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3624U -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3624U
CN208673624U CN201821321594.6U CN201821321594U CN208673624U CN 208673624 U CN208673624 U CN 208673624U CN 201821321594 U CN201821321594 U CN 201821321594U CN 208673624 U CN208673624 U CN 208673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display module
sheet glass
driving
low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15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15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3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3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3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驱动IC位于下片玻璃背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而FPC位于下片玻璃朝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且FPC中与下片玻璃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相互对位,而FPC与驱动IC通过设置在下片玻璃位于非可视区域中的通孔相互电连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将驱动IC与FPC设置在下片玻璃两侧相互对位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驱动IC与FPC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窄的边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具有更窄的边框。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的进步以及显示产品行业的发展,显示模组无论是从性能还是生产工艺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相应的,用户对于显示产品的细节,外观等具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阶段,显示模组均需要通过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控制显示模组中像素点的明暗以及颜色来形成相应的图像,同时驱动IC需要通过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电源等部件相互电连接,从而使得显示模组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而上述驱动IC与FPC通常需要设置在显示模组的边框中。而在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边框通常较宽,这将使得显示模组的屏占比变小,同时导致显示模组的体积较大。
所以如何提供具有更窄边框的显示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可以有效减少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具有较窄的边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背光板;
位于所述背光板发光表面的下偏光片;
位于所述下偏光片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下片玻璃;
位于所述下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的驱动IC;
与所述下片玻璃朝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相接触的FPC;其中,所述FPC中与所述下片玻璃相接触的端部与所述驱动IC相互对位,所述下片玻璃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IC与所述FPC通过所述通孔相互电连接;
位于所述下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可视区域的上片玻璃;
位于所述上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上偏光片。
可选的,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驱动IC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端部相接触;所述FPC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朝向所述背光板一侧端部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导电柱为铜柱。
可选的,所述通孔中设置有沿所述导电柱侧壁包裹所述导电柱的缓冲层。
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上偏光片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盖板。
可选的,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减反膜。
可选的,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指纹油涂层。
可选的,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为粗糙表面。
可选的,所述盖板为钢化玻璃盖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驱动IC位于下片玻璃背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而FPC位于下片玻璃朝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且FPC中与下片玻璃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相互对位,而FPC与驱动IC通过设置在下片玻璃位于非可视区域中的通孔相互电连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将驱动IC与FPC设置在下片玻璃两侧相互对位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驱动IC与FPC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窄的边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具有更窄的边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光板、2.下偏光片、3.下片玻璃、4.上片玻璃、5.上偏光片、6.FPC、7.驱动IC、8.通孔、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与图2,驱动IC7与FPC6通常位于下片玻璃3表面的同一侧,即驱动IC7与FPC6通常位于同一平面,这将极大的增加驱动IC7与FPC6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极大的增加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宽的边框。
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驱动IC位于下片玻璃背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而FPC位于下片玻璃朝向背光板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且FPC中与下片玻璃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相互对位,而FPC与驱动IC通过设置在下片玻璃位于非可视区域中的通孔相互电连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将驱动IC与FPC设置在下片玻璃两侧相互对位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驱动IC与FPC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窄的边框。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与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与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板1;位于所述背光板1发光表面的下偏光片2;位于所述下偏光片2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下片玻璃3;位于所述下片玻璃3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的驱动IC7;与所述下片玻璃3朝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相接触的FPC6;其中,所述FPC6中与所述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与所述驱动IC7相互对位,所述下片玻璃3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中设置有通孔8,所述驱动IC7与所述FPC6通过所述通孔8相互电连接;位于所述下片玻璃3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可视区域的上片玻璃4;位于所述上片玻璃4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上偏光片5。
上述背光板1通常具有一个可以发出均匀光线的发光表面,背光板1所产生的光线可以从发光表面均匀的照射向外界。上述背光板1可以通过白炽灯泡、电光面板、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等作为光源在背光板1的发光表面向外产生均匀的光线。其中,电光面板可以直接在背光板1整个发光表面提供均匀的光线,而其他的光源则需要配合使用散光器来提供均匀的光线。
背光板1可以提供任意一种颜色的光线,例如黄色光线、绿色光线、蓝色光线、白色光线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所述背光板1所产生光线的颜色不做具体限定。通常情况下,整个显示模组在显示彩色图像时,需要背光板1发出白色光线,因为白色光线蕴含光线的颜色种类最多。
当然,有关背光板1的厚度等具体参数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下偏光片2位于所述背光板1发光表面;所述下片玻璃3位于所述下偏光片2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所述上片玻璃4位于所述下片玻璃3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可视区域;所述上偏光片5位于所述上片玻璃4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
上述上片玻璃4与下片玻璃3之间分布有像素点,而像素点中设置有液晶。通常情况下,在下片玻璃3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液晶的电路,在工作状态时,液晶可以使得通过下片玻璃3的光线发生偏转。在与偏光片配合使用过程中,可以产生明暗变化,从而生成图像。
通常情况下,上片玻璃4也称为CF玻璃,即在上片玻璃4朝向下片玻璃3一侧表面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可以提供红、绿、蓝三原色的来源,通过彩色滤光片可以形成彩色图案;下片玻璃3也称为TFT玻璃,即在下片玻璃3朝向上片玻璃4一侧表面设置有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起到传输和控制电信号的作用,可以给液晶传递电信号从而控制液晶的扭转。有关上片玻璃4与下片玻璃3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
由于显示模组通常用来显示图像,相应的显示模组就通常被分为可视区域与非可视区域。其中可视区域通常位于显示模组的中心,用于显示图像;而非可视区域通常位于显示模组的边缘,在非可视区域中通常用于设置FPC(柔性电路板)6、驱动IC7等部件,同时非可视区域需要用边框进行遮挡。
通常情况下,下片玻璃3的面积需要稍大于上片玻璃4的面积,从而使得下片玻璃3中的某一端部会突出上片玻璃4,该下片玻璃3中突出上片玻璃4的部分通常即为上述非可视区域,该非可视区域中通常设置有驱动IC7,FPC6等部件,而上片玻璃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常仅仅设置在可视区域。此时在显示模组中,驱动IC7,FPC6等部件被设置在非可视区域中,而上片玻璃4和上偏光片5被设置在可视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IC7通常需要与下片玻璃3表面的电路相互电连接;而FPC6的一端会与所述下片玻璃3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相贴合,且与驱动IC7相互电连接;而FPC6的另一端通常需要绕至背光板1的背面,从而与外界的电源等结构在背光板1背面电连接。
上述下偏光片2需要位于背光板1发光表面,即设置在下片玻璃3与背光板1的发光表面之间,而上偏光片5需要位于所述上片玻璃4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
偏光片的作用是仅仅允许一个预设振动方向的光线通过,通常情况下设置在同一个显示模组中的下偏光片2与上偏光片5允许通过光线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当然,有关下偏光片2与上偏光片5的具体参数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上述下偏光片2可以将背光板1发出的光线调整为偏振光。当偏振光经过上片玻璃4后,在可视区域中的特定位置的液晶会使得该偏振光的振动方向被扭转90度,从而通过上偏光片5,进而将图像显示在显示模组的表面。
具体的,由于在显示模组中仅需要在可视区域中显示图像,相应的上述上偏光片5以及上片玻璃4可以仅设置在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可视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IC7位于所述下片玻璃3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FPC6的一端与所述下片玻璃3朝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相接触,且所述FPC6中与所述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与所述驱动IC7相互对位,所述下片玻璃3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中设置有通孔8,所述驱动IC7与所述FPC6通过所述通孔8相互电连接。
上述驱动IC7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上片玻璃4与下片玻璃3中哪一个像素点发生明暗的变化,即上述驱动IC7可以通过设置在下片玻璃3表面的电路(薄膜晶体管)控制下片玻璃3与上片玻璃4之间的液晶扭转。而由于下片玻璃3中用于驱动液晶的电路需要设置在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相应的用于控制该电路的驱动IC7也通常需要设置在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IC7会设置在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非可视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缩小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上述FPC6中的一端需要贴合在下片玻璃3朝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且FPC6中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7需要相互对位,从而使得从图3的俯视结构图中,FPC6中与上片玻璃4相贴合的一端需要与驱动IC7发生部分重叠,从而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FPC6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不要与驱动IC7完全的、严格的对位,只需要上述FPC6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7有部分区域相互对位,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要实现的技术效果。当然,作为优选的,上述FPC6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可以与驱动IC7完全对位,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下偏光片2的厚度通常较薄,为了方便的将FPC6中不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一端延伸至背光板1的背面,上述背光板1通常也仅仅设置在显示模组的可视区域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驱动IC7与FPC6之间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在下片玻璃3位于非可视区域中设置有通孔8,该通孔8通常是沿下片玻璃3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下片玻璃3。而上述驱动IC7与FPC6可以通过该通孔8相互电连接。
上述驱动IC7的引线可以通过上述通孔8延伸至下片玻璃3朝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并与FPC6相互电连接。当然,该结构的制作难度比较大,作为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孔8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驱动IC7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端部相接触;所述FPC6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朝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端部相接触。
上述导电柱需要设置在通孔8内,该导电柱通常由纯金属或合金材料制备而成,使得该导电柱可以导电,具有较低的电阻。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导电柱的具体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为了降低上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上述导电柱通常为铜柱。
上述导电柱通常具有两个端部,分别为朝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与背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其中,朝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会更靠近下片玻璃3朝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上述FPC6的引线会与该导电柱中朝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而背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会更靠近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上述驱动IC7的引线会与该导电柱中朝向背光板1一侧的端部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通过上述导电柱可以在不将引线穿过通孔8的前提下,实现驱动IC7与FPC6之间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引线结构不限于导电线,只要是能起到的导电作用的结构均可。
作为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通孔8中可以设置有沿所述导电柱侧壁包裹所述导电柱的缓冲层。由于在工作状态时,上述导电柱中有电流通过,会导致导电柱产生热量而温度升高。而通常情况下,导电柱与下片玻璃3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当设置在通孔8中的导电柱反复有电流经过时,导电柱会反复收到热应力的作用而可能发生脱落,从而极大的降低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通孔8中设置有一个包裹导电柱侧壁的缓冲层,该缓冲层会将导电柱与通孔8相互隔离,且该缓冲层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导电层受热膨胀时,不会过分的挤压通孔8侧壁,从而保证上述导电柱不易从通孔8中脱落。具体的,上述缓冲层具体可以为橡胶等材质制作而成的缓冲层,当然,有关缓冲层的具体材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驱动IC7位于下片玻璃3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而FPC6位于下片玻璃3朝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中的非可视区域,且FPC6中与下片玻璃3相接触的端部与驱动IC7相互对位,而FPC6与驱动IC7通过设置在下片玻璃3位于非可视区域中的通孔8相互电连接,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将驱动IC7与FPC6设置在下片玻璃3两侧相互对位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驱动IC7与FPC6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进而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窄的边框。
为了进一步的保护显示模组不易受到损伤,可以在上偏光片5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盖板。有关盖板的具体结构将在下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尤其着重介绍显示模组中盖板9的具体结构。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偏光片5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的盖板9。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盖板9是设置在显示模组表面的盖板9,相应的所述盖板9通常为透明盖板9。通常情况下,盖板9需要设置在显示模组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显示模组,使得显示模组中各个部件不易受到损坏。通常情况下,上述盖板9为玻璃盖板9,玻璃盖板9可以在具有良好透光性的同时,有效保护整个显示模组。作为优选的,上述盖板9可以为钢化玻璃盖板9。所谓钢化玻璃盖板9,即在表面预设有压应力的玻璃盖板9。相比于普通的盖板9,钢化玻璃盖板9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可以承受更多的外界压力,从而更好的保护整个显示模组不易受到损伤。
通常情况下,盖板9需要通过光学胶贴合在上偏光片5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有关光学胶的具体类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对位于整个显示模组最上层的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具体的,第一种表面处理是将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制作成粗糙表面,即在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凹槽;或者是在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防眩光膜。所述凹槽通常是通过对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细微凹凸加工所形成的凹槽,该凹槽通常非常的细小,用户若用肉眼通常并不能观测出来,但是通过细微凹凸加工所形成的凹槽可以使得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变为粗糙表面;上述防眩光膜中通常均匀分布有粗糙颗粒,该粗糙颗粒表面的取向都不尽相同,该防眩光膜同样可以使得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变为粗糙表面。当外界光线照射到具有粗糙表面的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时,外界光线会发生散射从而避免眩光情况的发生。
第二种表面处理是在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减反膜。减反膜也称为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设置有减反膜的盖板9的表面可以有效减少甚至于消除反射光的产生,同时可以改善盖板9物理性能,例如力学性能等等。
第三种表面处理是在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涂布有抗指纹油涂层。抗指纹油也称为防指纹油、防指纹漆,具有防指纹,抗油污的效果。具体的抗指纹油涂层可以分为亲油型,拒油型,有关抗指纹油涂层具体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上述抗指纹油涂层可以设置在上述减反膜的表面。上述介绍了三种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仅仅对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任意一种表面处理;也可以同时对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任意两种表面处理,还可以同时对盖板9背向所述背光板1一侧表面进行三种表面处理,甚至于还可以进行其他种类的表面处理。有关对盖板9表面处理的具体内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在上偏光片5背向背光板1一侧表面设置有盖板9,并在盖板9表面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显示模组的光学性能以及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其余部件请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由于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可以有效减少驱动IC7与FPC6所占显示模组中的面积,从而有效减少显示模组中非可视区域的面积,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可以具有更窄的边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板;
位于所述背光板发光表面的下偏光片;
位于所述下偏光片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下片玻璃;
位于所述下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的驱动IC;
与所述下片玻璃朝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非可视区域相接触的FPC;其中,所述FPC中与所述下片玻璃相接触的端部与所述驱动IC相互对位,所述下片玻璃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IC与所述FPC通过所述通孔相互电连接;
位于所述下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中可视区域的上片玻璃;
位于所述上片玻璃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上偏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驱动IC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端部相接触;所述FPC的引线与所述导电柱中朝向所述背光板一侧端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为铜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设置有沿所述导电柱侧壁包裹所述导电柱的缓冲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上偏光片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的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减反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设置有抗指纹油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背光板一侧表面为粗糙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钢化玻璃盖板。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1821321594.6U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Active CN208673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594.6U CN208673624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1594.6U CN208673624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3624U true CN208673624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6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1594.6U Active CN208673624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36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9768A1 (zh) * 2019-04-01 2020-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9768A1 (zh) * 2019-04-01 2020-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20867A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112943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7415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089382A (zh) 一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20940A (zh) 能够控制视角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6600536B1 (en) Reflect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sulating film between electrodes and reflection layer
CN101566754B (zh) 液晶显示设备
KR10114819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8673624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CN208673633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CN217333053U (zh) 一种彩色显示屏
CN204477809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JP200004720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7514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776407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终端
CN208172433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208141360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一种终端
CN208521105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终端
CN210720957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880445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JPH1129571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63359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206833117U (zh) 一种改善发光效果的新型背光模组
CN206162011U (zh) 一种超薄lcd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206387980U (zh) 一种提高显示效果的液晶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