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1550U -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1550U
CN208731550U CN201820468634.3U CN201820468634U CN208731550U CN 208731550 U CN208731550 U CN 208731550U CN 201820468634 U CN201820468634 U CN 201820468634U CN 208731550 U CN208731550 U CN 208731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ag
coil antenna
coil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86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冈经之介
中林贵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1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1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将具备通信距离较短的HF频带的IC标签的物品装入,能够通过搭载有NFC的智能手机等读写器,不限定于使读取位置正对着IC标签的天线的方向而进行通信。一种容器,其至少对具备IC标签的物品进行收纳,该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除读写器和IC标签所具有的天线以外的线圈天线部,该读写器用于与所述IC标签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带IC标签物品进行收纳的容器,特别是涉及对安装有通信距离短的HF频带的IC标签的高级酒等的饮料容器进行收纳的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安装于商品、货物等物品而进行该物品的识别、管理的标签,已知有使用了将数据载体系统内置的RF(Radio Frequency)ID标签的个体识别系统,该数据载体系统能够通过与外部的通信,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各种数据的写入、读取。
RFID标签也广泛用于在物流、流通、FA(Factory Automation) 中处理的商品、产品、货物等物品的管理、或者使用固有的识别编号等固体识别信息而对真伪判别、流通路径等进行确定等的可追溯性、安全性。
特别是,由于在物流、流通中能够进行各个商品、产品的现状把握,因此通过外部读取装置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粘贴于商品、产品、或相关联的RFID标签的固体识别信息进行读取,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商品、产品的销售额管理以及库存管理(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上述商品、产品的具体例子,相对于高级饮料、高级酒的物流管理、真伪判定的需求在世界范围日益高涨。
就高级饮料、高级酒等而言,有时根据真伪判定等的观点,在瓶的盖部设置IC标签,将带IC标签的瓶放进礼品盒而使其流通。
因此,有即使不将礼品盒开封也希望读取粘贴于对象物的IC标签标记(taglable)的数据这样的期望。
针对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天线印刷形成于饮料容器的盖密封件的顶面,使IC标签标记以静电耦合的状态粘贴于该天线。
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仅将小型的天线施加在盖密封件的顶面,因此IC标签的可读取方向仅限定于瓶的上侧。
另外,在IC标签是125kHz频带、13.56MHz频带等电磁耦合或者电磁感应式的IC标签的情况下,通常通信距离短,因此有时通过放入至礼品盒等,而难以从上侧读取。
相对于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容器,该容器能够预先将环形天线设置于容器的表面或内部而扩大读取区域。
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使用了环形天线,因此需要用于与IC 标签的频率相匹配的天线的设计,根据容器尺寸,有时无法在容器外周设置环形天线。
另一方面,近年,对于利用了搭载有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智能手机等的真伪判定、市场活动的有效利用增多,无需随身携带特殊的读写器,IC标签有效利用的情况正在扩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4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201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4803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将具备通信距离较短的HF频带的IC标签的物品装入,即使不将礼品盒等外容器开封,也能够通过搭载有NFC的智能手机等读写器进行与IC标签的通信,能够不限定于将读取位置正对着于IC标签的天线的方向而进行通信。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等发现了通过提供具有特殊的线圈天线的容器而解决课题的方法,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容器,该容器对至少具备IC标签的物品进行收纳,该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在基材上设置有2个线圈天线的线圈天线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容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2个线圈天线是用于与所述IC标签进行通信的第1线圈天线和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的第2线圈天线。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容器,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2个线圈天线配置为不处于同一平面上。
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IC标签设置于饮料容器的盖部,具有所述线圈天线部的容器是对所述饮料容器进行收纳的外容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容器,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饮料容器的盖部中,设置有至少具有能进行热收缩的收缩膜的盖密封件,所述IC标签设置于所述盖部的顶面与所述盖密封件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容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收纳有所述饮料容器的外容器中,所述线圈天线部设置在小箱内,将小箱设置于所述饮料容器上并收纳于所述外容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天线的容器,不用将容器开封而容易进行与设置于在容器内收纳的物品的IC标签之间的通信,且设置于IC标签的天线和读写器的天线并不需要正对着,能够对通信时的方向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部的例子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与IC标签以及读写器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片材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收纳有带IC标签饮料容器的外容器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天线片材的容器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具有内盖部的容器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收纳有本实用新型的小箱的容器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小箱中的情形的斜视图。(A)粘贴有IC标签密封件的小箱的例子。(B)将礼品包装至粘贴有IC标签密封件的小箱的例子。
图9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天线片材的容器的其他例子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将线圈天线片材粘贴至缓冲材料的例子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由移动终端型读写器进行的通信例子的概念图。 (A)来自外容器侧面的通信。(B)来自外容器上表面的通信。
标号的说明
1…线圈天线部
L1…第1线圈天线
L2…第2线圈天线
10…电容器
21…IC标签
22…读写器
3…线圈天线片材
30…基材
31…饮料容器盖部
32…箱(外容器)
33a…主盖部
33b…侧盖部
33c…内盖部
34…侧面弯曲部
40…小箱
41…线圈天线密封件
42…玻璃杯(礼品)
50…缓冲材料
60…移动终端(读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而在技术上进行了优选的限定,但该限定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条件。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部的例子与IC标签以及读写器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在图1中,线圈天线部1具有第1线圈天线L1和第2线圈天线 L2,呈现出包含电容器10的LC电路状的构造,例示出谐振电路,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在图2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部1与 IC标签以及读写器的位置关系。
即,在第1线圈天线L1的附近配置有IC标签21,在第2线圈天线L2的附近配置有读写器22。
由此,通过使第2线圈天线L2与读写器22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且使第1线圈天线L1与IC标签21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从而能够经由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天线部1进行读写器22与IC标签21之间的通信。
作为这里使用的IC标签21的频率,通常能够从125kHz、 13.56MHz、2.45GHz、5.8GHz(微波)的频带选择而使用。
在设想到将如搭载有NFC的智能手机那样的移动终端用作读写器22的情况下,能够适合使用13.56MHz。
作为频带,在选择了13.56MHz(或者125kHz等)的情况下,作为通信方式,使用电磁感应(或电磁耦合)方式。
这是由于,在频率小的频带上,为了使电波的波长变长,在电场发出电波而天线本身也需要较长。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天线片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线圈天线片材3成为在基材30上设置有第1线圈天线 L1和第2线圈天线L2的结构。
在这里,作为基材30,例如,能够将树脂片、各种合成纸、纸等单独使用或者作为组合大于或等于2种而成的复合材料使用,其中,该树脂片由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ET-G、聚氯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烯烃等构成,但并非必须限定于此。
另外,在基材30的设置有线圈天线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上,也可以实施各种印刷等。
进一步地,即使在线圈天线片材3的线圈天线侧、或背面侧的任一侧、或者两侧实施热敏粘接剂、压敏粘接剂等的粘接剂加工,也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第1线圈天线L1和第2线圈天线L2例如也可以使用铜导线,能够任意地使用下述现有公知的方法而形成,即,将铜箔、铝箔等金属箔层压于基材30而蚀刻或者裁切加工成图案状的导线;将铜箔、铝箔等金属箔以图案状转印至基材的导线;或者对由银浆等构成的导电性油墨进行印刷的导线等。
图4例示出将在盖部31设置有IC标签21的饮料容器收纳于箱状的外容器32的情形。
在这里,IC标签21能够使用下述任意的IC标签,即,在IC 芯片内设置有微小天线的标签;将IC芯片安装到铜导线、金属箔的蚀刻天线等的标签等。
另外,IC标签21可以相对于饮料容器的盖部31而设置于内侧或者外侧中的任一侧,或者,当在盖部31设置具备有热收缩性的收缩膜的盖密封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IC标签21设置于盖密封件与盖之间、或者盖密封件上。
可以说,在有盖密封件的情况下,由于难以确认IC标签21,因此设置于盖密封件与盖之间、特别是盖部的顶面上与盖密封件之间是适当的。
在这里,IC标签21即使设置压敏粘接剂等而粘贴于盖部或者盖密封件,也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盖密封件可以是由顶片和收缩膜构成的盖密封件,进一步地,也可以设置脆性机构,该脆性机构在将盖密封件、盖部31开封时使IC标签21无法进行通信。
图5示出将线圈天线片材3设置于箱状的外容器32的例子,该箱状的外容器32收纳有图4所示的带IC标签21的饮料容器。
重要的是,以使第1线圈天线L1和第2线圈天线L2不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将线圈天线片材3设置于箱状的外容器32内。
在图5中,线圈天线片材3被弯曲成“L”字状,其至少一部分固定于箱状的外容器32,第1线圈天线L1配置于饮料容器的盖31 部的上方。由此,能够进行IC标签21与第1线圈天线L1之间的通信。
另外,第2线圈天线L2是沿箱状的外容器32的侧面而配置的。由此,通过将读写器22遮盖于箱状的外容器32的侧面,能够经由线圈天线片材3进行与IC标签21之间的通信。
通常,在将IC标签设置于饮料容器的盖顶面的情况下,仅能够进行来自设置于IC标签的天线的正面侧的通信,因此在装入至箱的状态下从侧面进行通信是困难的。
另外,作为线圈天线片材3的设置方法,既可以采用如图5那样将一部分直接固定于箱状的外容器32的侧板部的方法,也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如图6所示的具有内盖部33c的箱状容器,将线圈天线片材3的至少一部分粘贴于内盖部33c。
进一步地,即使在箱状的外容器32的内面将线圈天线片材2以横跨侧面弯曲部34的方式进行配置,也没有任何问题。
图7是表示将小箱40搭载于带IC标签21的饮料容器的盖部31 上而收纳于外容器32的例子的斜视图。
如图8(A)所示,在小箱40中预先粘贴有具有线圈天线部的线圈天线密封件41。
此时,在图8(A)中,线圈天线部的第1线圈天线L1和第2 线圈天线L2被弯曲成“L”字状,第1线圈天线L1侧以处于IC标签21的附近的方式配置,第2线圈天线L2侧以靠近小箱的侧面的方式配置。
然而,第2线圈天线L2侧并非必须设置于小箱的侧面,例如,即使以将第2线圈天线L2的一部分、或者整体设置于小箱的上盖部的方式配置,也没有任何问题。
如上所述,在设置有线圈天线片材3或者线圈天线密封件41的小箱40中,能够如图8(B)所示那样将礼品42等包装而收纳于外容器32内。
图9是表示线圈天线片材3的其他设置例的斜视图。在图9中,将线圈天线片材3弯曲成“コ”字状,配置为使第1线圈天线L1和第2线圈天线L2成为平行的面,使第1线圈天线L1侧处于IC标签 21的附近。
由此,在IC标签21与箱状的外容器32的主盖部33a之间存有空间,即使在通常难以基于读写器22进行与IC标签21之间的通信的情况下,也不用从箱状的外容器32的上表面将主盖部33a开封,能够容易地进行通信。
在这里,线圈天线片材3既可以将其至少一部分固定于主盖部 33a或者侧盖部33b,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即,如上所示,准备小箱,以在小箱内成为“コ”字形的方式将线圈天线片材3或者线圈天线密封件41设置在小箱内,将该小箱配置于饮料容器上。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即,以第1线圈天线L1以及第2线圈天线L2分别配置于缓冲材料50的表面和背面的方式将线圈天线片材3或者线圈天线密封件41粘贴,以使第1 线圈天线L1处于饮料容器的盖部31侧的方式配置于饮料容器上。
图11是表示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60作为读写器22,与收纳于箱状的外容器32内的IC标签21进行通信,进行信息的读取或者写入的情形的概念图。
通过将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天线的容器作为箱状的外容器 32使用,从而不用将外容器32开封而容易进行与设置于在外容器32 内收纳的饮料容器的IC标签21之间的通信,并且设置于IC标签的天线与读写器的天线不需要正对着,能够对通信时的方向进行控制。

Claims (6)

1.一种容器,其对至少具有IC标签的物品进行收纳,
该容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在基材上设置有2个线圈天线的线圈天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线圈天线是用于与所述IC标签进行通信的第1线圈天线和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的第2线圈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2个线圈天线配置为不处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IC标签设置于饮料容器的盖部,具有所述线圈天线部的容器是对所述饮料容器进行收纳的外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饮料容器的盖部,设置有至少具有能进行热收缩的收缩膜的盖密封件,
所述IC标签设置于所述盖部的顶面与所述盖密封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收纳有所述饮料容器的外容器中,所述线圈天线部设置在小箱内,将小箱设置于所述饮料容器上并收纳于所述外容器。
CN201820468634.3U 2017-05-09 2018-03-30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Active CN2087315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2885 2017-05-09
JP2017092885A JP2018188199A (ja) 2017-05-09 2017-05-09 Icタグ付き物品の収納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1550U true CN208731550U (zh) 2019-04-12

Family

ID=64479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8634.3U Active CN208731550U (zh) 2017-05-09 2018-03-30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88199A (zh)
CN (1) CN208731550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0184B2 (ja) * 2002-06-14 2009-02-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cタグ付きキャップシール
JP2006123917A (ja) * 2004-10-26 2006-05-1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封止構造及び開封判別方法並びにタグ
US7432817B2 (en) * 2006-03-23 2008-10-07 Xerox Corporation Module with RFID tag and associated bridge antenna
JP4234167B2 (ja) * 2006-10-23 2009-03-0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Rfidタグ付物品収容ケースおよびrfid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88199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2105B (zh) 防伪电子标签的设计制作方法及其防伪电子标签和防伪包装
EP2302567B1 (en) Surface-tolerant RFID transponder device
EP2102799B1 (e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with privacy and security capabilities
JP5026522B2 (ja) 受動共振回路を用いた高周波通信用トランスポンダの最適化された読取り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973379B2 (ja) Icタグ付きシール、そ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蓋付き容器
JP4712986B2 (ja) Rfidタグ付き液体容器
EP2866298B1 (en) Rf tag
EP2245578B1 (en) Rfi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verlapped objects
JP2012520517A (ja) ユニバーサルrfidタグおよび製造方法
US8702006B2 (en) Microcircuit card body forming a medium for two electronic labels which activate indepently based on card body face
CN202205228U (zh) 抗金属表面干扰的防揭贴超高频电子标签及其防伪包装
US200802031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Enabling Fourth Line Embossing On Contactless Cards
CN102372120A (zh) 兼作rfid标签的金属箔纸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装盒
CN206624196U (zh) 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复合材料智能纸盒
JP5098587B2 (ja) 非接触型icタグ及び非接触型icタグの製造方法
US20070096916A1 (en) Electronic tagged box
CN208731550U (zh) 带ic标签物品的收纳容器
US8342417B2 (en) Method for optimized reading of certificates having radiofrequency transponders, set of suitable certificates and document containing the same
JP5098588B2 (ja) 非接触型icタグ及び非接触型icタグの製造方法
CN212112533U (zh) 一种rfid标签屏蔽结构以及屏蔽系统
CN208722208U (zh) 一种信号加强装置
CN212086823U (zh) 一种电子标签屏蔽结构以及屏蔽系统
JP3146542U (ja) 無線識別素子付の紙製物体、無線識別素子付の樹脂製物体、アンテナ要素付の紙製若しくは樹脂製物体及び無線識別素子付の紙製若しくは樹脂製物体
EP3568809B1 (en) Small differential electric field activated uhf rfid device
CN214376559U (zh) 一种易碎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