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3042U - 一种牛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牛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3042U
CN208693042U CN201721013482.XU CN201721013482U CN208693042U CN 208693042 U CN208693042 U CN 208693042U CN 201721013482 U CN201721013482 U CN 201721013482U CN 208693042 U CN208693042 U CN 208693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wall
disk
beefsteak
upper disk
slid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134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烔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vable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vable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vable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vable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134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3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3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3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牛排机,其包括:上盘以及与上盘相配合的下盘,所述上盘与下盘之间通过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下盘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及设置于上盘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滑槽相配合,并且当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连接组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上盘和下盘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牛排机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牛排,并且可以保证上盘和下盘密合,缩短了食物制作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牛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牛排机。
背景技术
现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用传统的煎盘来煎烤牛排,不但浪费时间人工,而且对于操作者的要求太高,一般人无法煎烤出熟度适中的牛排。所以在家庭里,要想享用美味的牛排就要借助专用的烤牛排机。但现有的牛排机当上盘与下盘闭合时,上盘与下盘之间的容纳空间的高度固定,这样在制作较薄牛排时,上盘无法接触到牛排,故在制作较薄牛排时,还要将食物翻过来再烙一次,影响了制作效率。当制作较厚牛排时,上盘被牛排顶起,使得上盘与下盘之间形成了较大的缝隙,食物中的水分蒸发了,这既影响食物的酥软和美味,同时也延长了食物制作的时间。同时,上盘下盘之间的连接点无法上下升降;厚牛排会造成上下盘夹合出现角度,无法使牛排上表面与烤盘完整接触,煎烤出来的效果是肉的表面有接触的烤焦了,而未接触的一侧仍处于未熟状态。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牛排机,以解决牛排机上盘和下盘形成的容纳空间的高度不一致,而延长食物制作时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排机,其包括:上盘、下盘、至少一组升降装置以及设置于下盘上的漏油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上盘与下盘,且当所述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上盘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对于下盘向上运动,当所述外力消失时,上盘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对于下盘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下盘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及设置于上盘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并且当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连接组件沿所述滑槽向上运动,当所述外力消失时,连接组件沿所述滑槽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ㄱ”型连接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滑柱,所述滑柱位于连接杆的一端且与滑槽滑动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滑柱相对于滑槽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下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脚,当连接组件带动上盘相对于下盘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支撑脚与上盘相接触以支撑所述上盘。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漏油装置包括漏油孔以及与漏油孔相连通的集油盒,所述集油盒设置于下盘上,所述漏油孔设置于下盘盘面上,所述下盘盘面为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构成的复合倾斜面。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牛排机,其中,其还包括一酱料盒,所述酱料盒由四壁及底壁围成,所述底壁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下盘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当酱料盒放置于下盘上时,所述定位凸起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下盘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集油盒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集油盒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集油盒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安装位。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下盘包括下壳体、第一加热装置以及下烤盘;所述第一加热装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烤盘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上方,并与所述加热装置形成面接触,以便于将所述下烤盘与所述加热装置分离。
所述牛排机,其中,所述上盘包括上壳体、第二加热装置以及上烤盘,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烤盘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上方,且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牛排机,其包括:上盘以及与上盘相配合的下盘,所述上盘与下盘之间通过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设置于下盘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及设置于上盘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滑槽相配合,并且当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连接组件可沿所述滑槽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上盘和下盘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得牛排机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牛排,并且可以保证上盘和下盘的密合,缩短了食物制作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排机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排机中下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排机中下盘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牛排机之中上盘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牛排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牛排机,如图1所示,其包括上盘10、下盘20、两组升降装置30以及漏油装置。所述漏油装置设置于所述下盘20上以使得所述下盘上的油脂通过所述漏油装置流出下盘20。所述两组升级装置30对称设置于所述上盘10和下盘20之间以连接所述上盘10和下盘20,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30来改变上盘10和下盘20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牛排机适合不同厚度的牛排。同时,又通过所述漏油装置将下盘盘上的油脂排出,减少了牛排的脂肪含量。
如图3和4所示,所述下盘20包括下壳体22、第一加热装置23以及下烤盘24,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3位于所述下壳体22内,所述下烤盘24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3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3形成面接触,这样所述下烤盘24可以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3分离,便于所述下烤盘24的清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23可以为微晶发热板,所述微晶加热板为由基板以及辐射层构成的无机导电的电阻膜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且与所述基板为一体结构。所述基板可以采用无机陶瓷、玻璃等非金属导电材料,所述辐射层可以采用红外辐射材料。这样当所述电阻膜层通电发热后发出红外热量,形成热辐射源和传导、对流方式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对牛排进行平面加热,使其受热更加均匀,温度控制偏差可以控制在10°范围以内。
如图5所示,所述上盘10包括上壳体12、第二加热装置13以及上烤盘14,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固定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烤盘14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接触处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2上,以便于上烤盘14的清洗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烤盘14通过卡扣方式与上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13采用与第一加热装置23相同的机构,这样不在赘述。需要说明的,上烤盘14与上壳体12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除了本实施例中列举的形式,还可以参考其他现有技术加以实现,能将上烤盘可拆卸地设置在上壳体上的即可,这里不一一列举。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30包括滑槽31和连接组件32,所述滑槽31设置于所述下盘20上并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组件32设置于所述上盘10上且与所述滑槽31滑动连接,当上盘10受到向上的外力作用时,连接组件32沿所述滑槽31向上运动,当所述外力消失时,连接组件32沿所述滑槽31做自由落体运动。本实施例通过连接组件与滑槽之间的自由落体运动,既可以调整上盘和下盘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牛排机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牛排,又可以随时保证上盘和下盘之间的距离与牛排的厚度相配合,使得上盘在重力作用下压紧所述牛排。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2包括“ㄱ”型连接杆321和滑柱322,所述连接杆321一端与上盘10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型的滑柱322,所述滑柱322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滑槽31内,使得所述滑柱322既可以相对于滑槽上下运动,又可以相对于所述滑槽转动。这样当牛排厚度大于上盘和下盘形成的容纳空间的高度时,所述牛排顶持所述上盘以调整所述滑柱与滑槽的位置,使得所述滑柱远离所述滑槽靠近下盘的一端,以调整上盘和下盘形成的容纳空间的高度;同时,在上盘自身重力作用下和牛排的支撑力的作用下,滑柱与滑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这样既可以保证牛排置于上盘和下盘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又可以与上盘和下盘均接触且被上、下盘压紧。
所述滑槽31为O型结构槽,并且下盘上设置的两个O型结构槽的开口方向相对。所述两个滑柱分别置于两个O型结构槽内,以使得两个连接组件均置于两个滑槽之间,并分别与两个滑槽配合,当上盘受到向上的外力时,所述上盘各处受力均匀。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两个O型结构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两个连接组件置于其对应的O型结构槽的外侧,以使得所述两个滑槽位于两个连接组件之间。当然,所述两个O型结构槽的开口节约可以朝向同一方向。
如图1所示,所述上盘10周向设置有第二挡圈11,所述下盘20上设置有第一挡圈21,所述第二挡圈11和第一挡圈21相对设置。当上盘10和下盘20闭合时,所述第二挡圈11置于第一挡圈12的内侧/外侧,且所述上盘、下盘以及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形成以密闭的容纳空间。这样可以有利于牛排吸收热量而早熟,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也缩短了食物制作的时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二挡圈11沿远离上烤盘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挡圈21沿远离下烤盘24的方向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挡圈11和第一挡圈21相对于设置。当滑柱位于滑槽底部时,所述上盘10和下盘20闭合且第二挡圈11与下盘20相接触、第一挡圈21与上盘10相接触;当滑柱322相对于滑槽31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二挡圈11相对于所述第一挡圈21向上运动,以增大上述密闭容纳空间的高度,使得所述牛排机可以对不同厚度的牛排进行密封加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密闭容纳空间内的压力过大,所述第一挡圈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挡圈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相对于设置,以使得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可以经过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排出密闭容纳空间,提高牛排机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1的滑道长度优选为5mm,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长度均为5mm,这样当滑柱运动书滑槽底部时,所述第一挡圈远离上盘的端面与第二挡圈远离下盘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在上盘相对于下盘的运动过程中,所述上盘、下盘、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形成的容纳空间始终为密闭空间,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1的滑道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和。例如,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的长度均为5mm,所述滑动长度为31mm,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牛排机适用于厚度为5mm-36mm牛排,并且煎肉时上烤盘和下烤盘均与牛排紧密贴合,并且由于上盘的自由落体运动,增加上烤盘对于牛排的压力,增加牛排表面的煎制效果。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下盘2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脚40,所述两个支撑脚40位下盘靠近上盘相的一端,并且当上盘相对于下盘旋转预设角度(优选为5度-295度)时,所述支撑脚与上盘相接触,以支撑所述上盘。这样既可以避免上盘快速下落而挤压用户手部,又可以避免上盘与放置台撞击而造成的损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的长度可以为可调节的,进而可以通过调节支撑脚的长度来调整预设角度,并且还可以使得所述上盘与所述下面处于同一平面,以同时煎烤不同的食物。
如图3和4所示,所述漏油装置包括设置于烤盘24的漏油孔26以及与漏油孔26相连通的集油盒29,所述集油盒29设置于下壳体22上,所述漏油孔可以为沿平行与第二倾斜面的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集油盒的上方且与集油盒连通,这样漏油孔内的油脂可以直接流入集油盒内。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漏油孔也可以设置于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构成的复合倾斜烤盘的最低处的圆孔,并通过导油管与集油盒相连接。这样在煎烤牛排时,牛排受热后渗溢出来的油脂,可以通过第一倾斜面汇集至及第二倾斜面汇集至漏油孔,以通过所述漏油孔被引导出下盘。
所述第一倾斜面为相对于水平方向,所述第二倾斜面为相对于所述底边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倾斜角和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倾斜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第一倾斜角可以根据第一倾斜面的长度进行设定,所述第二倾斜角可以根据第二倾斜面的长度进行设定。这里对于第一倾斜角度和第二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制,仅给出具体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角度为2-4度,优选为3度,所述第二倾斜角度为2-4度,优选为3度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可以为自烤盘后端向烤盘前端倾斜的倾斜面,以使得烤盘的前端成为用于导油的导油通道,这样烤盘上的油脂可以从烤盘后端汇集至所述导油通道处。所述第二倾斜面可以为自烤盘左端向右端倾斜的倾斜面。所述漏油孔26位于所述烤盘的右下角,即为第一倾斜面的底边和第二倾斜面的底边的交汇处,这样烤盘上油脂可以延伸所述第一倾斜面流入导油通道内,导油通道内的油脂再通过第二倾斜面汇集至集油盒26。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汇集于烤盘前端的油脂溢出烤盘,所述烤盘周向设置有挡圈21,所述挡圈沿背离下盘20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烤盘厚度一致,所述烤盘前端边缘可以设置有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底部为自左向右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烤盘自左向右平行设置,将所述导油槽的底部的倾斜面作为第二倾斜面,所述漏油孔设置于所述导油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底边上。所述第一倾斜面为所述烤盘倾斜设置为而成的,相应的,所述加热装置倾斜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并且所述加热装置的倾斜角度与烤盘的倾斜角度相同,这样所述烤盘与所述加热装置完全贴合,使得烤盘各部位的受热均匀,进而提高牛排成熟的均匀度。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倾斜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例如,所述烤盘为楔形结构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这样可以形成第二斜面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和4所示,所述烤盘24的表面可以设置若干导油条纹27,所述导油条纹27相互平行且沿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延伸,这样烤盘24上的油脂可以通过所述导油条纹27流入所述导油通道内。所述相邻两个导油条纹27之间形成一凸棱28,若干凸棱28的顶部构成一放置面,当牛排放置于烤盘上时,牛排置于所述放置面上,这样牛排受热渗溢出的油脂可以沿所述凸棱流入导油条纹中,避免了牛排与所述油脂相接触,进一步减少了牛排的油脂含量。
为了便于收集漏油孔流出的油脂,所述集合油29设置于下烤盘上且与所述漏油孔26相连通,以使得所述导油槽内的油脂经漏油孔被引导出下盘,汇集于所述集油盒29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盒29位于所述下烤盘的外侧壁上,所述集油盒与所述漏油孔位于下烤盘的同一侧,且所述集油盒的位置低于所述漏油孔;这样一方面导油通道26内的油脂可以在重量作用下通过漏油孔流入集油盒,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漏油孔至集油盒之间的距离,简化下盘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漏油孔的油脂滴落至集油盒上时会发生飞溅,所述漏油孔可以通过导油管与所述集油盒相连接,使得导油槽内的油脂经漏油孔和导油管流入集油盒内。
进一步,所述下盘20上设置有集油盒安装位221,所述安装位2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集油盒29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291,以使得所述集油盒29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位。在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盒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所述下烤盘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扣方式卡接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牛排机还包括一酱料盒201,所述酱料盒201由四壁及底壁围成,所述底壁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下盘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25,当酱料盒放置于下盘上时,所述定位凸起25置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且所述酱料盒201置于所述下盘上方。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下盘的温度对酱料盒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酱料盒接收到的热量,避免温度而对酱料产生影响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酱料盒201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这样当上盘与下盘闭合,且升降装置处于最小行程时,所述酱料盒201可以置于上盘与下盘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酱料盒的高度优选为小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上烤盘对酱料盒内的酱料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牛排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盘、下盘、至少一组升降装置以及设置于下盘上的漏油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上盘与下盘,且当所述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上盘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对于下盘向上运动,当所述外力消失时,上盘通过所述升降装置相对于下盘做自由落体运动;所述漏油装置包括漏油孔以及与漏油孔相连通的集油盒,所述集油盒设置于下盘上,所述漏油孔设置于下盘盘面上,所述下盘盘面为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构成的复合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下盘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及设置于上盘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并且当上盘受到外力作用时,连接组件沿所述滑槽向上运动,当所述外力消失时,连接组件沿所述滑槽做自由落体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ㄱ”型连接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滑柱,所述滑柱位于连接杆的一端且与滑槽滑动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滑柱相对于滑槽做自由落体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脚,当连接组件带动上盘相对于下盘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支撑脚与上盘相接触以支撑所述上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方向和第二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集油盒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集油盒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集油盒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安装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酱料盒,所述酱料盒由四壁及底壁围成,所述底壁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槽;所述下盘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起,当酱料盒放置于下盘上时,所述定位凸起置于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包括下壳体、第一加热装置以及下烤盘;所述第一加热装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下烤盘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上方,并与所述加热装置形成面接触,以便于将所述下烤盘与所述加热装置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牛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包括上壳体、第二加热装置以及上烤盘,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烤盘位于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上方,且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
CN201721013482.XU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牛排机 Active CN208693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3482.XU CN208693042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牛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13482.XU CN208693042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牛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3042U true CN208693042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1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13482.XU Active CN208693042U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牛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3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8862A (zh) * 2017-08-14 2017-11-17 深圳市宜居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排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8862A (zh) * 2017-08-14 2017-11-17 深圳市宜居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排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7073B (zh) 一种多士炉
CN208709570U (zh) 一种多角度加热的烹调器
KR100609247B1 (ko) 이중 가열식 냄비 구조
CN203016735U (zh) 煎烤腔高度可调的煎烤机
CN106691219A (zh) 一种带有聚能装置的烹调器
CN208693042U (zh) 一种牛排机
CN103462480B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08693041U (zh) 一种上盘可升降的牛排机
CN107348862A (zh) 一种牛排机
CN205181145U (zh) 一种设有烤架的电热烹调器
CN209404516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8425983U (zh) 一种复合漏油式下盘及牛排机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101283884A (zh) 一种煎烤器
KR20160015103A (ko) 밥 버거 성형장치
CN204232982U (zh) 煎烤装置
CN204133283U (zh) 煎烤装置
CN201119786Y (zh) 一种煎烤器
KR102097014B1 (ko) 열변형 저감형 바닥을 갖는 주방용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8677129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烧烤炉
CN210989810U (zh) 一种户外烧烤的电烤炉
CN207492560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KR100590287B1 (ko) 이중 가열식 양면 프라이팬 구조
CN204133272U (zh) 方形烤盘和具有其的煎烤装置
CN109595617A (zh) 一种分体式可调节锅架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