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5159U -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5159U
CN208655159U CN201821315589.4U CN201821315589U CN208655159U CN 208655159 U CN208655159 U CN 208655159U CN 201821315589 U CN201821315589 U CN 201821315589U CN 208655159 U CN208655159 U CN 208655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rame
display screen
transparent
heating lay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155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子锋
任妍
曹磊
孙俊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155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5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5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5159U/zh
Priority to US16/445,670 priority patent/US10888017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2Condensation elimin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涉及显示装置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透明显示模组,其包括: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通过封装结构进行封装;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上设置有发光组件,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的光源;加热层,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分封装边框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显示模组解决了封装结构与透明显示屏之间冷凝水汽的问题。

Description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模组是将透明显示屏封装在两个玻璃面板之间获得的,其常用做电器设备的显示结构,用于展示电器设备内部物品或者内部结构。
但是,对于在一些内外温度存在差异的电器设备上使用透明显示模组时,例如在现时榨汁机上使用时,由于要为设备内部的水果保鲜,所以需要对设备内部空间进行制冷,这样透明显示模组的两个表面就处于不同的温度,而透明显示模组的封边无法做到完全密封,尤其在两个封边的接口处,冷空气能够从间隙中进入透明显示模组中,当冷空气与透明显示模组中的常温空气相交汇时,会在模组内部靠近间隙处出现冷凝的水雾,进而影响透明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透明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其包括:
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通过封装结构进行封装;
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上设置有发光组件,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的光源;
加热层,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封装边框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
透明面板,所述透明面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的两个表面,且所述封装边框包裹在所述透明面板和所述透明显示屏构成的透明显示主体的一周;
第一缓冲密封层,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的边缘一周;
第二缓冲密封层,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透明面板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一周以及透明面板边沿一周包裹。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加热层分设在所述封装边框的多个转角位置处;
或,对应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屏一周的所述封装边框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层。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加热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相同;
其中,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以及透明面板边沿包裹。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加热层为长条形片体;
其中,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位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端部的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
或,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加热层为金属网层;
或,所述加热层为金属片层。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通过预设接电线路连接所述加热层。
可选的,前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第三侧边框和第四侧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的两侧,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上,所述第三侧边框和第四侧边框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相对的另外两侧;
所述第三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连通,所述第四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所述第四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器设备,其包括:透明显示模组
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通过封装结构进行封装;
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上设置有发光组件,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的光源;
加热层,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封装边框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透明显示模组中增设有加热层,该加热层与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能够在发光组件通电时,同时通电并发热,且该加热层设置在封装边框与透明显示屏之间,能够将加热层附近的气体加热一定温度,尤其能够对通过封装结构的间隙进入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的空气加热,有效解决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到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导致温度差较大的空气之间冷热交汇,产生冷凝而影响透明显示模组显示的问题,保证当透明显示模组作为在需要制冷的电器设备的显示装置时,不会出现透明显示模组内部冷凝水汽的情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一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第二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封装边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的封装边框的第一视角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其包括:透明显示屏2,所述透明显示屏2通过封装结构1进行封装;所述封装结构1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2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11,所述封装边框11上设置有发光组件4,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2的光源;加热层3,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封装边框11与所述透明显示屏2之间,且所述加热层3与所述发光组件4的接电端连接。封装结构1还包括透明面板12、第一缓冲密封层13以及第二缓冲密封层14;其中,所述透明面板12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2的两个表面,且所述封装边框11包裹在所述透明面板 112和所述透明显示屏2构成的透明显示主体的一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 13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2与所述透明面板12之间的边缘一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设置在所述透明面板12与所述封装边框11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一周以及透明面板12边沿一周包裹。
具体的,透明显示屏2是一种不仅可以通过其屏面显示图像,也可透过该透明显示屏2看到后方陈列的产品,可以对陈列的产品产生进一步的渲染作用,扩大宣传效果,也可以用作对产品的具体介绍;现有技术中有较成熟的透明显示屏2的生产工艺,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透明显示屏2 的尺寸、形状等,并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得,或者也可以自行生产,至于透明显示屏2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此处不再赘述。封装结构1是用于将透明显示屏2封装的结构,用于保护透明显示屏2,避免灰尘的污染、以及物体对透明显示屏2的磕碰,且要求封装后的整体仍然具有透明的效果,以及能够光看到透明显示屏上的图像、文字等显示信息,所以透明面板12可以是钢化玻璃、普通玻璃或者亚克力等高透明的材质,透明面板12最好与透明显示屏2的尺寸相同,并设置在透明显示屏2的两个表面,最后通过封装边框11进行封装,封装边框11最好封装在透明面板12与透明显示屏2组成的透明显示主体的侧边端部一周,封装边框11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型材,例如带有扣槽的长条形铝型材。第一缓冲密封层13和第二缓冲密封层14可以是材料相同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密封材料,例如泡沫棉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二者的成分也可以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缓冲密封层13需要设置在透明显示屏2与透明面板12之间,并位于二者扣合的边沿的一周,同时第二缓冲密封层14也需要位于透明显示屏2与透明面板12侧边端部的一周,且最好还包裹在透明面板2边沿的一周,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缓冲密封层13和第二缓冲密封层14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进行设置,也可以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设置。发光组件4可以是设置在透明显示屏2相对的两侧的封装边框11上,发光组件4可以是LED灯带,发光组件4的功率或者LED灯带中灯泡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加热层3可以是任何通电之后能够发热的金属部件,但是加热层3发出的热量不可以过高,以免引起封装处的胀裂,所以将加热层3与发光组件4的接电端连接,通过发光组件4分给一部分功率给加热层3,进而保证加热层3不会过热;另外,加热层3最好设置在封装结构1中容易产生间隙的部位,即封装边框11与所述透明显示屏2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明显示模组,其可以直接设置在用于显示内部产品的电器设备上,用做该电器设备的显示窗口,例如设置在现时榨汁机上,自动贩卖机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透明显示模组中增设有加热层,该加热层与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能够在发光组件通电时,同时通电并发热,且该加热层设置在封装边框与透明显示屏之间,能够将加热层附近的气体加热一定温度,尤其能够对通过封装结构的间隙进入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的空气加热,有效解决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到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导致温度差较大的空气之间冷热交汇,产生冷凝而影响透明显示模组显示的问题,保证当透明显示模组作为在需要制冷的电器设备的显示装置时,不会出现透明显示模组内部冷凝水汽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加热层3最好设置在封装结构1 中容易产生间隙的部位,即封装边框11与所述透明显示屏2之间,例如所述加热层3分设在所述封装边框11的多个转角位置处;或,对应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屏2一周的所述封装边框11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层3。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第一缓冲密封层13和第二缓冲密封层14 的设置,通常是可以保证密封问题的,但是在封装边框11的弯折连接处通常是两个封装边框11的框体结合处,常会出现开放的缝隙,所以封装结构 1与透明显示屏2在此位置容易出现间隙,即此位置容易进入温度较低的带有水汽的空气,所以可以对应的在封装边框1的转角弯折处设置加热层3。另外,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对应于透明显示屏2的一周,即整个封装边框1与透明显示屏2相配合的一周均设置加热层3,这样在封装结构1与透明显示屏2结合的任何位置出现间隙都没问题,因为在间隙附近都有加热层3,能够将冷空气加热后在通过间隙进入透明显示屏2与封装结构1之间,进而避免水汽冷凝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热层3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相同;其中,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与所述封装边框11之间,将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包裹;或,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以及透明面板12边沿包裹。
或者,如图4-图7所示,所述加热层3为长条形片体;其中,如图4 所示,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与所述封装边框1之间,将位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端部的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包裹;或,如图5 所示,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14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包裹;或,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层3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13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13与所述透明显示屏2之间;或,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层3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13 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13与所述透明面板12之间。
具体的,加热层3的设置位置以贴近透明面板12与透明显示屏2封装时的边沿结合处为准,进而保证从结合处进入透明面板12与透明显示屏2 之间的空气能够被加热层3加热。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加热层3与封装边框1接触时,需要对加热层3表面做绝缘处理,或者对二者的接触表面做绝缘处理。
如图1-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加热层3为金属网层;或,所述加热层3为金属片层。
具体的,制造金属网以及金属片的具体金属材质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其中金属网是优选。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通过预设接电线路连接所述加热层。
具体的,可以在发光组件的接电端处设置一个接电线路,进而使加热层能够分用一部分发光组件的功率,该接电线路最好预设在发光组件上,例如可以设置在发光组件的主板上,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透明显示模组可以是矩形的结构,所以所述封装边框11可以包括第一侧边框112、第二侧边框113、第三侧边框114和第四侧边框115,所述第一侧边框112和第二侧边框113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的两侧,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框112 和第二侧边框113上,所述第三侧边框114和第四侧边框115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相对的另外两侧;所述第三侧边框114的锁附避位腔体11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112和所述第二侧边框113的锁附避位腔体111连通,所述第四侧边框115的锁附避位腔体111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112和所述第二侧边框113的锁附避位腔体111连通;其中,所述第三侧边框114 的锁附避位腔体111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112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113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所述第四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
如图1-图9所示,锁附避位腔体111为现有技术中封装边框11常用的结构,其能够增加长条形扣槽结构的封装边框11的整体强度,该锁附避位腔体111设置在扣槽的背面,当封装边框11封装透明显示屏2之后,锁附避位腔体111与透明显示屏2的侧边端部相对。第一侧边框112、第二侧边框113、第三侧边框114和第四侧边框115是结构相同的结构,仅是长短不同,所以围在透明显示屏2一周的第一侧边框112、第二侧边框113、第三侧边框114和第四侧边框115,其锁附避位腔体111是依次连通的。所以当发光组件4设置在第一侧边框112和第二侧边框113上时,发光组件4不仅能够作为透明显示屏2的光源,发光组件4还会在发光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该热量能够加热空气,该加热的空气能够顺着第一侧边框112和第二侧边框113的锁附避位腔体111,向第三侧边框114和第四侧边框115 的锁附避位腔体11中流动。由于在第三侧边框114与第一侧边框112和第二侧边框113连接的位置是封装结构1与透明显示屏2之间容易产生间隙的位置,即带有水汽的空气容易从该位置进入到封装结构1与透明显示屏2 之间,所以将第三侧边框114的锁附避位腔体11在距离第一侧边框112以及距离第二侧边框113预定距离的位置封堵,该预定距离以避开连接两个边框的锁固螺钉为准,且最好将锁固螺钉包含在封堵空间中,进而封堵后使热空气停留在第三侧边框114与第一侧边框112以及第二侧边框113连接的位置附近,进而能够加热进入封装结构1与透明显示屏2之间的空气,进一步避免在封装结构1与透明显示屏2之间产生冷凝的现象;同样上述的第三侧边框的封堵情况也适合第四侧边框,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电器设备,其包括:透明显示模组;所述透明显示模组包括:透明显示屏2,所述透明显示屏2通过封装结构1 进行封装;所述封装结构1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2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11,所述封装边框11上设置有发光组件4,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2的光源;加热层3,所述加热层3设置在所述封装边框11与所述透明显示屏 2之间,且所述加热层3与所述发光组件4的接电端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透明显示模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透明显示模组可以设置电器设备的壳体表面,用作电器设备的显示窗口,用于显示电器设备内部需要展示的物品,其中电器设备可以是现时榨汁机、自动贩卖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器设备上设置的透明显示模组,其增设有加热层,该加热层与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能够在发光组件通电时,同时通电并发热,且该加热层设置在封装边框与透明显示屏之间,能够将加热层附近的气体加热一定温度,尤其能够对通过封装结构的间隙进入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的空气加热,有效解决温度较低的空气进入到透明显示屏与封装结构之间,导致温度差较大的空气之间冷热交汇,产生冷凝而影响透明显示模组显示的问题,保证当透明显示模组作为在需要制冷的电器设备的显示装置时,不会出现透明显示模组内部冷凝水汽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通过封装结构进行封装;
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包裹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端部一周的封装边框,所述封装边框上设置有发光组件,用做所述透明显示屏的光源;
加热层,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封装边框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且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
透明面板,所述透明面板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的两个表面,且所述封装边框包裹在所述透明面板和所述透明显示屏构成的透明显示主体的一周;
第一缓冲密封层,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的边缘一周;
第二缓冲密封层,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设置在所述透明面板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一周以及透明面板边沿一周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分设在所述封装边框的多个转角位置处;
或,对应位于所述透明显示屏一周的所述封装边框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相同;
其中,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以及透明面板边沿包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为长条形片体;
其中,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封装边框之间,将位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端部的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主体之间,将所述透明显示主体的端部包裹;
或,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显示屏之间;
或,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贴紧,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密封层与所述透明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层为金属网层;
或,所述加热层为金属片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件的接电端通过预设接电线路连接所述加热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边框包括第一侧边框、第二侧边框、第三侧边框和第四侧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的两侧,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框和第二侧边框上,所述第三侧边框和第四侧边框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屏相对的另外两侧;
所述第三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连通,所述第四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框和所述第二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所述第四侧边框的锁附避位腔体在距离所述第一侧边框预设距离的位置处,以及在距离所述第二侧边框预设距离位置处进行封堵。
9.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透明显示模组。
CN201821315589.4U 2018-08-15 2018-08-15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Active CN208655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5589.4U CN2086551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US16/445,670 US10888017B2 (en) 2018-08-15 2019-06-19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5589.4U CN2086551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5159U true CN208655159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9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15589.4U Active CN2086551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8017B2 (zh)
CN (1) CN2086551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859A (zh) * 2021-03-24 2022-09-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2035B (zh) * 2018-08-02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US11665788B1 (en) 2022-06-30 2023-05-3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ransparent displa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5623725B (zh) * 2022-12-21 2023-03-17 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显示器液晶屏框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9304B2 (ja) * 2004-06-29 2011-05-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061256A1 (en) * 2004-09-01 2006-03-23 Noriyuki Oroku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0061878A1 (ja) * 2008-11-27 2010-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44257A (ja) * 2010-05-19 2011-12-01 Sony Corp 表示装置
WO2013129244A1 (ja) * 2012-03-02 2013-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WO2014050376A1 (ja) * 2012-09-25 2016-08-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ラス部品の製造方法
JP5554870B1 (ja) * 2012-09-28 2014-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WO2014155722A1 (ja) * 2013-03-29 2017-02-16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US9810832B2 (en) * 2013-07-01 2017-11-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WO2015002083A1 (ja) * 2013-07-05 2015-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8351545B (zh) * 2015-08-31 2021-04-06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102429136B1 (ko) * 2015-10-30 2022-08-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736932B1 (ko) * 2015-11-30 2017-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6588061B2 (ja) * 2017-09-21 2019-10-09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859A (zh) * 2021-03-24 2022-09-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60041A1 (en) 2020-02-20
US10888017B2 (en)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55159U (zh) 透明显示模组及电器设备
CN107337358A (zh) 一种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62149B1 (ko) 냉장고용 도어 및 냉장고
CN104455935B (zh) 真空隔热材料、隔热箱以及真空隔热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974302A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用复合吸气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5624A (zh) 一种全自动热收缩膜封口机
CN204535146U (zh) 一种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US20140265758A1 (en) Three side silver frit on heated glass
CN105443923A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
CN210438841U (zh) 一种包装材料用镀铝装置
CN210857660U (zh) 一种可用作幕墙的电控玻璃
CN201865513U (zh) 一种电加热中空玻璃门
CN202942886U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用复合吸气剂
CN106193392A (zh) 一种内夹液体层的玻璃幕墙
CN102942311B (zh) 真空钢化节能玻璃及其制造工艺
CN105135802B (zh) 门体及家用电器
CN108860816A (zh) 一种电池生产用包装装置
KR102131258B1 (ko) 쇼케이스장치
CN207180149U (zh) 冰箱门体及冰箱
CN208606463U (zh) 冰箱
CN207351070U (zh) 一种带抽真空功能的烘烤食品保温装置
CN106827577A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用真空袋组件及其抽真空方法
CN206607171U (zh) 一种真空玻璃及门或窗及仪器仪表及太阳能集热器
CN207470051U (zh) 一种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
JP6095598B2 (ja) 真空断熱材、断熱箱、及び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