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8029U - 循环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循环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8029U
CN208648029U CN201821177333.1U CN201821177333U CN208648029U CN 208648029 U CN208648029 U CN 208648029U CN 201821177333 U CN201821177333 U CN 201821177333U CN 208648029 U CN208648029 U CN 208648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component
driving
conveyor structure
carrier
zh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73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韵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ity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Damon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ity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Dam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ity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Damon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ity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Damon
Priority to CN2018211773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8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8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8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lays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循环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一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均包括首置机构、末置机构、中置机构;所述首置机构、末置机构均包括升降座、升降驱动装置、分别枢接在升降座上的若干个传动辊筒、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末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本实用新型可将载具进行循环输送。

Description

循环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输送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常通过利用载具承载工件,并通过利用输送线输送载具,以实现工件的输送。而现有的输送线一般包括输送机构,但该输送机构只能将载具进行单向输送,而无法将载具进行循环输送,从而造成使用较为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输送线,其可将载具进行循环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循环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均用于输送载具,并均包括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承载载具的两传送链、用于驱动该两传送链同步传输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一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均包括首置机构、末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中置机构;所述中置机构用于从首置机构接收载具并将载具输送至末置机构;所述首置机构、末置机构均包括升降座、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分别枢接在升降座上的若干个传动辊筒、设置在升降座上并用于驱动各传动辊筒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末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的末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座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与该若干个传动辊筒分别一一对应并依次啮合的若干个齿轮、固定在其中一传动辊筒上的从动带轮、固定在升降座上的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绕设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同步带;所述齿轮固定在对应传动辊筒上。
所述中置机构包括中置辊筒、用于带动该中置辊筒转动的第二电机。
该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均包括机架;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从动轴、用于带动该主动轴转动的第三电机、与该两传送链分别一一对应的两链轮单元;所述链轮单元包括固定在主动轴上的主动链轮、固定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链轮,所述传送链绕设在对应链轮单元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循环输送线,其通过采用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的结合设计,可利用第一输送机构输送载具,并通过利用第一移送组件将载具从第一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二输送机构,然后通过利用第二输送机构输送载具,再通过第二移送组件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从而可将载具进行循环输送,方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首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动辊筒与齿轮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10、第一输送机构;111、传送链;112、主动轴;113、从动轴;114、第三电机;115、链轮单元;116、主动链轮;117、从动链轮;120、第二输送机构;130、第一移送组件;140、第二移送组件;150、首置机构;151、升降座;152、升降驱动装置;153、传动辊筒;160、末置机构;170、中置机构;171、中置辊筒;172、第二电机;180、旋转驱动装置;181、齿轮;182、从动带轮;183、第一电机;184、主动带轮;185、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循环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机构110、第二输送机构120、第一移送组件130、第二移送组件140;所述第一输送机构110、第二输送机构120均用于输送载具,并均包括动力装置、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承载载具的两传送链111;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两传送链111同步传输;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30用于将载具从第一输送机构110移送至第二输送机构120,所述第二移送组件140用于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120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110上;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30、第二移送组件140均包括首置机构150、末置机构16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与第二输送机构120之间的中置机构170;所述中置机构170用于从首置机构150接收载具并将载具输送至末置机构160;所述首置机构150、末置机构160均包括升降座151、用于驱动升降座151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152、分别枢接在升降座151上的若干个传动辊筒153、设置在升降座151上并用于驱动各传动辊筒153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180;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30的首置机构15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传送链111之间,所述第一移送组件130的末置机构160位于第二输送机构120的两传送链111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140的首置机构150位于第二输送机构120的两传送链111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140的末置机构160位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传送链111之间。
在使用时,可将载具放置在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传送链111之上,并通过利用动力装置驱动该两传送链111同步传输,以将载具可进行输送,而在载具输送至对应第一移送组件130的首置机构150上,第一移送组件130的首置机构150的升降驱动装置152工作,并带动升降座151上升,以利用该若干个传动辊筒153将载具托起,然后通过利用旋转驱动装置180驱动该若干个传动辊筒153转动,以将载具进行输送,此时,第一移送组件130的中置机构170接收从第一移送组件130的首置机构150输送过来的载具,并将该载具输送输送至第一移送组件130的末置机构160,第一移送组件130的末置机构160的旋转驱动装置180驱动该若干个传动辊筒153转动,以将载具进行输送,然后再通过利用第一移送组件130的末置机构160的升降驱动装置152驱动升降座151下降,以带动载具下降,而在载具下降至与第二输送机构120的两传送链111相接触时,可通过利用该第二输送机构120的两传送链111将载具承托住,而此时,该升降座151继续下降而与载具相分离,之后,通过第二输送机构120可将该载具继续输送,并通过利用第二移送组件140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120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110上,然后再以上述方式不断工作,可将载具循环输送,从而方便于使用。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52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座151连接,而在使用时,通过利用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可带动升降座151升降。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升降驱动装置152采用气缸,可方便于安装。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80包括与该若干个传动辊筒153分别一一对应并依次啮合的若干个齿轮181、固定在其中一传动辊筒153上的从动带轮182、固定在升降座151上的第一电机183、固定在第一电机183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184、绕设于主动带轮184和从动带轮182上的同步带185;所述齿轮181固定在对应传动辊筒153上。而在使用时,第一电机183工作,可带动主动带轮184转动,从而可通过同步带185带动从动带轮182以及与从动带轮182相连的传动辊筒153转动,然后通过齿轮181的相互传动,可带动其他传动辊筒153转动。而通过将旋转驱动装置180采用上述结构,可带动该若干个传动辊筒153转动的同时,并可降低成本。
所述中置机构170包括中置辊筒171、用于带动该中置辊筒171转动的第二电机172。而在使用时,通过第二电机172带动中置辊筒171转动,以将载具进行输送。而在实际设计中,中置辊筒171的数量可依据第一输送机构110与第二输送机构120之间的间距、及中置辊筒171的直径而设置,而在本实施例中,该中置辊筒171设置为一个。
该第一输送机构110、第二输送机构120均包括机架;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主动轴112、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从动轴113、用于带动该主动轴112转动的第三电机114、与该两传送链111分别一一对应的两链轮单元115;所述链轮单元115包括固定在主动轴112上的主动链轮116、固定在从动轴113上的从动链轮117,所述传送链111绕设在对应链轮单元115的主动链轮116和从动链轮117上。而在使用时,第一输送机构110的第三电机114工作,可带动主动轴112连同该两链轮单元115的主动链轮116转动,从而可带动第一输送机构110的两传送链111同步传输。而第二输送机构12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输送机构110的工作原理相同,这里不做重复描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循环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均用于输送载具,并均包括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承载载具的两传送链、用于驱动该两传送链同步传输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一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用于将载具从第二输送机构移送至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均包括首置机构、末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之间的中置机构;所述中置机构用于从首置机构接收载具并将载具输送至末置机构;所述首置机构、末置机构均包括升降座、用于驱动升降座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分别枢接在升降座上的若干个传动辊筒、设置在升降座上并用于驱动各传动辊筒转动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一移送组件的末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的首置机构位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所述第二移送组件的末置机构位于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传送链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与该若干个传动辊筒分别一一对应并依次啮合的若干个齿轮、固定在其中一传动辊筒上的从动带轮、固定在升降座上的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绕设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的同步带;所述齿轮固定在对应传动辊筒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置机构包括中置辊筒、用于带动该中置辊筒转动的第二电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输送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均包括机架;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的从动轴、用于带动该主动轴转动的第三电机、与该两传送链分别一一对应的两链轮单元;所述链轮单元包括固定在主动轴上的主动链轮、固定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链轮,所述传送链绕设在对应链轮单元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
CN201821177333.1U 2018-07-24 2018-07-24 循环输送线 Active CN208648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7333.1U CN208648029U (zh) 2018-07-24 2018-07-24 循环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7333.1U CN208648029U (zh) 2018-07-24 2018-07-24 循环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8029U true CN208648029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8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7333.1U Active CN208648029U (zh) 2018-07-24 2018-07-24 循环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8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9415U (zh) 一种应用于金属件加工的全自动冲孔设备
CN105217070A (zh) 在线卧式环体缠绕包装机
CN107826780A (zh) 一种拆垛设备
CN110525962B (zh) 一种工件连续转运移送机构
CN112027632B (zh) 一种管件连续传送装置
CN207684300U (zh) 一种环规清洗机的上料系统
CN112621163A (zh) 一种圆盘工件滚珠放置装置
CN208278917U (zh) 一种循环输送线
CN208648029U (zh) 循环输送线
CN107055086A (zh) Pcb板的柔性输送装备
CN203316326U (zh) 一种冲压机械手料片涂油机构
CN205771655U (zh) 一种传送设备
CN207404506U (zh) 一种拆垛设备
CN208994642U (zh) 上下料运送线
CN207791937U (zh) 一种自动输送装置
CN207375216U (zh) 一种行走机构
CN207242846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物料排序输送机构
CN208561651U (zh) 一种真空灌装机
CN209506941U (zh) 一种桶口定位装置
CN113843625A (zh) 一种分体式齿轮箱加工装配工装及其装配方法
CN203565999U (zh) 齿轮轴滚齿机送料设备
CN208648431U (zh) 一种打胶水设备
CN203601882U (zh) 辅助升降输送装配平台
CN209667980U (zh) 一种纸筒抛光加工用传送装置
CN110224340A (zh) 一种用于岸电伸缩臂电缆卷车的电缆输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