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7956U -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7956U
CN208887956U CN201821167047.7U CN201821167047U CN208887956U CN 208887956 U CN208887956 U CN 208887956U CN 201821167047 U CN201821167047 U CN 201821167047U CN 208887956 U CN208887956 U CN 208887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auge
driving
rail
guided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70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梅
庄娇娇
刘鹏程
韩梦跞
胡婷
乔宁国
王多洋
赵心纶
陈希明
朱江
刘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1670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7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7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7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主要包括电机、电机支座、一号联轴器、双输出轴式减速器、凹形基台、二号联轴器、一号轴承、一号轴承支座、二号轴承、二号轴承支座、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可变轨距轮对、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和基座;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包括左导向轨、左驱动轨、右导向轨、右驱动轨、滚筒、滚轮轴、调整垫片和锁紧螺母;所述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包括立柱、支撑平台、轮对固定支撑块;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车轮转动以及变轨距轮对的循环变轨动作,为研究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动态仿真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网络,其中铁路运输日益成为亚欧大路最主要的陆上贸易通道之一,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轨距规格的铁路给国际联运的开展带来诸多限制,为解决铁路轨距不同带来的国际联运问题,采用变轨距转向架可有效地解决轨距不同区间的直通运行,既省时又便利,而变轨距转向架需要通过配套的地面变轨装置才能完成轨距的变换,地面承载装置使变轨距转向架的车轮卸载,并通过两侧导向轨推动车轮移动,使车轮完成变轨动作。
为了使生产后的变轨距转向架在实际轨道车辆上能够在地面配套装置的作用下顺利完成变轨,则在实车装配之前就需要保证每个变轨距轮对能够完成变轨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结构简单,其不仅可以使变轨距轮对循环往复地完成变轨动作,还可以使驱动车轮旋转,从而使变轨距轮对在转动状态下完成轨距变换动作,为可变轨距轮对的性能检测及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变轨距列车实际运行中难以进行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能够实现变轨距轮对能够在车轮旋转状态下顺利完成变轨动作,它不仅能够检测变轨距轮对变轨时所需的推动力,还能通过循环的变轨动作进行车轮的可靠性试验以及轮轴滑移机构的疲劳寿命试验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主要包括电机1、电机支座2、一号联轴器3、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凹形基台5、二号联轴器6、一号轴承7、一号轴承支座8、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二号轴承11、二号轴承支座12、可变轨距轮对13、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和基座15;所述的电机1 的输出轴通过一号联轴器3与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输入轴相连接,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支座2上,电机支座2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两个输出轴分别通过二号联轴器6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相连接;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两输出轴的轴向中心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的滚轮轴21 轴向中心线、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滚轮轴21轴向中心线以及可变轨距轮对13的车轴轴向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和一号轴承支座8通过螺栓安装在凹形基台5上,所述的凹形基台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
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包括左导向轨16、左驱动轨17、右导向轨18、右驱动轨19、滚筒20,滚轮轴21、调整垫片22和锁紧螺母23;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与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结构相同,但结构形式相互镜像;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 10的两侧分别由一号轴承7和二号轴承11支撑;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当电机1转动时,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同时转动;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主要作用是与变轨距车轮相互作用,当滚轮组件旋转时,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驱动车轮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推动两侧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变轨距,滚轮每转一圈,车轮完成由轨距a到轨距b,再由轨距b到轨距a的周期动作,且随着滚轮组件的不断旋转,车轮的周期动作不断循环往复;所述的调整垫片22布置在滚筒20两侧,调整垫片22的作用是方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根据可变轨距轮对13的初始轨距做适当调整,确保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与轮对的可靠接触;所述的滚筒20内孔开有花键槽,并与滚轮轴21通过花键配合安装,能够随滚轮轴21一起转动;所述的滚筒20与两侧的调整垫片22通过锁紧螺母23实现其在滚轮轴21上的轴向定位。
所述的左导向轨16和左驱动轨17焊接在滚筒外圆的一端,右导向轨18和右驱动轨19焊接在滚筒外圆的另一端,所述的左导向轨16与右导向轨18的内侧面的距离L0始终为变轨距转向架车轮的厚度+1~2mm的制造误差,左导向轨 16和右导向轨18的作用是通过与车轮内、外端面的配合,推动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轨距变换;所述的左驱动轨17布置在左导向轨16的内侧,且沿着左导向轨16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左导向轨16 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左驱动轨17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右驱动轨19布置在右导向轨18的内侧,且沿着右导向轨18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右导向轨18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右驱动轨19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的作用是在滚筒20的带动下驱动车轮旋转。
所述的左导向轨16设有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和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所述的右导向轨18设有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或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1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的夹角或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间的夹角相等,夹角大小的选取依据是保证当车轮由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向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过渡或由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向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过渡时,车轮与左导向轨16及右导向轨18均不发生运动干涉;所述的左驱动轨17设有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和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19设有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 和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所述的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 18-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7-2或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与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2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
所述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包括轮对固定支撑块24、支撑平台25和立柱 26,两个结构相同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在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外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并固定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使轮对悬空卸载并使两个车轮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及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 的位置恰好配和;所述的轮对固定支撑块24设有承载靴支撑面24-1和下轴箱定位槽24-2,轮对固定支撑块2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25上,支撑平台 25的下方由两个圆管立柱26支撑,立柱26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平台25相连接,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
所述的可变轨距轮对13通过两个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支撑,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两个承载靴分别与承载靴支撑面24-1接触,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下轴箱壳体下部恰好安放在下轴箱定位槽24-2内,使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固定且两车轮卸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不仅可以使变轨距轮对循环往复地完成变轨动作,还可以使驱动车轮旋转,从而使变轨距轮对在转动状态下完成轨距变换,进而完成变轨距车轮的可靠性试验以及轮轴滑移机构的疲劳寿命试验等,为实际变轨距轨道车辆顺利完成变轨增加了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变轨距轮对能够在车轮旋转状态下顺利完成变轨动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轨距转换的驱动式滚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的轴测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的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的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的轴测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轨、驱动轨与滚筒装配体的俯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轨、驱动轨与滚筒装配体的仰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轨、驱动轨与滚筒装配体的正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轨、驱动轨与滚筒装配体的在A-A处的剖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向轨与滚筒装配体的在B-B处的剖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的轴测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轮对固定支撑块的轴测图。
图中,1.电机,2.电机支座,3.一号联轴器,4.双输出轴式减速器,5.凹形基台,6.二号联轴器,7.一号轴承,8.一号轴承支座,9.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1.二号轴承,12.二号轴承支座,13.可变轨距轮对,14.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5.基座,16.左导向轨,16-1.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2.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7.左驱动轨,17-1.左驱动轨起始端面, 17-2.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8.右导向轨,18-1.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2.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9.右驱动轨,19-1.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2.右驱动轨终止端面,20. 滚筒,21.滚轮轴,22.调整垫片,23.锁紧螺母,24.轮对固定支撑块,24-1.承载靴支撑面,24-2.下轴箱定位槽,25.支撑平台,26.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主要包括电机1、电机支座2、一号联轴器3、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凹形基台5、二号联轴器6、一号轴承7、一号轴承支座8、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二号轴承11、二号轴承支座12、可变轨距轮对13、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和基座15;所述的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一号联轴器3与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输入轴相连接,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支座2上,电机支座2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两个输出轴分别通过二号联轴器6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 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相连接;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 的两输出轴的轴向中心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的滚轮轴21轴向中心线、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滚轮轴21轴向中心线以及可变轨距轮对13的车轴轴向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和一号轴承支座8通过螺栓安装在凹形基台5上,所述的凹形基台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
参阅图1至图5,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包括左导向轨16、左驱动轨17、右导向轨18、右驱动轨19、滚筒20,滚轮轴21、调整垫片22和锁紧螺母23;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与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结构相同,但结构形式相互镜像;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两侧分别由一号轴承7和二号轴承11支撑;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当电机1转动时,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同时转动;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主要作用是与变轨距车轮相互作用,当滚轮组件旋转时,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驱动车轮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推动两侧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变轨距,滚轮每转一圈,车轮完成由轨距 a到轨距b,再由轨距b到轨距a的周期动作,且随着滚轮组件的不断旋转,车轮的周期动作不断循环往复;所述的调整垫片22布置在滚筒20两侧,调整垫片 22的作用是方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根据可变轨距轮对13的初始轨距做适当调整,确保左导向轨16 和右导向轨18与轮对的可靠接触;所述的滚筒20内孔开有花键槽,并与滚轮轴 21通过花键配合安装,能够随滚轮轴21一起转动;所述的滚筒20与两侧的调整垫片22通过锁紧螺母23实现其在滚轮轴21上的轴向定位;
参阅图5至图10,所述的左导向轨16和左驱动轨17焊接在滚筒外圆的一端,右导向轨18和右驱动轨19焊接在滚筒外圆的另一端,所述的左导向轨16与右导向轨18的内侧面的距离L0始终为变轨距转向架车轮的厚度+1~2mm的制造误差,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的作用是通过与车轮内、外端面的配合,推动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轨距变换;所述的左驱动轨17 布置在左导向轨16的内侧,且沿着左导向轨16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左导向轨16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左驱动轨17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右驱动轨19布置在右导向轨18的内侧,且沿着右导向轨18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右导向轨18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右驱动轨19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的作用是在滚筒20 的带动下驱动车轮旋转;所述的左导向轨16设有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和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所述的右导向轨18设有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或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1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 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的夹角或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间的夹角相等,夹角大小的选取依据是保证当车轮由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 向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过渡或由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向左导向轨起始端面 16-1过渡时,车轮与左导向轨16及右导向轨18均不发生运动干涉;所述的左驱动轨17设有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和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19设有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和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所述的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7-2或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与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2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
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包括轮对固定支撑块24、支撑平台25和立柱26,两个结构相同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在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外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并固定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使轮对悬空卸载并使两个车轮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及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位置恰好配和;所述的轮对固定支撑块24设有承载靴支撑面 24-1和下轴箱定位槽24-2,轮对固定支撑块2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25 上,支撑平台25的下方由两个圆管立柱26支撑,立柱26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平台25相连接,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所述的可变轨距轮对13 通过两个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支撑,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两个承载靴分别与承载靴支撑面24-1接触,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下轴箱壳体下部恰好安放在下轴箱定位槽24-2内,使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固定且两车轮卸载。

Claims (6)

1.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主要包括电机(1)、电机支座(2)、一号联轴器(3)、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凹形基台(5)、二号联轴器(6)、一号轴承(7)、一号轴承支座(8)、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二号轴承(11)、二号轴承支座(12)、可变轨距轮对(13)、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和基座(15);
所述的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一号联轴器(3)与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输入轴相连接,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支座(2)上,电机支座(2)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两个输出轴分别通过二号联轴器(6)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相连接;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的两输出轴的轴向中心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的滚轮轴(21)轴向中心线、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滚轮轴(21)轴向中心线以及可变轨距轮对(13)的车轴轴向中心线布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双输出轴式减速器(4)和一号轴承支座(8)通过螺栓安装在凹形基台(5)上,所述的凹形基台(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包括左导向轨(16)、左驱动轨(17)、右导向轨(18)、右驱动轨(19)、滚筒(20),滚轮轴(21)、调整垫片(22)和锁紧螺母(23);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与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结构相同,但结构形式相互镜像;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两侧分别由一号轴承(7)和二号轴承(11)支撑;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当电机(1)转动时,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同时转动;所述的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主要作用是与变轨距车轮相互作用,当滚轮组件旋转时,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驱动车轮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其上的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推动两侧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变轨距,滚轮每转一圈,车轮完成由轨距a到轨距b,再由轨距b到轨距a的周期动作,且随着滚轮组件的不断旋转,车轮的周期动作不断循环往复;所述的调整垫片(22)布置在滚筒(20)两侧,调整垫片(22)的作用是方便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或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根据可变轨距轮对(13)的初始轨距做适当调整,确保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与轮对的可靠接触;所述的滚筒(20)内孔开有花键槽,并与滚轮轴(21)通过花键配合安装,能够随滚轮轴(21)一起转动;所述的滚筒(20)与两侧的调整垫片(22)通过锁紧螺母(23)实现其在滚轮轴(21)上的轴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向轨(16)和左驱动轨(17)焊接在滚筒外圆的一端,右导向轨(18)和右驱动轨(19)焊接在滚筒外圆的另一端,所述的左导向轨(16)与右导向轨(18)的内侧面的距离L0始终为变轨距转向架车轮的厚度+1~2mm的制造误差,左导向轨(16)和右导向轨(18)的作用是通过与车轮内、外端面的配合,推动车轮相对于车轴同时向内或向外移动,实现轮对的轨距变换;所述的左驱动轨(17)布置在左导向轨(16)的内侧,且沿着左导向轨(16)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左导向轨(16)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左驱动轨(17)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右驱动轨(19)布置在右导向轨(18)的内侧,且沿着右导向轨(18)的走向布置,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右导向轨(18)推动车轮横移的过程中右驱动轨(19)的上表面始终与车轮下表面接触;所述的左驱动轨(17)和右驱动轨(19)的作用是在滚筒(20)的带动下驱动车轮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向轨(16)设有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和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所述的右导向轨(18)设有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或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1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所述的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的夹角或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间的夹角相等,夹角大小的选取依据是保证当车轮由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向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过渡或由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向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过渡时,车轮与左导向轨(16)及右导向轨(18)均不发生运动干涉;所述的左驱动轨(17)设有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和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起始端面(16-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终止端面(17-2)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6-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19)设有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和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所述的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 与右导向轨起始端面(18-1)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与右导向轨终止端面(18-2)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左驱动轨起始端面(17-1)与左导向轨终止端面(17-2)或右驱动轨起始端面(19-1)与右驱动轨终止端面(19-2)沿滚轮轴线方向的距离L2为变轨距转向架轨距转换时单个车轮需要轨距变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包括轮对固定支撑块(24)、支撑平台(25)和立柱(26),两个结构相同的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沿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在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和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外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并固定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使轮对悬空卸载并使两个车轮与一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9)及二号轮对驱动与轨距调整滚轮组件(10)的位置恰好配和;所述的轮对固定支撑块(24)设有承载靴支撑面(24-1)和下轴箱定位槽(24-2),轮对固定支撑块(2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平台(25)上,支撑平台(25)的下方由两个圆管立柱(26)支撑,立柱(26)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平台(25)相连接,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基座(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轨距轮对(13)通过两个龙门式轮对固定装置(14)支撑,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两个承载靴分别与承载靴支撑面(24-1)接触,可变轨距轮对(13)的下轴箱壳体下部恰好安放在下轴箱定位槽(24-2)内,使可变轨距轮对(13)的位置固定且两车轮卸载。
CN201821167047.7U 2018-07-23 2018-07-23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Active CN208887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7047.7U CN208887956U (zh) 2018-07-23 2018-07-23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7047.7U CN208887956U (zh) 2018-07-23 2018-07-23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7956U true CN208887956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7047.7U Active CN208887956U (zh) 2018-07-23 2018-07-23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79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0372A (zh) * 2018-07-23 2018-10-19 吉林大学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WO2022062886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变轨距轮对例行试验的同步变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0372A (zh) * 2018-07-23 2018-10-19 吉林大学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108680372B (zh) * 2018-07-23 2023-09-15 吉林大学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WO2022062886A1 (zh) * 2020-09-25 2022-03-31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变轨距轮对例行试验的同步变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0371A (zh) 变轨距转向架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108680372A (zh)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208887956U (zh) 驱动式变轨距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208765973U (zh) 变轨距转向架轮对变轨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205046895U (zh)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传动装置
CN103669946B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旋转升降机
CN104420688B (zh) 载车台
CN107745937A (zh) 一种汽车装配生产流转系统
CN113607444B (zh) 高速重载列车轮轨型面摩擦磨损及滚动触疲劳试验装置
CN104612432A (zh) 单吊点式垂直旋转立体车库
CN203669445U (zh) 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旋转升降机
CN207861255U (zh) 一种汽车装配流水线
CN201428255Y (zh) 一种液压式简易立体停车装置
CN203361723U (zh) 立体停车设备用抓取回转机构
CN111517245A (zh) 一种浮车型有轨电车兼容式固定架车机系统
CN110340252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建设的辅助施工装置
CN208760636U (zh) 一种用于变轨距轮对轨距转换的驱动式滚轮
CN215722286U (zh) 一种焊缝检测装置
CN201597605U (zh) 变轨机构
CN110499698B (zh) 驱动装置液压系统
CN208716331U (zh) 一种夹举输送式搬运机器人
CN207481920U (zh) 一种分体式转轮器
CN110274780A (zh) 一种平移式变轨距转向架变轨功能及可靠性试验台
CN205034129U (zh) 一种多工位分离式单轨换轮装置
CN206368574U (zh) 一种垂直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搬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