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44125U -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44125U
CN208844125U CN201821594721.XU CN201821594721U CN208844125U CN 208844125 U CN208844125 U CN 208844125U CN 201821594721 U CN201821594721 U CN 201821594721U CN 208844125 U CN208844125 U CN 208844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lug
furnace
traction
furnace bottom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47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增德
雷虎
李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47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44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44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44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包括:行车;主钩吊耳,主钩吊耳为两个;副钩吊耳,副钩吊耳位于炉底的外周面的另一侧,在行车的主钩钢丝绳上提,副钩钢丝绳下放后,炉底能够变为立式;与炉底连接的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在炉底处于立式状态时,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分别位于炉底的上方和下方;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在炉壳处于倾斜状态时,第一牵引装置位于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承载板,承载板连接在炉壳的炉口的一侧,用于承载炉底。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新的炉底扣合在炉壳上,从而实现了炉底的单独更换,那么就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的更换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包括炉壳和炉底。在转炉作业的过程中,炉底较容易发生变形,炉底发生变形后会影响转炉的使用,因此需要更换炉底。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转炉进行整体更换,这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而且整体更换转炉所需的时间较长。如果要单独更换炉底,需要行车将旧炉底吊离炉壳,再将新炉底吊至炉壳上。但是,转炉上方设置有防尘罩,防尘罩上方设置有装配架,因此行车无法靠近转炉,那么也就无法实现炉底的单独更换。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炉底的单独更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炉底的单独更换。
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包括:
行车;
主钩吊耳,与所述行车的主钩配合,所述主钩吊耳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钩吊耳设置在炉底外周面的一侧,且二者沿着所述炉底的周向排布;
副钩吊耳,与所述行车的副钩配合,所述副钩吊耳位于所述炉底的外周面的另一侧,在所述行车的主钩钢丝绳上提,副钩钢丝绳下放后,所述炉底能够变为立式;
与所述炉底连接的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在所述炉底处于立式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吊耳和所述第二牵引吊耳分别位于所述炉底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在炉壳处于倾斜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和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能够分别钩在所述第一牵引吊耳和所述第二牵引吊耳上;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连接在所述炉壳的炉口的一侧,用于承载所述炉底。
优选地,还包括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置在所述炉底的底端面,且凸出于所述底端面,在所述炉底处于立式状态时,所述行车的副钩钢丝绳挤压所述底部支架,使所述炉底扣向所述炉壳的炉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吊耳设置在所述炉底的外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牵引吊耳设置在所述炉底的内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为第一手拉葫芦,所述第一牵引吊耳为第一手拉葫芦吊耳;
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所述第二牵引吊耳包括卷扬机吊耳。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拉葫芦连接在所述炉壳的外表面上,所述卷扬机连接在外部支架上,所述卷扬机的绳索能够穿过所述炉壳并连接在所述卷扬机吊耳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所述第二牵引吊耳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吊耳。
优选地,所述第二手拉葫芦连接在所述炉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手拉葫芦位于所述第二手拉葫芦的上方,且所述卷扬机位于所述第一手拉葫芦和所述第二手拉葫芦之间。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为钢板。
优选地,所述钢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钢板沿着所述炉壳的炉口排布。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将新的炉底吊至炉壳上时,首先上提主钩钢丝绳,下放副钩钢丝绳,从而使炉底变为立式。那么此时的第一牵引吊耳位于炉底的上方,第二牵引吊耳位于炉底的下方。此时的炉壳为倾斜状态,此时的第一牵引装置位于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分别通过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向炉壳的方向拉炉底。当炉底靠近炉壳时,炉底首先坐落在承载板上,之后炉壳由倾斜状态向直立状态转动,在此过程中,炉底会随着炉壳的转动而向炉壳扣合,而此过程中主钩钢丝绳会向远离炉壳的方向拉炉底,从而使炉底缓慢地扣合在炉壳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新的炉底扣合在炉壳上,从而实现了炉底的单独更换,那么就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更换过程中的某个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更换结束后炉底与炉壳的装配图。
其中,1为主钩吊耳、2为副钩吊耳、3为底部支架、4为卷扬机吊耳、5为第一手拉葫芦吊耳、6为炉底、7为钢板、8为第二手拉葫芦、9为炉壳、10为第一手拉葫芦、11为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炉底的单独更换。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附图1-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包括:行车、主钩吊耳1、副钩吊耳2、第一牵引吊耳、第二牵引吊耳、第一牵引装置、第二牵引装置以及承载板。
主钩吊耳1与行车的主钩配合。行车的主钩钩在主钩吊耳1上。主钩吊耳1为两个。该两个主钩吊耳1设置在炉底6的外周面的一侧,且二者沿着炉底6的周向布置。副钩吊耳2设置在炉底6的外周面的另一侧。副钩吊耳2与行车的副钩配合。行车的副钩钩在副钩吊耳2上。两个主钩吊耳1和一个副钩吊耳2围成了三角形。当行车的两个主钩和一个副钩将新的炉底6吊起时,炉底6的开口朝下。当行车的主钩钢丝绳上提,同时副钩下放时,炉底6开始翻转,炉底6变为立式,开口朝向侧面。在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时,两个主钩吊耳1位于炉底6的上方,副钩吊耳2位于炉底6的下方。
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均连接在炉底6上。第一牵引吊耳靠近主钩吊耳1设置。第二牵引吊耳靠近副钩吊耳2设置。当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时,第一牵引吊耳位于炉底6的上方,第二牵引吊耳位于炉底6的下方。在炉壳9处于倾斜状态时,第一牵引装置位于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能够分别钩在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上,从而将炉底6拉向炉壳9。承载板连接在炉壳9的炉口的一侧。当炉壳9处于倾斜状态时,承载板位于炉壳9的下方,承载板用于承载炉底6。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新的炉底6吊至炉壳9上时,首先上提主钩钢丝绳,下放副钩钢丝绳,从而使炉底6变为立式。那么此时的第一牵引吊耳位于炉底6的上方,第二牵引吊耳位于炉底6的下方。此时的炉壳9为倾斜状态,此时的第一牵引装置位于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分别通过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向炉壳9的方向拉炉底6。当炉底6靠近炉壳9时,炉底6首先坐落在承载板上,之后炉壳9由倾斜状态向直立状态转动,在此过程中,炉底6会随着炉壳9的转动而向炉壳9扣合,而此过程中主钩钢丝绳会向远离炉壳9的方向拉炉底6,从而使炉底6缓慢地扣合在炉壳9上。本实施例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新的炉底6扣合在炉壳9上,从而实现了炉底6的单独更换,那么就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成效率。
进一步地,转炉炉底更换装置还包括底部支架3。该底部支架3设置在炉底6的底端面上,且凸出于该底端面。在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时,且位于承载板上时,副钩钢丝绳在绷紧的状态下挤压在底部支架3上,对底部支架3形成水平推力,从而促使炉底6扣向炉壳9的炉口。
进一步地,将第一牵引吊耳设置在炉底6的外周面上,且位于两个主钩吊耳1之间,以便对炉底6施力。将第二牵引吊耳设置在炉底6的内周面,以防与副钩吊耳2发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一牵引装置限定为第一手拉葫芦10,那么第一牵引吊耳就为第一手拉葫芦吊耳5。第二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11,那么第二牵引吊耳包括卷扬机吊耳4。在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后,第一手拉葫芦10拉住炉底6的上部,卷扬机11拉住炉底6的下部,并且是卷扬机11起主要拉力作用,将炉底6拉至炉壳9的承载板上。
更进一步地,第二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8,那么第二牵引吊耳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吊耳。第二手拉葫芦8与卷扬机11共同拉住炉底6的下部。卷扬机11为粗调,其主要作用是将炉底6拉至承载板上。第二手拉葫芦8是精调,是对承载板上的炉底6进行进一步地调整,从而使炉底6的下部准确地扣合在炉壳9的炉口上,进而为下一步的整体扣合做好准备。
具体地,第一手拉葫芦10连接在炉壳9的外表面,第二手拉葫芦8连接在炉壳9的内表面,以便对第一手拉葫芦10和第二手拉葫芦8进行操作。卷扬机11连接在外部支架上。在炉壳9处于倾斜状态时,第一手拉葫芦10位于第二手拉葫芦8的上方,卷扬机11位于第一手拉葫芦10和第二手拉葫芦8之间。卷扬机11的钢丝绳穿过倾斜的炉壳9后钩在卷扬机吊耳4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将承载板限定为钢板7,将钢板7焊接在炉壳9上。进一步地,钢板7为多个,多个钢板7沿着炉壳9的炉口排布。
综上所述,转炉炉底的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转动炉壳9,使炉壳9成倾斜状态,炉壳9的炉口面对炉底6,此时炉壳9上的钢板7位于炉壳9的下部。
S2:行车的两个主钩分别钩在两个主钩吊耳1上,行车的副钩钩在副钩吊耳2上。
S3:上提主钩钢丝绳,下放副钩钢丝绳,炉底6翻转,从开口朝下转到开口朝向侧面。
S4:卷扬机11和第二手拉葫芦8分别钩在卷扬机吊耳4和第二手拉葫芦吊耳上,第一手拉葫芦10钩在第一手拉葫芦吊耳5上。卷扬机11和第二手拉葫芦8拉住炉底6的下部,第一手拉葫芦10拉住炉底6的上部。
S5:使卷扬机11收缩钢丝绳,向炉壳9的方向拉动炉底6,直到将炉底6拉至钢板7上。
S6:第二手拉葫芦8收缩钢丝绳,对炉底6的下部进行精调,使炉底6的下部准确地扣合在炉壳9的炉口上。
S7:炉壳9转动,由倾斜状态变为直立状态,副钩钢丝绳上提,对炉底6的底部支架3产生挤压,从而对炉底6形成朝向炉壳9的推力,炉底6在推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扣向炉壳9。
S8:主钩钢丝绳逐渐对炉底6形成远离炉壳9的拉力,该拉力确保炉底6逐渐地扣向炉壳9,最终炉底6完全扣合在炉壳9上,且炉壳9成直立状态。
S9:将炉底6的底端面上的底部支架3拆除。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车;
主钩吊耳(1),与所述行车的主钩配合,所述主钩吊耳(1)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钩吊耳(1)设置在炉底(6)外周面的一侧,且二者沿着所述炉底(6)的周向排布;
副钩吊耳(2),与所述行车的副钩配合,所述副钩吊耳(2)位于所述炉底(6)的外周面的另一侧,在所述行车的主钩钢丝绳上提,副钩钢丝绳下放后,所述炉底(6)能够变为立式;
与所述炉底(6)连接的第一牵引吊耳和第二牵引吊耳,在所述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吊耳和所述第二牵引吊耳分别位于所述炉底(6)的上方和下方;
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在炉壳(9)处于倾斜状态时,所述第一牵引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和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能够分别钩在所述第一牵引吊耳和所述第二牵引吊耳上;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连接在所述炉壳(9)的炉口的一侧,用于承载所述炉底(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支架(3),所述底部支架(3)设置在所述炉底(6)的底端面,且凸出于所述底端面,在所述炉底(6)处于立式状态时,所述行车的副钩钢丝绳挤压所述底部支架(3),使所述炉底(6)扣向所述炉壳(9)的炉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吊耳设置在所述炉底(6)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吊耳设置在所述炉底(6)的内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装置为第一手拉葫芦(10),所述第一牵引吊耳为第一手拉葫芦吊耳(5);
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机(11),所述第二牵引吊耳包括卷扬机吊耳(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拉葫芦(10)连接在所述炉壳(9)的外表面上,所述卷扬机(11)连接在外部支架上,所述卷扬机(11)的绳索能够穿过所述炉壳(9)并连接在所述卷扬机吊耳(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装置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8),所述第二牵引吊耳还包括第二手拉葫芦吊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拉葫芦连接在所述炉壳(9)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手拉葫芦(10)位于所述第二手拉葫芦(8)的上方,且所述卷扬机(11)位于所述第一手拉葫芦(10)和所述第二手拉葫芦(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为钢板(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炉炉底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7)为多个,多个所述钢板(7)沿着所述炉壳(9)的炉口排布。
CN201821594721.XU 2018-09-28 2018-09-28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Active CN208844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4721.XU CN208844125U (zh) 2018-09-28 2018-09-28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4721.XU CN208844125U (zh) 2018-09-28 2018-09-28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44125U true CN208844125U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7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4721.XU Active CN208844125U (zh) 2018-09-28 2018-09-28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44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67404B2 (ja) 風力発電装置用ロータブレード、並びに風力発電装置用ロータブレードを取り付けるための方法
CN110104522A (zh) 一种折叠天梁曳引式施工升降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03663189B (zh) 动臂塔机安装方法
CN208844125U (zh) 转炉炉底更换装置
CN210084790U (zh) 一种用于装配施工工程中的起吊机构
CN202988556U (zh) 角钢型架体专用吊具
CN106586801B (zh) 一种内定子起吊翻身结构
CN109403704B (zh) 35kV线路更换顶尖瓷横担助力杆
CN213085125U (zh) 电梯井曳引旋转伸缩式施工升降机
CN210286441U (zh) 可防止吊装钢丝绳折断的重物起吊机构
CN210083233U (zh) 轨道车出厂车钩垫片液压拉抜自动摘卸设备
CN209815490U (zh) 一种用于水轮发电机机坑内转子磁极的吊装装置
CN211496683U (zh) 一种用于铁路信号机的电动手动两用安装吊机
CN215047969U (zh) 成品化粪池筒体吊装用简易吊具
CN214087409U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吊装装置
CN212832375U (zh) 柴油机缸套吊具
CN215047979U (zh) 一种钢结构起吊装置
CN214935377U (zh) 吊装用可拆卸式组装吊耳
CN217962490U (zh) 一种便于吊装安装的石油化工反应釜
CN215626170U (zh) 施工桶吊装装置
CN211151337U (zh) 一种放线滑车的调整装置
CN216737134U (zh) 一种吊装盖梁支架贝雷片的吊具
CN215249039U (zh) 一种立式钢筋笼吊装卡具
CN218708489U (zh) 一种超精度齿轮防磁防碰防损伤吊具
CN216863355U (zh) 一种自脱钩钢管桩旋转吊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