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1882U - 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1882U
CN207931882U CN201721924621.4U CN201721924621U CN207931882U CN 207931882 U CN207931882 U CN 207931882U CN 201721924621 U CN201721924621 U CN 201721924621U CN 207931882 U CN207931882 U CN 20793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lid
plate body
basket body
guar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46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纪超
成后泽
束兴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46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1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涉及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该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枢接于车架上的前车轮、枢接于车架上的后车轮以及固设于车架上的两个踏板,两个踏板各位于后车轮的一侧,用于供后座乘坐车脚踏,踏板包括固设于车架上的第一板体和枢接于第一板体远离车架的一端的第二板体;踏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板体覆盖于第一板体上,乘坐者的脚部踩踏在第二板体上;第一状态的踏板不能满足乘坐者的需求时,第二板体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第一板体并排的位置,与第一板体共同支撑后座乘坐者的脚部。该电动自行车缓解了电动自行车的踏板较小,脚较大的乘坐者乘坐时,脚只能部分踩在踏板上,乘坐体验有待改善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动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地便利。
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为了提高后座乘坐者的舒适度,会在后轮两侧的车架上分别安装一个固定式踏板,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中,后轮两侧的踏板较小,脚较大的乘坐者乘坐电动自行车时,脚只能部分踩在踏板上,乘坐者的乘坐体验较差。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电动自行车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动自行车中踏板较小,脚较大的乘坐者乘坐时,脚只能部分踩在踏板上,乘坐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枢接于所述车架上的前车轮、枢接于所述车架上的后车轮以及固设于所述车架上的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各位于所述后车轮的一侧,用于供后座乘坐车脚踏,所述踏板包括固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第一板体和枢接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的第二板体;
所述踏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板体覆盖于所述第一板体上,乘坐者的脚部踩踏在所述第二板体上;第一状态的所述踏板不能满足乘坐者的需求时,所述第二板体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板体并排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板体共同支撑后座乘坐者的脚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板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能够在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并排时,支撑所述第二板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二板体上固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板体覆盖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时,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吸合。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尾端设置有供后座乘坐者倚靠的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和用于支撑所述靠背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一端与所述靠背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固接;所述支撑体为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的前端固设有车筐,所述车筐包括车筐本体和盖设于所述车筐本体上的筐盖,所述筐盖枢接于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所述筐盖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第三盖体,其中,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车筐本体上,所述第二盖体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盖体枢接;
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不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共同遮盖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所述第三盖体搭设于所述车筐本体的外部,所述第三盖体的下端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上;
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被超出所述车筐本体顶端的物品顶起,所述第三盖体也位于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且所述第三盖体的下端能够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的上边缘,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第三盖体共同遮盖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车筐本体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三盖体远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能够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的对应位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筐还包括第一护栏组件,所述第一护栏组件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的侧壁上,用于当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遮挡所述筐盖与所述车筐本体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护栏组件包括方形的第一护栏和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护栏滑动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升降;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护栏的底端与所述车筐本体的底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护栏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筐本体的底端固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护栏的顶端不高于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护栏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运动,并卡接于所述第二盖体上,遮挡所述筐盖与所述车筐本体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车筐还包括第二护栏组件,所述第二护栏组件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的另一侧壁上,用于当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遮挡所述筐盖与所述车筐本体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护栏组件包括方形的第二护栏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护栏滑动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升降;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护栏的底端与所述车筐本体的底端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护栏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筐本体的底端固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护栏的顶端不高于所述车筐本体的敞口端;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的顶端时,所述第二护栏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运动,并卡接于所述第二盖体上,遮挡所述筐盖与所述车筐本体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踏板包括固设于车架上的第一板体和枢接于第一板体远离车架的一端的第二板体,踏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板体覆盖于第一板体上,脚比较小的乘坐者可以直接踩踏在第二板体上;当乘坐者的脚比较大,第一状态的踏板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转动第二板体使其与第一板体并排,共同支撑乘坐者的脚部,从而使脚比较大的乘坐者也能够舒适的踩踏,使乘坐者乘坐时的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并排时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踏板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车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车筐的右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车筐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车筐的右视图。
图标:1-车筐本体;2-筐盖;3-第一护栏组件;4-第二护栏组件;5-踏板;6-第一磁体;7-第二磁体;21-第一盖体;22-第二盖体;23-第三盖体;31-第一护栏;32-第一弹性件;33-第一挂钩;41-第二护栏;42-第二挂钩;51-第一板体;52-第二板体;100-车架;511-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100、枢接于车架100上的前车轮、枢接于车架100上的后车轮以及固设于车架100上的两个踏板5,两个踏板5各位于后车轮的一侧,用于供后座乘坐车脚踏,踏板5包括固设于车架100上的第一板体51和枢接于第一板体51远离车架100的一端的第二板体52。踏板5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板体52覆盖于第一板体51上,乘坐者的脚部踩踏在第二板体52上。第一状态的踏板5不能满足乘坐者的需求时,第二板体52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第一板体51并排的位置,与第一板体51共同支撑后座乘坐者的脚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中,踏板5包括固设于车架100上的第一板体51和枢接于第一板体51远离车架100的一端的第二板体52,踏板5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板体52覆盖于第一板体51上,脚比较小的乘坐者可以直接踩踏在第二板体52上;当乘坐者的脚比较大,第一状态的踏板5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转动第二板体52使其与第一板体51并排,共同支撑乘坐者的脚部,从而使脚比较大的乘坐者也能够舒适的踩踏,使乘坐者乘坐时的体验更好。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51远离车架10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二板体52的支撑部511,支撑部511能够在第二板体52与第一板体51并排时,支撑第二板体52。
具体的,支撑部511可以为固设于第一板体51底端的挡边。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51的上表面可以固设有第一磁体6,第二板体52上固设有第二磁体7,第二板体52覆盖于第一板体51上时,第一磁体6与第二磁体7吸合。
在第一板体51的上表面固设第一磁体6,第二板体52上固设第二磁体7,第二板体52覆盖于第一板体51上时,第一磁体6与第二磁体7吸合,能够缓解电动自行车后座上没有载乘坐者时,第二板体52因颠簸与第一板体51发生的碰撞。
第一磁体6能够与第二磁体7吸合,可知第一磁体6朝向第二磁体7的一端与第二磁体7朝向第一磁体6的一端磁性相反。
本实施例中,车架100的尾端可以设置有供后座乘坐者倚靠的靠背组件,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和用于支撑靠背的支撑体。支撑体一端与靠背固接,另一端与车架100固接。支撑体为伸缩杆。
在车架100的尾端设置供后座乘坐者倚靠的靠背组件,使乘坐者乘坐时更加舒适;靠背组件中支撑体为伸缩杆,乘坐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支撑体的高度,更舒适的倚靠,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支撑体为伸缩杆,具体的,可以是支撑体包括与靠背固接的杆体和与车架100固接的外套管,杆体插设于外套管的内部,并能够相对外套管运动。杆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与杆体的轴线垂直,柱塞固设于安装孔内。外套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各通孔位于同一列,柱塞的球头能够卡入对应的通孔中,进而锁定杆体与外套管的相对位置。需要调节支撑体的高度时,上下拖动杆体,使柱塞与不同的通孔匹配即可。
本实施例中,车架100的前端可以固设有车筐,如图4-图7所示,车筐包括车筐本体1和盖设于车筐本体1上的筐盖2,筐盖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盖体21、第二盖体22和第三盖体23,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较少,没有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第一盖体21和第二盖体22位于同一平面内,共同遮盖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第三盖体23搭设于车筐本体1的外部,第三盖体23的下端卡接于车筐本体1上,使车筐的体积比较小。当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较多,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第一盖体21和第二盖体22被超出车筐本体1顶端的物品顶起,第三盖体23也位于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第三盖体23的下端能够卡接于车筐本体1的上边缘,第一盖体21、第二盖体22和第三盖体23共同遮盖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使车筐的体积能够得到扩展,使车筐能够满足盛装更多物品的需求,使本实施例提供的车筐的适用性更强。
筐盖2枢接于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具体的,当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为方形时,筐盖2可以枢接于车筐本体1敞口端的任一边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具体可实施方式,当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为方形时,筐盖2枢接于车筐本体1敞口端靠近车身的一边上。
本实施例中,车筐本体1可以为网孔结构。第三盖体23远离第二盖体22的一端设置有卡钩,卡钩能够卡接于车筐本体1的对应位置上。
车筐本体1为网孔结构,第三盖体23远离第二盖体22的一端设置有卡钩,第三盖体23通过卡钩卡接于车筐本体1的对应位置上,使筐盖2能够牢固的盖设于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
本实施例中,车筐还可以包括第一护栏组件3,第一护栏组件3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用于当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遮挡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在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护栏组件3,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通过第一护栏组件3遮挡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一敞口端,能够降低车筐中的物品滑落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组件3可以包括方形的第一护栏31和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32,第一护栏31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车筐本体1升降。第一弹性件32位于第一护栏31的底端与车筐本体1的底端之间,且第一弹性件32的一端与第一护栏31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车筐本体1的底端固接。
第一弹性件3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护栏31的顶端不高于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第一护栏3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车筐本体1运动,并卡接于第二盖体22上,遮挡盖体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第一护栏组件3包括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侧壁上的第一护栏31和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32,第一护栏31的顶端卡接于第二盖体22上后,第一弹性件32的拉力作用能够使第一护栏31的顶端与第二盖体22紧密连接,从而为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连接提供第三盖体23之外的又一重固定,使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具体的,第一护栏31可以包括方形的框架和间隔设置于框架中的多个立杆。第一护栏31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可以是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套,第一护栏3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插设于第一导向套中,并能够相对第一导向套上下滑动。
第一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栏31的顶端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盖体22连接的第一挂钩33,第一挂钩33能够沿第一护栏31的长度方向滑动。
车筐本体1中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高度不同时,第一盖体21和第三盖体23的倾斜角度不同,致使第二盖体22与第一护栏31的相对位置不同,第一挂钩33能够沿第一护栏31的长度方向滑动,使第一挂钩33能够更顺利的卡设于第二盖体22上。
本实施例中,车筐还可以包括第二护栏组件4,第二护栏组件4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另一侧壁上,用于当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遮挡盖体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在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护栏组件4,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通过第二护栏组件4遮挡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二敞口端,能够进一步降低车筐中的物品滑落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护栏组件4可以包括方形的第二护栏41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第二护栏41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车筐本体1升降。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二护栏41的底端与车筐本体1的底端之间,且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护栏41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车筐本体1的底端固接。
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护栏41的顶端不高于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第二护栏4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车筐本体1运动,并卡接于第二盖体22上,遮挡盖体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第二护栏组件4包括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护栏41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第二护栏41的顶端卡接于第二盖体22上后,第二弹性件的拉力作用能够使第二护栏41的顶端与第二盖体22紧密连接,从而为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连接提供第三盖体23之外的又一重固定,使筐盖2与车筐本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
具体的,第二护栏41可以包括方形的框架和间隔设置于框架中的多个立杆。第二护栏41滑动设置于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可以是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第二护栏4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插设于第二导向套中,并能够相对第二导向套上下滑动。
第二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本实施例中,第二护栏41的顶端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盖体22连接的第二挂钩42,第二挂钩42能够沿第二护栏41的长度方向滑动。
车筐本体1中的物品超出车筐本体1的高度不同时,第一盖体21和第三盖体23的倾斜角度不同,致使第二盖体22与第二护栏41的相对位置不同,第二挂钩42能够沿第二护栏41的长度方向滑动,使第二挂钩42能够更顺利的卡设于第二盖体2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33和第二挂钩42均可以为两个。
第一挂钩33和第二挂钩42均为两个,使第一护栏31和第二护栏41与第二盖体22的连接更加稳定。
车架100上的其他结构,例如电池、电机、控制器、转把以及显示仪表系统等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100)、枢接于所述车架(100)上的前车轮、枢接于所述车架(100)上的后车轮以及固设于所述车架(100)上的两个踏板(5),两个所述踏板(5)各位于所述后车轮的一侧,用于供后座乘坐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5)包括固设于所述车架(100)上的第一板体(51)和枢接于所述第一板体(51)远离所述车架(100)的一端的第二板体(52);
所述踏板(5)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板体(52)覆盖于所述第一板体(51)上,乘坐者的脚部踩踏在所述第二板体(52)上;第一状态的所述踏板(5)不能满足乘坐者的需求时,所述第二板体(52)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板体(51)并排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板体(51)共同支撑后座乘坐者的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51)远离所述车架(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板体(52)的支撑部(511),所述支撑部(511)能够在所述第二板体(52)与所述第一板体(51)并排时,支撑所述第二板体(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51)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磁体(6),所述第二板体(52)上固设有第二磁体(7),所述第二板体(52)覆盖于所述第一板体(51)上时,所述第一磁体(6)与所述第二磁体(7)吸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的尾端设置有供后座乘坐者倚靠的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和用于支撑所述靠背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一端与所述靠背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00)固接;所述支撑体为伸缩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0)的前端固设有车筐,所述车筐包括车筐本体(1)和盖设于所述车筐本体(1)上的筐盖(2),所述筐盖(2)枢接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所述筐盖(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盖体(21)、第二盖体(22)和第三盖体(23),其中,所述第一盖体(21)远离所述第二盖体(22)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车筐本体(1)上,所述第二盖体(22)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21)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盖体(23)枢接;
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不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所述第一盖体(21)和所述第二盖体(22)位于同一平面内,共同遮盖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所述第三盖体(23)搭设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外部,所述第三盖体(23)的下端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1)上;
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所述第一盖体(21)和所述第二盖体(22)被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顶端的物品顶起,所述第三盖体(23)也位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且所述第三盖体(23)的下端能够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上边缘,所述第一盖体(21)、所述第二盖体(22)和所述第三盖体(23)共同遮盖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本体(1)为网孔结构;所述第三盖体(23)远离所述第二盖体(22)的一端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能够卡接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对应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还包括第一护栏组件(3),所述第一护栏组件(3)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用于当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遮挡所述筐盖(2)与所述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组件(3)包括方形的第一护栏(31)和至少两个第一弹性件(32),所述第一护栏(31)滑动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1)升降;所述第一弹性件(32)位于所述第一护栏(31)的底端与所述车筐本体(1)的底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护栏(31)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筐本体(1)的底端固接;
所述第一弹性件(3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护栏(31)的顶端不高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所述第一护栏(3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1)运动,并卡接于所述第二盖体(22)上,遮挡所述筐盖(2)与所述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一敞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还包括第二护栏组件(4),所述第二护栏组件(4)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另一侧壁上,用于当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遮挡所述筐盖(2)与所述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栏组件(4)包括方形的第二护栏(41)和至少两个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护栏(41)滑动设置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侧壁上,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1)升降;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护栏(41)的底端与所述车筐本体(1)的底端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护栏(41)的底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车筐本体(1)的底端固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护栏(41)的顶端不高于所述车筐本体(1)的敞口端;所述车筐中装载的物品超出所述车筐本体(1)的顶端时,所述第二护栏(41)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车筐本体(1)运动,并卡接于所述第二盖体(22)上,遮挡所述筐盖(2)与所述车筐本体(1)之间的第二敞口端。
CN201721924621.4U 2017-12-29 2017-12-29 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207931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621.4U CN207931882U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621.4U CN207931882U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1882U true CN207931882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4621.4U Active CN207931882U (zh) 2017-12-29 2017-12-29 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18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550A (zh) * 2017-12-29 2018-06-12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6550A (zh) * 2017-12-29 2018-06-12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
CN108146550B (zh) * 2017-12-29 2024-04-12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207931882U (zh) 电动自行车
CN203714089U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108146550A (zh) 电动自行车
CN201694323U (zh) 多功能亲子折叠自行车
CN205239214U (zh) 多功能汽车后座
CN207523872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01153772Y (zh) 自动秋千椅
CN205365675U (zh) 一种带有安全带的手推车
CN20955340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结构轻的电动车车架
CN204548363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9814082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观光手推车
CN213292505U (zh) 一种可多方位调节的电动车儿童座椅
CN216185738U (zh) 一种折叠代步车
CN202088926U (zh) 一种母婴用座椅
CN216316084U (zh) 一种旅游行李箱
CN205524612U (zh) 带有插接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101927800A (zh) 踏板车用儿童坐
CN213199959U (zh) 电动滑板车的后篮支架结构
CN210478933U (zh) 边三轮摩托车的边斗
CN205524623U (zh) 带有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110588862A (zh) 一种适合搭载儿童的电动车
CN205706993U (zh) 带有插接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205632814U (zh) 休闲电动三轮车
CN208698847U (zh) 折叠儿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