置安装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111a的所述跳线区域112上。处在所述内圈绕线槽111a一方面因为所在区域的线圈绕组12的密集度高,另一方面因为空间比较小,在绕线时出现问题的概率更大,为此,通常来讲处在所述内圈绕线槽111a的所述跳线区域112和所述跳线段121的温度更容易发生异常,所以,将所述测温装置13设置安装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111a的所述跳线区域112上。
如图2、图3所示,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包括磁条组件14,磁条组件14与测温装置13错开排布。由此,可以避免磁条组件14与测温装置13重叠设置时对结构设置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磁条组件14在与线圈122感应时,避免磁感应线在测温装置13附近过于集中而导致测温装置13温升异常,影响测温准确性。
所述测温装置13可以为多种,例如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等,用于直接或间接测温的方案,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用红外测温装置,实现在底座3安装测温装置13,远距离对跳线区域112进行温度检测;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13优选使用结构相对简单的热敏电阻,实现成本较低。
另外,如图1至图6所示,线圈支架11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5,当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可以通过外壳保护,使得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与加热容器6之间距离最小,例如,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与加热容器6仅通过面板4分隔,因此,在线圈支架11上还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15可以对加热容器6或者面板4的温度进行监控,避免加热容器6的温度过高而出现干烧等问题,温度控制装置15可以为与测温装置13相同或近似的结构,例如可以包括热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其中,烹饪器具100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如图6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外壳,外壳有底座3和面板4组成,烹饪器具100电磁加热结构1设置在外壳中,外壳中设置有风机5,面板4可以支撑加热容器6,测温装置13和风机5可以连接于电控组件2,电控组件2温度控制单元根据测温装置13提供的温度信息控制风机5的风速,电控组件2可以电性连接于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的供电装置,进一步控制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的功率,以控制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的发热、断开电源或发出故障提示。
如图5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电控组件2(主要包括电路板),测温装置13与电控组件2电性连接,以产生使所述电控组件2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元件(控制加热的开关或者调节加热功率)或者提示装置(例如声光提示装置)的感测信号,具体地,通过电控组件2实现降低功率、故障提示或断电等,降低因线圈绕组12温度过高而引起起火等事故出现,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组件2在烹饪器具100中的排布位置,可以根据产品结构不同设置在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风机5的出风口51对应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1的跳线区域112设置,可以实现吹向跳线区域112的冷却风路径相对较短,更有利于及时降低跳线区域112温升,提高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盘支架,所述线圈盘支架上形成有多圈绕线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槽之间形成有跳线区域;
线圈绕组,包括对应设于所述绕线槽的多匝线圈、以及连接相邻匝所述线圈且容设在所述跳线区域的跳线段;以及,
测温装置,用以检测所述跳线区域和/或所述跳线段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跳线区域或所述跳线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在所述跳线区域处贯设有安装孔;
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感温部,所述感温部自所述安装孔伸入至所述跳线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支架在所述跳线区域处贯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径向分布;
所述测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跳线区域且沿着所述线圈盘支架的径向延伸的感温部主体、以及自所述感温部主体的两端弯折延伸且对应自两个所述安装孔穿出的感温部连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圈绕线槽包括设置在内圈的多个内圈绕线槽、以及环设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外围的多个外圈绕线槽;
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安装在所述多个内圈绕线槽的所述跳线区域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红外测温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包括磁条组件,所述磁条组件与所述测温装置错开排布。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设置有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组件;
所述测温装置与所述电控组件电性连接,以产生使所述电控组件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元件或提示装置的感测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风机,用于对所述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散热,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跳线区域设置。
CN201820871428.7U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925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71428.7U CN208925954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71428.7U CN208925954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5954U true CN208925954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1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71428.7U Active CN208925954U (zh) 2018-06-06 2018-06-06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59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3154A (zh) * 2020-04-27 2021-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锅具、烹饪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3633155A (zh) * 2020-04-27 2021-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3154A (zh) * 2020-04-27 2021-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锅具、烹饪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3633155A (zh) * 2020-04-27 2021-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CN113633155B (zh) * 2020-04-27 2022-09-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CN113633154B (zh) * 2020-04-27 2024-09-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组件、锅具、烹饪设备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5954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JP4448796B2 (ja) 電磁波遮断調節器
WO2010079583A1 (ja) 誘導加熱装置
US20040089648A1 (en) Open coil heater element convection system for convection ovens and the like
US20130270260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il and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JP2001355865A (ja) 電気暖房器
JP5919462B2 (ja) 誘導加熱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KR102519785B1 (ko) 건식 트랜스포머에 대한 온도 측정을 위한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8045903A1 (zh) 一种电磁灶
CN201351944Y (zh) 一种带线盘温度保护装置的电磁炉
CN217059096U (zh) 一种测温设备及发电机系统
CN217883886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以及电磁加热设备
KR102500580B1 (ko) 선택적 유도가열기능을 갖는 회전식 조리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조리방법
CN110165781A (zh)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无线温度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KR20070117282A (ko) 동기신호 제어방식 무자계 온도조절기 및 온도조절방법
WO2021228097A1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104375540B (zh) 硬盘录像设备的内部温度控制方法
JP3975988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3222795A (zh) 一种电磁加热用智能锅具及电磁加热组件
JP4848792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H081590Y2 (ja) 暖房用シート体
US20230389139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omprising A Support Structure Having Antennas And/Or Sensors,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pport Structure Of This Kind, And Use Of A Support Structure For An Induction Cooktop
FI129281B (fi) Liesituuletin tai -kupu, modulaarinen liesivahtijärjestely, sekä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liesivahdin valinnaiseksi liittämiseksi liesituulettimeen tai -kupuun
CN221503943U (zh) 一种空冷风机减速箱的加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