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51500U -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51500U
CN208651500U CN201820829176.1U CN201820829176U CN208651500U CN 208651500 U CN208651500 U CN 208651500U CN 201820829176 U CN201820829176 U CN 201820829176U CN 208651500 U CN208651500 U CN 208651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damping
semi open
axle body
ope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91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SZ DJI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91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51500U/zh
Priority to CN201880016542.4A priority patent/CN1108966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6305 priority patent/WO20192277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51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51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7/00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8Lin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减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震机构和采用该减震机构的可移动装置,其中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基座、活动座体和可变形的减震件;所述减震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通过第一轴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可在所述半开放式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减震机构的第一轴体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的调节,保证第一轴体在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中运动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基座与活动座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单一方向上的运动,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机构和采用该减震机构的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机构的应用场景一般有多方向减震和单向减震两种,其中单向减震机构是设备中用于保证设备在单一的减震方向上获得良好缓冲的辅助机构。
单向减震机构需要控制减震方向以外的间隙,以获得较好的单向减震效果,现有技术较常采用密封套、限位圈或悬空的连接片的方式隔绝其他方向上的间隙或震动,以实现单向减震。
然而,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下述问题:单向减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所引入的减震方向以外的间隙是不可控的,而采用密封套、限位圈或连接片所能控制的减震方向以外的间隙很有限,这将影响单向减震效果,并影响单向减震机构在减震方向以外的部分的刚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的间隙控制有限,无法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的问题。此外还提供了采用该减震机构的可移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包括基座、活动座体和可变形的减震件;
所述减震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
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通过第一轴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体可在所述半开放式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第一开放槽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夹持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夹持件配合锁紧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第一轴体固定在所述活动座体面向所述基座的一面,所述夹持件为半开放式调节套筒,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钉;
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套设于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内;
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第二开放槽的两侧边共同锁入所述螺钉,所述第二开放槽的大小随所述螺钉的锁紧而变小,以使所述第一开放槽的大小相应地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中至少所述第二开放槽部分或全部悬空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第一开放槽的两侧边共同锁入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开放槽的大小随所述第二锁紧件的锁紧而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为半开放式直线轴承或半开放式无油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第二轴体,所述减震件与所述第二轴体配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第二轴体设置在所述基座面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面上,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上并与所述基座抵持;
所述活动座体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二轴体的安装部,所述减震件、所述第二轴体均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减震件包括减震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减震部靠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端或分别设于所述减震部的两端;
所述安装部为轴向孔,设于所述减震部靠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端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轴向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轴向孔内设置有凸缘;
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所述支撑部收容在所述凸缘环绕形成的卡合孔内,所述止挡部承靠在所述凸缘上;
所述第二轴体位于所述轴向孔内的一端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面,所述限位件用于配合所述基座限定所述活动座体以及所述减震件的运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包括两个或以上,所述减震件包括两个或以上,每个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内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轴体,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与所述减震件呈间隔排列和/或矩阵排列。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动力组件,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上述的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体用于连接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和可移动装置,由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半开放式结构,则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内外径尺寸可调节,由此能够实现减震机构的第一轴体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的调节。通过根据减震机构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整第一轴体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以保证第一轴体在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中运动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基座与活动座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单一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座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减震机构去掉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机构在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机构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中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识的地方表示同一个部件上功能相同的部分,仅在位置上存在不同。
1 主体
2 减震机构
3 负载
10 基座
20 活动座体
21 安装部
22 凸缘
30 减震件
31 减震部
32 连接部
321 支撑部
322 止挡部
33 卡接槽
34 套接孔
40 第一轴体
50 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51 轴孔
52 第一开放槽
53 第二锁紧件
60 调节组件
61 夹持件
611 第二开放槽
62 第一锁紧件
70 第二轴体
80 限位件
90 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机构,其包括基座、活动座体和可变形的减震件;
所述减震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
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通过第一轴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体可在所述半开放式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调。
基于上述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移动装置,其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动力组件,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上述的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体用于连接负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和可移动装置,由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半开放式结构,则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内外径尺寸可调节,由此能够实现减震机构中第一轴体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的调节。通过根据减震机构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整第一轴体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以保证第一轴体在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中运动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基座与活动座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单一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机构的整体结构图,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基座10和活动座体20,活动座体20可在单一方向上相对于基座10运动,当减震机构安装在需要减震的设备上时,基座10 与活动座体20分别与不同的结构固定连接,可以降低连接在所述活动座体20 上的结构的震动,提高稳定性。图2为活动座体20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减震机构去掉活动座体20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可变形的减震件30,以及第一轴体40和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所述减震件30弹性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与所述活动座体20之间,用于缓冲所述基座10与所述活动座体20的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轴体40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50也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与所述活动座体20之间,所述基座10与所述活动座体20通过所述第一轴体40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40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5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40可在所述半开放式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轴体40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配合间隙可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体40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 在减震机构中的位置是相对的,可以是所述第一轴体40设置在所述活动座体 20上,而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上;也可是所述第一轴体40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而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体20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轴体40固定在所述活动座体20面向所述基座10的一面,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设置于所述基座10面向所述活动座体20的一面。
进一步地,由图3可知,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包括轴孔51和与该轴孔51连通的第一开放槽52,通过调节第一开放槽52的槽口宽度可实现轴孔51的孔径调整,以此调节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与第一轴体40的配合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体40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配合间隙的调节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
本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借助减震机构外部的工具调整,比如若第一轴体40外径大于所述轴孔51内径,可通过外部工具扩大第一开放槽52的槽口宽度,使所述轴孔51的孔径增加到与所述第一轴体40的外径匹配为止;若第一轴体40外径小于所述轴孔51内径,则将第一轴体40插入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后,可借助减震机构外部的夹紧工具夹持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50,缩小第一开放槽52的槽口宽度,使得轴孔51的孔径减小到与所述第一轴体40的外径匹配为止。这里说的轴孔51的孔径与第一轴体40的外径匹配是指轴孔51与第一轴体40的配合公差满足所述第一轴体40在轴孔51中做轴向运动的需要,同时第一轴体40在轴孔51中不会出现径向的偏移运动,即第一轴体40在轴孔51中的运动为单向的运动,下文中所说的轴孔51内径与第一轴体40外径匹配亦与此相同。
本实施例中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在减震机构中额外设置用于调节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部件或组件,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60,所述调节组件60用于调节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第一开放槽52 的大小,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60包括夹持件61和第一锁紧件62,所述第一锁紧件62与所述夹持件61配合锁紧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方案,所述夹持件61为半开放式调节套筒,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侧边上设有第二开放槽611,以用于调节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开放槽611向外延伸有两侧边,该两侧边可以用于锁入所述第一锁紧件62,所述第一锁紧件62可为螺钉。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可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上,且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套设于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内,同时,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第二开放槽611向外延伸的两侧边共同锁入所述螺钉,所述第二开放槽611的大小随所述螺钉的锁紧而变小,以使所述第一开放槽52的大小相应地变小。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中至少所述第二开放槽611部分或全部悬空于所述基座10上,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开放槽611的大小(指槽口宽度),从而调节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内径尺寸,进而达到调节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内的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轴孔51的孔径大小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自身具备调节第一开放槽52槽口宽度的调节部,如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第一开放槽52延伸出两侧边,该两侧边共同锁入第二锁紧件53,通过第二锁紧件53可以调整俩侧边的间距,从而调整第一开放槽 52的大小(指槽口宽度),比如第一开放槽52的大小随所述第二锁紧件53的锁紧而变小。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与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一样,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中至少所述第一开放槽52部分或全部悬空于所述基座10上。可选的,所述第二锁紧件53可以是锁紧螺钉。
其中,对于第一锁紧件62和/或第二锁紧件53,其数量或相应位置除了上述图示中的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可为半开放式直线轴承或半开放式无油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30在所述基座10和所述活动座体 20之间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多种,下面对减震件30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种安装方式中,所述减震件30与所述基座10和所述活动座体20不固定连接,如直接弹性抵持于所述基座10和活动座体20的端面,这种方式直观,此处不展开说明。
在另一种安装方式中,所述减震件30与所述基座10和活动座体20中的一个或两个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减震件30包括减震部31、连接部 32,所述连接部32设于所述减震部31靠近所述活动座体20的一端或分别设于所述减震部31的两端(图6所示为所述连接部32设于所述减震部31的两端),所述减震件30的连接部32可以分别与所述基座10和活动座体20固定连接,所述减震件30在所述活动座体20相对于基座10运动时可发生弹性形变,实现减震功能,所述减震件30在实现减震功能的同时还用于支撑所述活动座体20、以及在活动座体20运动时配合基座10共同限定所述活动座体20 的运动范围。
可选的,所述减震部31和连接部32之间可形成卡接槽33,进一步参阅图7,所述连接部32可包括支撑部321和止挡部322,所述支撑部321分别连接所述止挡部322和所述减震部31,所述支撑部321、止挡部322和减震部31配合形成所述卡接槽33。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33可用于减震件30与基座10或活动座体20的连接,对此下文将进行相关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参阅图8,其为减震机构一种可能的剖视图,所述基座10与所述活动座体20之间还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轴体40的第二轴体70,该第二轴体70可用于与减震机构中的其他部件配合实现对活动座体20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体70可与所述减震件30配合设置,结合图2,所述第二轴体7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0面向所述活动座体20的一面上,结合图7,所述减震件30为中空结构,设置有套接孔34,以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70上并与所述基座10抵持,所述活动座体20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二轴体 70的安装部21,所述减震件30、所述第二轴体70均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21 内。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安装部21为轴向孔,一方面,设于所述减震部31 靠近所述活动座体20的一端的所述连接部32位于所述轴向孔内,其中所述轴向孔内设置有凸缘22,结合图7,所述支撑部321收容在所述凸缘22环绕形成的卡合孔内,所述止挡部322承靠在所述凸缘22上,即上文所述的卡接槽33与凸缘22卡接,实现所述活动座体20与减震件30的连接;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轴体70位于所述轴向孔内的一端安装有限位件80,所述限位件80 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轴体70的端面,所述限位件80用于配合所述第二轴体70和基座10共同限定所述活动座体20以及所述减震件30的运动范围。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80可以是带有较大凸边的螺钉,也可以通过紧固件 90固定在所述第二轴体70上的限位片。
当然,上述的第二轴体70可以是固定在活动座体20上,而上述的安装部21位于所述基座10上,上述的减震件30和第二轴体70均部分位于该安装部21内,具体的安装形式与第二轴体70固定在基座10上时的安装方式相似,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30可以是减震球或者减震弹簧、减震弹片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包括两个或以上,所述减震件30包括两个或以上,每个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内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轴体40,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与所述减震件30呈间隔排列和/或矩阵排列。相应的,每个所述减震件30可对应配合设置有一个第二轴体70,每个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可配合设置一个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如图9所示,图中两个调节组件60和两个第二轴体70在所述基座10上呈矩阵分布,即两个第二轴体70相对设置,两个调节组件60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二轴体70及两个调节组件60间隔排布;每个调节组件60中设置一个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50,每个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与一个第一轴体40配合;每个第二轴体70对应设置一个减震件30,并插入一个安装部21与对应的限位件80及紧固件90 相配合。可选的,所述两个调节组件60相对于所述两个第二轴体70的中心轴线形成平面对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面向所述活动座体20的端面的形状可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所述活动座体20面向所述基座10的端面的形状与所述基座 10的端面的形状相适配,如图9所示,所述基座10以及所述活动座体20的向对面均可以为具有圆角设计的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座体20面向所述基座10的端面还向所述基座10延伸出一壳体(图中未标识),当所述减震机构装配之后,所述壳体可基本包覆所述基座10和所述活动座体20之间的其他部件。
下面结合图8至图10对减震机构的装配进行示例性说明,用于示例性说明的减震机构的结构包括基座10、活动座体20,设置于活动座体20上的第一轴体40,设置于基座10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和第二轴体70,套设于第二轴体70上的减震件30,在所述活动座体20上的安装部21内与第二轴体70连接的限位件80。
所述安装部21内设凸缘22,所述减震件30包括连接部32。
其简易装配过程包括:
将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置于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中,并将减震件30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70上;
通过半开放式调节套筒调节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轴孔51孔径与所述第一轴体40的外径相适配,以保证第一轴体40在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 内运动方向的单一性;
将所述第一轴体40插入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并使第二轴体70和减震件30部分地穿过所述安装部21内的凸缘22;
在所述第二轴体70上通过所述安装部21安装所述限位件80,使所述限位件80与所述凸缘22卡持所述连接部32,完成安装。
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10对减震机构的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图8和图10示出了减震机构的两种工作状态。其中图8为活动座体20 沿A方向极限运动的状态,此时活动座体20与基座10的距离最大;图10为活动座体20沿B方向极限运动的状态,此时活动座体20与基座10的距离最小;所述减震机构的工作过程包括从图8状态向图10状态变化的过程和从图 10状态向图8状态变化的过程。
具体的,所述减震机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为对车辆(比如无人车)上的负载(比如车载云台)进行减震,具体将负载与所述减震机构的活动座体 20固定连接,同时将所述减震机构的基座10固定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上。以无人车、车载云台为例,在空间位置上所述车载云台、减震机构和无人车从上至下分布,在无人车在行进过程中,所述减震机构可减弱无人车在运动过程中,来自凹凸不平的地面或车轮(如麦克纳姆轮)本身的激励对车载云台的影响。无人车、减震机构和车载云台处于初始静止状态时,由于所述车载云台和活动座体20的本身的重量,初始状态下所述减震机构的减震件30处于压缩形变状态,即A、B中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或B方向的极限位置上。
那么,在所述减震机构的工作过程中,当无人车上的减震机构从初始状态(如初始状态为减震件30位于A、B中两个极限位置之间)向图8所示的状态变化时,减震件30的压缩量将变小,甚至压缩量变为零,特别地,在所述减震件30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所述减震件30在图8所示状态下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在图8状态下,所述安装部21 内的凸缘22压迫所述减震件30的连接部32,使其抵紧所述限位件80,所述限位件80限定了活动座体20沿A方向的运动范围。所述减震机构从图8状态向初始状态变化的过程为从初始状态向图8所示的状态变化的逆过程。
当无人车上的减震机构从初始状态向图10所示状态变化时,减震件30 的压缩量将进一步变大,直到所述活动座体20抵顶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基座10限定了所述活动座体20沿B方向的活动范围。在此图例中所述基座 10是作为限位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所述基座10上设置限位凸台,对所述活动座体20沿B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所述减震机构从图10状态向初始状态变化的过程为从初始状态向图10所示的状态变化的逆过程。
可以理解,在上述减震过程中,减震件30可由初始状态沿B方向运动再至A方向运动再至B方向如此反复运动,或由初始状态沿A方向运动再至B 方向运动再至A方向如此反复运动,以减弱诸如车载云台受到的震动。
所述减震机构另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为对飞行器(比如无人机)上的负载(比如云台)进行减震,具体将所述负载与所述减震机构的活动座体20固定连接,同时将所述减震机构的基座10固定于所述飞行器的机身上。以无人机、云台为例,在空间位置上所述无人机、减震机构和云台从上至下分布,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所述减震机构可减弱云台受到的震动。无人机、减震机构和云台处于初始静止状态时,由于所述云台和活动座体20的本身的重量,初始状态下所述减震机构的减震件30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即A、B中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或A方向的极限位置上。
那么,在所述减震机构的工作过程中,当无人机上的减震机构从初始状态(如初始状态为减震件30位于A、B中两个极限位置之间)向图8所示的状态变化时,减震件30的拉伸量进一步增加,在图8状态下,所述安装部21 内的凸缘22压迫所述减震件30的连接部32,使其抵紧所述限位件80,限位件80限定了活动座体20沿A方向的运动范围。
当无人机上的减震机构从初始状态向图10所示状态变化时,减震件30 的拉伸量将变小,甚至拉伸量变为0,直到所述活动座体20抵顶于所述基座 10上,特别地,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所述减震件30在图10所示状态下处于压缩形变状态。所述基座10限定了所述活动座体20沿B方向的活动范围。在此图例中基座10是作为限位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基座10上设置限位凸台,对活动座体20沿B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在上述减震过程中,减震件30可由初始状态(包括A方向的极限位置)沿B方向运动再至A方向运动再至B方向如此反复运动,或由初始状态沿A方向运动再至B方向运动再至A方向如此反复运动,以减弱诸如云台受到的震动。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减震结构的不同应用场景,减震结构中减震件30与基座10以及活动座体20的连接关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当活动座体20朝向重心方向时,减震件30需要与基座10固定连接,但当活动座体20 朝向重心方向的相反方向时,减震件30可以不与基座10以及活动座体20固定连接。
上述状态变化过程中,通过减震件30的形变来吸收外部震动,起到减震效果,配合调节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即可实现单向减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可调节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能够实现减震机构的第一轴体40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配合间隙的调节,通过根据减震机构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整配合间隙,可以保证第一轴体40在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中运动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基座10与活动座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单一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
参阅图11,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的局部视图,其包括主体1和与所述主体1连接的动力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主体1上还设置有上述的减震机构2,其中所述基座10与所述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体20用于连接负载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装置可以是无人飞行器、无人车、运动机器人或无人船等,所述负载3可以是云台或其他需要减震的设备。
其中,相对来说,无人飞行器可能存在多个方向的减震需求,则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可移动装置可以是无人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装置,结合图1至10,采用可调节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能够实现减震机构2的第一轴体40与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的配合间隙的调节,通过根据减震机构2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调整配合间隙,可以保证第一轴体40在半开放式导向套筒50中运动方向的单一性,使得基座10与活动座体20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单一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实现有效的单向减震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负载3在单一方向上的震动,保证负载3的稳定性。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活动座体和可变形的减震件;
所述减震件弹性设置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
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通过第一轴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半开放式导向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体可在所述半开放式套筒内往复运动,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配合间隙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第一开放槽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夹持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夹持件配合锁紧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在所述活动座体面向所述基座的一面,所述夹持件为半开放式调节套筒,所述第一锁紧件为螺钉;
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套设于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内;
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的第二开放槽的两侧边共同锁入所述螺钉,所述第二开放槽的大小随所述螺钉的锁紧而变小,以使所述第一开放槽的大小相应地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放式调节套筒中至少所述第二开放槽部分或全部悬空于所述基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的第一开放槽的两侧边共同锁入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开放槽的大小随所述第二锁紧件的锁紧而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为半开放式直线轴承或半开放式无油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活动座体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轴体的第二轴体,所述减震件与所述第二轴体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体设置在所述基座面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面上,所述减震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上并与所述基座抵持;
所述活动座体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二轴体的安装部,所述减震件、所述第二轴体均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包括减震部、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减震部靠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端或分别设于所述减震部的两端;
所述安装部为轴向孔,设于所述减震部靠近所述活动座体的一端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轴向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孔内设置有凸缘;
所述连接部包括支撑部和止挡部,所述支撑部收容在所述凸缘环绕形成的卡合孔内,所述止挡部承靠在所述凸缘上;
所述第二轴体位于所述轴向孔内的一端安装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轴体的端面,所述限位件用于配合所述基座限定所述活动座体以及所述减震件的运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包括两个或以上,所述减震件包括两个或以上,每个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内套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轴体,所述半开放式导向套筒与所述减震件呈间隔排列和/或矩阵排列。
13.一种可移动装置,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连接的动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机构,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体用于连接负载。
CN201820829176.1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Active CN208651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176.1U CN208651500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N201880016542.4A CN110896647B (zh) 2018-05-30 2018-09-18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PCT/CN2018/106305 WO2019227781A1 (zh) 2018-05-30 2018-09-18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9176.1U CN208651500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51500U true CN208651500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9176.1U Active CN208651500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N20188001654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896647B (zh) 2018-05-30 2018-09-18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654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896647B (zh) 2018-05-30 2018-09-18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8651500U (zh)
WO (1) WO20192277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647A (zh) * 2018-05-30 2020-03-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6760B2 (en) * 2010-06-22 2014-02-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hassis mounting system
US9212715B2 (en) * 2012-06-21 2015-12-15 Google Inc. Tunable vibration dampers
CN103754377A (zh) * 2014-01-10 2014-04-30 江苏艾锐泰克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 航拍云台
CN205078695U (zh) * 2015-10-21 2016-03-09 浙江智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轴飞行器上的减震装置
CN205136463U (zh) * 2015-10-29 2016-04-06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无人机拍摄支架减振装置
KR20170072673A (ko) * 2015-12-17 2017-06-27 모터웰 주식회사 자력을 이용한 짐벌 댐퍼
CN205738131U (zh) * 2016-01-29 2016-11-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云台及其承载支架
CN205715409U (zh) * 2016-04-18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无人机飞控减震器
CN205937611U (zh) * 2016-06-21 2017-02-08 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的减震装置
KR20180017411A (ko) * 2016-08-09 2018-02-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충격완화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인 비행체
CN106352012A (zh) * 2016-11-29 2017-01-25 浙江华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CN206626135U (zh) * 2017-02-28 2017-11-10 重庆零度智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球安装支架、减震装置及无人机云台
CN206889548U (zh) * 2017-05-26 2018-01-16 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 飞控设备减震装置
CN108006136A (zh) * 2017-10-19 2018-05-08 湖南鲲鹏智汇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用多级减振装置
CN208651500U (zh) * 2018-05-30 2019-03-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N210882657U (zh) * 2019-11-07 2020-06-30 深圳市可易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中使用且具备减震功能的功率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6647A (zh) * 2018-05-30 2020-03-2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N110896647B (zh) * 2018-05-30 2021-04-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7781A1 (zh) 2019-12-05
CN110896647B (zh) 2021-04-23
CN110896647A (zh) 2020-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8323B2 (en) Launch lock assemblies including axial gap amplification devices and spacecraft isolation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US8770513B2 (en) Resilient aircraft engine mounts and aircraft engine mount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EP2711300A2 (en) Launch lock assemblies with reduced preload and spacecraft isolation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60347444A1 (en) Aircraft spring assembly
CN208651500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可移动装置
CN107150789B (zh) 飞行器起落架组件
EP2634076A2 (en) Front fork spring leg
EP3696445B1 (en) Isolation coupler for a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ttentuating a load
US20180223947A1 (en) Payload shock and vibration isolator
EP3514404B1 (en) Hybrid motion mount system
CN113386978B (zh) 一种卫星展开机构
EP349568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mpening dynamic loading
US10940956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aircraft auxiliary power unit
CN113027902A (zh) 柔性铰链机构及包括其的负载运输装备
CN113335494A (zh) 一种飞机上翻式货舱门支撑结构和支撑方法
US11142322B1 (en) Attachment assembly for a dress cover and a cushion of an aircraft seat
EP3079984A1 (en) Optimized shear plunger for aircraft seats
US11383826B2 (en) Aircraft landing gear component
EP4134292A1 (en) Rubber bushing for railroad trucks
CN219056057U (zh) 一种平行减震机构
CN210123003U (zh) 一种飞行器减振装置和飞行器
US20230182892A1 (en) Self-sustaining shimmy damper system for landing gear shock strut assemblies
US2238179A (en) Adjustable engine mount
ITTO950885A1 (it) Organo di collegamento elastico con cedevolezza differenziata
Choi et al. Vibration isolation of precision payloads for aerial vehicles using magnetorheological isol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