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3155A -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3155A
CN113633155A CN202010345118.3A CN202010345118A CN113633155A CN 113633155 A CN113633155 A CN 113633155A CN 202010345118 A CN202010345118 A CN 202010345118A CN 113633155 A CN113633155 A CN 113633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base
touch
cooking assembl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51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3155B (zh
Inventor
罗绍生
王帅
江太阳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51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3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3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3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3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3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其中,烹饪组件包括:锅具;基座,与锅具对应设置,基座能够对锅具加热;运行调节组件,包括:感应件,与基座电连接;触碰件,触碰件包括与锅具转动连接的转动件以及触控片,转动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区域,触控片能够与连通区域导通或断开以使锅具发生参数变化;其中,感应件能够感应到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且感应件根据反馈信号确定转动件的转动方向,基座能够根据转动方向控制调整运行状态。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感应件通过感应参数变化以确定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基座根据转动方向调整运行状态,提高基座控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组件和一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磁炉上多设有触控按键或旋钮,用于调节加热功率,但在烹饪过程中,特别是在炒菜过程中,用户的双手一般会分别握住锅具手柄和锅铲等烹饪工具,若要在烹饪过程中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功率,需要一只手专门去操作电磁炉上的触控按键或旋钮,操作不便,且会影响对锅具或烹饪工具的把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锅具;基座,与锅具对应设置,基座能够对锅具加热;运行调节组件,包括:感应件,与基座电连接;触碰件,触碰件包括与锅具转动连接的转动件以及触控片,转动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区域,触控片能够与连通区域导通或断开以使锅具发生参数变化;其中,感应件能够感应到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感应件根据反馈信号确定转动件的转动方向,基座能够根据转动方向调整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烹饪组件包括锅具、基座和运行调节组件,其中,锅具用于盛装食材,并通过锅具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通过与锅具对应设置有基座,以通过基座对锅具加热,进而通过锅具向食材传导热量。具体地,运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与基座电连接的感应件以及与锅具活动连接的触碰件,由于触碰件和锅具活动连接,故而触碰件可相对于锅具发生移动,在触碰件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时,即用户触摸到触碰件时,由于触碰件包括转动件和触控片,转动件在转动的过程中,触控片能够与触碰件上的连通区域间断导通,从而使得锅具发出对应于导通规律的参数变化,此时,感应件通过感应参数变化可生成反馈信号从而确定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基座根据转动方向控制自身的运行状态,其中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功率和加热模式。此外,本方案中的烹饪组件无需设置复杂的无线收发装置,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转动件在转动时,由于每个连通区域所设置的位置以及连通区域与触控片相接触的面积有所差异,转动组件在转动时可使得锅具自身具有不同的导通规律,从而产生不同种的参数变化,基座可根据参数变化确定对加热功率的控制,例如加热功率的升降,或是调整到预设加热功率,以提高运行状态控制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触碰件被触发时,可以为用户直接接触触碰件,也可以是用户通过介质间接接触触碰件。
还需说明的是,外界电导体、触碰件和锅具三者导通时锅具会产生一种参数变化,而触碰件和锅具之间的导通是通过触碰件的移动实现的,触碰件经移动断开上述导通关系后,锅具会产生另一种参数变化,例如高电平脉冲信号与低电平脉冲信号,故而在触碰件在移动过程中两种参数变化会互相切换。
其中,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容参数、电阻参数,而参数变化包括但不限于由于电容参数发生变化向外发出的电平信号,或是由于电阻参数发生变化向外发出的电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可以理解,用户在进行烹饪操作时,通常会一只手操作锅具的手柄,另一只手操作烹饪工具(例如锅铲、汤勺等),使用现有的电磁炉设备时,用户如果需要调节加热功率必须一只手暂停对锅具或烹饪工具的操作,以对电磁炉上的触控按键或旋钮进行手动操作,影响烹饪过程的正常进行。而本方案中的烹饪组件,可在烹饪操作过程中同时进行加热功率的调节,操作更加便捷。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包括:转动板,设于靠近触控片的一端,转动板上设有多个沿转动板的周向分布的连通区域,转动件转动至连通区域与触控片连通,锅具发出参数变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转动件靠近触控片的一端设置转动板,在转动板上设置多个周向分布的连通区域,转动板可随转动件一同转动,转动件用于转动,转动板上的连通区域与触控片导通,使得锅具发出对应的参数变化,便于基座对加热功率的调整。
可以理解,触控片与连通区域相抵后导通,对应的参数变化与转动板其余区域相抵的参数变化不同。
其中,连通区域的数量为多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板上设有多个沿转动板的周向分布的绝缘区域,每个绝缘区域设于任意两个相邻的连通区域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板上还设有沿周向设置的多个绝缘区域,通过限定绝缘区域设于两个相邻的连通区域之间,即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交错设置,实现触控片的间断导通,便于在触控片分别与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相抵时锅具发出不同的参数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区域包括:周期绝缘区,设于转动板上,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区域;子绝缘区,设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之间,相邻的两个子绝缘区之间形成连通区域,或相邻的子绝缘区和周期绝缘区之间形成连通区域,其中,子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小于周期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
在该技术方案中,绝缘区域包括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具体地,通过周期绝缘区的设置,将转动板的区域进行划分,便于对同一周期绝缘区对应的参数变化分析,以提高转动件的转动方向的准确度,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之间设有子绝缘区,相邻的两个子绝缘区之间或是子绝缘区和周期绝缘区之间形成连通区域,触控片与相邻两个周期绝缘区之间的连通区域的导通关系不同,从而可根据不同的导通关系调整加热功率,需要强调的是,在子绝缘区的数量较少时,可能由于转动件的转速过快,无法准确识别具体地参数变化的变化,从而使得加热功率的调整出现偏差,而采用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的双重划分方式,将连通区域按照不同区域的数量予以划分,更利于后续对触控片导通规律的获取,以提高加热功率调节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子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小于周期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即子绝缘区的宽度小于周期绝缘区的宽度,利于转动件转动时根据不同的间断导通的时间对参数进行分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处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内的子绝缘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处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内的连通区域均匀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内的子绝缘区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对连通区域采用均匀设置的方式设置,更便于通过触控片的导通情况,确定两个周期绝缘区内的连通区域的划分位置,利于后续通过对触控片导通规律的获取,以提高加热功率调节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子绝缘区的数量为一个时,在上述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内的连通区域的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转动板的周向,处于两个相邻周期绝缘区之间的子绝缘区的数量单调递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在周向方向上,处于两个相邻周期绝缘区之间的子绝缘区的数量逐渐增大,可根据不同的相邻周期绝缘区之间的导通次数的增减对加热功率的调整进行确定,例如,在检测到触控片所导通的子绝缘区的数量逐渐增多时,可认为当前转动件是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控制加热功率提高,在检测到触控片所导通的子绝缘区的数量逐渐减少时,可认为当前转动件是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的,控制加热功率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在转动件的端面投影上的弧长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在转动件的端面上,至少两个连通区域的投影的弧长不同,便于锅具向外发出不同的参数变化,基座易于对不同参数变化予以区分,以提高加热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例如,转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触控片先后经过一长一短两个连通区域,此时控制加热功率提高,转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触控片先后经过一短一长两个连通区域,此时控制加热功率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锅具具体包括:锅体;手柄,连接于锅体的外侧壁上,手柄上至少外表面为绝缘体;触碰件,设于锅体和/或手柄上,至少部分触碰件与外界空气相接触,触碰件能够使外界电导体与锅具导通,触碰件能够使锅体产生参数变化。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具体包括锅体、手柄和触碰件。锅体用于盛装食材,并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手柄连接于锅体的外侧壁上,以便于用户通过持握手柄对锅体进行移动操作。通过设置手柄至少外表面为局团体,以使用户持握手柄的手与锅体绝缘,以在用户正常持握手柄时,防止因锅体与手导通产生电参数变化,导致加热机基座对加热功率的误操作,进一步地,可在手柄上套设有绝缘套以实现防护。通过设于锅体和/或手柄上的触碰件,且将至少部分触碰件暴露于空气中,触碰件能够使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通过接触触碰件与锅体实现导通,从而使锅体自身的电参数发生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参数变化,以使基座可根据参数变化控制对锅体加热的加热功率。本方案通过触碰件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使得用户在烹饪操作过程中无需松开手柄,仅需用手指触摸触碰件即可,不影响用户对锅体的操作,简单便捷。同时,通过设置触碰件,用户无需直接与锅体接触,可有效防止烫伤,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地,触碰件设于手柄上,可在烹饪操作过程中,缩小触碰件与用户持握手柄的手之间的距离,用户无需松开手柄即可触摸到触碰件,便于操作。通过设置触碰件的一端向靠近锅体的方向延伸,并与锅体的侧壁相连接,使触碰件与锅体相连接,以在用户触摸触碰件时,使锅体与用户的手之间实现导通,从而使锅体自身的电参数发生变化,产生相应的参数变化。其中,触碰件可与锅体的外侧壁相连接,也可以伸入锅体内与锅体的内侧壁相连接。
或者,也可以将触碰件设于锅体上,可使触碰件与手柄分离,从而无需在手柄的绝缘套上进行造型加工,有利于简化加工流程。其中,触碰件设于锅体上靠近手柄的位置,以在用户进行烹饪操作时,缩小触碰件与用户持握手柄的手之间的距离,使用户无需松开手柄即能够触摸到触碰件,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锅体为电导体;或锅体的外表面喷涂有导电涂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锅体为电导体或在锅体的外表面喷涂有导电涂层,以在用户与锅体的表面接触或触摸触碰件时,能够与锅体的表面导通,使锅体产生电参数变化。其中,在锅体表面设有导电涂层时,锅体本身可以部分或全部为非电导体,通过导电涂层将人体导通,以使锅体发生电参数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具体包括:面板,与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底座,设于面板远离锅具的一侧,且底座与面板可拆卸连接,底座与面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加热装置,设于容纳腔内,并与底座固定连接,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电磁作用对锅具加热;控制器,设于容纳腔内,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其中,感应件设于容纳腔内,感应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感应件根据锅具的参数变化生成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感应件的反馈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包括面板、底座、加热装置和控制器。面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面板与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用于承载锅具。底座设于面板远离锅具的一侧,并与面板之间形成容纳腔,以容纳基座内部的各个部件。底座与面板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基座内部的各个部件的安装与维护。加热装置设于容纳腔内,并与底座固定连接,以通过底座对加热装置进行支撑,有利于保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电磁作用对锅体加热,以在烹饪过程中通过锅体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控制器设于容纳腔内,通过设置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加热装置的运行,实现对锅体加热过程的控制。其中,感应件设于容纳腔内,以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并能够生成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通过设置感应件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在感应件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时,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获知用户的调节加热功率的需求,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电路板,设于容纳腔内,电路板与感应件电连接,其中,控制器连接于电路板上,控制器通过电路板实现与感应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的电路板,通过设置电路板与感应件电连接,且控制器连接于电路板上,使得控制器通过电路板与感应件之间实现电连接,一方面有利于容纳腔内的空间布置,减少线路,简化连接关系,另一方面便于不同型号的控制器以及感应件的连接,有利于实现模块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线圈盘上设有通孔;电磁线圈,设于线圈盘朝向面板的一端,电磁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电路板设于线圈盘远离面板的一侧,感应件的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向面板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和电磁线圈。线圈盘用于为电磁线圈提供安装空间,并对电磁线圈进行支撑。线圈盘上设有通孔,以为感应件的设置预留空间,以避免线圈盘对感应件造成遮挡而影响感应件的正常工作。电磁线圈设于线圈盘朝向面板的一端,以在加热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增大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于锅具上的面积,以提高加热效率。电磁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可控制电磁线圈运行。其中,电路板设于线圈盘远离面板的一侧,通过设置感应件的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以缩减感应件与锅具之间的距离,同时可确保感应件处于锅具在面板上的投影范围内,从而提高感应件的感应参数变化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轴孔和线圈盘同轴,从而限定感应件为居中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感应弹簧,感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感应弹簧的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其中,感应弹簧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通过电路板向控制器发送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感应弹簧。感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以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实现电连接;感应弹簧的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以便于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在锅具的电参数发生变化时,感应弹簧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向控制器发送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反馈信号获知用户调节加热功率的需求,并控制电磁线圈进行加热功率的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线圈盘向靠近面板的方向延伸;感应贴膜,连接于支撑杆靠近面板的一端,感应贴膜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其中,感应贴膜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电路板向控制器发送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支撑杆和感应贴膜。支撑杆沿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向靠近面板的方向延伸,感应贴膜连接于支撑杆靠近面板的一端,以通过支撑杆对感应贴膜进行支撑,同时缩短感应贴膜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感应贴膜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通过设置感应贴膜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在锅具的电参数发生变化时,感应贴膜向控制器发送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反馈信号获知用户调节加热功率的需求,并控制电磁线圈进行加热功率的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其中,感应贴膜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简称ITO)贴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的烹饪组件,包括:通过触碰件接收触碰信息;根据触碰信息确定烹饪组件中触控片和转动件的通断状态;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根据导通规律控制烹饪组件中基座的运行状态,其中转动件上设有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绝缘区域包括圆心角不同的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
通过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对烹饪组件进行状态控制时,先接收触碰信息,并通过触碰信息对通断状态予以确定,由于触控片和转动件可通过相互移动使得通断状态发生改变,从而通过确定第一时间内的导通规律即可对基座的运行状态实现调整控制,以便于操作,具体地,转动件上设有绝缘区域以及通过绝缘区域形成的连通区域,绝缘区域包括圆心角不同的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在转动时,由于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的圆心角不同,在转动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的导通规律,同时还可通过导通规律确定转动件的转动方向,从而根据预先与转动方向关联的控制信息对基座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以提高烹饪过程中控制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触控片和连通区域导通时,生成高电平信号,触控片和连通区域断开时,生成低电平信号,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时间内多个高电平信号的信号时间的变化趋势;确定第一时间内信号时间逐渐减小为第一规律;确定第一时间内信号时间逐渐增大为第二规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导通规律时,具体通过在第一时间内确定高电平信号的信号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实现,可以理解,根据触控片和连通区域的导通关系,将电平信号的变化作为参数变化,具体地在二者导通时,生成高电平信号,在二者断开时,生成低电平信号。当然,根据连通区域的长短,还可通过电平信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导通规律,具体地,在第一时间内如果确定信号时间逐渐减小,则将其作为第一规律,如果确定信号时间逐渐增大,则将其作为第二规律,从而便于后续根据导通规律控制基座的运行状态。
其中,第一时间可以为小于一个周期且大于低电平信号的最小信号时间的任一时间取值,例如一个周期为10s,低电平信号的最小信号时间为1s,则第一时间可以选为3s、6s、9s,当然,也可选择为其他任意值,信号时间则为处于低电平信号或高电平信号不发生变化的持续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导通规律控制烹饪组件中基座的运行状态,具体包括:根据第一规律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减小加热功率;根据第二规律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增大加热功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导通规律予以分析,确定出具体属于第一规律或第二规律时,可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减小或增大加热功率,以满足用户的控制需求,需要说明的,减小或增大加热功率可以为无级调节,还可以为有级调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板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动板沿第二方向转动时输出的脉冲信号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锅具,11锅体,12手柄,13触碰件,131转动件,132转动板,1321连通区域,1322绝缘区域,1323周期绝缘区,1324子绝缘区,133触控片,2基座,21面板,211侧板,22底座,23加热装置,231线圈盘,232电磁线圈,24控制器,25电路板,3感应件,31感应弹簧,321支撑杆,322感应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2以及包括感应件3和触碰件13的运行调节组件。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具1的下方。锅具1能够通过触碰件13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用户与锅具1接触时,锅具1自身的电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可以理解,用户触摸到触碰件时,通过驱动转动件转动,触控片能够与触碰件上的连通区域间断导通,从而使得锅具发生对应于导通规律的参数变化,其中,用户可以与锅具1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专门的触摸装置间接与锅具1发生接触,只要能够实现锅具1与人体皮肤的连通即可。感应件3用于感应锅具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以生成反馈信号。基座2与感应件3电连接,基座2可通过感应件3获知反馈信号,以控制自身运行状态。
特别地,在外界电导体的作用下转动件发生转动,由于每个连通区域所设置的位置以及连通区域与触控片相接触的面积有所差异,转动组件在转动时可使得锅具自身具有不同的导通规律,从而产生不同种的参数变化,基座可根据参数变化确定对加热功率的控制,例如加热功率的升降,或是调整到预设加热功率,以提高加热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指与锅具1接触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无需松开锅具1的手柄或烹饪工具(例如锅铲),从而减少了对烹饪过程的影响。
此外,感应件3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置专门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感应件3的数量为一个。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感应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感应件3均匀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以及包括感应件3和触碰件13的运行调节组件。触碰件13包括转动件131和触控片133,转动件131自身可以相对于锅具1转动,此外,转动件131包括设于触控片133的一端的转动板132,在转动板132上设置多个周向分布的连通区域1321,转动板132可随转动件131一同转动,转动件131用于转动,转动板132上的连通区域1321与触控片133导通,使得锅具1发出对应的参数变化,便于基座对加热功率的调整。可以理解,用户触摸到触碰件13时,通过驱动转动件131转动,触控片133能够与触碰件13上的连通区域1321间断导通,从而使得锅具1发出对应于导通规律的参数变化。
用户可以与锅具1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专门的触摸装置间接与锅具1发生接触,只要能够实现锅具1与人体皮肤的连通即可。感应件3用于感应锅具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基座与感应件3电连接,基座可通过感应件3获知锅具11的电参数发生变化,并根据参数变化控制对锅具1加热的加热功率。
其中,如图3所示,转动板132上设有交错设置的连通区域1321和绝缘区域1322,实现触控片133的间断导通。其中,绝缘区域1322包括周期绝缘区1323和子绝缘区1324。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绝缘区1324对应的圆心角小于周期绝缘区1323对应的圆心角,即子绝缘区1324的宽度小于周期绝缘区1323的宽度,利于转动件131转动时根据不同的间断导通的时间对参数进行分析。
进一步地,在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1323内的子绝缘区13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对连通区域1321采用均匀设置的方式设置,更便于通过触控片133的导通情况,确定两个周期绝缘区1323内的连通区域1321的划分位置,利于后续通过对触控片133导通规律的获取,以提高加热功率调节的准确性。
更进一步地,沿转动板132的周向,处于两个相邻周期绝缘区1323之间的子绝缘区1324的数量单调递增。
其中,触控片133与锅具1可以是焊接、铆接等连接,触控片133为电导体。当人手触摸转动件131时,人、转动件131、触控片133、锅就实现电连接,人与锅导通。此时感应件3会提供给电路板一个脉冲信号,例如高电平脉冲信号。当转动件131旋转到绝缘区域1322与触控片133接触时,人手与锅断开导通。此时感应件3会提供给电路板一个脉冲信号,例如低电平脉冲信号。
当人手触碰到触碰键或者人手直接触碰到锅时,感应件3会感应到参数的变化(例如电容参数或电阻参数),电路板根据感应件3的反馈信号进行功率的调节。当人手离开锅具1或者离开触碰键时,感应件3感应到参数恢复默认值,并提供信号指示电路板停止功率调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沿转动件131的周向,至少两个连通区域1321在转动件131的端面投影上的弧长逐渐增大。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板132的具体结构,转动板132上的周期绝缘区132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周期绝缘区1323将转动板132靠近触控片133的一侧分割成四个导通区域,每个导通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子绝缘区1324,沿顺时针方向分别设置有1、2、4、6个子绝缘区1324,从而使得每个导通区域内分别形成2、3、5、7个连通区域1321。
其中,在转动件131转动时,子绝缘区1324的宽度小于周期绝缘区1323的宽度,使得子绝缘区1324产生的脉冲间隔小于周期绝缘区1323产生的脉冲间隔。在转动过程中,预设子绝缘区1324产生的脉冲间隔为t,周期绝缘区1323产生的脉冲间隔为t1,在相邻两个周期绝缘区1323产生的脉冲间隔为T。
在转动件131沿顺时针转动时,触控片133与连通区域1321的导通而产生的脉冲信号具体如图4所示,在相邻的多个T+t1的周期内,子绝缘区1324产生的脉冲数量为6、4、2、1个,此时基座可控制加热功率降低,或下降至下一挡位。可以理解,由于转动件131的起始位置未知,故而当检测到脉冲分别为4、2、1、6,或者2、1、6、4时均可判断此时转动件131的转动方向,从而降低加热功率。
在转动件131沿逆时针转动时,触控片133与连通区域1321的导通而产生的脉冲信号具体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多个T+t1的周期内,子绝缘区1324产生的脉冲数量为1、2、4、6个,此时基座可控制加热功率增高,或上升至下一挡位。可以理解,由于转动件131的起始位置未知,故而当检测到脉冲分别为2、4、6、1,或者4、6、1、2时均可判断此时转动件131的转动方向,从而升高加热功率。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2以及包括感应件3和触碰件13的运行调节组件。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具1的下方。
如图2所示,锅具1具体包括锅体11、手柄12和触碰件13。手柄12连接于锅体11的外侧壁上,以便于用户进行持握,并通过控制手柄12实现对锅体11的移动操作。其中,手柄12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套,以在用户正常持握手柄12时,使锅体11与用户持握手柄12的手之间绝缘。触碰件13与锅体11相连接,锅体11能够通过触碰件13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用户触摸触碰件13时,锅体11自身的电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同时,锅体11能够产生相应的参数变化。
如图2和图6所示,基座2具体包括面板21、底座22、加热装置23和控制器24。面板21与锅体11的底部对应设置,用于承载锅体11。面板21的边缘处形成有朝向底座22延伸的侧板211,底座22设于面板21远离锅体11的一侧,底座22与侧板211可拆卸连接,且底座22与面板21之间形成容纳腔。加热装置23和控制器24均设于容纳腔内。加热装置23与底座22固定连接,加热装置23在工作状态时,能够产生电磁场,并通过电磁作用使锅体11产生涡流并发热,进而向锅体11内的食材传导热量。控制器24与加热装置23电连接,控制器24可控制加热装置23的运行状态。
感应件3设于容纳腔内,感应件3用于感应锅体1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感应件3与控制器24电连接,且在感应件3感应到锅体1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件3根据锅体11的参数变化生成反馈信号,控制器24通过反馈信号获知锅体11的电参数发生变化,并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加热装置23对锅体11加热的加热功率,实现加热功率的调节。
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指触摸触碰件13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无需松开锅具1手柄12或烹饪工具(例如锅铲),从而减少了对烹饪过程的影响。此外,感应件3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置专门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基座还包括挡位调节装置,挡位调节装置与加热装置23相连接,并能够使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形成多个挡位,加且多个挡位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加热功率值。挡位调节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件的反馈信号控制挡位调装置的运行,进而通过挡位调节装置对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的挡位进行调整。具体地,挡位数量为四个,分别为0挡、1挡、2挡、3挡,0挡对应于待机状态,1挡对应于400W,2挡对应于800W,3挡对应于1200W。在用户触摸触碰件13时,控制器24控制挡位调节装置运行,对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的挡位按由低至高的顺序或由高至低的顺序循环切换;在用户结束触摸触碰件13时,控制器24挡位调节装置停止运行,控制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的挡位停留在当前挡位,并控制加热装置23以当前挡位的加热功率运行,从而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挡位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挡位与加热功率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加热装置23的具体型号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基座2还包括电路板25。电路板25设于容纳腔内,并固定连接于底座22上。感应件3与电路板25相连接,控制器24连接于电路板25上,从而通过电路板25实现控制器24与感应件3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加热装置23具体包括线圈盘231和电磁线圈232。线圈盘231位于容纳腔内,且在过感应件的轴线的截面上,线圈盘的投影处于屏蔽件的投影内,电磁线圈232设于线圈盘231朝向面板21的一端,以通过线圈盘231为电磁线圈232提供支撑。电磁线圈232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锅体11在电磁线圈232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锅体11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并向锅体11内的食材传导热量。控制器24与电磁线圈232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其中,线圈盘231上设有通孔,电路板25设于线圈盘231远离面板21的一侧,感应件3的一端穿过线圈盘231上的通孔并朝向面板21延伸。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通孔设于线圈盘的中轴位置,以使感应件居中设置,以防止在锅具偏离时感应件无法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感应件3具体为感应弹簧31。感应弹簧31沿基座2的高度方向设置,感应弹簧31的一端与电路板25相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5与控制器24电连接,感应弹簧3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盘231延伸,并由线圈盘231上的通孔穿过,与面板21的底面相抵。在感应到锅体1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弹簧31能够产生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状态。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8所示,感应件3具体包括支撑杆321和感应贴膜322,其中,感应贴膜322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简称ITO)贴膜。
支撑杆321沿基座2的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杆321的一端与电路板25相连接,支撑杆32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盘231延伸,并由线圈盘231上的通孔穿过。感应贴膜322设于支撑杆321远离电路板25的一端,以通过支撑杆321对感应贴膜322进行支撑,并缩短感应贴膜322与锅体11之间的距离。感应贴膜322能够感应到锅体11的参数变化,感应贴膜322通过线路与电路通过插接线路与电路板25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5与控制器24电连接。在感应到锅体1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贴膜322能够产生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状态。
实施例九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组件,具体包括:步骤S102,通过触碰件接收触碰信息;步骤S104,根据触碰信息确定烹饪组件中触控片和转动件的通断状态;步骤S106,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步骤S108,根据导通规律控制烹饪组件中基座的运行状态。
其中转动件上设有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绝缘区域包括圆心角不同的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
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在确定导通规律时,具体通过在第一时间内确定高电平信号的信号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实现,可以理解,根据触控片和连通区域的导通关系,将电平信号的变化作为参数变化,具体地在二者导通时,生成高电平信号,在二者断开时,生成低电平信号。当然,根据连通区域的长短,还可通过电平信号的持续时间确定导通规律,具体地,在第一时间内如果确定信号时间逐渐减小,则将其作为第一规律,如果确定信号时间逐渐增大,则将其作为第二规律,从而便于后续根据导通规律控制基座的运行状态。
其中,第一时间可以为小于一个周期且大于低电平信号的最小信号时间的任一时间取值,例如一个周期为10s,低电平信号的最小信号时间为1s,则第一时间可以选为3s、6s、9s,当然,也可选择为其他任意值。
实施例十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烹饪组件,具体包括:步骤S202,通过触碰件接收触碰信息;步骤S204,根据触碰信息确定烹饪组件中触控片和转动件的通断状态;步骤S206,确定第一时间内多个高电平信号的信号时间的变化趋势;步骤S208,确定第一时间内信号时间逐渐减小为第一规律,根据第一规律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减小加热功率;步骤S210,确定第一时间内信号时间逐渐增大为第二规律,根据第二规律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增大加热功率。
其中转动件上设有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绝缘区域包括圆心角不同的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触控片和连通区域导通时,生成高电平信号,触控片和连通区域断开时,生成低电平信号,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
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导通规律予以分析,确定出具体属于第一规律或第二规律时,可控制基座的加热装置减小或增大加热功率,以满足用户的控制需求,需要说明的,减小或增大加热功率可以为无级调节,还可以为有级调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触碰件在移动时发出的参数变化的种类为多个,基座则可通过对所有参数变化进行综合获取,根据多种参数变化的变化确定对加热功率的增减调节,以减少发生由于触碰件移动过快使得参数变化的区分度较低,无法准确调节加热功率的可能性,提高加热功率调节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
基座,与所述锅具对应设置,所述基座能够对所述锅具加热;
运行调节组件,包括:
感应件,与所述基座电连接;
触碰件,所述触碰件包括与所述锅具转动连接的转动件以及触控片,所述转动件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区域,所述触控片能够与所述连通区域导通或断开以使所述锅具发生参数变化;
其中,所述感应件能够感应到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且所述感应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转动件的转动方向,所述基座能够根据所述转动方向调整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
转动板,设于靠近所述触控片的一端,所述转动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转动板的周向分布的连通区域,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所述连通区域与所述触控片连通,所述锅具发生参数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转动板的周向分布的绝缘区域,每个所述绝缘区域设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连通区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区域包括:
周期绝缘区,设于所述转动板上,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周期绝缘区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区域;
子绝缘区,设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周期绝缘区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绝缘区之间形成所述连通区域,或相邻的所述子绝缘区和所述周期绝缘区之间形成所述连通区域,
其中,所述子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小于所述周期绝缘区对应的圆心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
处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周期绝缘区内的子绝缘区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处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周期绝缘区内的所述连通区域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转动板的周向,处于两个相邻所述周期绝缘区之间的所述子绝缘区的数量单调递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区域在所述转动件的端面投影上的弧长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具体包括:
锅体;
手柄,连接于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上,所述手柄上至少外表面为绝缘体;
其中,所述触碰件设于所述锅体和/或所述手柄上,且至少部分所述触碰件与外界空气相接触,所述触碰件能够使外界电导体与所述锅具导通,并使所述锅具发生参数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为电导体;或
所述锅体的外表面喷涂有导电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体包括:
面板,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
底座,设于所述面板远离所述锅具的一侧,且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面板之间形成有容纳腔;
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电磁作用对所述锅具加热;
控制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
其中,所述感应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感应件根据所述锅具的发生参数变化生成反馈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件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
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感应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上,并通过所述电路板实现与所述感应件之间的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线圈盘,所述线圈盘上设有通孔,所述线圈盘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
电磁线圈,设于所述线圈盘朝向所述面板的一端,
其中,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线圈盘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感应件的一端由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线圈盘,向所述面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包括:
感应弹簧,所述感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感应弹簧的另一端由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线圈盘,向所述面板延伸,
其中,所述感应弹簧能够感应到所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通过所述电路板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与所述锅具的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线圈盘向所述面板延伸;
感应贴膜,连接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面板的一端,所述感应贴膜能够感应到所述锅具的参数变化,
其中,所述感应贴膜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路板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与所述锅具的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
15.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触碰件接收触碰信息;
根据所述触碰信息确定所述烹饪组件中触控片和转动件的通断状态;
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所述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
根据所述导通规律控制所述烹饪组件中基座的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连通区域和绝缘区域,所述绝缘区域包括圆心角不同的周期绝缘区和子绝缘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片和所述连通区域导通时,生成高电平信号,所述触控片和所述连通区域断开时,生成低电平信号,所述在第一时间内确定与所述通断状态对应的导通规律,具体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内多个所述高电平信号的信号时间的变化趋势;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内所述信号时间逐渐减小为第一规律;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内所述信号时间逐渐增大为第二规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导通规律控制所述烹饪组件中基座的运行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规律控制所述基座的加热装置减小加热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规律控制所述基座的加热装置增大加热功率。
CN202010345118.3A 2020-04-27 2020-04-27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633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5118.3A CN113633155B (zh) 2020-04-27 2020-04-27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5118.3A CN113633155B (zh) 2020-04-27 2020-04-27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3155A true CN113633155A (zh) 2021-11-12
CN113633155B CN113633155B (zh) 2022-09-27

Family

ID=7841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5118.3A Active CN113633155B (zh) 2020-04-27 2020-04-27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315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6631A1 (en) * 2007-08-17 2009-02-1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Cooking appliance, especially domestic cooking appliance
CN204648363U (zh) * 2015-05-27 2015-09-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旋控式操作装置及电磁炉
CN106068043A (zh) * 2016-05-31 2016-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功率调节装置
CN207230647U (zh) * 2017-09-19 2018-04-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108720550A (zh) * 2018-03-30 2018-11-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用锅具及烹饪控制方法
CN208170456U (zh) * 2018-04-23 2018-11-3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烹饪套装
CN208851167U (zh) * 2018-01-18 2019-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炊具
CN208925954U (zh) * 2018-06-06 2019-06-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8957619U (zh) * 2017-12-28 2019-06-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装置
CN209106951U (zh) * 2018-10-16 2019-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105342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26631A1 (en) * 2007-08-17 2009-02-18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V. Cooking appliance, especially domestic cooking appliance
CN204648363U (zh) * 2015-05-27 2015-09-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旋控式操作装置及电磁炉
CN106068043A (zh) * 2016-05-31 2016-11-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功率调节装置
CN207230647U (zh) * 2017-09-19 2018-04-1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
CN208957619U (zh) * 2017-12-28 2019-06-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烹饪装置
CN208851167U (zh) * 2018-01-18 2019-05-1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具及炊具
CN108720550A (zh) * 2018-03-30 2018-11-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用锅具及烹饪控制方法
CN208170456U (zh) * 2018-04-23 2018-11-3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烹饪套装
CN208925954U (zh) * 2018-06-06 2019-06-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电磁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9106951U (zh) * 2018-10-16 2019-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CN111053426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3155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286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od preparation
JP2022524004A (ja) 調理器具
US20140338544A1 (en) Cooking assembly
CN113633155B (zh) 烹饪组件和控制方法
CN212299099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2362122U (zh) 烹饪组件、烹饪设备和锅具
CN113633154A (zh) 烹饪组件、锅具、烹饪设备和控制方法
CN212280981U (zh) 烹饪组件
CN113639281A (zh) 烹饪组件、烹饪设备、锅具和控制方法
CN212157293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1744777U (zh) 烹饪组件和烹饪工具
CN113639278A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US9907434B2 (en) Control element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CN210611835U (zh) 一种工位控制装置及自动炒菜机
CN215127119U (zh) 烹饪器具
CN212546566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20876570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加热电器
CN212574681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2157292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2408758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4180053U (zh) 锅具及烹煮器具
US11683195B2 (en) Cooking menu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a cooking appliance
CN217423312U (zh) 点火旋钮和灶具
CN215348415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117006481A (zh) 灶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