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9761U -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9761U
CN208909761U CN201820963510.2U CN201820963510U CN208909761U CN 208909761 U CN208909761 U CN 208909761U CN 201820963510 U CN201820963510 U CN 201820963510U CN 208909761 U CN208909761 U CN 208909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cookware component
side plate
hole
latt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635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
邓洋
涂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635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9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9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9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锅具组件的蒸格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呈板状,侧板呈筒状,侧板的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底板与侧板连接以遮挡第一敞开端,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具组件的蒸格,蒸格可以支撑食物,以配合锅具组件及微波厨具对食物进行加热,蒸格的结构设置简单且方便使用,另外,通过在侧板上设置第一通孔,水蒸气可以从第一通孔进入蒸格,利用水蒸气对食物加热,可以保证食物内的水分含量,从而可以提高食物加热效率及食用口感。

Description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背景技术
微波炉具有加热快速且无油烟等优点,但也有加热食物发干,不上色等缺点。相关技术中,为了改善微波炉加热食物发干的缺点,设计了微波炉用的蒸附件。为了解决不上色的缺点,设计了烤附件。通过提供不同的附件,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不断更换附件,操作麻烦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具组件的蒸格,所述锅具组件的蒸格具有结构简单、方便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蒸格的锅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微波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微波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蒸格,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呈板状;侧板,所述侧板呈筒状,所述侧板的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连接以遮挡所述第一敞开端,所述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蒸格,蒸格可以支撑食物,以配合锅具组件及微波厨具对食物进行加热,蒸格的结构设置简单且方便使用,另外,通过在侧板上设置第一通孔,水蒸气可以从第一通孔进入蒸格,利用水蒸气对食物加热,可以保证食物内的水分含量,从而可以提高食物加热效率及食用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敞开端的外周壁向所述侧板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为多列,多列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侧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列所述第一通孔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每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侧板的轴线方向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具有多个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所述锅具组件适于放置于微波厨具内且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敞开口,所述锅体的外底壁具有吸波层;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锅体以遮挡所述敞开口;和蒸格,所述蒸格为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所述蒸格设于所述锅体内,且所述蒸格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通过在锅体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吸波层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锅体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处流出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格的所述侧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敞开端的外周壁向所述侧板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所述锅体的部分内周壁向所述锅体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支撑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台阶部搭接;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沿所述锅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锅盖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搭接,所述锅盖的边缘与所述台阶部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方向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包括: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内壁面构造出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涂覆于所述陶瓷层的至少部分外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外周壁和外底壁均涂覆有所述金属层。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层的外壁面具有未涂覆所述金属层的裸露区,所述裸露区位于所述陶瓷层的外底壁,所述吸波层贴设于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陶瓷层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波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壁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裸露区呈环形,且所述裸露区沿所述陶瓷层的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裸露区为多个,多个所述裸露区依次套设、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包括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通过在锅体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吸波层可以吸收微波炉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锅体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处流出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厨具,通过在锅体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吸波层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锅体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处流出锅体,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
锅具组件1,
锅体10,敞开口100,吸波层110,支撑部120,第一台阶面121,第二台阶面122,连接面123,陶瓷层130,金属层140,裸露区150,握持部160,
锅盖20,主体200,凹槽201,把手210,
蒸格30,底板300,侧板310,第一敞开端311,第二敞开端312,第一通孔320,台阶部330,第一面331,第二面332,第三面333,第二通孔3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蒸格30,包括底板300和侧板310。底板300呈板状,侧板310呈筒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底板300及侧板310 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底板300可以形成为平板,底板300也可以形成为曲面板。侧板310可以形成为圆筒、椭圆形筒或长方形筒等。
如图1和图5所示,侧板310的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第一敞开端311和第二敞开端312。底板300与侧板310连接以遮挡第一敞开端311。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侧板 310可以层叠设置于底板300的上方(如图5所示的上方),第一敞开端311的端面可以与底板300的表面接触且连接,底板300的周缘超出第一敞开端311的内环壁面,以使得底板300适于遮挡第一敞开端311处的敞开口。侧板310可以与底板300限定出盛放空间,食物可以位于盛放空间内,食物可以放置在底板300上,底板300可以用于支撑食物。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侧板31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20。第一通孔320可以贯通侧板310。蒸格30可以放置在锅具组件内,锅具组件内形成的水蒸气可以穿过第一通孔 320进入蒸格30的盛放空间内以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可以蒸煮食物。蒸格30也可以放置在微波厨具内,蒸格30可以用于盛放食物,避免食物直接放置在微波厨具内造成微波厨具难清洗的情况,微波炉内的微波能量也可以穿过第一通孔320以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的蒸格30,蒸格30可以支撑食物,以配合锅具组件及微波厨具对食物进行加热,蒸格30的结构设置简单且方便使用,另外,通过在侧板310上设置第一通孔320,水蒸气可以从第一通孔320进入蒸格30,利用水蒸气对食物加热,可以保证食物内的水分含量,从而可以提高食物加热效率及食用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格30可以为金属件。由此,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大,利用金属制造蒸格30,可以保证蒸格30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金属的本身属性,金属还可以隔绝微波穿过,当利用蒸格30放入微波厨具内对食物进行加热时,蒸格30可以阻挡至少部分微波能量穿过蒸格30、对食物进行直接加热,而是通过微波能量对蒸格 30进行加热,蒸格30将热量进一步传递给食物,从而可以微波能量直接对食物加热容易造成食物干瘪情况,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食用口感。
如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侧板310的靠近第二敞开端312的外周壁可以向侧板310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33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径向外侧”可以是侧板310的中心轴线至侧板310的外周壁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侧板310的外周壁可以包括台阶部330,台阶部330可以包括第一面 331、第二面332和第三面333,沿着侧板310的中线轴线方向,第一面331的一端与第二面332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另一端与第三面333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面331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面333的延伸方向不同。在侧板310的径向方向上,第一面331与第三面333间隔开。
由此,用户可以通过台阶部330对蒸格30进行位移操作。当蒸格30放置在锅具组件内时,可以将台阶部330定位于锅具组件的内周壁,从而可以将蒸格30架设在锅具组件内,锅具组件内可以加入水,蒸格30上可以放置食物,以利用水蒸气对食物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实现蒸格30的蒸煮食物的功能。台阶部330的设置方式简单,但实用性能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台阶部330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弧形面可以沿着侧板310的周向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侧板310的靠近第二敞开端312的部分外周壁朝向侧板310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弧形状的台阶部330。由于锅具组件的内周壁通常为圆弧曲面,将台阶部330设置为弧形面,可以方便台阶部330与锅具组件内周壁的配合,以提高蒸格30架设在锅具组件内部的放置稳定性。进一步地,台阶部330 可以为多个,多个台阶部330可以沿着侧板310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间隔开。由此,可以延长台阶部330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台阶部330的作用范围,以提高蒸格30在锅具组件内的放置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台阶部330可以形成为一个环形面,环形面可以沿着侧板310的周向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延长台阶部330的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台阶部330的作用范围,以提高蒸格30在锅具组件内的放置稳定性。例如,台阶部330可以包括第一面331、第二面332和第三面333,第一面331和第三面333均可以形成为共轴线的两个圆筒形,第二面332可以形成为圆环形,沿着侧板310的中线轴线方向,第一面331的一端与第二面332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另一端与第三面 333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面33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面333的延伸方向垂直。
如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通孔320可以为多列,多列第一通孔320沿侧板310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列第一通孔320均包括多个第一通孔320,每列中的多个第一通孔320沿侧板3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例如,多个第一通孔320可以阵列排布于侧板310。由此,可以均匀第一通孔320的排布,从而可以使得蒸格30内的水蒸气可以从侧板310的不同位置排出,可以提高水蒸气排出量。
如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通孔320为可以形成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例如,第一通孔320可以为三角形孔、长方形孔、正多边形孔等。这里,对第一通孔320的形状只是举出一些具体实施例,不是对第一通孔320形状的具体限定,第一通孔320还可以构造成其他形状。圆孔和椭圆形孔均具有圆滑的内壁面,将第一通孔320设置为圆孔或椭圆形孔,可以提高气流流出第一通孔320的顺畅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板300可以具有多个第二通孔340。由此,水蒸气可以通过多个第二通孔340进入蒸格30内,以对蒸格30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孔340可以阵列排布于底板300。由此,可以均匀第二通孔340的排布,从而可以使得水蒸气从底板300的不同位置处均能够进入蒸格30,从而可以提高水蒸气进入蒸格30的效率,进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通孔340可以形成为多组,每组内的第二通孔340均可以位于同一圆上,多组第二通孔340依次嵌套呈放射形排布。由此,可以均匀第二通孔340的排布,从而可以使得水蒸气从底板300的不同位置处均能够进入蒸格30,从而可以提高水蒸气进入蒸格30的效率,进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40为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例如,第二通孔340可以为三角形孔、长方形孔、正多边形孔等。这里,对第二通孔340的形状举出一些具体实施例,不是对第二通孔340形状的具体限定,第二通孔340还可以构造成其他形状。圆孔和椭圆形孔均具有圆滑的内壁面,将第二通孔 340设置为圆孔或椭圆形孔,可以提高气流流过第二通孔340的顺畅性。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锅具组件1适于放置于微波厨具内。锅具组件1包括锅体10、锅盖20和蒸格30。锅体10具有敞开口100,通过敞开口100,用户可以往锅体10内放食物或是将食物从锅体10内拿出。锅盖20盖设于锅体10以遮挡敞开口100。例如,锅盖20可以位于锅体10的上方,锅体10具有敞开口100的一端端面可以与锅盖20接触,锅盖20可以遮盖敞开口100。
如图4及图5所示,锅体10的外底壁具有吸波层110。换言之,吸波层110位于锅体10外侧,且吸波层110位于锅体10的下方(如图4及图5中所示的下方)。吸波层 110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并将微波能量转化为热量传递给锅体10,锅体10 进一步将热量传递给锅体10内的食物或水。
蒸格为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30,蒸格30设于锅体10内。例如,蒸格30可以架设在锅体10内,蒸格30也可以从锅体10内取出。蒸格30的底板300与锅体10 的底壁间隔开。锅体10内与盛放水,水受热后可以形成水蒸气从第一通孔320进入蒸格30,从而可以利用水蒸气加热蒸格30内的食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通过在锅体10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 10,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0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10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10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30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100处流出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锅盖20可以为金属件。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大,利用金属制造锅盖20,可以保证锅盖20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金属的本身属性,金属还可以隔绝微波穿过,锅盖20可以阻挡微波能量穿过锅盖20、对食物进行直接加热,而是通过微波能量对锅盖20进行加热,锅盖20将热量进一步传递给食物,从而可以微波能量直接对食物加热容易造成食物干瘪情况,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食用口感。
如图5及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格30的侧板310的至少部分结构与锅体1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可以避免锅体10的内周壁堵塞蒸格30 的侧板310上设置的第一通孔320,从而可以提高水蒸气进入蒸格30的速率,从而可以提高蒸格30加热食物的效率,也可以方便蒸格30的放置与拿取,避免在放置或是拿取蒸格30的过程中,蒸格30与锅体10的相互碰撞。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侧板310的靠近第二敞开端312的外周壁向侧板310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330。锅体10的部分内周壁向锅体1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支撑部120,台阶部330与支撑部120搭接。由此,可以利用支撑部120与台阶部330的配合作用,以将蒸格30架设在锅体10内,以使得蒸格30的底板300与锅体10的内底壁间隔开。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支撑部120可以包括第一台阶面121和第二台阶面122,第二台阶面122与第一台阶面121沿锅体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第二台阶面122与第一台阶面121通过连接面123连接。第一台阶面121与台阶部330搭接。锅盖20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面122搭接,锅盖20的边缘与台阶部330沿锅体10的径向方向间隔开。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支撑部120包括第一台阶面121、第二台阶面122和连接面123。在锅体10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台阶面121与第二台阶面122间隔开,例如,在锅体10的轴线方向上,第二台阶面122可以位于第一台阶面121的上方(如图6所示的上方)。连接面123位于第一台阶面121和第二台阶面122之间,沿着锅体10的轴线方向,第一台阶面121的一端与连接面123的一端连接,连接面123的另一端与第二台阶面122的一端连接。连接面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台阶面121的延伸方向不同,连接面12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台阶面122的延伸方向也不同。
例如,在图6所示的锅具组件1的纵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台阶面121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台阶面122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台阶面122位于第一台阶面121远离蒸格30的一侧且第二台阶面122位于第一台阶面121的上方,连接面123可以为与竖直方向平行的线段,连接面123的左端(如图6所示的左端)与第一台阶面121连接,连接面123的右端(如图6所示的右端)与第二台阶面122连接。
如图5及图6所示,将蒸格30放置在锅体10内,且锅盖20盖设于锅体10上后,台阶部330与第一台阶面121配合连接,台阶部330位于第一台阶面121的上方,第一台阶面121适于支撑台阶部330。锅盖20与第二台阶面122配合连接,锅盖20位于第二台阶面122的上方,锅盖20靠近边缘的部分适于与第二台阶面122接触,第二台阶面122适于支撑锅盖20。锅盖20位于蒸格30的上方,且锅盖20与蒸格30不接触。
由此,可以利用第一台阶面121与第二台阶面122分别支撑台阶部330和锅盖20,从而可以实现锅盖20与锅体10的连接,也可以方便地将蒸格30架设在锅体10内,结构设置简单且方便用户操作。
如图5及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锅体10可以包括陶瓷层130 和金属层140,陶瓷层130的内壁面构造出锅体10的内表面,金属层140涂覆于陶瓷层 130的至少部分外壁面。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0内表面的材质为陶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锅体10可以由陶瓷构造成,也可以是锅体10的内表面涂覆有陶瓷。锅体10的外表面的材质可以全部是金属,也可以锅体10的部分外表面的材质由金属构造成。由此,金属层140可以隔绝微波,避免微波进入锅体10内直接对食物加热,陶瓷层130的内壁面构造出锅体10的内表面具有食物不粘锅、无涂层、不易老化,加热均匀的优点。而且,将金属的蒸格30架设在锅体10时,可以避免金属的蒸格30与锅体10接触形成火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放置在微波厨具内的金属件与金属件接触时,容易形成打火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锅体10的外周壁和外底壁均涂覆有金属层140。由此,锅体10可以隔绝微波进入锅体10,可以通过金属锅体10传热给食物以加热食物,从而可以利用锅体10煎烤食物。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陶瓷层130的外壁面具有未涂覆金属层140的裸露区150,裸露区150位于陶瓷层130的外底壁,吸波层110贴设于金属层140的远离陶瓷层130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锅体10外底壁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陶瓷层130,吸波层 110设于金属层140上。由此,既可以使得锅体10的底壁通过金属层140的设置而保持锅体10底部的热量,以利用锅体10达到煎烤的目的,又可以利用裸露区150使得部分微波能够穿过锅体10的底壁,从而可以加速内部食物的加热效率,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炉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金属层140,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0的加热效率。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吸波层110位于锅体10的底壁处。可以理解的是,吸波层110贴设于锅体10的底壁上的金属层140,吸波层110避让开裸露区150。由此,可以避免吸波层110遮挡裸露区150,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炉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底壁的金属层140,从而可以实现锅体10的煎烤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裸露区150可以呈环形,且裸露区150沿陶瓷层130的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由此,可以使得穿过锅体10底部的微波能量均匀分布,以使得食物各个部分加热的效率能够均匀。进一步地,如图2- 图3所示,裸露区150可以为多个,多个裸露区150可以均形成为环形,多个环形的裸露区150依次嵌套在一起,且多个环形的裸露区150间隔排布。由此,可以提高微波穿过锅体10底部的能量,从而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如图1及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锅盖20可以包括主体200和把手210。主体200盖设于锅体10,把手210与主体20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把手210 可以与主体200卡接,把手210还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主体200上。把手210为塑料把手。由此,用户可以利用把手210对锅盖20进行移动以打开或遮挡敞开口100,且把手210为塑料把手,塑料的热传递性能差,具有防烫性能。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主体200远离锅体10的一侧具有凹槽201,把手210设于凹槽201内。由此,可以减小锅具组件1的体积,便于包装与运输,也可以提高锅具组件1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包括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通过在锅体10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炉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0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10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10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30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100处流出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锅具组件1。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微波厨具”可以为利用微波能量加热食物的厨房用具,例如,微波炉、微波烤箱、微波加热器、微蒸烤一体机、光波炉、烧烤烘焙一体机及分体式光波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厨具,通过在锅体10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0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10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10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30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100处流出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锅具组件1适于放置于微波炉内。
如图1-图6所示,锅具组件1包括锅体10、锅盖20和蒸格30。锅体10具有敞开口100,通过敞开口100,用户可以往锅体10内放食物或是将食物从锅体10内拿出。锅盖20适于盖设于锅体10以遮挡敞开口100。如图4及图5所示,锅体10的外底壁具有吸波层110。
如图1及图5所示,锅盖20可以为金属件。锅盖20可以包括主体200和把手210。主体200盖设于锅体10,主体200远离锅体10的一侧具有凹槽201,把手210设于凹槽201内。把手210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主体200上。把手210为塑料把手。
如图5及图6所示,锅体10可以为陶瓷锅体,陶瓷锅体的内壁面为陶瓷,金属层 140涂覆于陶瓷锅体的部分外壁面。还有部分陶瓷锅体的外壁面未涂覆金属层140形成裸露区150,裸露区150位于陶瓷锅体的外底壁。如图2-图3所示,裸露区150为两个,两个裸露区150均可以呈环形,且裸露区150沿陶瓷层130的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裸露区150的个数与裸露区150的尺寸是可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透过的微波的多少来调整。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锅体10的外周壁设有两个握持部160,两个握持部160 可以对称排布。握持部160可以为形成于锅体10外周壁上的凸起,凸起的一端与锅体 10的外周壁连接,凸起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锅体10外周壁的方向延伸,且凸起自由端的端面可以形成为弧形面。握持部160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抓取锅体10,用户可以用双手握着握持部160以对锅体10进行位移操作。
如图1和图5所示,蒸格30可以为金属件。蒸格30包括底板300和侧板310。侧板310呈圆筒状,侧板310的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第一敞开端311和第二敞开端312。底板300呈圆形平板状,底板300与第一敞开端311的端面连接以遮挡第一敞开端311。底板300与第一敞开端311圆滑过渡。底板300与侧板310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如图1所示,侧板31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320。第一通孔320可以贯通侧板310。第一通孔320可以为多列,多列第一通孔320沿侧板310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每列第一通孔320均包括3个第一通孔320,这3个第一通孔320沿侧板310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开。第一通孔320为可以形成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底板300可以具有多个第二通孔340,多个第二通孔340可以形成为多组,每组内的第二通孔340均可以位于同一圆上,多组第二通孔340依次嵌套呈放射形排布。第二通孔340为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侧板310的靠近第二敞开端312的外周壁向侧板310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330。台阶部330可以包括第一面331、第二面332和第三面333,第一面331和第三面333均可以形成为共轴线的两个圆筒形,第二面332可以形成为圆环形,沿着侧板310的中线轴线方向,第一面331的一端与第二面332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另一端与第三面333的一端连接,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面 331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面3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三面333的延伸方向垂直。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锅体10的部分内周壁向锅体1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支撑部120。支撑部120包括第一台阶面121、第二台阶面122和连接面123。第一台阶面121和第二台阶面122均形成为环形,连接面123可以形成为圆筒形。在图6所示的锅具组件1的纵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台阶面121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台阶面122为与水平方向平行的线段,第二台阶面122位于第一台阶面121远离蒸格30的一侧且第二台阶面122位于第一台阶面121的上方,连接面123可以为与竖直方向平行的线段,连接面123的左端(如图6所示的左端)与第一台阶面121连接,连接面123的右端(如图6所示的右端)与第二台阶面122连接。
如图5、图6所示,蒸格30的侧板310的至少部分结构与锅体10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蒸格30的底板300与锅体10的底壁间隔开。将蒸格30可以放置在锅体10内,且锅盖20盖设于锅体10上后,台阶部330与第一台阶面121配合连接,台阶部330位于第一台阶面121的上方,第一台阶面121适于支撑台阶部330。锅盖20与第二台阶面 122配合连接,锅盖20位于第二台阶面122的上方,锅盖20靠近边缘的部分适于与第二台阶面122接触,第二台阶面122适于支撑锅盖20。锅盖20位于蒸格30的上方,且锅盖20与蒸格30不接触,第一台阶面121与第二台阶面122将蒸格30与锅盖20分隔开,使其在微波环境下不打火。
利用锅具组件1蒸食物时,需要在锅体10内加水,蒸格30内放食物,再盖上锅盖20。此时部分微波加热底部的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将热量传给水,一部分微波直接通过裸露区150透过,直接加热水。水被以上两种方式加热,产生蒸汽,用于烹饪蒸格 30内的食物。
利用锅具组件1煮、煲汤时,锅体10内放入所需要烹饪的食物(固体液体食物均可),再盖上锅盖20。此时部分微波加热底部的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将热量传给食物(该过程模拟传统的热传导加热),一部分微波直接通过裸露区150透过,直接加热食物。
利用锅具组件1煎烤时,锅体10内放入食物,再盖上锅盖20。此时部分微波加热底部的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将热量传给食物(该过程模拟传统的热传导加热,该过程主要贡献于食物表面的煎烤与上色),一部分微波直接通过裸露区150透过,直接加热食物(该过程主要贡献于食物内部的成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具组件1,通过在锅体10的外底壁设置吸波层110,吸波层110可以吸收微波厨具内的微波能量,使微波能量迅速转化为热量并传递给锅体 10,从而可以提高锅体10的加热效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由于锅体10具有一定的深度,用户可以直接用锅体10烤食物或煮食物,也可以利用蒸格30蒸煮食物,设置结构简单且功能齐全,可以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锅盖20的设置可以避免食物中的水分由于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从敞开口100处流出锅体10,从而可以提高食物的口感。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锅具组件的蒸格,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呈板状;
侧板,所述侧板呈筒状,所述侧板的两端均敞开且分别为第一敞开端和第二敞开端,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连接以遮挡所述第一敞开端,所述侧板具有多个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敞开端的外周壁向所述侧板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多列,多列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侧板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每列所述第一通孔均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每列中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侧板的轴线方向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椭圆孔或多边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多个第二通孔。
6.一种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组件适于放置于微波厨具内且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具有敞开口,所述锅体的外底壁具有吸波层;
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锅体以遮挡所述敞开口;和
蒸格,所述蒸格为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的蒸格,所述蒸格设于所述锅体内,且所述蒸格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锅体的底壁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的所述侧板的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锅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二敞开端的外周壁向所述侧板的径向外侧凸起以形成台阶部;
所述锅体的部分内周壁向所述锅体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支撑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支撑部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台阶部搭接;
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沿所述锅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锅盖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搭接,所述锅盖的边缘与所述台阶部沿所述锅体的径向方向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
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内壁面构造出所述锅体的内表面;和
金属层,所述金属层涂覆于所述陶瓷层的至少部分外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外周壁和外底壁均涂覆有所述金属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层的外壁面具有未涂覆所述金属层的裸露区,所述裸露区位于所述陶瓷层的外底壁,所述吸波层贴设于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陶瓷层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位于所述锅体的底壁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露区呈环形,且所述裸露区沿所述陶瓷层的底壁的周向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露区为多个,多个所述裸露区依次套设、间隔排布。
16.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
17.一种微波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
CN201820963510.2U 2018-06-20 2018-06-20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Active CN208909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3510.2U CN208909761U (zh) 2018-06-20 2018-06-20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3510.2U CN208909761U (zh) 2018-06-20 2018-06-20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9761U true CN208909761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3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63510.2U Active CN208909761U (zh) 2018-06-20 2018-06-20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9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06437A1 (en) Combined Steaming/Poaching and Sauce Preparation
CN208909760U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US20180092487A1 (en) Microwave mug cooker device
US7934755B2 (en) Omelet spatula and cooking method
CN108552943A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US20070170183A1 (en) Multi-Chambered He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311121B1 (ko) 멀티 쿠커
CN208909761U (zh) 锅具组件的蒸格、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108814277A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208909759U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108618601A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US20190069353A1 (en) Dimpled Wok
CN209047901U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US10441106B2 (en) Cook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KR200336747Y1 (ko) 알요리가 가능한 전자렌지용 조리용기
KR20110000512U (ko) 직화형 후라이팬
CN209090743U (zh) 一种一室双胆式电饭煲
KR20040028471A (ko) 편리한 전자레인지 조리용구
KR200390741Y1 (ko) 다중 조리가 가능한 솥
CN210871055U (zh) 一种开水桶
CN208808142U (zh) 一种自带定位的新型火锅
CN208551159U (zh) 多用锅
CN210902639U (zh) 折叠多用式硅胶粘玻璃合成锅盖及具有该锅盖的烹饪器具
CN216416833U (zh) 一种蒸烤一体多功能鸡蛋烹饪器
CN107713735A (zh) 一种自主烹制食物的食用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