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1953U - 一种刻蚀承载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刻蚀承载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1953U
CN208861953U CN201821361333.7U CN201821361333U CN208861953U CN 208861953 U CN208861953 U CN 208861953U CN 201821361333 U CN201821361333 U CN 201821361333U CN 208861953 U CN208861953 U CN 208861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trough
disk body
etching
cover board
wafer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13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君杰
蔡家豪
邱智中
蔡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an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San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San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Sanan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13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1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1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1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热槽的刻蚀承载盘,包括盘体和盖板,所述盘体上具有复数个放置晶片的晶片凹槽以及固定盖板的固定孔,所述盖板与晶片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为铝盘,所述盘体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盘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第一导热槽。本实用新型采用成本低、可塑性强、导热性能高铝材质盘体替代传统的碳化硅盘体,并且在铝盘体表面设置交叉的第一导热槽和第二导热槽,从而省略传统的置于晶片凹槽底部的氦气孔,一方面可以实现刻蚀承载盘的高效导热和散热,另一方面,同时改善了刻蚀时氦气孔中氦气吹气晶片而产生的刻蚀不均匀现象,以及提高了刻蚀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刻蚀承载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热槽的刻蚀承载盘。
背景技术
参看附图1~3,现有技术中的刻蚀载盘包括盘体100和盖板200,盘体100上具有复数个放置晶片S的晶片凹槽110以及固定盖板200的固定孔120,盖板200与晶片凹槽110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S的通孔210以及与盘体100固定的固定孔220。盖板200用于遮盖和保护盘体100,防止刻蚀气体刻蚀盘体100。螺丝、螺栓、螺钉等固定连接件23可以插入固定孔120和固定孔220内将盖板200固定于盘体100表面,以遮盖和保护盘体100。
盘体100通常为碳化硅盘,并且晶片凹槽110的底部设置至少一个以上的氦气通孔130,在刻蚀过程中,氦气流(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通过氦气通孔130进入晶片凹槽110的底部对其中的晶片S进行冷却,防止温度过高损伤晶片。而氦气流在冷却的同时也可以将晶片S吹起,导致晶片S不能水平放置或者不稳定放置于晶片凹槽110内,进而影响刻蚀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槽替代氦气通孔,并将盘体设计为铝盘,从而制作成高导热载盘。具体如下:
一种刻蚀承载盘,包括盘体和盖板,所述盘体上具有复数个放置晶片的晶片凹槽以及固定盖板的固定孔,所述盖板与晶片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为铝盘,所述盘体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盘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第一导热槽。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热槽交叉的放射状第二导热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槽沿盘体表面横穿晶片凹槽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槽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晶片凹槽的圈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槽的宽度为3~5毫米,所述第二导热槽的宽度为3~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槽的深度为0.5~1毫米,所述第二导热槽的深度为0.5~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边缘为倾斜的倒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倒角的弧度为30~45度。
进一步地,所述晶片凹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便于取放晶片的孔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成本低、可塑性强、导热性能高铝材质盘体替代传统的碳化硅盘体,并且在铝盘体表面设置交叉的第一导热槽和第二导热槽,从而省略传统的置于晶片凹槽底部的氦气孔,一方面可以实现刻蚀承载盘的高效导热和散热,另一方面,同时改善了刻蚀时氦气孔中氦气吹气晶片而产生的刻蚀不均匀现象,以及提高了刻蚀速率;另外,可以避免MESA光阻碳化的现象,提高刻蚀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刻蚀承载盘的盘体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刻蚀承载盘的盖板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1和图2线A-A’和线B-B’之盘体和盖板组合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刻蚀载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虚线框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沿图4线C-C’之盘体和盖板组合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参看附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包括盘体10和盖板,盘体10上具有复数个放置晶片的晶片凹槽11以及固定盖板20的固定孔15。
在目前LED芯片制作过程中,由于ICP蚀刻的材料主要是硬度很高的外延层和蓝宝石衬底,所以蚀刻时需要高强度的等离子密度进行蚀刻,而目前常用的碳化硅材料硬度高,性能稳定,因此,LED行业中广泛应用碳化硅材料制作ICP蚀刻的载盘。但是碳化硅材料成本高、价格贵、可塑性较低,导热性较差,在进行ICP蚀刻时,当GaN的蚀刻速率达到2000A/min时,晶片表面的MESA光阻开始出现碳化,影响产品性能,所以使用碳化硅载盘,无法达到更高的蚀刻速率。
本实用新型则使用成本低、可塑性强、导热性能更高的铝材质的承载盘作为盘体10,用以解决传统碳化硅载盘导热性能差、蚀刻速率低的问题。
如图4所示,盘体10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盘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第一导热槽12。与传统的刻蚀承载盘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盘体10省略了传统的氦气通孔21,采用第一导热槽12代替,一方面起到了对晶片的导热散热和冷却功能,另一方便避免了氦气吹气晶片而产生刻蚀不均匀的现象。
晶片凹槽11的一侧还设置有便于取放晶片的孔状结构13,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的取放晶片操作,可以将孔状结构13设置于与盘体10横向中心线呈45度倾斜角的位置。
第一导热槽12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晶片凹槽11的圈数,对此不作特别限制。本实施例中以2圈晶片凹槽11示例,设置3个第一导热槽12。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导热槽12可以沿盘体10表面横穿晶片凹槽11的底部,利用对晶片凹槽11中晶片进行导热和散热;也可以环绕盘体10中心在盘体表面的任意位置设置,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刻蚀承载盘的导热效果,还可以在盘体10表面还设置与第一导热槽12交叉的放射状第二导热槽14。同样地,第二导热槽14沿盘体10表面横穿晶片凹槽11的底部;第二导热槽14的个数与外圈晶片凹槽11数目一致。
参看附图6,为实现优良的导热效果,原则上第一导热槽12和第二导热槽14的宽度越大越好,深度越深越好。例如,优选第一导热槽12和第二导热槽14的深度大于晶片凹槽11的深度。但为了保证盘体10的承载力度以及实现晶片的放置承载功能,本实施例中设计第一导热槽12和第二导热槽14的宽度均为3~5毫米,深度均为0.5~1毫米。
盖板20与晶片凹槽11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的通孔21以及与盘体10固定的固定孔22。螺丝、螺栓、螺钉等固定连接件23可以插入固定孔22和盘体10上的固定孔15内,用于将盖板20和盘体10固定连接。
盖板20与晶片凹槽11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的通孔21,通孔21边缘Y为倾斜的倒角结构,倒角的弧度为30~45度。盖板20可以阻挡刻蚀等离子体对盘体10的直接损伤,为防止盖板20与等离子体的反应,盖板20常采用绝缘性材料制成,例如石英。石英盖板20通孔21的边缘为倒角设计,可避免边缘等离子溅射,导致晶片边缘蚀刻速率偏慢。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等离子体的蚀刻速率达到2000~4000A/min,避免出现MESA光阻碳化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蚀刻速率,降低生产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该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变更,皆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刻蚀承载盘,包括盘体和盖板,所述盘体上具有复数个放置晶片的晶片凹槽以及固定盖板的固定孔,所述盖板与晶片凹槽对应位置设置暴露晶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为铝盘,所述盘体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盘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第一导热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热槽交叉的放射状第二导热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槽沿盘体表面横穿晶片凹槽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槽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晶片凹槽的圈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槽的个数等于外圈晶片凹槽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槽的宽度为3~5毫米,所述第二导热槽的宽度为3~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槽的深度为0.5~1毫米,所述第二导热槽的深度为0.5~1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边缘为倾斜的倒角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弧度为30~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蚀承载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片凹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便于取放晶片的孔状结构。
CN201821361333.7U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刻蚀承载盘 Active CN208861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1333.7U CN208861953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刻蚀承载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1333.7U CN208861953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刻蚀承载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1953U true CN208861953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1333.7U Active CN208861953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刻蚀承载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195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845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应用于薄膜沉积装置的托盘
CN111180370A (zh) * 2020-02-21 2020-05-19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承载托盘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WO2023024234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刻蚀用碳化硅载盘的制造方法及碳化硅载盘
CN117423599A (zh) * 2023-11-03 2024-01-19 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刻蚀一致性的刻蚀盘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845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应用于薄膜沉积装置的托盘
CN111128845B (zh) * 2019-12-16 2022-10-21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应用于薄膜沉积装置的托盘
CN111180370A (zh) * 2020-02-21 2020-05-19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承载托盘及半导体加工设备
WO2023024234A1 (zh) * 2021-08-24 2023-03-02 南通三责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刻蚀用碳化硅载盘的制造方法及碳化硅载盘
JP2023543370A (ja) * 2021-08-24 2023-10-16 南通三責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用炭化ケイ素トレ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炭化ケイ素トレー
JP7423099B2 (ja) 2021-08-24 2024-01-29 南通三責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プラズマエッチング用炭化ケイ素トレーの製造方法及び炭化ケイ素トレー
CN117423599A (zh) * 2023-11-03 2024-01-19 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刻蚀一致性的刻蚀盘结构
CN117423599B (zh) * 2023-11-03 2024-03-22 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高刻蚀一致性的刻蚀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1953U (zh) 一种刻蚀承载盘
US6225695B1 (en) Grooved semiconductor die for flip-chip heat sink attachment
US75835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heat dissip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integrated circuits (IC)
US4009752A (en) Warp-resistant heat sink
TWI709205B (zh) 半導體裝置
WO2004095575A3 (en)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fluid cool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898807B2 (en) Methods for making millichannel substrate, and cool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ubstrate
WO2002019424A3 (en) Electronic assembly comprising solderable thermal interfa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WO2002061825A3 (en) Electronic assembly with high capacity thermal interfa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10062664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device with heat sink
CN105470236B (zh) 半导体装置
TWI543315B (zh) A carrier and a package structure having the carrier
US7782616B1 (en) Heat-dissipating component having stair-stepped coolant channels
TW201725672A (zh) 薄膜覆晶封裝
US2015001606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I416675B (zh) 具有增加熱傳導之積體電路
US7327028B2 (en) Embedded heat spreader for folded stacked chip-scale package
US7190068B2 (en) Bottom heat spreader
US7929293B2 (en)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US11139226B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structure and assembly structure
CN218769495U (zh) 一种提高SiC芯片可靠性的封装结构
CN114899164A (zh) 一种均热散热器和半导体测试设备
KR20140025257A (ko) 3차원 집적회로 구조체 및 알루미늄 질화물 인터포저 기판의 방법
CN218827075U (zh) 一种利于降翘散热的芯片封装结构
JPH07112029B2 (ja)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