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8128U -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8128U
CN208908128U CN201821890459.3U CN201821890459U CN208908128U CN 208908128 U CN208908128 U CN 208908128U CN 201821890459 U CN201821890459 U CN 201821890459U CN 208908128 U CN208908128 U CN 208908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ackboard
grooves
long side
groo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904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健
吴新银
先建波
乔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904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8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8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8128U/zh
Priority to US16/643,705 priority patent/US1124358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6641 priority patent/WO202009838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04Personal or domestic articles
    • F21V33/0052Audio or video equipment, e.g. televisions, telephones, cameras or computers;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板包括底板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底板部分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背板的底板部分上设置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可以起到增强背板的作用,且使背板受到的应力可被加强凹槽缓冲,而改善背板或框架应力集中而导致背板或框架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产品的背光源中,背板的底面一般是整体为平坦的平面或设置有加强筋(例如,螺丝固定内外表面的铁条)。如果背板的底面为平坦的平面,背板容易变形,尤其是大尺寸显示产品、薄型化显示产品、曲面显示产品等,背板或框架受到应力作用,会导致背板发生弯折或受力不均而局部变形;而若是在背板上额外固定加强筋,则会使显示产品整体变重,使得本来就已经很重的背板更容易发生变形,且不易用户的移动,导致成本上升,厚度也会增加,从而无法实现轻薄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背板或框架受到应力作用,而导致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包括底板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底板部分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长侧边、及相对设置的两短侧边,所述长侧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短侧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长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短侧边的长度;
所述多个加强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位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大于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小值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大值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且大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大于5毫米且小于10毫米。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两长侧边包括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顶部的顶部长侧边和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底部的底部长侧边;
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相同;
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位于靠近所述顶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靠近所述底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距离所述顶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与所述顶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距离所述底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与所述底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长侧边的长边侧壁、及设置在所述短侧边的短边侧壁,其中,在所述短边侧壁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有多个第三凹槽,每一所述第三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正对相邻两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长侧边的长边侧壁、及设置在所述短侧边的短边侧壁,其中,
在所述短边侧壁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一凸棱;
和/或,在所述长边侧壁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二凸棱。
进一步的,在每一所述长边侧壁上,从靠近所述底板部分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底板部分的一侧,多根所述第二凸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棱和所述第二凸棱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上的冲压式凸棱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棱和/或所述第二凸棱为直线状凸棱结构或者波浪线状凸棱结构。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第一凹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
每一所述第二凹槽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加强凹槽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上的冲压槽,所述冲压槽包括槽底和槽侧壁,所述槽底与所述槽侧壁之间具有坡度角,其中,所述多个加强凹槽中,槽体深度越深,所述槽底与所述槽侧壁之间的坡度角越小。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和给所述光源供电的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背板的底板部分上设置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可以起到增强背板的作用,且使背板受到的应力可被加强凹槽缓冲,而改善背板或框架应力集中而导致背板或框架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图2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表示图5中C局部放大图;
图10表示图3中D局部放大图;
图11表示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主视图;
图13表示图12的侧视图;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侧视图;
图15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产品,尤其是大尺寸显示产品、薄型化显示产品或曲面显示产品等在使用过程中,背板或框架易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少背板或框架受到应力作用而导致变形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背板包括:底板部分100和围设于所述底板部分100四周的侧壁部分200,其中所述底板部分100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300。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背板的底板部分100上设置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300,可以起到增强背板的作用,且背板受到的应力可被所述加强凹槽300缓冲,而改善背板或框架应力集中而导致背板或框架变形的问题,且所述加强凹槽300的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背板上额外固定加强筋的方式,不会造成厚度及成本增加,仍可实现轻薄化。
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板的优选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部分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长侧边101、及相对设置的两短侧边102,所述长侧边10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短侧边10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长侧边101的长度大于所述短侧边102的长度;所述多个加强凹槽3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310,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凹槽320,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显示产品的显示屏通常设计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形状,相应地,背板通常也具有长侧边101和短侧边102,对于显示产品,尤其是大尺寸显示产品、薄型化显示产品或曲面显示产品来说,在使用过程中,背板或框架所受到的应力主要来自长侧边101延伸方向(X方向)和短侧边102延伸方向(Y方向)的应力,因此,在上述方案中,将背板的底板部分100上所设置的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300,主要设计为多个第一凹槽310和多个第二凹槽320,多个第一凹槽310和多个第二凹槽320将背板的底板部分100划分为网格阵列结构,其中多个第一凹槽310沿长侧边101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以下称X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一第一凹槽31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短侧边102延伸方向相同,主要用以改善背板受到的X方向上的应力集中,多个第二凹槽320沿短侧边102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以下称Y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每一第二凹槽32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长侧边101延伸方向相同,主要用以改善背板受到的Y方向上的应力集中,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可对背板或框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行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案中,多个第一凹槽310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其是指,多个第一凹槽310大致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即可,每一第一凹槽310的槽体延伸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其是指,第一凹槽310的槽体延伸方向大致沿第二方向即可,并不要求第一凹槽31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短侧边102完全平行,两者之间也可有斜夹角,例如,第一凹槽31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短侧边102延伸方向之间具有15~30°倾斜夹角等;同样的,多个第二凹槽320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其是指,多个第二凹槽320大致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即可,每一第二凹槽320的槽体延伸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其是指,第二凹槽320的槽体延伸方向大致沿第一方向即可,并不要求第二凹槽32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长侧边101完全平行,两者之间也可有斜夹角,例如,第二凹槽320的槽体延伸方向与长侧边101延伸方向之间具有15~30°倾斜夹角等。并且,所述第一凹槽3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0的延伸方向之间可垂直,也可具有斜夹角。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若显示产品并非矩形形状,而是其他异形形状,例如,圆形等形状时,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300中各凹槽的延伸方向可根据背板所受到的应力方向来进行设置,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位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大于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102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
采用上述方案,对于显示产品,尤其是对于大尺寸显示产品、薄型化显示产品或曲面显示产品来说,在使用过程中,背板或框架主要受到长边方向,即X方向上的应力,且在X方向上,背板的中心处所受到的应力要大于背板的侧边处所受到的应力,因此,将多个第一凹槽310中靠近背板的中心处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设计为大于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处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这样,靠近背板的中心处的槽体较深的第一凹槽310需缓冲形变的幅度更大,槽体深度更深,而靠近短侧边102的第一凹槽310不容易形变,槽体深度可以相对较小,由此,根据背板不同区域受到应力分布情况来设计多个第一凹槽310,可使得应力较为均匀分配到背板不同区域。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102的一侧,各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X方向上,背板越靠近其中心区域,受到的应力越大,且从背板的中心至背板的两短侧边102,其受到的应力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因为,将各第一凹槽310相应设计为越靠近背板的中心,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越深,缓冲形变的幅度越大,越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越小,以使得背板不同区域受到的应力更为均匀,不易产生变形。
并且,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小值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大值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也就是说,各所述第一凹槽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值在1~5mm之间,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值在10~40mm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尺寸,其具体范围可根据背板的产品尺寸来选取,也可以不仅限于以上所提供的尺寸范围。
此外,考虑到在X方向上,背板越靠近其中心区域,受到的应力越大,为了使得背板不同区域受到应力更加均匀,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102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方案,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102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也就是说,通过将背板中心处设置的第一凹槽310的密度大于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处的第一凹槽310的密度,来使得背板的不同区域应力更为均匀。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采用上述方案,若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过大,会使得缓解应力不均的效果显著降低,因此,优选的,多个第一凹槽中,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小于等于长侧边长度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大间距应小于等于长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在X方向上背板的中心和侧边不同区域受到应力的分布情况,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0是沿X向延伸设计,还可以将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0设计中部位置槽体深度大于两端位置槽体深度,也就是说,第二槽体的靠近背板的中心处的槽体深度大于其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处的槽体深度。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两长侧边101包括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顶部的顶部长侧边和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底部的底部长侧边;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0中各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均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大尺寸、超薄或曲面显示装置的背板在使用过程中处于竖立状态,其所X方向的应力更容易使长侧边变形,因此,各所述第二凹槽320可以是设计为槽体深度相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若显示装置的短侧边102尺寸较大时,为了进一步避免背板受到应力变形,还可以是:
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0中,位于靠近所述顶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位于靠近所述底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320的深度;
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0中,从靠近所述顶部长侧边的一侧至靠近所述底部长侧边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320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这样,由于背板在显示装置使用过程中处于竖立状态时,靠近底部长侧边的区域,受到整体显示装置的压力较大,应尽量避免开槽,因此,在靠近底部长侧边一侧,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小及开槽密度小,以防止变形,而靠近顶部长侧边的区域,容易受到x方向的应力,因此,在靠近顶部长侧边的一侧,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小及开槽密度大,以防止变形。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凹槽320中,距离所述顶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320与所述顶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H1,距离所述底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320与所述底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H2,所述第一距离H1小于所述第二距离H2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背板在显示装置使用过程中处于竖立状态时,靠近底部长侧边的区域,受到整体显示装置的压力较大,应尽量避免开槽,以防止变形,而靠近顶部长侧边的区域,容易受到x方向的应力,可设置第二凹槽320来防止变形,因此,在上述方案中,距离所述顶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320与所述顶部长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所述底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320与所述底部长侧边之间的距离。
此外,图11所示为图5中沿A-A向剖视图,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且大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
采用上述方案,各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且大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这样,对于背板受到的X方向的应力,由背板的短侧边102向背板的中心处逐渐增大,第二凹槽320起到从靠近短侧边102处的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310至靠近背板中心处的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310之间对应力缓冲过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大于5毫米且小于10毫米。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具体取值范围可以根据产品尺寸来进行选取。
此外,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壁部分200包括设置在所述长侧边101的长边侧壁210、及设置在所述短侧边102的短边侧壁220,其中,在所述短边侧壁220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有多个第三凹槽330,每一所述第三凹槽33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310正对相邻两所述第三凹槽330之间的间隙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在该背板的侧壁部分200的短边侧壁220上也设置了多个第三凹槽330,主要是为防止背板的两短侧边102对应的短边侧壁220发生变形,并且,短边侧壁220上的第三凹槽330与底板部分100上的第一凹槽310交错开设置,防止在X方向上与第一凹槽310贯通背板,而减弱背板的整体强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各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槽体深度可以均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凹槽310和所述第二凹槽320及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数量及间距等,均可以根据显示装置尺寸而设置,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对于所述第一凹槽310、所述第二凹槽320和所述第三凹槽330的具体形状也不进行限定,例如,所述第一凹槽310、所述第二凹槽320和所述第三凹槽33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还可以是椭圆形等。
并且,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10可以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图1、图2至图8所示,第一凹槽310即为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10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如图7所示,示例性的,每一第一凹槽310即是由具有多个形状的多段槽体组成的一列凹槽;
同样的,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0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图1、图2至图8所示,第一凹槽310即为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二凹槽32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如图7所示,示例性的,每一第一凹槽310即是由具有多个形状的多段槽体组成的一列凹槽。
此外,如图2、图4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短边侧壁220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一凸棱410;在所述长边侧壁210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二凸棱420。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该背板的短边侧壁220上设置多根第一凸棱410,在该背板的长边侧壁210上设置多根第二凸棱420,可进一步的起到增强侧壁部分200强度,防止受X方向的应力变形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同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背板的短边侧壁220上设置多根第一凸棱410;也可以仅在背板的长边侧壁210上设置多根第二凸棱420;还可以是既在背板的短边侧壁220上设置多根第一凸棱410,同时在背板的长边侧壁210上设置多根第二凸棱420。
其中,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每一所述长边侧壁210上,从靠近所述底板部分100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底板部分100的一侧,多根所述第二凸棱42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长边侧壁210上所设置的第二凸棱420自靠近底板部分100的一侧向靠近长边侧壁210的边缘的一侧,长度逐渐变长,这样,可使背板的不同位置受到应力时具有不同的应力反应,背板的长侧边101长度越长,越容易变形,尤其是曲面显示产品,采用上述结构可防止应力集中于一点而导致背板形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根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均可以是一整根连续的凸棱结构,还可以是分段式的凸棱结构,由几段凸棱组成。其中,图2和图5所示为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均为一整根连续的凸棱结构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所述第二凸棱420为分段式的凸棱结构的示意图。
此外,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200上的冲压式凸棱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采用冲压工艺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200上,可以一体成型该背板的侧壁部分200,以简化工艺制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来单独制作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200上。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对于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的具体形状也不进行限定,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凸棱410、所述第二凸棱420为直线状凸棱结构、或者波浪线状凸棱结构等形状。其中,图2和图4所示为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为直线状凸棱结构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所述第一凸棱410和所述第二凸棱420为波浪线状凸棱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波浪线的波峰a和波谷b如图5中所示。
此外,图10所示为背板的底板部分100横截面局部示意图,其中,如图10所示,所述多个加强凹槽300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200上的冲压槽,所述冲压槽包括槽底300a和槽侧壁300b,所述槽底300a与所述槽侧壁300b之间具有坡度角,其中,所述多个加强凹槽300中,槽体深度越深,所述槽底与所述槽侧壁之间的坡度角越小。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加强凹槽300(包括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和第三凹槽330)均可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于背板上,以简化工艺制程;且由于坡度角α越大,越有助于应力的释放,对于各加强凹槽300来说,槽体深度大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侧壁与槽底之间的坡度角要小于槽体深度小的凹槽侧壁与槽底之间的坡度角,例如,对于多个第一凹槽310来说,位于靠近背板的中心处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大于位于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处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则,位于靠近背板的中心处的第一凹槽310的坡度角α1小于位于靠近背板的短侧边102处的第一凹槽310的坡度角α2;同样地,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则,所述第二凹槽320的坡度角α3大于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310的坡度角α1,第二凹槽320的槽体深度大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10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310的槽体深度,则,所述第二凹槽320的坡度角α3小于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310的坡度角α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由于加强凹槽300的设置,加强凹槽300还可以用以容纳某些电路板或者电线等,以充分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根据背板在使用状态下不同区域受到的应力不同,对背板上设置的加强凹槽300进行槽体深度渐变、开槽密度渐变等合理设计,使背板所受到得应力可均匀分配到不同区域,另外,通过在侧壁部分200设置的第三凹槽330和凸棱结构,可使侧壁部分200不同位置受到不同的应力,避免基板所受应力集中而发生变形。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400和为所述光源供电的电路板500,其中,所述电路板500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310内。
采用上述方案,在组装背光模组时,由于加强凹槽300的设置,加强凹槽300还可以用以容纳某些电路板或者电线等,以充分利用空间,具体地,所述电路板可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凹槽内,从而合理利用空间,使得背板上的光学膜材的平坦度更好,光学特性不受改变。其中,示例性的,所述背光模组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15所示,所述光源400和电路板500设置在各所述第一凹槽310内,其中,图15中仅示意性画出了部分光源400和电路板500,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光源400和所述电路板500可根据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布置要求进行设置。
此外,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主视图,图13所示为图12的侧视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板上方的光学膜材700及框架等,在所述背板上方还设置有光学结构600,该光学结构600可以是设置在光学膜材700或者边框上,其中,所述光学结构600包括与所述背板的两个长侧边所对应的两个第一部分610,以及,与所述背板的两个短侧边所对应的两个第二部分620,所述第一部分610包括沿所述长侧边101延伸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光学凸棱611,所述第二部分620包括沿所述短侧边延伸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光学凸棱621,且各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的宽度相同,且每一所述第一部分610上,多个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的长度从靠近所述背板的边缘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逐渐增大,每一所述第二部分620上,各所述第二光学凸棱621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所述光学结构600可以是位于所述光学膜材中单独的一层光学膜层上,此时,该光学膜层的边缘区域在与背板的侧壁部分对应位置进行特殊形状设计,在该光学膜层的边缘区域设计斜侧边710,例如,光学膜材700可以包括扩散片等,扩散片在与所述背板的侧壁部分对应位置设置斜侧边,所述光学结构位于所述扩散片的斜侧边上;或者,所述光学结构还可以是位于框架结构上。
此外,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结构还可以包括光学网点结构630,例如,如图14所示,在每一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和/或每一所述第二光学凸棱621上还可分布多个光学网点,该光学网点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并且,所述光学网点可以与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和/或第二光学凸棱621一体制作,具体地,例如,当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设置在所述光学膜材中的某一层光学膜层上时,所述第一光学凸棱611、所述光学网点结构630及该光学膜层可一体制作而成,例如,该光学膜层可为注塑形成的硬板状膜层,或者,所述光学网点结构还可以是单独形成在该光学膜层之上的特殊材料层,例如,扩散粒子、棱镜等符合光学需求的材料、图案等。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光学网点结构630能够起到光学修饰作用,使得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域的光学特性与背光模组的中间区域相近,并且,所述光学膜材为硬板状膜层结构时,可与所述背板共同具有一定强度,防止被外力轻易弯折,另外,所述光学膜层采用硬板状膜层结构,其斜侧边结构与背板的侧壁部分相匹配,进行特殊形状处理,在实现曲面显示时,可增加光学膜材的韧性。
此外,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
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也能带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部分和侧壁部分,所述底板部分上设有纵横交错的多个加强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长侧边、及相对设置的两短侧边,所述长侧边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短侧边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长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短侧边的长度;
所述多个加强凹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每一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二凹槽,每一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位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大于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小值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5毫米,所述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最大值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小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槽体深度最大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且大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槽体深度最小的第一凹槽的槽体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体深度大于5毫米且小于10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从靠近所述背板的中心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背板的短侧边的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四分之一,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等于所述长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长侧边包括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顶部的顶部长侧边和所述背板处于竖立状态时位于底部的底部长侧边;
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各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均相同;
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位于靠近所述顶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位于靠近所述底部长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凹槽的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凹槽中,距离所述顶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与所述顶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距离所述底部长侧边最近的第二凹槽与所述底部长侧边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长侧边的长边侧壁、及设置在所述短侧边的短边侧壁,其中,在所述短边侧壁上,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有多个第三凹槽,每一所述第三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凹槽正对相邻两所述第三凹槽之间的间隙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长侧边的长边侧壁、及设置在所述短侧边的短边侧壁,其中,
在所述短边侧壁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一凸棱;
和/或,在所述长边侧壁上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第二凸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一所述长边侧壁上,从靠近所述底板部分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底板部分的一侧,多根所述第二凸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逐渐增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棱和所述第二凸棱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上的冲压式凸棱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棱和/或所述第二凸棱为直线状凸棱结构或者波浪线状凸棱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第一凹槽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
每一所述第二凹槽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贯通的一整段槽体、或者每一所述第二凹槽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的多段槽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强凹槽为采用冲压方式形成于所述侧壁部分上的冲压槽,所述冲压槽包括槽底和槽侧壁,所述槽底与所述槽侧壁之间具有坡度角,其中,所述多个加强凹槽中,槽体深度越深,所述槽底与所述槽侧壁之间的坡度角越小。
1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背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应用于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和为所述光源供电的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821890459.3U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8908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0459.3U CN208908128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6/643,705 US11243581B2 (en) 2018-11-16 2019-09-19 Back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19/106641 WO2020098380A1 (zh) 2018-11-16 2019-09-19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90459.3U CN208908128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8128U true CN208908128U (zh) 2019-05-28

Family

ID=6661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90459.3U Active CN208908128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3581B2 (zh)
CN (1) CN208908128U (zh)
WO (1) WO20200983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380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859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09363U (zh) * 2009-07-07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与印刷电路板组装的金属基板
JP2012194464A (ja) * 2011-03-17 2012-10-11 Jfe Steel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シャーシ
CN202835058U (zh) * 2012-10-15 2013-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347381U (zh) * 2014-12-29 2015-05-2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和液晶显示器
CN104614883B (zh) * 2015-02-17 2017-10-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背板
CN208908128U (zh) * 2018-11-16 2019-05-28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380A1 (zh) * 2018-11-16 2020-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43581B2 (en) 2018-11-16 2022-02-08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Back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85974A (zh) * 2020-10-30 2021-01-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43581B2 (en) 2022-02-08
WO2020098380A1 (zh) 2020-05-22
US20210223829A1 (en)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08128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3097112U (ja) 均一波面の輝度増強フィルム
TWI480399B (zh) 金屬遮罩
CN10314962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13795B (zh) 导光板及面光源装置
CN20227518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3154854U (ja) 導光板の構造
CN103985313A (zh) 曲型支撑结构及其曲面显示器
US20230247781A1 (en) Support base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CN205982704U (zh) 一种导光板、热压模具、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US8506153B2 (en) Light guide panel and back light module thereof
CN110085123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2183810B (zh) 导光板及其背光模组
CN109501503A (zh) 装饰膜及装饰盖板
WO2017121081A1 (zh) 导光板、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105824141A (zh) 显示装置
CN104896385A (zh) 背光源背板及背光源胶铁一体结构、背光源、显示面板
US20140060793A1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support structure thereof
WO2017054412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34460A (zh) 掩膜板
CN113629124A (zh) 散热膜及曲面显示装置
CN206831260U (zh) 背板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07586582U (zh) 一种下框和背光模组
CN204650091U (zh) 显示器
CN207037146U (zh) 带花纹的扩散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