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8244U - 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8244U
CN209748244U CN201920952073.9U CN201920952073U CN209748244U CN 209748244 U CN209748244 U CN 209748244U CN 201920952073 U CN201920952073 U CN 201920952073U CN 209748244 U CN209748244 U CN 209748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gear
housing
movable suppor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2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焕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2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8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8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8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中的充电模组,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和电连接于电池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固定于壳体内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能够带动充电接口经壳体的安装口伸出壳体外或回缩至壳体内。通过在壳体中内置电池,可以随时为蓝牙耳机或头戴耳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室内插座才能充电的充电座,该充电座在户外也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充电,能够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同时,由于充电接口能够经过壳体的安装口伸缩运动,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使充电接口回缩至壳体内以保护充电接口,便于携带,有效避免充电接口受到冲击损伤,只有在使用时将充电接口外露于壳体之外即可。

Description

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穿戴类电子产品如蓝牙耳机、头戴耳机及VR产品等,充电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很长的电源插头连接在室内插座上。但是,在户外使用的情况下,无法为穿戴类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影响穿戴类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
因此,如何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座,能够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座,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中的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和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能够带动所述充电接口经所述壳体的安装口伸出所述壳体外或回缩至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对所述壳体与所述活动支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安装口的盖板。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设有联动结构,以使所述充电接口向所述壳体外运动的同时所述盖板打开所述安装口,且使所述充电接口向所述壳体内回缩运动的同时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的第一齿条、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齿轮和固定于所述活动支架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所述第二齿条能够经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条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盖板滑动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安装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固定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橡胶圈上。
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为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活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中的直线滑道上,以使所述活动支架带动所述充电接口沿直线伸出所述壳体外或回缩至所述壳体内。
优选地,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旋钮,所述旋钮贯穿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旋钮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相对于所述旋钮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直线滑槽,所述推杆插接于所述直线滑槽中,所述旋钮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推杆与所述直线滑槽的配合带动所述活动支架向所述壳体外伸出或向所述壳体内回缩。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为内齿轮,所述旋钮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为外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配合,所述推杆固定于所述第三齿轮上且相对于所述旋钮的旋转中心以及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座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中的充电模组,充电模组包括电池和电连接于电池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固定于壳体内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能够带动充电接口经壳体的安装口伸出壳体外或回缩至壳体内。
通过在壳体中内置电池,可以随时为蓝牙耳机或头戴耳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户外也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充电,能够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同时,由于充电接口能够经过壳体的安装口伸缩运动,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使充电接口回缩至壳体内以保护充电接口,便于携带,有效避免充电接口受到冲击损伤,只有在使用时将充电接口外露于壳体之外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在盖板盖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在盖板盖合状态下的内部局部结构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在盖板打开过程中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齿轮部分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二在盖板盖合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1至图7中:
1-盖板,2-旋钮,3-壳体,4-主支架,5-滑座,6-第一齿轮,7-主板,8-电池,9-第三齿轮,10-cable线,11-活动杆,12-充电板,13-推杆,14-第二齿轮,15-直线滑槽,16-充电接口,17-第一齿条,18-第二齿条,19-安装口,20-橡胶圈,21-安装轴,22-撬动杆,2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充电座,能够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充电座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6,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中的充电模组。该充电模组包括电池8和电连接于该电池8的充电接口16,该充电接口16固定在壳体3内的活动支架上。该活动支架能够带动充电接口16经壳体3的安装口19伸出壳体3外,还能够带动充电接口16经壳体3的安装口19回缩至壳体3内。待充电的耳机、VR等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头与对应的充电接口16插接,电池8经充电接口16向对应的电子设备供电。
其中,该电池8优选为充电电池,以便该充电座的可持续使用。电池8可以固定连接在壳体3中,通过壳体3上贯穿设置的开口进行充电。另外,电池8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于壳体3。
其中,具体地,请参考图1,充电模组可以包括主板7和通过cable线10电连接于该主板7的充电板12,充电板12固定在活动支架上,充电接口16固定并电连接在充电板12上,电池8电连接于该主板7。充电板12可以设置在活动支架靠近安装口19的一侧,主板7与电池8设置在活动支架远离安装口19的一侧,充电板12与充电接口16随活动支架同步移动,电池8始终相对于壳体3保持静止。由于电池8通常质量较大,仅带动充电接口16和充电板12运动能够减轻活动支架的负重,延长活动支架的使用寿命。另外,cable线10是柔性线,cable线10设置的长度具体应不影响充电板12相对于主板7运动的行程需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3中内置电池8,可以随时为蓝牙耳机或头戴耳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户外也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充电,能够方便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充电;同时,由于充电接口16能够经过壳体3的安装口19伸缩运动,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使充电接口16回缩至壳体3内以保护充电接口16,便于携带,有效避免充电接口16受到冲击损伤,只有在使用时将充电接口16外露于壳体3之外即可。
进一步地,壳体3与活动支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对壳体3与活动支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在活动支架相对于壳体3运动至某一合适位置后,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活动支架可以相对于壳体3保持静止,使活动支架保持在该位置进行充电,使活动支架能够相对于壳体3运动的同时也能够在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进行位置锁定。
当然,对于其他不设置定位结构的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先调整壳体3的方位,如图2所示顺时针旋转90度,沿水平向将活动支架从壳体3的安装口拉出以充电,此时,充电接口16也可以保持处于壳体3之外的状态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壳体3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盖合安装口19的盖板1。通过设置盖板1,可以对壳体3内的充电接口16进行更加有效地保护,在不使用时,充电接口16能够隐藏在壳体3中。
其中,具体地,盖板1为两个,且均滑动连接在安装口19上,以配合打开或盖合安装口19。
进一步地,盖板1与活动支架之间设有联动结构。通过联动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充电接口16向壳体3外运动的同时盖板1打开安装口19,且能够使充电接口16向壳体3内回缩运动的同时盖板1盖合安装口19。通过联动结构的设置,可以提高盖板1运动与活动支架运动的同步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盖板1与活动支架的运动应不相互干涉,活动支架运动向安装口19运动到某一位置时,盖板1应不会阻挡活动支架。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5所示,联动结构包括固定于盖板1的第一齿条17、转动连接于壳体3的第一齿轮6和固定于活动支架上的第二齿条18。第一齿条17、第二齿条18均与第一齿轮6啮合配合。第二齿条18能够经第一齿轮6带动第一齿条17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盖板1滑动以打开或盖合安装口19。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传动,可以保证盖板1运动的稳定性,便于控制活动支架与盖板1运动的距离差。此时,盖板1滑动连接安装口19上。
其中,具体地,第一齿条17的运动方向与第二齿条18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垂直。当然,第一齿条17的运动方向与第二齿条18的运动方向夹角也可以为80度或者其他角度。
进一步地,壳体3上固定设置有安装轴21,安装轴21上套设有橡胶圈20,第一齿轮6套设于橡胶圈20上。该橡胶圈20即为定位结构,只有当第一齿轮6受力能够克服第一齿轮6与橡胶圈20或者橡胶圈20与安装轴21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一齿轮6才会转动并在第一齿条17与第二齿条18之间进行传动,否则,橡胶圈20对活动支架与壳体3之间进行定位,保证活动支架与壳体3之间相对静止。采用橡胶圈20进行定位,便于装配,且定位可靠。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可以进行其他设置。例如,定位结构也可以为插销,相应地,壳体3上设置定位孔,活动支架设置若干个插孔,定位孔可选择地与任一插孔对齐。通过插销同时插在定位孔和活动支架上与该定位孔对齐的插孔中实现对壳体3与活动支架的定位。
进一步地,充电接口16设置为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五个、八个、且各充电接口16具体可以为USB-C/MINI B接口等,以适配不同产品的充电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6也可以只设置一个。
进一步地,活动支架滑动连接于壳体3中的直线滑道上,以使活动支架带动充电接口16经壳体3的安装口19沿直线伸出壳体3外或沿直线回缩至壳体3内。通过限制活动支架的滑动方向,能够提高充电接口16运动的稳定性。
其中,具体地,请参考图2,活动支架可以包括主支架4和固定于该主支架4的活动杆11,直线滑道由固定设置在壳体3上的滑座5形成,活动杆11滑动插接在滑座5中。更具体地,活动杆11可以设置两个,分别设置在主支架4的两侧,以保证活动支架运动的平稳性。另外,第二齿条18具体可以固定在活动杆11上,各活动杆11上可以均设置第二齿条18,且第二齿条18平行于直线滑道延伸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支架的运动路径也可以为曲线。
进一步地,该充电座还包括转动连接在该壳体3的旋钮2,旋钮2贯穿于壳体3,且旋钮2上位于壳体3内的一端设有推杆13,推杆13相对于旋钮2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活动支架上设有直线滑槽15,推杆13插接于该直线滑槽15中,旋钮2转动时能够通过推杆13与直线滑槽15的配合带动活动支架向壳体3外伸出或向壳体3内回缩。
如图2至图5所示,旋钮2转动过程中,推杆13会以旋钮2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路径为圆形的移动,通过推杆13与直线滑槽15的插接配合以及直线滑道的约束作用,推杆13的运动可以分为带动活动支架相对于安装口19的伸缩运动以及推杆13在直线滑槽15中的滑动。旋钮2的设置能够节省充电座的设置空间,便于对使用者在壳体3外对活动支架的运动进行控制。
当然,对于不设置旋钮2的实施例中,由于联动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直接向盖板1施加外力以带动活动支架运动。即,直接向盖板1施加打开盖板1的力,通过联动结构的作用,活动支架会朝向安装口19外运动;直接向盖板1施加盖合安装口19的力,通过联动结构的作用,活动支架会朝向安装口19内部运动。
进一步地,壳体3固定设置第二齿轮14,第二齿轮14为内齿轮,旋钮2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9,第三齿轮9为外齿轮,第二齿轮14与第三齿轮9啮合配合。推杆13固定于第三齿轮9上,且推杆13固定于第三齿轮9上且相对于旋钮2的旋转中心以及第三齿轮9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通过第二齿轮14与第三齿轮9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活动支架减速,从而提高旋钮2运动的平顺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充电座的一种具体使用过程如下:未使用时,两个盖板1盖合安装口19;当需要使用充电座充电时,按预设方向(如顺时针)转动旋钮2,旋钮2转动时带动组装到旋钮2上面的第三齿轮9转动,第三齿轮9通过推杆13带动活动杆11运动,活动杆11由于滑座5的限制,只能沿直线向安装口19外运动,同时,通过活动杆11上面的第二齿条18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通过与盖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17,分别带动两个盖板1在安装口19上滑开,使盖板1边打开安装口19充电接口16边伸出安装口19之外。
显然,联动结构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方式。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盖板1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在安装口19上,相应地,联动结构为固定设置在盖板1上的撬动杆22,通过撬动杆22的自由端与活动支架的配合实现盖板1与活动支架的联动,撬动杆22的自由端插接在活动支架中且能够相对于活动支架转动以及在活动支架中伸缩。打开盖板1的过程中,盖板1绕转轴23转动以打开,撬动杆22与盖板1同步运动,撬动杆22的自由端将活动支架撬起,使活动支架朝向安装口19外运动;盖板1盖合安装口19的过程中,盖板1绕转轴23转动以关闭,撬动杆22与盖板1同步运动,撬动杆22的自由端向壳体内推动活动支架,使活动支架朝向安装口19内运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座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和设于所述壳体(3)中的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包括电池(8)和电连接于所述电池(8)的充电接口(16),所述充电接口(16)固定于所述壳体(3)内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能够带动所述充电接口(16)经所述壳体(3)的安装口(19)伸出所述壳体(3)外或回缩至所述壳体(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以对所述壳体(3)与所述活动支架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安装口(19)的盖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设有联动结构,以使所述充电接口(16)向所述壳体(3)外运动的同时所述盖板(1)打开所述安装口(19),且使所述充电接口(16)向所述壳体(3)内回缩运动的同时所述盖板(1)盖合所述安装口(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1)的第一齿条(17)、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的第一齿轮(6)和固定于所述活动支架上的第二齿条(18),所述第一齿条(17)、所述第二齿条(18)均与所述第一齿轮(6)啮合配合;所述第二齿条(18)能够经所述第一齿轮(6)带动所述第一齿条(17)直线运动,进而带动所述盖板(1)滑动以打开或盖合所述安装口(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固定有安装轴(21),所述安装轴(21)上套设有橡胶圈(20),所述第一齿轮(6)套设于所述橡胶圈(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16)为至少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中的直线滑道上,以使所述活动支架带动所述充电接口(16)沿直线伸出所述壳体(3)外或回缩至所述壳体(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的旋钮(2),所述旋钮(2)贯穿于所述壳体(3),且所述旋钮(2)上位于所述壳体(3)内的一端设有推杆(13),所述推杆(13)相对于所述旋钮(2)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直线滑槽(15),所述推杆(13)插接于所述直线滑槽(15)中,所述旋钮(2)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推杆(13)与所述直线滑槽(15)的配合带动所述活动支架向所述壳体(3)外伸出或向所述壳体(3)内回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为内齿轮,所述旋钮(2)上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9),所述第三齿轮(9)为外齿轮,所述第二齿轮(14)与所述第三齿轮(9)啮合配合,所述推杆(13)固定于所述第三齿轮(9)上且相对于所述旋钮(2)的旋转中心以及所述第三齿轮(9)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
CN201920952073.9U 2019-06-21 2019-06-21 充电座 Active CN209748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073.9U CN209748244U (zh) 2019-06-21 2019-06-21 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2073.9U CN209748244U (zh) 2019-06-21 2019-06-21 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8244U true CN209748244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2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2073.9U Active CN209748244U (zh) 2019-06-21 2019-06-21 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824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527A (zh) * 2019-12-19 2020-04-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座和头戴式耳机
CN112271492A (zh) * 2020-11-13 2021-01-26 深圳市同一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接口保护结构的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装置
CN112636414A (zh) * 2020-12-08 2021-04-09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手机支架的车载充电器
WO2021196840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配器
CN11433684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底座及腕戴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8527A (zh) * 2019-12-19 2020-04-0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座和头戴式耳机
WO2021196840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配器
CN112271492A (zh) * 2020-11-13 2021-01-26 深圳市同一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接口保护结构的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装置
CN112636414A (zh) * 2020-12-08 2021-04-09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手机支架的车载充电器
CN114336847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底座及腕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48244U (zh) 充电座
EP2640044B1 (en) Universal Dock for Portable Phone
CN112637390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摄像头结构
CN208316360U (zh)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
CN110429674A (zh) 巡检机器人、充电装置及巡检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09571853U (zh) 汽车用手机充电器
CN210270714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束线机构及其机箱
CN204835637U (zh) 网线测线仪
CN110768343A (zh) 一种带夹持结构的无线直充式充电器
CN213422871U (zh) 一种充电数据线生产中性能检测装置
CN112736518B (zh) 电子设备
CN208754337U (zh) 电子装置
CN208707725U (zh)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壳
CN209390235U (zh) 一种智能楼宇对讲装置
CN209375176U (zh) 一种防水移动电源
CN221043195U (zh) 一种自发电式耳机仓
CN207705814U (zh)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CN209250294U (zh) 移动电源
CN109729205A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17213334U (zh) 一种vr头显磁吸充电折叠头带
CN110768344A (zh) 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
CN219717439U (zh) 一种排插伸缩数据线
CN217003707U (zh) 一种方便灵活安装的可充电gps-rtk手薄托架
CN212811963U (zh) 一种手部佩戴式蓝牙耳机盒
CN219980464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