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81796U -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81796U
CN208881796U CN201821373290.4U CN201821373290U CN208881796U CN 208881796 U CN208881796 U CN 208881796U CN 201821373290 U CN201821373290 U CN 201821373290U CN 208881796 U CN208881796 U CN 208881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inge
interconnecting piece
axle
emergency lad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32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景华
贺圣彦
伍枝丹
晏皓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Auto Co Ltd
BYD Aut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Aut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Aut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Aut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732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81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81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81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支座、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支座包括车体安装部以及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铰链连接部和第二铰链连接部,车体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铰链连接部,车体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铰链连接部,第一铰链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第一铰链连接部,第二铰链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第二铰链连接部。该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逃生梯和轨道车辆之间的安装与固定。该逃生梯便于安装至轨道车辆上,将逃生梯安装于车辆时,梯子在下翻时更加的灵活,不会造成梯子脱落或卡紧无法下翻的状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以及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上一般都会设置逃生梯,逃生梯的一端需要枢转的安装于车辆上,另一端为活动端。
相关技术中,逃生梯需要枢转的一端通常情况下是直接通过螺栓螺母直接将梯子栓接于车辆上,没有相应的连接结构,不便于梯子的安装固定,且螺栓紧固后存在松动或者过紧卡滞等问题,造成整个逃生梯绕着螺栓枢转下翻运动时受阻或松动甚至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逃生梯和轨道车辆之间的安装与固定,使得梯子在下翻过程中不会出现受阻或脱落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座、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支座包括车体安装部以及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铰链连接部和第二铰链连接部,所述车体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所述车体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所述第一铰链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所述第二铰链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座呈倒“U”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铰链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左侧,所述第二铰链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右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包括第一枢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右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左端的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铰链的枢转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枢转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紧固部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孔,且所述第一枢转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枢转部配合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右端,所述第一紧固部位于所述第一铰链的左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衬套、第一垫圈、第一弹性垫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且所述第一衬套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左端,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一弹性垫从右至左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配合于所述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包括第二枢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的左端的第二定位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的右端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铰链的枢转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上设有第四通孔,其中,所述第二枢转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紧固部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均为圆孔,且所述第二枢转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紧固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枢转部配合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左端,所述第二紧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的右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衬套、第二垫圈、第二弹性垫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转部且所述第二衬套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右端,所述第二垫圈和第二弹性垫从左至右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螺母配合于所述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体安装部上还设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梯,所述逃生梯上设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组件。通过在所述逃生梯上设置所述连接组件,使得该逃生梯便于安装至轨道车辆上,将逃生梯安装于车辆时,逃生梯在下翻时更加的灵活,不会造成逃生梯脱落或卡紧无法下翻的状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上设有上述的逃生梯,通过在轨道车辆上设置所述逃生梯,使得该轨道车辆的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逃生梯和轨道车辆之间的安装与固定,使得逃生梯在下翻过程中不会出现受阻或脱落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梯,通过在所述逃生梯上设置所述连接组件,使得该逃生梯便于安装至轨道车辆上,将逃生梯安装于车辆时,逃生梯在下翻时更加的灵活,不会造成逃生梯脱落或卡紧无法下翻的状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通过在轨道车辆上设置所述逃生梯,使得该轨道车辆的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第一枢转轴的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第二枢转轴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轨道车辆1000,底架型材1001,逃生门200,逃生梯100,连接组件300,支座1,车体安装部11,螺栓孔111,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第一铰链2A,第二铰链2B,第一连接件3A,第一枢转轴31A,第一枢转部311A,第一紧固部312A,第一定位部313A,第一衬套32A,第一弹性垫33A,第一垫圈34A,第一螺母35A,第二连接件3B,第二枢转部311B,第二紧固部312B,第二定位部313B,第二枢转轴31B,第二衬套32B,第二弹性垫33B,第二垫圈34B,第二螺母35B,第一通孔21A,第二通孔121A,第三通孔21B,第四通孔121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相连”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8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逃生梯和用于将所述逃生梯安装于所述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1000,所述轨道车辆1000上设有逃生梯100,所述逃生梯100可以设置于轨道车辆1000的前后两端或者侧面,所述逃生梯100的一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轨道车辆1000上,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中,逃生梯100的枢转端可以固定于轨道车辆1000的底架型材1001上,当轨道车辆1000正常运行时,所述逃生梯100收纳于轨道车辆1000内侧,活动端锁定于轨道车辆1000上,逃生梯100可以大致立起于轨道车辆100的逃生门200后,到轨道车辆1000遇到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可打开所述逃生门200,解锁所述逃生梯100的活动端并向外推,逃生梯100的活动端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至逃生通道,乘客可以顺着所述逃生梯100行走至逃生通道进行逃生。通过在轨道车辆1000上设置所述逃生梯100,使得该轨道车辆1000的安全性更高。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梯100,在逃生梯100的固定端(枢转端)上设有用于将逃生梯100安装于轨道车辆1000上的连接组件300,通过连接组件300将逃生梯100安装于轨道车辆1000的底架型材1001上。通过在所述逃生梯100上设置所述连接组件300,使得该逃生梯100便于安装至轨道车辆1000上,将逃生梯100安装于轨道车辆1000时,逃生梯100在下翻时更加的灵活,不会造成逃生梯100脱落或卡紧无法下翻的状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将逃生梯100安装于轨道车辆1000的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支座1、第一连接件3A、第二连接件3B、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所述支座1包括车体安装部11以及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铰链连接部12A和第二铰链连接部12B,所述车体安装部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所述车体安装部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所述第一铰链2A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A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所述第二铰链2B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B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该连接组件300结构简单,便于逃生梯100和轨道车辆1000之间的安装与固定,使得逃生梯100在下翻过程中不会出现受阻或脱落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图1-3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安装部11适于安装至所述轨道车辆1000的底架型材1001上,所述支座1呈倒“U”型。由此,这种对称结构可以便于连接组件300和轨道车辆1000之间的安装和固定,同时可以使得当逃生梯100安装于轨道车辆1000上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2A和第二铰链2B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铰链2A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的左侧,所述第二铰链2B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的右侧。在这里,所述第一铰链2A的固定端和第二铰链2B的固定端均适于连接至所述逃生梯100。设置两个相同结构的铰链可以便于连接组件300和逃生梯100之间的连接,使得逃生梯100安装于车辆上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A包括第一枢转轴31A,所述第一枢转轴31A包括第一枢转部311A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的右端的第一定位部313A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的左端的第一紧固部312A,所述第一铰链2A的枢转端设有第一通孔21A,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上设有第二通孔121A,其中,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第一定位部313A和第一紧固部312A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21A和第二通孔121A均为圆孔,由此可以保证第一铰链2A在第一铰链连接部12A上的枢转,且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313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紧固部312A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部313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1A的直径以使得第一定位部313A的左侧抵接于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的右侧,达到限位的目的,第一通孔21A和第二通孔121A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一枢转轴31A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1A和第二通孔121A,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配合于所述第一通孔21A和第二通孔121A,所述第一定位部313A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的右端,所述第一紧固部312A位于所述第一铰链的左侧。由此,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第一铰链2A和第一铰链连接部12A之间的枢转更加灵活,可以减小噪第一铰链2A枢转时的噪音,同时可以防止第一铰链2A在枢转时卡死。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A还包括第一衬套32A、第一垫圈34A、第一弹性垫33A和第一螺母35A,所述第一衬套32A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311A且第一衬套32A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的左端,所述第一垫圈34A和第一弹性垫33A从右至左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部312A,所述第一紧固部312A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35A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由此可以使得第一铰链2A和第一铰链连接部12A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在第一铰链2A枢转时从第一铰链连接部12A上脱落,同时可以减小第一铰链2A在枢转过程中的噪音。
如图4和6所示,为保证第一铰链2A运动灵活且第一枢转轴31A稳固,在第一枢转轴31A的设计上进行了台阶设计。第一枢转轴31A通过第一铰链连接部12A、第一衬套32A、第一螺母35A、第一弹性垫33A、第一垫圈34A进行轴向尺寸限位,紧固后使第一枢转轴31A达到稳固。第一铰链2A通过第一衬套32A和第一垫圈34A限位,且接触面之间为间隙配合,以确保第一铰链2A能够运动灵活。
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事实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B包括第二枢转轴31B,所述第二枢转轴31B包括第二枢转部311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的左端的第二定位部313B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的右端的第二紧固部312B,所述第二铰链2B的枢转端设有第三通孔21B,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上设有第四通孔121B,其中,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第二定位部313B和第二紧固部312B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三通孔21B和第四通孔121B均为圆孔,由此可以保证第二铰链2B在第二铰链连接部12B上的枢转,且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313B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紧固部312B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部313B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21B的直径以使得第二定位部313B的右侧抵接于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的左侧,达到限位的目的,第三通孔21B和第四通孔121B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所述第二枢转轴31B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21B和第四通孔121B,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配合于所述第三通孔21B和第四通孔121B,所述第二定位部313B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的左端,所述第二紧固部312B位于所述第二铰链2B的右侧。由此,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第二铰链2B和第二铰链连接部12B之间的枢转更加灵活,可以减小噪第二铰链2B枢转时的噪音,同时可以防止第二铰链2B在枢转时卡死。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B还包括第二衬套32B、第二垫圈34B、第二弹性垫33B和第二螺母35B,所述第二衬套32B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转部311B且第二衬套32B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的右端,所述第二垫圈34B和第二弹性垫33B从左至右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紧固部312B,所述第二紧固部312B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螺母35B配合于所述外螺纹。由此可以使得第二铰链2B和第二铰链连接部12B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在第二铰链2B枢转时从第二铰链连接部12B上脱落,同时可以减小第二铰链2B在枢转过程中的噪音。
如图5和7所示,为保证第二铰链2B运动灵活且第二枢转轴31B稳固,在第二枢转轴31B的设计上进行了台阶设计。第二枢转轴31B通过第二铰链连接部12B、第二衬套32B、第二螺母35B、第二弹性垫33B、第二垫圈34B进行轴向尺寸限位,紧固后使第二枢转轴31B达到稳固。第二铰链2B通过第二衬套32B和第二垫圈34B限位,且接触面之间为间隙配合,以确保第二铰链2B能够运动灵活。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体安装部11上还设有螺栓孔111。在这里,可以设有四个螺栓孔111。由此,可以直接通孔螺栓螺母将车体安装部11固定到车辆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一端”、“中间”、“圆周”、“顶端”、“底端”、“左端”、“右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另一”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包括车体安装部以及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铰链连接部和第二铰链连接部,所述车体安装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所述车体安装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
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所述第二铰链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呈倒“U”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铰链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左侧,所述第二铰链的枢转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包括第一枢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右端的第一定位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左端的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铰链的枢转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枢转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紧固部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圆孔,且所述第一枢转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紧固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枢转部配合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右端,所述第一紧固部位于所述第一铰链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衬套、第一垫圈、第一弹性垫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且所述第一衬套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铰链连接部的左端,所述第一垫圈和第一弹性垫从右至左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配合于所述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包括第二枢转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的左端的第二定位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枢转部的右端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铰链的枢转端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上设有第四通孔,其中,所述第二枢转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紧固部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均为圆孔,且所述第二枢转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紧固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枢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枢转部配合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右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左端,所述第二紧固部位于所述第二铰链的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衬套、第二垫圈、第二弹性垫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衬套套设于所述第二枢转部且所述第二衬套的左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铰链连接部的右端,所述第二垫圈和第二弹性垫从左至右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螺母配合于所述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逃生梯安装于轨道车辆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安装部上还设有螺栓孔。
9.一种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梯上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9所述逃生梯。
CN201821373290.4U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Active CN208881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3290.4U CN208881796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3290.4U CN208881796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1796U true CN208881796U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3290.4U Active CN208881796U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817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581A (zh) * 2018-12-26 2020-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逃生装置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581A (zh) * 2018-12-26 2020-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逃生装置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11361581B (zh) * 2018-12-26 2021-06-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逃生装置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81796U (zh) 一种轨道车辆、逃生梯及连接组件
BRPI0517311B1 (pt) Haste de tração-pressão
US20150197199A1 (en) Collapsible step bar
US20060138842A1 (en) Side rail for a vehicle backrest
CN105392669B (zh) 用于调节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倾斜度的装置
CN109178007A (zh) 扶手安装装置和车辆
US6296414B1 (en) Swivel joint mounted in the ceiling area of two hinge-linked vehicles
US10611386B2 (en) Threaded interface buffer with anti-rotation structure
JP2003534188A (ja) セルフロックプラグイン型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リンク機構
CN109229334A (zh) 便于拆装的无人机臂折叠结构、无人机及拆装方法
US6167814B1 (en) Running stabilizing linkage system for the joint of coaches
CN101850734A (zh) 汽车座椅
JP2001055035A (ja) プラグイン型直動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リンク
CN205663747U (zh) 稳定杆及其球接头组件
CN110924775A (zh) 一种发动机盖扭杆铰链及汽车
JPH0761265A (ja) 乗物用座席
CN204451895U (zh) 一种调整臂总成及汽车
JP4211552B2 (ja) ブッシュ構造
CN212889983U (zh) 一种防折叠汽车座椅
CN214647810U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功能拓展支架的大巴车用固定扶手
WO1989012727A1 (en) Hinge,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door
CN204754541U (zh) 后备门翻转结构
CN220010001U (zh) 一种平衡车
CN112874403A (zh) 一种具有隐藏式功能拓展支架的大巴车用固定扶手
CN211919014U (zh) 一种折叠座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