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2757U -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2757U
CN208682757U CN201821079292.2U CN201821079292U CN208682757U CN 208682757 U CN208682757 U CN 208682757U CN 201821079292 U CN201821079292 U CN 201821079292U CN 208682757 U CN208682757 U CN 208682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anel body
side wall
end structu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92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ixing Auto Acoustic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ixing Auto Acoustic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ixing Auto Acoustic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Jixing Auto Acoustic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92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2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2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2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面板端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面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芯材和下层,面板本体的端部被压薄后向上层所在侧翻折形成侧壁,侧壁的高度小于面板本体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板端面结构使得被冲切过的上层的边缘以及被冲切过的侧壁的端面均未超出面板端面结构的总长度和总高度,使得面板端面结构不会划手,翻折形成的侧壁使得芯材不会外露。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行李箱背板、后舱盖、行李箱下背板等均为汽车面板,随着汽车产量的逐渐增大,汽车面板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多。
现有技术中,汽车面板的生产中根据尺寸需求对汽车面板的端部斩刀模冲裁或热刃冲切,冲切面即为面板的端面结构。但上述两种工艺均存在汽车面板的板材外露、冲切断面割手现象,为解决此问题产品周边往往需要进行无纺布包边。纺布包边工艺不仅增加了产品制作工序,同时也增加了产品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端面结构,以解决面板端面结构划手和汽车面板的芯材外露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所述面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芯材和下层,所述面板本体的端部被压薄后向所述上层所在侧翻折形成侧壁,所述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面板本体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上端面与所述面板本体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0.5mm。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上端面与所述面板本体上表面的距离为1mm。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与所述下层的夹角为60-90°。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本体的厚度为3-10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边用成型模具,以效提高了面板端面结构的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边用成型模具,用于生产如上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所述折边用成型模具包括:
上模底板;
压料板,与所述上模底板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底板的距离能够调节;
上模热刃,用于冲切面板本体及压薄所述面板本体的端部,所述上模热刃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
下模组件,与所述压料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所述压料板和所述下模组件;及
翻折机构,连接于所述下模组件,用于将所述面板本体压薄区域翻折形成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翻折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的第二驱动机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翻折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油缸或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底板、和与所述下模底板间隔设置的托料板,所述面板本体设置于所述托料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下模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侧壁的高度小于面板本体的厚度,避免了侧壁的上端由于冲切的不平齐而导致侧壁的上端部分高于上层的上侧,而导致面板端面结构划手,该端面结构使得被冲切过的上层的边缘以及被冲切过的侧壁的端面均未超出面板端面结构的总长度和总高度,使得侧壁的外侧以及上层的上侧易于接触到其他部件,上层的边缘以及侧壁的端面不易接触到其他部件,使得饰件端面不会划手,且节约材料。
(2)、翻折形成的侧壁使得芯材不会外露。
(3)、侧壁与芯材之间设置有间隙,即侧壁与芯材未熔合连接,在面板本体的端部被冲切和压薄时,可适当降低面板本体的端部的加热温度,节约了热能,降低了制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中的面板端面结构解决了芯材外露、面板端面结构划手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于该类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人手操作部位可减少无纺布包边工艺,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产品端部的美观度,用户使用体验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面板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折边用成型模具未压紧面板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折边用成型模具将面板本体的端部压薄和切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折边用成型模具将压薄区域翻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折边用成型模具完成压薄区域翻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面板本体;11、上层;12、芯材;13、下层;
2、侧壁;3、压薄区域;
4、折边用成型模具;41、上模底板;42、压料板;43、第一驱动机构;
44、上模热刃;441、上模热刃本体;442、热刀;443、凹槽;
45、翻折机构;451、第二驱动机构;452、翻折板;
46、下模组件;461、托料板;462、下模底板;46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汽车面板的制造中,以解决面板端面结构划手、汽车面板的芯材外露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端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1,面板本体1 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11、芯材12和下层13,面板本体1的端部被压薄后向上层11所在侧翻折形成侧壁2,侧壁2的高度小于面板本体1的厚度。本实施例中,面板本体1的端部由上层11向下层13被压薄形成压薄区域3,压薄区域3 的一端仍然与下层1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上层11可以包括第一包覆层和第一塑料板,下层13可以包括第二塑料板和第二包覆层,即面板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包覆层、第一塑料板、芯材 12、第二塑料板和第二包覆层,其中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可以为无纺布,芯材12为呈蜂窝状结构的板材,芯材12、第一塑料板和第二塑料板可以由塑料制成,第一塑料板、芯材12和第二塑料板优选为由聚丙烯制成,使面板端面结构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
侧壁2的高度小于面板本体1的厚度,避免了侧壁2的上端由于冲切的不平齐而导致侧壁2的上端部分高于上层11的上侧,而导致的面板端面结构划手,该端面结构使得被冲切过的上层11的边缘以及被冲切过的侧壁2的端面均未超出面板端面结构的总长度和总高度,使得侧壁2的外侧以及上层11的上侧易于接触到其他部件,上层11的边缘以及侧壁2的端面不易接触到其他部件,使得面板端面不会划手,且节约材料。翻折形成的侧壁使得芯材不会外露。
本实施例中的面板端面结构解决了芯材12外露、面板端面结构划手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于该类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人手操作部位可减少无纺布包边工艺,降低产品制作成本,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产品端部的美观度,使用体验良好。
侧壁2与芯材12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避免侧壁2翻折精度不高导致的侧壁2抵压于芯材12,从而可避免侧壁2受芯材12的作用力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翻折角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侧壁2与芯材12未熔合连接,在面板本体1 的端部被冲切和压薄时,可适当降低面板本体1的端部的加热温度,该加热温度只需要使压薄区域3软化,能够翻折、并且在冷却后能够定型即可,该加热温度低于熔合所需温度,因此节约了热能,降低了制造成本。
侧壁2与下层13的夹角为60-90°,不同夹角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要求及不同类型的汽车面板的要求,满足美观度的要求。本实施例中,侧壁2与下层 13的夹角为优选为90°,从而使得侧壁2的高度相等的情况下,压薄区域3的长度最短,节约了材料和成本。面板本体1的厚度优选为3-10mm。侧壁2上端面与面板本体1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本实施例中该距离优选为1mm,面板本体1的厚度为3-10mm,该距离既可以保证芯材12不外露,又可以避免侧壁2的上端面凸出面板本体1。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边用成型模具4,用于生产实施例一中的面板端面结构。
折边用成型模具4包括上模底板41、压料板42、上模热刃44、下模组件 46和翻折机构45。
压料板42与上模底板41的间隔设置,且与上模底板41的距离能够调节,具体地,压料板4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3连接于上模底板41,第一驱动机构43 能够改变上模底板41与压料板42的间距。
上模热刃44用于冲切面板本体1及压薄面板本体1的端部,上模热刃44 连接于上模底板41,且位于压料板42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模热刃44 还可以可拆卸的连接于上模底板41,以便于更换上模热刃44,具体地,上模底板41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滑槽,上模热刃44的上表面设置有滑块,滑块可插接与滑槽,并可相对于滑槽滑动,上模底板41设置有上模热刃44的一端的端面设置限位部,如限位部可以为可拆卸的固定于上模底板41的挡板,防止安装到位的上模热刃44后滑块相对于滑槽滑动。在另外一实施例中,上模热刃44与上模底板41可以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并通过键进行限位,如在上模热刃44 与上模底板41相互接触的位置上均设置键槽,键与键槽盈配合。
上模热刃44包括用于冲切面板本体1的热刀442、和设置于热刀442靠近压料板42的一侧且用于压薄面板本体1的端部的凹槽443。下模组件46与压料板42相对且间隔设置,压料板42和下模组件46分别用于抵接面板本体1的相对两侧。翻折机构45连接于下模组件46,用于将面板本体1的压薄区域3 翻折形成侧壁2。
上模底板41和下模组件46分别固定于压机的上、下平台,面板本体1放置于下模组件46上。压料板42、上模热刃44和上模底板41在压机的驱动下压于面板本体1,上模热刃44和上模底板41在第一驱动机构43的驱动下继续靠近面板本体1,以切断面板本体1和压薄面板本体1的端部,随后远离面板本体1,为翻折机构45留出空间,翻折机构45向上运动,将面板本体1的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侧壁2。上模热刃44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使面板本体1的端部被压薄形成压薄区域3,并使压薄区域3软化,以便完成面板本体1的冲切以及压薄区域3的翻折,该温度优选为150-250℃。
折边用成型模具4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能够一次完成一定尺寸的面板本体1的冲切、压薄、翻折,有效提高了面板端面结构的生产效率。
上模热刃44可以包括上模热刃本体441、凹槽443和热刀442,凹槽443 和热刀442均设置在上模热刃本体441的下端,凹槽443和热刀442相邻并依次远离压料板42设置,上模热刃本体441靠近压料板42的一侧与热刀442靠近压料板42的一侧的间距为凹槽443的宽度,凹槽443的宽度与面板本体1压薄区域3的长度一致。
第一驱动机构43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气缸或油缸;当压料板42压紧面板本体1时,第一驱动机构43的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收缩,当翻折机构45需要翻折时,活塞杆收缩伸长。
下模组件46包括下模底板462、托料板461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463,下模底板462和托料板461分别连接于支撑板463的两端,面板本体1设置于托料板461。
翻折机构45包括设置于下模组件46的第二驱动机构451和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451的翻折板452,第二驱动机构451连接于下模底板462。当需要侧壁 2与下层13的夹角小于90°时,可以将翻折板452靠近压料板42的一侧由下向上逐渐靠近压料板42倾斜设置。
第二驱动机构451为气缸、油缸或弹簧。第二驱动组件优选为气缸或油缸,当压薄区域3需要翻折时,第二驱动机构451的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翻折板452向上运动;当第二驱动机构451选用弹簧时,第二驱动机构451 的一侧设置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以是限位气缸,压薄区域3未被翻折时,限位气缸的活塞杆抵接到翻折板452的上表面,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压薄区域3被翻折时,第一驱动机构43驱动上模底板41和上模热刃44上升,限位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并离开翻折板452的上表面,翻折板452在弹簧的驱动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侧壁2。
本实施例中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的工作过程如下:
1、如图2所示,将面板本体1放置于托料板461上,启动压机,上模底板 41、压料板42和上模热刃44向下运动;
2、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3的活塞杆收缩驱动上模底板41向下运动,上模热刃44将面板本体1的一端压薄、切断及软化;
4、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3的活塞杆伸出驱动上模底板41向上运动,第一驱动机构43恢复到步骤1中的状态,上模热刃44也随上模底板41向上运动,为翻折机构45预留出空间;第二驱动机构451推动翻折板452向上运动实现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侧壁2;
5、如图5所示,压机上平台上移,压料板42远离面板本体1运动,第二驱动机构451恢复到步骤1中的状态。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包括面板本体(1),所述面板本体(1)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11)、芯材(12)和下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本体(1)的端部被压薄后向所述上层(11)所在侧翻折形成侧壁(2),所述侧壁(2)的高度小于所述面板本体(1)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上端面与所述面板本体(1)上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上端面与所述面板本体(1)上表面的距离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与所述下层(13)的夹角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本体(1)的厚度为3-10mm。
6.一种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面板端面结构,所述折边用成型模具(4)包括:
上模底板(41);
压料板(42),与所述上模底板(41)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上模底板(41)的距离能够调节;
上模热刃(44),用于冲切面板本体(1)及压薄所述面板本体(1)的端部,所述上模热刃(44)连接于所述上模底板(41);
下模组件(46),与所述压料板(4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压料板(42)和所述下模组件(46)分别用于抵接所述面板本体(1)的相对两侧;及
翻折机构(45),连接于所述下模组件(46),用于将所述面板本体(1)的压薄区域(3)翻折形成侧壁(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机构(45)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46)的第二驱动机构(45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1)的翻折板(4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1)为气缸、油缸或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边用成型模具(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46)包括下模底板(462)、和与所述下模底板(462)间隔设置的托料板(461),所述面板本体(1)设置于所述托料板(461);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1)连接于所述下模底板(462)。
CN201821079292.2U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Active CN208682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9292.2U CN208682757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9292.2U CN208682757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2757U true CN208682757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9292.2U Active CN208682757U (zh) 2018-07-09 2018-07-09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2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7222B (zh) 一种纸浆模塑一体化翻转自动机及其生产工艺
CN202779470U (zh) 汽车轮罩外板拉延模具
CN208682103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CN208682757U (zh) 一种面板端面结构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CN202862293U (zh) 一种蜂窝纸板打孔机构
CN208682269U (zh) 一种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CN206011568U (zh) Epp成型机
CN108673990A (zh) 一种车辆内饰件复合板及折边用成型模具
CN204160882U (zh) 可模压pet、opp膜的镭射模压机
CN203305300U (zh) 一种切边修整治具
CN203144273U (zh) 用来制造模造玻璃的成型设备
CN208681791U (zh) 一种内饰件端面结构及制造该端面结构的模具
CN202367042U (zh) 一种钣金多孔型复合冲模
CN204503992U (zh) 一次折弯成型高效模具
CN209465541U (zh) 一种模具字模快速拆装机构
CN2095654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安全组件保险杠横梁冲压工装
CN208976656U (zh) 一种应用于零件的抗起皱冲压模具组件和抗起皱冲压模具
CN203427260U (zh) 蜂窝板成型冲切模具
CN207523115U (zh) 多道翻折蜂窝板模具
CN207547319U (zh) 一种铁罐罐身预弯装置
CN206868888U (zh) 热冲压成形坯料非接触式定位系统
CN205436724U (zh) 一种瓦楞板通用成型模具
CN208930717U (zh) 一种用于木塑模具的异型压花滚筒
CN204095187U (zh) 一种模切机模板
CN212551355U (zh) 一种钢结构集装箱生产用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