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27935U -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27935U CN208827935U CN201821416285.7U CN201821416285U CN208827935U CN 208827935 U CN208827935 U CN 208827935U CN 201821416285 U CN201821416285 U CN 201821416285U CN 208827935 U CN208827935 U CN 208827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rear cross
- cross beam
- stringer
- installation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涉及电动车领域。该安装框架包括铝合金型材制作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互相平行且对称布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中间固定有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位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在所述中纵梁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在所述后横梁的下侧还垂直固接有下竖梁,所述下竖梁位于所述右纵梁的右侧。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框架,还包括车架,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架采用铆焊结合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框架装置重量大,减重困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框架结构,较多采用钢板冲压件焊接或钢管型材,导致动力总成安装框架重量大,NVH效果差,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降噪指标要求。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框架,以解决传统框架装置重量大,减重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总成,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框架,包括铝合金型材制作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互相平行且对称布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
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中间固定有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位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
在所述中纵梁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
可选的,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两对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右纵梁的右侧;
每个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处均设置有拉铆螺母。
可选的,所述中纵梁的中部和靠近所述后横梁的一端均设置有充电机安装孔;每个所述充电机安装孔均位于所述中纵梁的上侧,且内部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可选的,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电机控制器安装孔,两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对称布置;每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右纵梁和所述中纵梁之间,另一个位于右端;
每个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可选的,所述前横梁的上侧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其中一个位于所述中纵梁和所述左纵梁之间,另一个位于所述前横梁的左端;
所述后横梁上侧的左端设置有另一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
位于所述后横梁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与位于所述前横梁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对称布置。
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可选的,所述后横梁的外侧还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可选的,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均插装于框架端头内,所述框架端头用于与车架焊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框架端头的底部面积均大于上侧的面积。
可选的,每个所述框架端头的外侧均设置有三角形肋板。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框架,还包括车架,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架采用铆焊结合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安装框架,本动力及控制装置安装框架采用铝合金材料,设计成“井”字梁框架结构,能够方便的应用于新能源纯电动车吊装电机及减速器动力装置,同时在框架上部安装三合一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等部件,结构简便,重量轻,能有效减少震动,提高整车NVH性能、安全性能,节约成本,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框架材料采用铝合金型材(6000-X、6061-X),强度高,质量轻,密度仅为钢材的1/3;框架采用“井字”梁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框架的支撑强度,满足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轴测图;
图2为安装框架的主视图;
图3为安装框架的左视图;
图4为安装框架的右视图;
图5为安装框架的仰视图。
图标:1-前横梁;2-右纵梁;3-中纵梁;4-左纵梁;(5-1、 5-2、5-3、5-4)-框架端头;6-后横梁;7-拉铆螺母;8-下竖梁; (9-1、9-2、9-3、9-4)-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10-1、10-2) -充电机安装孔;(11-1、11-2、11-3、11-4)-电机控制器安装孔; (12-1、12-2、12-3)-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4、12-5)-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安装框架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包括铝合金型材制作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互相平行且对称布置的前横梁1和后横梁6;
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6的中间固定有中纵梁3,所述中纵梁3位于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6的上侧;
在所述中纵梁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左纵梁4和右纵梁2,所述左纵梁4和所述右纵梁2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 6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安装框架,本框架采用铝合金材料,设计成“井”字梁框架结构,能够方便的应用于新能源纯电动车吊装电机及减速器动力装置,同时在框架上部安装三合一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等部件,结构简便,重量轻,能有效减少震动,提高整车NVH 性能、安全性能,节约成本,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框架材料采用铝合金型材(6000-X、6061-X),强度高,质量轻,密度仅为钢材的1/3;框架采用“井字”梁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框架的支撑强度,满足安装需求。
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6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9-1、9-2、 9-3、9-4),两对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9-1、9-2、9-3、 9-4)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右纵梁2的右侧;
每个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9-1、9-2、9-3、9-4)处均设置有拉铆螺母7。
设置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9-1、9-2、9-3、9-4)为了安装减速器悬置固定板,拉铆螺母7采用拉铆工艺与框架本体孔位紧固形成安装点,减速器悬置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拉铆螺母7进行安装固定,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安装力矩要求;满足部件的安装强度、安装方便性。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9-1、9-2、9-3、9-4) 的位置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减速器悬置固定板的尺寸做出调整,以应对不同规格。
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在所述后横梁6的下侧还垂直固接有下竖梁8,所述下竖梁8位于所述右纵梁2的右侧。
下竖梁8用于安装整个安装框架在车体上,是安装框架的安装连接件。
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中纵梁3的中部和靠近所述后横梁6的一端均设置有充电机安装孔(10-1、10-2);每个所述充电机安装孔(10-1、10-2)均位于所述中纵梁3的上侧,且内部都设置有拉铆螺母7。
所述充电机安装孔(10-1、10-2)用于安装充电机,同样采用通过螺栓与拉铆螺母7固定,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安装力矩要求;满足部件的安装强度、安装方便性。
同样的,所述充电机安装孔(10-1、10-2)的位置的具体尺寸,也可根据型号调节。
如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6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 11-4),两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11-4)对称布置;每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11-4) 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右纵梁2和所述中纵梁3之间,另一个位于右端;
每个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11-4)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7。
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11-4)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器,同样采用通过螺栓与拉铆螺母7固定,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安装力矩要求;满足部件的安装强度、安装方便性。
同样的,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11-1、11-2、11-3、11-4) 的具体尺寸,也可根据型号调节。
如图1-图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横梁1的上侧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1、12-2),其中一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1)位于所述中纵梁3和所述左纵梁4之间,另一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2),位于所述前横梁1的左端;
所述后横梁6上侧的左端设置有另一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 (12-3);
位于所述后横梁6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3) 与位于所述前横梁1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2) 对称布置。
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12-1、12-2、12-3)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7。
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用于在框架的上侧固定蓄电池安装板,同样采用通过螺栓与拉铆螺母7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后横梁6的外侧还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12-4、12-5),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12-4、 12-5)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7。
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用于在框架的侧方固定蓄电池安装板,同样采用通过螺栓与拉铆螺母7固定。
如图1-图5,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6的两端均插装于框架端头(5-1、5-2、5-3、5-4)内,所述框架端头(5-1、5-2、5-3、5-4)用于与车架焊接。
每个端头的形状均应匹配车架的安装位置,按照车架总成的设计需要进行设计。通过框架端头与车架连接为一体,很好地解决动力吊挂安装面、控制器安装面、充电机安装面、蓄电池安装面保持水平的状况。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框架端头(5-1、5-2、5-3、5-4)的底部面积均大于上侧的面积。
底部面积较大,这是为了满足支撑和安装强度的需要,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结构更稳固。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框架端头(5-1、5-2、5-3、5-4)的外侧均设置有三角形肋板。
通过三角形肋板加强结构强度,满足安装需求。每个框架端头的形状是依据车架的设计来设计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但要保证所需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每个框架端头都包括插装部,插装部包括插孔,以及位于插孔下方的两个端孔;其底板下方设置有竖板,竖板与底板之间在框架内侧设置有两个肋板。后横梁6上的两个框架端头的外部侧板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肋板。
车架总成实施例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安装框架,还包括车架,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架采用铆焊结合的方式连接。
传统的框架结构,较多采用钢板冲压件焊接或钢管型材,导致动力总成安装框架重量大,NVH效果差,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及降噪指标要求。
本安装框架的材料采用铝合金型材(6000-X、6061-X),强度高,质量轻,密度仅为钢材的1/3;框架采用“井字”梁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框架的支撑强度,满足安装需求;框架各固定点采用不锈钢拉铆螺母7,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满足安装力矩要求;该框架与车架总成采用铆焊结合的方式连接,形成一体化结构。
本安装框架能够方便的应用于新能源纯电动车吊装电机及减速器动力装置,同时在框架上部安装三合一电机控制器、蓄电池等部件,结构简便,重量轻,能有效减少震动,提高整车NVH性能、安全性能,节约成本,便于后期的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型材制作的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互相平行且对称布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
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中间固定有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位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
在所述中纵梁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分别固定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两对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右纵梁的右侧;
每个所述减速器悬置固定板安装孔处均设置有拉铆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纵梁的中部和靠近所述后横梁的一端均设置有充电机安装孔;每个所述充电机安装孔均位于所述中纵梁的上侧,且内部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上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电机控制器安装孔,两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对称布置;每对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右纵梁和所述中纵梁之间,另一个位于右端;
每个所述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的上侧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其中一个位于所述中纵梁和所述左纵梁之间,另一个位于所述前横梁的左端;
所述后横梁上侧的左端设置有另一个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
位于所述后横梁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与位于所述前横梁的左端的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对称布置;
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上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外侧还设置有两个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每个所述蓄电池安装板侧面安装孔内都设置有拉铆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均插装于框架端头内,所述框架端头用于与车架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端头的底部面积均大于上侧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框架端头的外侧均设置有三角形肋板。
10.一种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框架,还包括车架,所述安装框架与所述车架采用铆焊结合的方式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6285.7U CN208827935U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6285.7U CN208827935U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27935U true CN208827935U (zh) | 2019-05-07 |
Family
ID=6631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16285.7U Active CN208827935U (zh) | 2018-08-30 | 2018-08-30 |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2793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1523A (zh) * | 2019-11-15 | 2020-06-19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纯电动汽车铝制动力总成悬置安装装置 |
-
2018
- 2018-08-30 CN CN201821416285.7U patent/CN2088279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1523A (zh) * | 2019-11-15 | 2020-06-19 | 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 纯电动汽车铝制动力总成悬置安装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0368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架 | |
CN103359171A (zh) | 一种铝桁架式车架 | |
CN208827935U (zh) | 安装框架和车架总成 | |
CN111806213B (zh) | 电动客车及其组合安装支架 | |
CN206125165U (zh) | 变截面车架 | |
CN205292660U (zh) | 铝合金中立柱扶手 | |
CN201809042U (zh) | 箱梁钢筋骨架整体吊装用吊架 | |
CN209208457U (zh) | 一种纯电动客车底盘结构 | |
CN202965916U (zh) | 汽车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 |
CN202390988U (zh) | 一种可拆卸的十字盘式龙骨结构 | |
CN109353414A (zh) | 一种车辆底盘结构 | |
CN107302068A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托盘 | |
CN210591637U (zh) | 一种车顶行李框 | |
CN20335869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 | |
CN207016306U (zh) | 一种外电梯井道与墙体固定装置 | |
CN207931882U (zh) | 电动自行车 | |
CN202481152U (zh) | 一种纯电动双模式充电大客车 | |
CN105236255A (zh) | 发动机飞轮壳吊具 | |
CN202054056U (zh) | 车架与地板的连接结构 | |
CN206000445U (zh) | 一种混凝土泵车爬梯装置 | |
CN201961380U (zh) | 车架与地板组合连接结构 | |
CN21927725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安装支架 | |
CN205171991U (zh) | 钢铝复合模板 | |
CN202481161U (zh) | 电动大客车轻质材料车身结构 | |
CN205087780U (zh) | 发动机飞轮壳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1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500 Fengjing town Industrial Park,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APLE AUTOMOBI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