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55409U -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55409U
CN208855409U CN201821146972.1U CN201821146972U CN208855409U CN 208855409 U CN208855409 U CN 208855409U CN 201821146972 U CN201821146972 U CN 201821146972U CN 208855409 U CN208855409 U CN 208855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mounting bracket
positioning plate
elongated slot
low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69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善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69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55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55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55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通过在发动机悬置支架的骨架下端面与下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与下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与第二支臂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同一侧面,从而防止了现有技术中装配时充液孔的位置错误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使得装配后的发动机悬置支架与后续的充液工装完美匹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支架安装在汽车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其用于承受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及动载荷,隔离发动机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且能够吸收路面传递的振动,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与上壳体固定连接,上壳体的下方设有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还设有骨架,其中,骨架内部设有中空腔体,骨架内的中空腔体与下壳体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阻尼液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充液孔设置在下壳体上。在装配时,首先将第一支臂与骨架固定连接,其次将上壳体、骨架和下壳体从上到下依次放置,然后利用紧固件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固定,使二者将骨架完全压紧,最后通过充液孔向骨架与下壳体之间的容纳腔中充入阻尼液,完成装配。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在装配时,由于缺少骨架和下壳体之间的相对定位,使得下壳体即使在水平面内旋转180度后依然能够与上壳体和骨架装配成型,但是,按此装配出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充液孔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动,使得在后续充液时发动机悬置支架不能够与充液工装相匹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在下壳体和骨架之间设置了相互适配的定位结构,组装时充液孔不会发生错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固定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支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面上设有充液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骨架,所述骨架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骨架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所述充液孔与所述第二支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同一侧面。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下壳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方,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长槽,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长槽,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长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长槽,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其中,所述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的长度不同。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三凸沿,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凸沿相适配的第三长槽。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三凸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四凸沿,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凸沿相适配的第三长槽,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凸沿相适配的第四长槽,其中,所述第三凸沿和第四凸沿的长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通过在发动机悬置支架的骨架下端面与下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与下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与第二支臂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同一侧面,从而防止了现有技术中装配时充液孔的位置错误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使得装配后的发动机悬置支架与后续的充液工装完美匹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结构简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制造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发动机悬置支架;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13-第一支臂;
14-第二支臂; 15-充液孔;
16-骨架; 17-第一支臂固定件;
121-第一侧面; 122-第二侧面;
161-第一定位板; 162-第二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汽车是借助于自身的动力装置驱动,且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和/或货物。汽车按照用途分为普通运输汽车和专用车,其中,普通运输汽车又可分为轿车、客车、货车。
汽车总体结构通常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使输送进来的燃料燃烧而产生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是汽车的基体,其上安装有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底盘上承载并安装有车身,车身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
发动机悬置支架安装在汽车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其用于承受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及动载荷,隔离发动机传递到车身的振动,且能够吸收路面传递的振动,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包括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支臂和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支臂,第二支臂与上壳体固定连接,上壳体的下方设有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还设有骨架,其中,骨架内部设有中空腔体,骨架内的中空腔体与下壳体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阻尼液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充液孔设置在下壳体上。在装配时,首先将第一支臂与骨架固定连接,其次将上壳体、骨架和下壳体从上到下依次放置,然后利用紧固件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固定,使二者将骨架完全压紧,最后通过充液孔向骨架与下壳体之间的容纳腔中充入阻尼液,完成装配。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在装配时,由于缺少骨架和下壳体之间的相对定位,使得下壳体即使在水平面内旋转180度后依然能够与上壳体和骨架装配成型,但是,按此装配出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充液孔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动,使得在后续充液时发动机悬置支架不能够与充液工装相匹配,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在下壳体和骨架之间设置了相互适配的定位结构,组装时充液孔不会发生错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在第一方向上固定相连,发动机悬置支架1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13和第二支臂14,下壳体12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面上设有充液孔15,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设有骨架16,骨架16的下端面与下壳体12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16与下壳体1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15与第二支臂14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发动机悬置支架1的同一侧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悬置支架1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车身,以对发动机进行定位。悬置支架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二者在竖直方向上上下对应设置,且在第一方向上固定连接,即二者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固定连接。悬置支架1在第二方向上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的第一支臂13,第一支臂13的自由端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点,本实施例中连接点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连接点呈三角形分布在第一支臂13的自由端上,第一支臂13与发动机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可以将紧固螺栓依次穿过发动机上的安装孔和第一支臂13上的连接点以使二者固定相连,从而使第一支臂13能够支撑发动机的重量并吸收一部分发动机运行时的振动,减少振动冲击,提高乘车舒适性;悬置支架1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第二支臂14,第二支臂14用于使整个悬置支架固定在车身上。
其中,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竖直平面内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为更好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现结合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制造流程进行说明。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制造流程图;请参照图2。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在制造时首先将骨架和第一支臂固定件通过硫化工艺制成一体,即通过在二者的表面覆盖硫化后的橡胶件使二者连接固定,骨架与硫化的橡胶件之间形成一个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开口的腔体;随后,将硫化后的骨架和第一支臂固定件与第一支臂压装固定,使得第一支臂固定在第一支臂固定件中;然后,将上壳体、下壳体和上述固定完第一支臂后的一体件通过铆接工艺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二支臂可以与上壳体一体成型或者可以将二者提前固定连接为一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上述一体件的空腔,使得铆接后上述一体件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这样铆接后下壳体和该腔体即形成用于容纳阻尼液的充液室,充液孔位于下壳体上;最后,通过该充液孔向充液室中冲入阻尼液即形成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支架。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现有技术在进行铆接工艺时,由于下壳体与骨架之间并没有相对定位的结构,因此,下壳体在第二方向上即使调转180度也可与骨架进行装配,而这样装配后下壳体上的充液孔将与第二支臂位于不同的侧面上,从而使后续的充液工装与其不匹配。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施例在骨架16的下端面与下壳体12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16与下壳体1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15与第二支臂14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发动机悬置支架1的同一侧面。定位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确保在下壳体12与骨架16装配后充液孔15与第二支臂14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同一侧面内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支架1,通过在发动机悬置支架1的骨架16下端面与下壳体1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16与下壳体12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15与第二支臂14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悬置支架1的同一侧面,从而防止了现有技术中装配时充液孔的位置错误的问题。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装配后的发动机悬置支架1与后续的充液工装完美匹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骨架16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61和第二定位板162,第一定位板161和第二定位板162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下壳体12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面121和第二侧面122,第一侧面121位于第一定位板161的下方,第二侧面122位于第二定位板162的下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61下端的第一凸起,第一侧面1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这样在装配时,若第一定位板161与第一侧面121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对应,则第一凸起将抵顶在下壳体12上,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无法完成后续的铆接工艺,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对二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最终的发动机悬置支架1符合后续充液工装的要求。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62下端的第二凸起,第二侧面122的上端设有与第二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似,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装配时,若第二定位板162与第二侧面122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对应,则第二凸起将抵顶在下壳体12上,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无法完成后续的铆接工艺,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对二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最终的悬置支架1符合后续充液工装的要求。
在再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61下端的第一长槽,第一侧面1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与上述实施方式相似,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装配时,若第一定位板161与第一侧面121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对应,则第一凸沿将抵顶在下壳体12上,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无法完成后续的铆接工艺,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对二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最终的发动机悬置支架1符合后续充液工装的要求。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62下端的第二长槽,第二侧面122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与上述实施方式相似,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在装配时,若第二定位板162与第二侧面122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对应,则第二凸沿将抵顶在下壳体12上,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无法完成后续的铆接工艺,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对二者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最终的悬置支架1符合后续充液工装的要求。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主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骨架的仰视图;请参照图3-图6。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61下端的第一长槽和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62下端的第二长槽,第一侧面1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第二侧面122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其中,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的长度不同。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第一长槽为开设在第一定位板161下端面上的槽体,第二长槽为开设在第二定位板162下端面上的槽体,为实现定位结构的防错位功能,可以使第一长槽的长度小于第二长槽的长度;同样的,如图3-图4所示第一凸沿为第一侧面伸出下壳体12上端面的部分,第二凸沿为第二侧面伸出下壳体12上端面的部分,与上述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对应,第一凸沿的长度小于第二凸沿的长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61下端的第三凸沿和设置在第二定位板162下端的第四凸沿,第一侧面121的上端设有与第三凸沿相适配的第三长槽,第二侧面122的上端设有与第四凸沿相适配的第四长槽,其中,第三凸沿和第四凸沿的长度不同。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将凸沿设置在第一定位板161和第二定位板162的下端,将长槽设置在第一侧面121和第二侧面122的上端,由此也可以构成具有防错位功能的定位结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发动机悬置支架的骨架下端面与下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置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限定骨架与下壳体在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充液孔与第二支臂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同一侧面,从而防止了现有技术中装配时充液孔的位置错误的问题。利用本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装配后的发动机悬置支架与后续的充液工装完美匹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外观的一致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固定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支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面上设有充液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下端面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用于相互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骨架与所述下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装配,以使所述充液孔与所述第二支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同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下壳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下方,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长槽,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长槽,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一长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二长槽,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槽相适配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长槽相适配的第二凸沿,其中,所述第一长槽和第二长槽的长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三凸沿,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凸沿相适配的第三长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下端的第三凸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板下端的第四凸沿,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凸沿相适配的第三长槽,所述第二侧面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凸沿相适配的第四长槽,其中,所述第三凸沿和第四凸沿的长度不同。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1821146972.1U 2018-07-19 2018-07-19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Active CN208855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6972.1U CN208855409U (zh) 2018-07-19 2018-07-19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6972.1U CN208855409U (zh) 2018-07-19 2018-07-19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55409U true CN208855409U (zh) 2019-05-14

Family

ID=6641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6972.1U Active CN208855409U (zh) 2018-07-19 2018-07-19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55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8233B2 (en) Transmission mount type of side assembling
CA2439821A1 (en) Hybrid space frame for motor vehicule
CN107107726B (zh) 车辆的动力系支撑结构
CN105438250A (zh) 电子控制装置
CN208006693U (zh) 发动机右悬置支架及汽车
CN208855409U (zh)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汽车
CN211543244U (zh) 一种发动机气囊支架胶
CN206653981U (zh) 一种可拆装的车辆称重装置
CN205469525U (zh) 带有安装座的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CN20987007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后悬置结构
JPS6340330Y2 (zh)
CN206456484U (zh) 一种中置电机安装结构
CN208530200U (zh) 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
CN208123749U (zh) 一种飞轮壳结构
JPH048017Y2 (zh)
JPH06219347A (ja) 操安性能試験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0955755U (zh) 一种高强度组合式油底壳结构
CN217864389U (zh) 一种后内轮罩前部加强结构、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7347959U (zh) 副车架、车架结构与汽车
JP2001080369A (ja) マウントインシュレータの取付構造
CN217170509U (zh) 用于座椅坐垫的角度调节装置、座椅及车辆
JPH08132897A (ja) 作業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CN217477412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CN205736729U (zh) 一种前控制臂总成
JPH04801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