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4337U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4337U
CN208754337U CN201820637743.3U CN201820637743U CN208754337U CN 208754337 U CN208754337 U CN 208754337U CN 201820637743 U CN201820637743 U CN 201820637743U CN 208754337 U CN208754337 U CN 208754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cable
electronic device
rotating member
wire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7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7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4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4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43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转动模组、耐磨支架、导电线缆和装置本体,所述转动模组包括转动件和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转动件具有器件收容腔和与所述器件收容腔相连通的线缆转轴孔,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内,所述耐磨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线缆转轴孔内的耐磨环和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线夹套,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伸入所述器件收容腔内,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减小所述导电线缆与所述转动件的摩擦阻力,减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干涉,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转动件上设置功能器件,以带动功能器件转动。然而电连接功能器件的导电线缆容易干涉转动件转动,导致转动件转动不顺畅,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转动模组、耐磨支架、导电线缆和装置本体,所述转动模组包括转动件和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转动件具有器件收容腔和与所述器件收容腔相连通的线缆转轴孔,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内,所述耐磨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线缆转轴孔内的耐磨环和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线夹套,所述耐磨环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线夹套的几何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伸入所述器件收容腔内,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装置本体的转动轴与所述线缆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装置本体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缆远离所述功能器件一端。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所述耐磨环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线缆转轴孔内,所述线夹套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线夹套的几何中心轴与所述耐磨环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减小所述导电线缆与所述转动件的摩擦阻力,减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干涉,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电子装置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线夹套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转动模组10、耐磨支架20、导电线缆30和装置本体40。所述转动模组10包括转动件11和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所述转动件11具有器件收容腔111和与所述器件收容腔111相连通的线缆转轴孔112。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111内。所述耐磨支架20包括固定于所述线缆转轴孔112内的耐磨环21和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21并与所述转动件11相对的线夹套22。所述耐磨环21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线夹套22的几何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30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22和所述耐磨环21伸入所述器件收容腔111内,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所述装置本体4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11。所述装置本体40的转动轴与所述线缆转轴孔112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装置本体40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缆3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12一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
通过所述耐磨环21固定于所述转动件11的线缆转轴孔112内,所述线夹套22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21,并与所述转动件11相对设置,所述线夹套22的几何中心轴与所述耐磨环21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30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22和所述耐磨环21,减小所述导电线缆30与所述转动件11的摩擦阻力,减少所述转动件11的转动干涉,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件11包括转动底板113、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和第四侧板117。所述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和第四侧板117依次固定于所述转动底板113的四周。所述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和第四侧板117的内侧形成所述器件收容腔111。所述第一侧板114与所述第三侧板116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115与所述第四侧板117相对设置。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开设于所述第一侧板114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4靠近第二侧板115处。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内侧处的开口口径小于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外侧处的开口口径。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内侧处的内侧壁与所述导电线缆30的外周侧壁间隙配合。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外侧处的内侧壁与所述耐磨环21的外周侧壁过渡配合,以使所述耐磨环21紧固于所述线缆连通孔112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缆转轴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内侧处的口径也可以大致等于所述线缆转轴孔112在所述第一侧板114外侧处的口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耐磨环21包括朝向所述线夹套22的外端面211。所述外端面211与所述第一侧板114的外侧面相平齐。所述耐磨环21的内侧壁吸收所述导电线缆30相对所述转动件11转动的摩擦应力。所述耐磨环21具有耐热及耐磨损性能。所述线夹套22与所述耐磨环21相对。所述线夹套22对所述导电线缆30进行稳固,以使所述导电线缆30带动靠近所述转动件21的部分随所述转动件11转动,以减小所述导电线缆30与所述耐磨环21的转动摩擦力。由于所述导电线缆30远离所述转动件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40,使得所述导电线缆30产生扭转形变的部分位于所述线夹套22远离所述耐磨环21一侧,即避免所述导电线缆30的扭转形变应力传递至所述转动件11,减小所述转动件11受所述导电线缆30摩擦耗损,以及保护所述导电线缆30损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线缆30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和所述装置本体40。所述导电线缆30对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和所述装置本体40相互传递电信号,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实现相应功能。所述导电线缆30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的一端可以随所述转动件11相对所述装置本体40转动。即所述导电线缆30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的一端可相对电连接所述装置本体40的一端转动。所述线夹套22对所述导电线缆30靠近所述转动件11的部分进行夹持,以使得所述导电线缆30的扭转形变减小,提高了所述电子装置100的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40对所述转动件11和所述导电线缆30进行承载。所述装置本体40上可以设置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缆30的主板,以对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40还可以设置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缆30的其他功能器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线夹套22具有外侧面221和相对所述外侧面221设置的内侧面222,以及朝向所述耐磨环21的第一端面223和与所述第一端面223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224。所述线夹套22还设有由所述第一端面223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224,并贯穿所述内侧面222和所述外侧面221的线槽225。所述线槽225的开口随所述导电线缆30穿过所述线夹套22而张开。所述第一端面223与所述外端面211相平行。所述第一端面223相对所述外端面211固定。所述线夹套22内侧在没有穿过所述导电线缆30的状态下,所述线夹套22的内径小于所述导电线缆30的内径,所述线夹套22的线槽225呈自然张开状态。所述导电线缆30穿过所述线夹套22的内侧后,所述线夹套22产生形变,所述线槽225的开口增大,以保证所述导电线缆30可以穿过所述线夹套22,并减小所述导电线缆30所受应力,而且所述线夹套22对所述导电线缆30施加夹持力,避免所述导电线缆30扭转形变增大。所述线夹套22采用弹性塑胶材质。当然,在其他事实方式中,所述线夹套22还可以采用弹性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所述耐磨支架20还包括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21朝向所述线夹套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线夹套22的第一端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23沿平行所述线缆转轴孔112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耐磨环21的外端面21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线夹套22的第一端面221。所述连接杆23与所述耐磨环21和所述线夹套22一体设置,提高所述耐磨支架20的稳固性。所述耐磨环21与所述线夹套22相隔离,并通过所述连接杆23相互固定,使得所述导电线缆30位于所述耐磨环21和所述线夹套22之间的部分平行所述连接杆23,避免所述导电线缆30相互缠绕,保护了所述导电线缆3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装置本体40包括底座41,所述底座41具有翻转收容腔411和与所述翻转收容腔411相连通的主体收容腔412。所述导电线缆3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1的底部。所述转动件1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41,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相对所述底座41收容或伸出所述翻转收容腔41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41包括底板42和固定于所述底板42周缘的边框43。所述翻转收容腔411和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共同形成于所述边框43内侧。所述翻转收容腔411靠近所述边框43。所述翻转收容腔411具有开设于所述边框43的出口431。所述转动件11经所述出口431可翻转至与所述底座41相展开的状态。所述翻转收容腔411的开口和所述主体收容腔412的开口均背离所述底板42设置。所述转动件11的转动轴大致平行所述底板42。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内可收容主板、电池或存储器件等。所述翻转收容腔411用于收容所述转动件11。所述底座41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板42的分隔框44。所述分隔框44设有连通所述翻转收容腔411和所述主体收容腔412的转轴连通孔441。所述耐磨环21收容于所述翻转收容腔411,所述线夹套22经所述转轴连通孔441伸入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内。所述分隔框44包括连接所述边框43的第一分隔板442和第二分隔板443。所述第一分隔板442与所述第二分隔板443相对设置。所述分隔狂4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分隔板442和所述第二分隔板443并与所述出口431相对设置的第三分隔板444。所述主体收容腔412位于所述第一分隔板442、第二分隔板443和第三分隔板444外侧。所述转轴连通孔441开设于所述第一分隔板442。所述第二分隔板443还开设于所述转轴连通孔441相对齐的驱动转轴孔445。所述转动件11的转轴经所述驱动转轴孔445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连接杆23穿过所述转轴连通孔441,并可在所述转轴连通孔441内转动。所述第一分隔板442对所述耐磨支架20起到轴承作用,提高所述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所述装置本体4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内的线缆卡扣45,所述导电线缆30伸入所述主体收容腔411的部分设有卡台31,所述卡台31与所述线缆卡扣45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线缆30相对所述转轴滑动。所述线缆卡扣45设有卡槽451。所述线缆卡扣45经螺钉固定于所述底板42。所述卡台31卡持于所述卡槽451。所述导电线缆30穿过所述卡槽451。所述线缆卡扣45对所述导电线缆30进行稳固。所述线缆卡扣45限制所述导电线缆30沿平行所述底板42方向位移,即限制所述导电线缆30伸入所述翻转收容腔411,进而干涉所述转动件11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2的电路板60,所述电路板60与所述导电线缆3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卡台31设置于所述导电线缆30靠近所述电路板60的一端。所述导电线缆30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电路板60,并对所述电路板60收发电信号。所述线缆卡扣45位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2靠近所述电路板60处。所述线缆卡扣45卡持所述导电线缆30的卡台31,使得所述导电线缆30靠近所述电路板60的部分相对所述电路板60稳固,以防止所述导电线缆30脱离所述电路板6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装置本体40还包括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并套设于所述导电线缆30的线缆轴套46,所述线缆轴套46的外周侧壁与所述耐磨环21的内侧壁转动配合。所述线缆轴套46部分伸入所述线缆转轴孔112。所述线缆轴套46对所述导电线缆30进行保护,减小所述导电线缆30的损耗。所述线缆轴套46具有耐磨耐热性能。所述线缆轴套46的外周侧壁设有凸台461,所述凸台46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41。所述凸台461经螺钉螺接与所述底板42。通过可拆卸所述线缆轴套46,方便对所述转动件11拆卸维护,以及对所述导电线缆30进行拆卸维护,提高所述电子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电子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70,所述驱动组70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装置本体40的驱动器件71和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40的驱动转轴72,所述驱动器件71驱动所述驱动转轴72转动,所述驱动转轴72与所述耐磨环21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转轴7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11。所述驱动器件71收容于所述主体收容腔412,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分隔板443处。所述驱动器件71为电机。所述驱动转轴72穿过所述驱动转轴孔445。所述驱动转轴72远离所述驱动器件7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11。在所述驱动器件71的驱动作用力下,所述驱动转轴72将转动扭矩传递所述转动件11,以使所述转动件11相对所述底座41转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包括摄像头模组121和受话器122,所述摄像头模组121和所述受话器122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111内,并相互隔离。所述摄像头模组121可以朝向背离所述显示屏50一侧进行拍摄,所述摄像头模组121实现后置摄像模组的功能。所述受话器件122可以透过所述底座41向用户发送通话声音。在所述转动件11相对所述底座41转动至与所述显示屏50呈展开状态时,所述摄像头模组121可以与所述显示屏50相同朝向进行拍摄,所述摄像头模组121实现前置摄像头功能。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还可以包括闪光灯、传感器、天线、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和红外距离传感器等功能器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所述装置本体40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1的显示屏50,所述显示屏50具有显示区51,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随所述转动件11转动至收容于所述翻转收容腔411,所述显示屏50的显示区51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50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边框43。所述显示屏50朝向所述底板42的一面抵持于所述底板42。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随所述转动件11转动与所述显示屏50相展开或相层叠。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随所述转动件11转动至与所述显示屏50相层叠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与所述底座41相闭合,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被所述显示屏50覆盖,便于用户携带所述电子装置100。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随所述转动件11转动至相对于所述显示屏50展开的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从所述显示屏50的一侧露出,便于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显示屏5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也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所述显示屏50还具连接所述显示区51的非显示区52。所述非显示区52连接于所述显示区51的周围。所述非显示区52形成极窄的黑边。所述非显示52由所述显示屏50的封装结构形成。所述显示区51的屏占比增大。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与所述显示屏50相层叠状态,所述显示区51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由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12不用占据所述显示屏50的显示区51排布面积,使得所述显示屏50的显示区51占比增大,提高用户体验。
通过所述耐磨环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线缆转轴孔内,所述线夹套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设置,所述线夹套的几何中心轴与所述耐磨环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减小所述导电线缆与所述转动件的摩擦阻力,减少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干涉,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转动模组、耐磨支架、导电线缆和装置本体,所述转动模组包括转动件和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转动件具有器件收容腔和与所述器件收容腔相连通的线缆转轴孔,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内,所述耐磨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线缆转轴孔内的耐磨环和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并与所述转动件相对的线夹套,所述耐磨环的几何中心轴线与所述线夹套的几何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线夹套和所述耐磨环伸入所述器件收容腔内,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所述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所述装置本体的转动轴与所述线缆转轴孔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装置本体电连接所述导电线缆远离所述功能器件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套具有外侧面和相对所述外侧面设置的内侧面,以及朝向所述耐磨环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线夹套还设有由所述第一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并贯穿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的线槽,所述线槽的开口随所述导电线缆穿过所述线夹套而张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支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耐磨环朝向所述线夹套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线夹套的第一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耐磨环和所述线夹套一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翻转收容腔和与所述翻转收容腔相连通的主体收容腔,所述导电线缆远离所述功能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的底部,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相对所述底座收容或伸出所述翻转收容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随所述转动件转动至收容于所述翻转收容腔,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分隔框,所述分隔框设有连通所述翻转收容腔和所述主体收容腔的转轴连通孔,所述耐磨环收容于所述翻转收容腔,所述线夹套经所述转轴连通孔伸入所述主体收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内的线缆卡扣,所述导电线缆伸入所述主体收容腔的部分设有卡台,所述卡台与所述线缆卡扣相配合,以限制所述导电线缆相对所述转轴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导电线缆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卡台设置于所述导电线缆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部分固定于所述主体收容腔并套设于所述导电线缆的线缆轴套,所述线缆轴套的外周侧壁与所述耐磨环的内侧壁转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轴套的外周侧壁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装置本体的驱动器件和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驱动转轴,所述驱动器件驱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耐磨环的几何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器件包括摄像头模组和受话器,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受话器固定于所述器件收容腔内,并相互隔离。
CN201820637743.3U 2018-04-27 2018-04-27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4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7743.3U CN208754337U (zh) 2018-04-27 2018-04-27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7743.3U CN208754337U (zh) 2018-04-27 2018-04-27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4337U true CN208754337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77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4337U (zh) 2018-04-27 2018-04-2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43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0853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线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0853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线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37217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型電子機器
CN209748244U (zh) 充电座
CN105979037A (zh) 柔性屏支撑结构、柔性显示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754337U (zh) 电子装置
CN110324446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19105263A1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337841U (zh) 一种双固定转轴弹片的耳机充电收纳盒
CN110324450A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120080104A (ko) 무접점 충전회로를 구비한 휴대형 전자기기의 외부 케이스
CN110401738A (zh) 中框、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636590B2 (en) Self-cradling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23179439A1 (zh) 电子设备
CN106785342A (zh) 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穿戴设备
US9248750B2 (en) Vehicular charger
CN206364528U (zh) 充电装置
CN209448798U (zh) 移动终端
CN212343818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保护机构
WO2019242532A1 (zh) 充电枪支撑结构及充电装置
CN217382303U (zh) 一种基于wct的折叠式支架
CN209259419U (zh) 万向辅助收线装置
CN110319167A (zh) 驱动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768344A (zh) 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
CN111449391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蓝牙耳机保护壳
CN211830272U (zh) 一体式手机充电器
JP2014086978A (ja) 開閉式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