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90672U -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90672U
CN208890672U CN201821950113.8U CN201821950113U CN208890672U CN 208890672 U CN208890672 U CN 208890672U CN 201821950113 U CN201821950113 U CN 201821950113U CN 208890672 U CN208890672 U CN 208890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wind scooper
inverter
air inle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01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式省
李河林
凌加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jiang Group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01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90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90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90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导风罩和底盘,底盘上设置有逆变器,导风罩盖合于底盘上并将逆变器容纳于导风罩中,导风罩正对底盘的面上开设有出风口,导风罩与底盘相贴合的端口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底盘与导风罩相对的面为平面,两个进风口位于导风罩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相互连通,出风口靠近于未开设有进风口的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棱边设置,解决了现有的逆变器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的相关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数码发电机里的主要部件之一,因此逆变器的性能(功率)直接影响发电机的性能(功率),逆变器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数码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影响逆变器的主要因素就是逆变器的散热情况,即逆变器散热好,功率大,寿命长;散热差,功率不足,电子元器件容易老化,而现有中逆变器散热主要是靠铝壳表面空气流动散热,但逆变器铝壳表面空气流动缓慢,热量散发速度慢,所以散热效果很差,现有一篇申请号为CN201420123854.4的专利,其在逆变器所在的壳体上设置了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风的流动使得逆变器的表面热量被带走,已达到逆变器降温的效果,但该专利中存在着不足:首先,逆变器只有环氧封装的这一面位于壳体内,进风口进入的风只能冷却该面,而逆变器剩余的面位于壳体外且表面空气流动慢,散热效果差;其次,进风口的位置相对壳体底面设置的太高,会造成从进风口进去的风还未流经逆变器封胶面而从出风口处流出,导致逆变器散热不及时,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性能;再者,逆变器的外壳上只有一个端面开设了进风口,进风口面积小会导致进风量不足,影响散热效果,而且逆变器的壳体内的气体只有一个流动方向,则逆变器背离进风口的部位无法通过气体流动进行冷却,则逆变器散热不均,局部过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方位并充分为逆变器散热的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导风罩和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逆变器,所述导风罩盖合于底盘上并将逆变器容纳于导风罩中,所述导风罩正对底盘的面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罩与底盘相贴合的端口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所述底盘与导风罩相对的面为平面,两个所述进风口位于导风罩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相互连通,所述出风口靠近于未开设有进风口的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棱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逆变器包括有散热基座,所述散热基座定位于底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基座包括有散热底板和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所述散热片定位于散热底板的端面上且位于底板和底盘之间,若干个散热片均相对底盘的边缘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底板上延伸出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连接柱对应的通孔,连接柱位于相邻的散热片之间或与散热片相交,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连接柱内使得散热底板定位于底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底盘用于承接逆变器的面设计为平面,并且在导风罩与底盘相贴合的端口上开设进风口,以保证从进风口流入导风罩内的气体能够从逆变器最底端开始向出风口流动,如此设计能够确保逆变器的整体都能通风散热;且本实用新型有两点区别于申请号为CN201420123854.4的专利,第一、将逆变器整体都置于导风罩和底板形成的空间内使得逆变器整体都能被进风口进入的风冷却,而不仅限于环氧封装的面,逆变器整体散热效果好,避免了散热不均的现象;第二、在导风罩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进风口使得逆变器的周边均能有气体流过,散热效果好;将出风口靠近于导风罩相对进风口远离的顶角设置相比将出风口靠近于进风口设置能够利于两个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充分冷却逆变器的周边后再被排出出风口,气体的散热率高,逆变器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等组件装配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导风罩;2、底盘;21、通孔;3、逆变器;4、进风口;5、散热基座;51、散热底板;52、散热片;53、连接柱;6、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导风罩1和底盘2,底盘2上设置有逆变器3,导风罩1盖合于底盘2上并将逆变器3容纳于导风罩1中,可在导风罩1和底盘2上分别开设通孔和螺纹孔以便于通过螺栓使得导风罩1和底盘2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导风罩1正对底盘2的面上开设有出风口6,导风罩1与底盘2相贴合的端口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4,底盘2与导风罩1相对的面为平面,在加工过程中,将导风罩1的一个顶角按一定高度切除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交的两个进风口4,在其余部件安装合理的情况下,应当将出风口6尽量靠近于未开设有进风口4的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棱边设置,将导风罩1看成一个长方体的轮廓,则出风口6和进风口4分别靠近于导风罩1的体对角线的两端,且该体对角线穿过逆变器3,具体参照图2所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动机的风扇位于出风口6处,发动机带动风扇转动导致出风口6处的气压减小,引发导风罩1内的气体往出风口6处流动,在垂直方向上,导风罩1内的气流方向由底盘2往导风罩1的顶面流动;在水平方向上,导风罩1内的气流方向由进风口4的一侧往远离进风口4的一侧流动,由公众常识可知,热空气会向上移动,冷空气会沉积于底盘2上,即在气体流动过程中,因出风口6气压减小对导风罩1内的空气有引流作用,且冷空气吸收热量后会沿逆变器3的高度方向移动,所以气体最后会汇流至出风口6处并流经出风口6离开导风罩1,导风罩1内的气压下降,则外界气压从进风口4处进入导风罩1内,通过进风口4进入导风罩1内的气体的气流方向与底盘2的侧边呈一定夹角,逆变器3立于底盘2上,当两个进风口4的长度均比所在导风罩1的侧面的长度小时,则该股气流进入导风罩1内并在逆变器3处分成两股气流沿底盘2平面分别向逆变器3的相邻两侧流动,直至气体流到导风罩1的拐角处,则改变方向继续向逆变器3另外两个侧面流动;当两个进风口4的长度均与所在导风罩1的侧面的长度一致时,则逆变器3的四周均有气流通过;本实用新型有两点区别于申请号为CN201420123854.4的专利,第一、将逆变器3整体都置于导风罩1和底板2形成的空间内使得逆变器3整体都能被进风口4进入的风冷却,而不仅限于环氧封装的面,逆变器3整体散热效果好,避免了散热不均的现象;第二、在导风罩1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均开设进风口4使得逆变器3的周边均能有气体流过,散热效果好;将底盘2朝向导风罩1的面设计为平面且将进风口4设置于导风罩1的端口,如此设计能够保证气流是由逆变器3的底部开始流动并能充分对逆变器3整体进行散热;将出风口6靠近于导风罩1相对进风口4远离的顶角设置相比将出风口6靠近于进风口4设置能够利于两个进风口4进入的气流在充分冷却逆变器3的周边后再被排出出风口6,气体的散热率高,逆变器3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优化,导风罩1可为铝件,如此设计能够使得导风罩1内的气体沿导风罩1内壁流动时,导风罩1能够将气体所带的热量一部分导热出去,气体能够继续有效地吸收逆变器3产生的热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因逆变器3散热到空气的速度终究没有利用散热组件来导热的速度快,主要的散热方式还是通过一些用于散热的组件进行导热,而现有技术中,用于逆变器3散热的组件均设置于逆变器3所在的壳体的底部,例如申请号为CN201420123854.4的专利中也是将散热片置于壳体外的下表面,该散热方式存在不足,该专利的散热片所散发出的热量均积累于壳体下方,气体流动慢,甚至会不流动,这会造成散热片散热效果变差,逆变器3所在壳体的内部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到外界,逆变器3的性能下降,为解决该问题,逆变器3包括有散热基座5和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通过封胶环氧材料定位于散热基座5上,散热基座5定位于底盘2上,散热基座5位于导风罩1内,散热基座5为铝件,铝件导热率高,在逆变器3的使用过程中,电子元器件产生热量,散热基座5将电子元器件上的热量导走,从进风口4进入的空气会率先对散热基座5进行散热,如此能够保持散热基座5良好的散热能力,散热基座5能够有效地并持续地将电子元器件上的热量导走,如此设计能够弥补散热基座5上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走的缺陷,同时随着气体的流动,气体还能够流经电子元器件起到二次散热的作用,充分降低了电子元器件上散发出的热量,保证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性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基座5包括有散热底板51和若干个散热片52,由前一条实施例可知,电子元器件立于散热底板51背离底盘2的端面上,若干个散热片52位于散热底板51朝向底盘2的端面上,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将散热片52与散热底板51连在一起,可通过粘胶的方式将散热片52粘连在底盘2上,若干个散热片52均相对底盘2的边缘倾斜设置,相邻的散热片52之间均形成一个散热通道,当进风口4进风时,气体流经散热通道,气体带走散热通道内的热量并对散热片52进行冷却,气体从散热通道离开后垂直底盘2上升,最后从出风口6流动到外界;散热片52呈倾斜设置为的是与进风口4进入的气体流向相一致,如此设计能够减小散热片52对气体流动产生阻碍,减少气体的流速损失,确保气体流动的通畅性,又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气体中的一些固体小颗粒对散热片52的磕碰,延长散热片52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底板51上延伸出连接柱53,连接柱53位于相邻的散热片52之间或与散热片52相交,连接柱53上设置有内螺纹孔,连接柱53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为2-3个,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当连接柱53位于相邻的散热片52之间时,连接柱53的直径小于相邻散热片52之间的距离;当连接柱53与其中一片散热片52相交时,此时连接柱53的直径小于该散热片52两侧的散热片52之间的距离,两种连接柱53的布置方式均用以确保气体能够在相邻散热片52之间流通;底盘2上设置有与连接柱53对应的通孔21,在安装过程中,将连接柱53对准通孔21,从底盘2的下表面将螺栓穿过通孔21并旋入连接柱53内,如此使得散热底板51定位于底盘2上,且能够方便在底盘2上拆装散热底板51,能够及时更换逆变器3,方便维修工人的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风口4处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计可避免外界的杂草或杂质进入导风罩1内,避免杂质随着风流动而磨损散热片52的现象,也避免了杂质沉积在逆变器3中而影响逆变器3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导风罩(1)和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上设置有逆变器(3),所述导风罩(1)盖合于底盘(2)上并将逆变器(3)容纳于导风罩(1)中,所述导风罩(1)正对底盘(2)的面上开设有出风口(6),所述导风罩(1)与底盘(2)相贴合的端口上设置有两个进风口(4),所述底盘(2)与导风罩(1)相对的面为平面,两个所述进风口(4)位于导风罩(1)相邻的两个侧面上且相互连通,所述出风口(6)靠近于未开设有进风口(4)的两个相邻侧面相交的棱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3)包括有散热基座(5),所述散热基座(5)定位于底盘(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座(5)包括有散热底板(51)和若干个散热片(52),若干个所述散热片(52)定位于散热底板(51)的端面上且位于散热底板(51)和底盘(2)之间,若干个散热片(52)均相对底盘(2)的边缘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51)上延伸出连接柱(53),所述连接柱(53)上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底盘(2)上设置有与连接柱(53)对应的通孔(21),连接柱(53)位于相邻的散热片(52)之间或与散热片(52)相交,通过螺栓穿过通孔(21)并旋入连接柱(53)内使得散热底板(51)定位于底盘(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4)处设置有过滤网。
CN201821950113.8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Active CN208890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0113.8U CN208890672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0113.8U CN208890672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90672U true CN208890672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1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0113.8U Active CN208890672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906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6503A (zh) * 2021-06-22 2021-08-20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逆变器冷却独立风道
CN116997168A (zh) * 2023-09-27 2023-11-03 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通风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6503A (zh) * 2021-06-22 2021-08-20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逆变器冷却独立风道
CN113286503B (zh) * 2021-06-22 2023-05-05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发电机组逆变器冷却独立风道
CN116997168A (zh) * 2023-09-27 2023-11-03 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通风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116997168B (zh) * 2023-09-27 2023-12-29 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流器通风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90672U (zh) 一种数码发电机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CN109067298A (zh) 一种变频器的防尘散热装置
CN10877733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CN208819163U (zh) 一种计算机主板散热装置
CN107228286A (zh) 一种不需要独立电源盒的led光电源总成
CN206525072U (zh) 一种自动散热型电源适配器
CN207505319U (zh) 一种风冷控制器壳体
CN106873741A (zh) 电脑机箱发热部件的散热设备
CN204968331U (zh) 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模块
CN207218518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变频器
CN208418658U (zh) 一种用于led照明灯的散热装置
CN208079654U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206533674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散热器
CN206673914U (zh) 太阳能电池水冷散热装置
CN202094113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
CN208172702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散热器
CN209516908U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208459967U (zh) 一种降低内存温度的导风罩
CN207602555U (zh) 一种通道式水冷散热器
CN20882758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客车散热器门
CN205790283U (zh) 电池冷却装置
CN206673747U (zh) 电机散热外壳
CN207316868U (zh) 一种灯具一体化散热模块
CN207995623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机柜
CN206256959U (zh) 一种商用车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7599, No. 1, science Road, Chengdong street, Wenling,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after: Qianjiang Group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599, No. 1, science Road, Chengdong street, Wenling,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Wenling Zhengfeng Powe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