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4816U -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34816U CN208634816U CN201821406914.8U CN201821406914U CN208634816U CN 208634816 U CN208634816 U CN 208634816U CN 201821406914 U CN201821406914 U CN 201821406914U CN 208634816 U CN208634816 U CN 2086348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olding section
- led substrate
- supporting part
- 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目的是在抑制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多个基板彼此牢固地连结。连结部件(9)具有与第一LED模块(4A)所具有的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卡合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连结部件(9)具有与第二LED模块(4B)所具有的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卡合的一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92)。连结部件(9)具有支承第一卡合部(91)和第二卡合部(92)的支承部(90)。连结部件(9)在将支承部(90)配置在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第一LED模块(4A)与第二LED模块(4B)连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更详细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将2个以上的LED模块连结而成的光源装置、具有该光源装置的照明装置、具有该照明装置的照明器具、以及具有多个照明器具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例,例示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7-130424号)记载的照明装置。文献1记载的照明装置具备2个长条的安装基板。在各安装基板的表面,沿着安装基板的长边方向排列为一列而安装有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此外,在各安装基板的表面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分别安装有连接器。安装在各安装基板上的连接器彼此被直接连接。多个安装基板沿着长边方向以直线状排列地配置,并且在将相互的连接器彼此连接的状态下由推压部件连结。
推压部件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基座部、和从基座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分别突出的突出部。推压部件的各突出部被插入到设置在邻接的2个安装基板上的贯通孔中。即,推压部件通过使各突出部插入到对应的安装基板的贯通孔中,将邻接的2个安装基板连结。
另外,在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中,从安装基板的背面侧插入到贯通孔中并在安装基板的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有可能将LED的光遮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光的遮挡的同时将多个基板彼此牢固地连结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具备:多个LED模块;以及连结部件,将上述多个LED模块中的相邻的第一LED模块与第二LED模块连结。包括上述第一及第二LED模块在内的上述多个LED模块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LED;以及LED基板,在表面安装有上述LED。上述连结部件具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一LED模块所具有的第一LED基板的边缘卡合;一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与上述第二LED模块所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边缘卡合;以及支承部,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上述连结部件在将上述支承部配置在上述第一LED基板及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上述第一LED模块与上述第二LED模块连结。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各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分别构成为,与上述第一LED基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上述第一LED基板上的上述LED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分别构成为,与上述第二LED基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上述第二LED基板上的上述LED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
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第一LED基板的边缘,在上述第一卡合部所卡合的部位设有槽;在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边缘,在上述第二卡合部所卡合的部位设有槽。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光源装置具备: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一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一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一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二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以及一个以上的电线,将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在上述第一LED基板及上述第二LED基板的各自的表面侧保持上述电线的一个以上的电线保持部。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一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二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一LED基板的端部;上述第二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一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二LED基板的端部;在上述第一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一缺口;在上述第二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二缺口;上述电线保持部被插通到上述第一缺口及上述第二缺口。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平板状;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和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部分以外的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具备上述光源装置、和收容上述光源装置的壳体。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具有上述照明装置、和支承上述照明装置的器具主体。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系统具有多个上述照明器具。多个上述照明器具具有将在排列配置为一列的状态下相邻的2个上述照明器具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具有能够在抑制光的遮挡的同时将多个基板彼此牢固地连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主视图。
图3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仰视图。
图4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后视图。
图5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左侧视图。
图6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右侧视图。
图7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纵剖视图。
图8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横剖视图。
图9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同上的光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中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同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13是同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省略的后视图。
图14是同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省略的侧视图。
图15是同上的光源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16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器具主体的主视图。
图17是同上的器具主体的左侧视图。
图18是构成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系统的2台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19是同上的2台照明器具的将一部分剖断的仰视图。
图20是同上的2台照明器具的将一部分省略的纵剖视图。
图21是同上的照明系统中的照明器具和入线配件的立体图。
图22是同上的照明器具和入线配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同上的照明系统中的照明器具和终端配件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照明器具
1A、1B 照明器具
2 器具主体
3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
4 LED模块
4A 第一LED模块
4B 第二LED模块
9 连结部件
10 照明系统
15 光源装置
40 LED
41 LED基板
41A 第一LED基板
41B 第二LED基板
42A、42B 插座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42E、42F 插座连接器(第二连接器)
43C、43D 电线
46A 第一缺口
46B 第二缺口
90 支承部
91 第一卡合部
92 第二卡合部
93 电线保持部
410A、410B 上侧槽(槽)
411A、411B 下侧槽(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的实施方式。在下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及厚度各自的比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起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可以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如图1~图6所示,具有相当于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3和支承光源单元3的器具主体2。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想了照明器具1设置于作为建材的墙壁的情况。因此,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朝向规定为照明器具1及光源单元3、器具主体2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朝向。另外,设置照明器具1的建材并不限定于墙壁,也有在顶棚或地板等的墙壁以外的建材设置照明器具1的情况。
光源单元3如图7~图10所示,具备光源装置15、点亮装置5、壳体6、罩7和2个末端部件8。
光源装置15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是2个)LED模块4、和将多个LED模块4中的相邻的第一LED模块4A与第二LED模块4B连结的连结部件9。另外,光源装置15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LED模块4。
2个LED模块4分别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40、在前表面安装有多个LED40的LED基板41、安装于LED基板41的前表面上的多个插座连接器42和多个电线43。
LED基板41例如由玻璃布基材环氧树脂基板等树脂制的绝缘基板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条的矩形平板状。但是,2个LED基板4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不同。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LED基板4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较长的LED模块4称作第一LED模块4A,将LED基板4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较短的LED模块4称作第二LED模块4B。此外,有时将第一LED模块4A所具有的LED基板41称作第一LED基板41A,将第二LED模块4B所具有的LED基板41称作第二LED基板41B。
LED40例如是照明用白色LED。但是,LED也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LED40在LED基板41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沿着LED基板4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以等间隔地排列为1列的方式安装(参照图10)。
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前表面,安装有合计4个插座连接器42(42A、42B、42C、42D)。4个插座连接器42A~42D中的2个插座连接器42A、42B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右侧的端部前表面被分配安装到LED40的上下两侧。
其余2个插座连接器42C、42D在第一LED基板41A的长边方向中央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排列而安装在LED40的下侧。但是,2个插座连接器42C、42D在左右方向上错开而安装(参照图10)。
在第一LED基板41A中,在比2个插座连接器42C、42D靠中央(靠右)的下端部设有3个电线插通槽44(44A、44B、44C)。
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前表面,安装有2个插座连接器42(42E、42F)。2个插座连接器42E、42F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左侧的端部前表面中被分配安装在LED40的上下两侧。
多个(在图示例中是4根)电线43(43A、43B、43C、43D)中的1根电线43A将第一LED模块4A的插座连接器42A与第二LED模块4B的插座连接器42E电连接(参照图10)。
此外,电线43B将第一LED模块4A的插座连接器42B与第二LED模块4B的插座连接器42F电连接。即,第一LED模块4A的多个LED40和第二LED模块4B的多个LED40由2根电线43A、43B和4个插座连接器42A、42B、42E、42F电连接。
其余2根电线43C、43D中的1根电线43C将第一LED模块4A的插座连接器42C与插头连接器45电连接。另一根电线43D将第一LED模块4A的插座连接器42D与插头连接器45电连接(参照图10)。这2根电线43C、43D在从前方向后方插通到左端的电线插通槽44A之后,从后方向前方插通到中央的电线插通槽44B,再从前方向后方插通到右端的电线插通槽44C(参照图10)。即,LED基板41通过插通到3个电线插通槽44A、44B、44C中,将2根电线43C、43D有张力地固定。另外,设置在2根电线43C、43D的前端上的插头连接器45与后述的点亮装置5的输出连接器500电连接。
连结部件9如图11所示,具有一对第一卡合部91、一对第二卡合部92、一对电线保持部93、两对突起94和支承部90。支承部90形成为四边形的平板状。在支承部90的上部及下部,各设有3个分别将支承部90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第一方孔901。设置在支承部90的上部的3个第一方孔901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为一列的方式将支承部90贯通。设置在支承部90的下部的3个第一方孔901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为一列的方式将支承部90贯通。此外,在支承部90的左右两端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分别各设有一个将支承部90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第二方孔902。但是,第二方孔902被形成为,孔径比第一方孔901大。
一对第一卡合部91及一对第二卡合部92分别被形成为钩形(L字形)。对各第一卡合部91而言,在支承部90的前表面中的左上及左下的部分各支承着一个第一卡合部。对各第二卡合部92而言,在支承部90的前表面中的右上及右下的部分各支承着一个第二卡合部。在支承部90中,支承着第一卡合部91的部分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和支承着第二卡合部92的部分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因四个角的各第一方孔901而变得比支承部90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小。因此,一对第一卡合部91及一对第二卡合部92与没有第一方孔901的情况相比,更容易相对于支承部90在上下方向上挠曲。
一对电线保持部93分别被形成为钩形(L字形)。对各电线保持部93而言,在支承部90的前表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上端及下端各支承一个电线保持部。在支承部90中,支承着各电线保持部93的部分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因一对第一方孔901而变得比支承部90的中央部分的宽度(上下方向的长度)小。因此,一对电线保持部93与没有第一方孔901的情况相比,更容易相对于支承部90在上下方向上挠曲。
两对突起94分别被形成为多面体形状。两对突起94中的一对突起94从支承部90的后表面中的上端朝上突出。此外,从前方观察,上侧的电线保持部93配置在这一对突起94之间。两对突起94中的其余一对突起94从支承部90的后表面中的下端朝下突出。此外,从前方观察,下侧的电线保持部93配置在这些其余的一对突起94之间。
连结部件9如图12~图14所示,通过使一对第一卡合部91分别卡合到第一LED基板41A的右端部中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中对应的一侧的边缘而安装于第一LED基板41A。这里,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右端部中的上侧的边缘设有长方形状的上侧槽410A,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右端部中的下侧的边缘设有长方形状的下侧槽411A。上侧的第一卡合部91在从后方插通到上侧槽410A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一LED基板41A的前表面中的上侧槽410A的封闭端的周边部分。下侧的第一卡合部91在从后方插通到下侧槽411A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一LED基板41A的前表面中的下侧槽411A的封闭端的周边部分。
此外,连结部件9通过使一对第二卡合部92分别卡合到第二LED基板41B的上下两侧的边缘中对应的一侧的边缘而安装于第二LED基板41B。这里,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左端部中的上侧的边缘设有长方形状的上侧槽410B,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左端部中的下侧的边缘设有长方形状的下侧槽411B。上侧的第二卡合部92在从后方插通到上侧槽410B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二LED基板41B的前表面中的上侧槽410B的封闭端的周边部分。下侧的第二卡合部92在从后方插通到下侧槽411B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二LED基板41B的前表面中的下侧槽411B的封闭端的周边部分。
进而,上侧的电线保持部93从后方插通到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右上角设置的第一缺口46A和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左上角设置的第二缺口46B中而向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前方突出。下侧的电线保持部93从后方插通到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右下角设置的第一缺口46A和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左下角设置的第二缺口46B中而向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前方突出。
这里,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卡合在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因此,与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相比,能够使从多个LED40到第一卡合部91的距离及从多个LED40到第二卡合部92的距离变大。结果,光源装置15能够在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牢固地连结。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卡合部91在第一LED基板41A的前表面中位于安装有右端的LED40的位置与安装有从右端起第二个LED40的位置之间(参照图12及图14)。同样,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二卡合部92在第二LED基板41B的前表面中位于安装有左端的LED40的位置与安装有从左端起第二个LED40的位置之间。因而,能够使从第一LED基板41A的右端的LED40及从右端起第二个LED40放射的光更不易被第一卡合部91遮挡。同样,能够使从第二LED基板41B的左端的LED40及从左端起第二个LED40放射的光更不易被第二卡合部92遮挡。
进而,连结部件9的一对第一卡合部91在第一LED基板41A的上下两侧的边缘各卡合一个。此外,连结部件9的一对第二卡合部92在第二LED基板41B的上下两侧的边缘各卡合一个。因而,光源装置15能够提高由连结部件9连结的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的连结强度。
此外,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向在第一LED基板41A和第二LED基板41B的各自的上下两侧的边缘设置的槽(上侧槽410A;410B和下侧槽411A;411B)各插通一个。由此,连结部件9在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上不伸出到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之外,所以能够实现光源装置15的小型化。
此外,一对电线保持部93中的上侧的电线保持部93以钩挂的方式保持将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A与第二LED基板41B的插座连接器42E电连接的电线43A(参照图12)。下侧的电线保持部93以钩挂的方式保持将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B与第二LED基板41B的插座连接器42F电连接的电线43B。这里,从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左右方向观察时,一方的电线保持部93在比将插座连接器42A、42B以最短距离连结的假想的直线更远离LED40的位置上保持电线43A。同样,从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左右方向观察时,另一方的电线保持部93在比将插座连接器42E、42F以最短距离连结的假想的直线更远离LED40的位置上保持电线43B。因而,从第一LED基板41A的右端的LED40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左端的LED40放射的光不易被电线43A、43B遮挡。
进而,光源装置15使一对电线保持部93插通到第一缺口46A和第二缺口46B中,使其在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上不伸出到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之外。结果,光源装置15中,不使一对电线保持部93伸出到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之外,所以能够实现小型化。
点亮装置5具有将从外部的电源(例如,商用的电力系统)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电路、和根据从外部接受到的控制信号对电力变换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电力变换电路例如具有功率因数改善电路和降压斩波电路(降压变换器)。控制电路例如构成为,通过对降压变换器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调整从输出连接器500输出的直流电流而对LED模块4进行调光。但是,省略这样的电力变换电路及控制电路的详细的电路结构的图示及说明。
点亮装置5具备电路基板50(参照图10)。电路基板50例如形成为矩形平板状。在电路基板50安装有构成电力变换电路及控制电路的各种各样的电路零件58。
在电路基板50的前表面中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端子台51。第一端子台51是具有2个极的无螺纹紧固件的端子台。并且,在第一端子台51的各极上,分别电连接着2根第一电源线52中的对应的一根第一电源线52。另外,2根第一电源线52的各导体与第一电源连接器53的2个触头中的对应的触头电连接。
在电路基板50的前表面中的左端安装有第二端子台54。第二端子台54是与第一端子台51相同的具有2个极的无螺纹紧固件的端子台。并且,在第二端子台54的各极上,分别电连接着2根第二电源线55中的对应的一根第二电源线55。进而,2根第二电源线55的各导体与第二电源连接器56的2个触头中的对应的触头电连接。另外,第一端子台51的各极和第二端子台54的各极通过电路基板50的导体电连接。此外,作为第一电源连接器53的插头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与作为第二电源连接器56的插座连接器连接。
进而,在电路基板50的前表面中的左端,安装有一个输出连接器500和2个控制用连接器501、502。输出连接器500经由电路基板50的导体而与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端子电连接。并且,输出连接器500与在LED模块4(4A)的2根电线43C、43D的前端设置的插头连接器45连接。
此外,在2个控制用连接器501、502的各自上,电连接着用来传送控制信号的信号线缆503、504。与一方的控制用连接器501电连接的信号线缆503被引出到电路基板50的左侧。与另一方的控制用连接器502电连接的信号线缆504被引出到电路基板50的右侧。在一方的信号线缆503的前端电连接着第一信号连接器505。在另一方的信号线缆504的前端上电连接着第二信号连接器506。此外,构成为,作为第一信号连接器505的插座连接器能够与作为第二信号连接器506的插头连接器连接。
壳体6形成为具有长条的底壁60和从底壁60的沿着长边方向的上端及下端向前方突出的一对侧壁61的方流槽(日文原文:樋)状(参照图10)。另外,壳体6是聚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挤压成形体。
在各侧壁61的外侧面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处610(参照图8及图10)。
在各侧壁61分别设有被卡合部62。被卡合部62是长条的矩形平板状,形成为,从凹处610的后端朝向前方与凹处610的底面平行地突出(参照图8)。
在各侧壁61,分别设有卡合槽63和卡合突部64。卡合槽63在侧壁61的内侧面的后端部分上以遍及侧壁6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全长沿上下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及图10)。
卡合突部64在侧壁61的内侧面的前端部分上以遍及侧壁6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全长沿上下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及图10)。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在底壁60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的位置分别贯通着各一个圆形的螺钉插通孔。
罩7具有从前方观察的形状是长方形状的罩主体70、和从罩主体70的一对长边分别向后方突出的一对脚部71(参照图10)。罩主体70和一对脚部71例如通过聚碳酸酯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挤压成形而一体地形成。
罩主体70朝向前方以弧状弯曲。罩主体70构成为,使从LED模块4放射的光透射及扩散(参照图9)。
一对脚部71分别形成为长条的板状。各脚部71具有保持部72及卡挂部73(参照图10)。
保持部72具有一对突片720。一对突片720在脚部71的内侧面的前端部分上遍及脚部71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全长在上下方向上突出。一对突片720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保持部72以将LED基板41的端部夹在一对突片720之间的方式保持LED模块4(参照图8)。
卡挂部73形成为长条的三角柱状。卡挂部73在脚部71的外侧面的后端部分上遍及脚部71的长边方向的全长在上下方向上突出(参照图8及图10)。卡挂部73从后方卡挂在设置于壳体6的侧壁61上的卡合突部64(参照图8)。
2个末端部件8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构造(参照图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配置在罩7的左侧的末端部件8称作第一末端部件8A、将配置在罩7的右侧的末端部件8称作第二末端部件8B。
末端部件8具有第一末端部81、第二末端部82、连结部83。末端部件8还具有底板部84、一对侧板部85、一对突部86。另外,末端部件8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成形体构成。
第一末端部81形成为大致半圆板状(参照图5及图6)。在第一末端部81的内侧面(与罩7对置的一侧的面)设有弧状的肋810(参照图8)。
第二末端部82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板状(参照图5及图6)。在第二末端部82的外侧(与第一末端部81对置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凸台820。凸台820形成为轴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大致半圆筒形状。在凸台820的后表面设有开口。从凸台820的开口拧入自攻螺钉(tapping screw)。即,在凸台820的后表面上以螺钉固定有后述的绳保持配件822。
在第一末端部件8A的第二末端部82安装有第二电源连接器56(参照图7)。此外,在第一末端部件8A的第二末端部82安装有信号线缆503(参照图5)。信号线缆503以将第二末端部82贯通的状态安装于第二末端部82。
在第二末端部件8B的第二末端部82安装有第一电源线52及信号线缆504(参照图6及图7)。第一电源线52及信号线缆504以将第二末端部82贯通的状态安装于第二末端部82。但是,在第一电源线52及信号线缆504安装有张力固定件57(参照图7)。
连结部83具有从前后方向观察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底面部830、和从底面部830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前方突出的一对侧面部831(参照图10)。在底面部830及一对侧面部831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连结有第一末端部81,在底面部830及一对侧面部83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结有第二末端部82(参照图7及图10)。
底面部830形成为,随着从各侧面部831朝向底板部8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以阶梯状向前方突出(参照图10)。
在各侧面部83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中的与第一末端部81相反侧的端部上分别设有突部86。各突部86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从对应的侧面部831的端部与侧面部831平行地突出。另外,各突部86的后端部分朝向内侧(上侧的突部86的下侧、下侧的突部86的上侧)弯曲(参照图8)。
末端部件8的底板部84形成为矩形平板状。底板部84从第二末端部82的侧面向与连结部83相反侧突出(参照图10)。在底板部84的前表面的前端部分,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有一个螺钉固定部840及2个突起841(参照图10)。
螺钉固定部840形成为在底板部84的后表面具有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状。螺钉固定部840配置在底板部84的前表面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在螺钉固定部840的内周面,通过从底板部84的后表面的开口拧入的自攻螺钉(固定螺钉800)而形成螺纹槽。
2个突起841配置在底板部84的前表面的短边方向的两端。各突起841被形成为方柱状(参照图10)。
一对侧板部85从底板部84的前表面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两端向前方突出。各侧板部85形成为矩形平板状。此外,在各侧板部85的外侧面设有卡合突起850。卡合突起850从侧板部85的外侧面的后端部分遍及侧板部85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全长以直线状突出(参照图10)。
接着,说明光源装置15的组装步骤。首先,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者将连结部件9的一对第一卡合部91从后方向第一LED基板41A的上侧槽410A和下侧槽411A各插通一个,对连结部件9施加推力以使其靠近第一LED基板41A。于是,被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推压而一对第一卡合部91以从第一LED基板41A远离的方式朝外挠曲。并且,如果各第一卡合部91的前端越过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则挠曲的各第一卡合部91回到原来的状态,各第一卡合部91与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卡合。进而,作业者将连结部件9的一对第二卡合部92从后方向第二LED基板41B的上侧槽410B和下侧槽411B各插通一个,对连结部件9施加推力以使其靠近第二LED基板41B。于是,被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推压而一对第二卡合部92以从第二LED基板41B远离的方式朝外挠曲。并且,如果各第二卡合部92的前端越过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则挠曲的各第二卡合部92回到原来的状态,各第二卡合部92与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卡合。这样,第一LED基板41A和第二LED基板41B以沿着长边方向排列的状态被连结部件9连结。
接着,作业者在将电线43A分别与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A和第二LED基板41B的插座连接器42E电连接之后,使上侧的电线保持部93保持电线43A。进而,作业者在将电线43B分别与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B和第二LED基板41B的插座连接器42F电连接之后,使下侧的电线保持部93保持电线43B。
接着,作业者将电线43C连接到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C,将电线43D连接到第一LED基板41A的插座连接器42D。作业者将这2根电线43C、43D插通到3个电线插通槽44A~44C中,使第一LED基板41A保持电线43C、43D。
通过以上的步骤,光源装置15的组装作业完成。但是,上述的组装步骤是一例,也可以将一部分的步骤的顺序替换。
另外,在光源装置15中,第二LED基板41B也可以具有与第一LED基板41A相同的构造。第一LED基板41A在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上侧槽410A及下侧槽411A(参照图10)。此外,虽然在图10中省略了图示,但第一LED基板41A与右侧的端部同样,在左侧的端部也安装有2个插座连接器。配置在左侧的第一LED基板41A的右侧的端部的2个插座连接器42A、42B和配置在右侧的第一LED基板41A(相当于第二LED基板)的左侧的端部的2个插座连接器由2根电线43A、43B电连接。但是,由于2个插座连接器42A、42B的电气性的极性不同,所以需要将各第一LED基板41A的2个插座连接器42A、42B正确地组合而连接。
所以,在连结部件9及第一LED基板41A的各自上设有限制2个第一LED基板41A彼此的朝向的构造,以使得将2个第一LED基板41A的2个插座连接器42A、42B以正确的组合连接。具体而言,在连结部件9中,支撑于支承部90的上部的第一卡合部91与第二卡合部92的间隔S1比支承于支承部90的下部的第一卡合部91与第二卡合部92的间隔S2大(参照图12)。此外,从第一LED基板4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到上侧槽410A的距离比从第一LED基板41A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到下侧槽411A的距离大(参照图12)。因而,光源装置15构成为,只要不以2个第一LED基板41A的上侧槽410A彼此沿着第一LED基板41A的长边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则不能用连结部件9将2个第一LED基板41A连结。所以,光源装置15中能够防止第一LED基板41A和相当于第二LED基板的第一LED基板41A以错误的朝向被连结部件9连结。
接着,说明光源单元3的组装步骤。但是,第二电源连接器56及信号线缆503相对于第一末端部件8A的第二末端部82的安装和第一电源线52及信号线缆504相对于第二末端部件8B的第二末端部82的安装在事前完成。
首先,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者从罩7的一端(例如左端)向保持部72的一对突片720之间插入LED基板41的端部,使罩7的保持部72保持LED模块4(光源装置15)(参照图7及图8)。此时,罩7的后侧的突片720被夹入到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与两对突起94之间(参照图15)。进而,作业者将罩7的左端部插入到第一末端部件8A的一对侧面部831及突部86之间。
接着,作业者将LED模块4的插头连接器45连接到点亮装置5的输出连接器500。此外,作业者将连接在第二电源连接器56上的第二电源线55连接到点亮装置5的第二端子台54,将连接在第一信号连接器505上的信号线缆503连接到控制用连接器501。进而,作业者将连接在第一电源连接器53上的第一电源线52连接到点亮装置5的第一端子台51,将连接在第二信号连接器506上的信号线缆504连接到点亮装置5的控制用连接器502。
接着,作业者将点亮装置5和保持了LED模块4的罩7收纳到壳体6中。首先,作业者从壳体6的左端插入罩7的卡挂部73,使卡挂部73卡合在壳体6的卡合突部64上而将罩7安装到壳体6。此外,作业者将第一末端部件8A的一对突起841从后方嵌合到设置在电路基板50的左端的一对嵌合孔507中。作业者从壳体6的左端将点亮装置5的电路基板50的上下两侧的端部插入到壳体6的卡合槽63,将电路基板50的端部卡合到壳体6的卡合槽63而将点亮装置5安装到壳体6(参照图7及图8)。进而,作业者将设置在第一末端部件8A的一对侧板部85的外侧面上的卡合突起850插入到壳体6的卡合槽63,将第一末端部件8A的卡合突起850卡合到壳体6的卡合槽63而将第一末端部件8A安装到壳体6的左端。此外,作业者将壳体6的各侧壁61的前端部分插入到在第一末端部件8A的一对突部86与罩7的一对脚部71之间产生的空间中。
接着,作业者将罩7的右端部插入到第二末端部件8B的一对侧面部831及突部86之间。进而,作业者将设置在第二末端部件8B的一对侧板部85的外侧面上的卡合突起850插入到壳体6的卡合槽63,将第二末端部件8B的卡合突起850卡合到壳体6的卡合槽63而将第二末端部件8B安装到壳体6的右端。
最后,作业者将末端部件8以螺钉固定到壳体6。具体而言,作业者向设置在壳体6的底壁60的左端上的贯通孔600插入作为自攻螺钉的固定螺钉800。并且,作业者通过将插通到贯通孔600中的固定螺钉800拧入到第一末端部件8A的螺钉固定部840中,将第一末端部件8A以螺钉固定到壳体6(参照图7)。同样,作业者向设置在壳体6的底壁60的右端上的贯通孔600插入作为自攻螺钉的固定螺钉800。并且,作业者通过将插通到贯通孔600中的固定螺钉800拧入到第二末端部件8B的螺钉固定部840中,将第二末端部件8B以螺钉固定到壳体6(参照图7)。
通过以上的步骤,光源单元3的组装作业完成。但是,上述的组装步骤是一例,也可以将一部分的步骤的顺序替换。
这里,在光源单元3中,形成罩7的材料(聚碳酸酯树脂)与形成末端部件8的材料(PBT树脂)不同,并且罩7的长边方向的尺寸比末端部件8的长边方向的尺寸非常大(长)。因此,在光源单元3中,可以认为LED模块4的点亮中的罩7的膨胀量比末端部件8的膨胀量大。因而,如果在LED模块4灭掉的状态下第一末端部81与罩7的端部接触,则当在LED模块4的点亮中罩7膨胀时,有可能在罩7和第一末端部81上发生过大的应力。
所以,在光源单元3中,将罩7的尺寸等设计为,常温下在第一末端部81与罩7的端部之间隔开稍稍的间隙(例如,1mm~2mm)。因此,即使在LED模块4的点亮中罩7热膨胀,罩7的端部也不易接触第一末端部81,所以能够大幅减小在罩7和第一末端部81上发生过大的应力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在罩7的端部与第一末端部81之间存在间隙,则有可能导致灰尘或虫子等异物穿过间隙而侵入到光源单元3内(由罩7和LED模块4包围的空间内)。
因此,在光源单元3中,在各末端部件8A、8B的第一末端部81与罩7的两端部之间分别配置有密封部30(参照图7及图10)。密封部30例如由硅橡胶形成为大致半圆环状(参照图10)。密封部30通过密接于第一末端部81和罩7,将第一末端部81与罩7的间隙密封(参照图7)。通过由密封部30将第一末端部81与罩7的间隙密封,能够在抑制异物向光源单元3内侵入的同时,减小在热膨胀时在罩7的端部和第一末端部81上发生的应力。
器具主体2如图1所示,具备主体部20和一对支承部件21。主体部20由锌钢板等金属板形成为方流槽状。主体部20具有形成为长条的矩形平板状的底部200、和从沿着底部200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上端及下端)分别向前方突出的一对侧部201。
底部200具有一对被嵌合部202、一对连结部205、一对安装孔206和多个突部207。
被嵌合部202具有3个嵌合孔(第一嵌合孔202A、第二嵌合孔202B、第三嵌合孔202C)。第一嵌合孔202A和第二嵌合孔202B是相同尺寸的方孔,第三嵌合孔202C是比第一嵌合孔202A及第二嵌合孔202B小的方孔。第一嵌合孔202A、第三嵌合孔202C和第二嵌合孔202B以沿着底部200的长边方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配置。即,在第一嵌合孔202A与第二嵌合孔202B之间配置有第三嵌合孔202C。
对连结部205而言,在底部20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左端)和另一端(右端)分别各设有一个。左侧的连结部205在底部200的左端被形成为从比底部200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上的范围整体向外侧(左侧)突出的矩形平板状。另一方面,右侧的连结部205在底部200的右端被形成为从比底部200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靠下的范围整体向外侧(右侧)突出的矩形平板状。
对安装孔206而言,在底部200的左端及右端分别各设有一个。安装孔206是长孔。各安装孔206以使长轴的方向与底部200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将底部200贯通。
对多个突部207而言,在底部200的左端及右端分别各设有2个,合计设有4个。各突部207在底部200的左端及右端被形成为从安装孔206的上下两侧朝向后方突出的圆顶状(参照图1及图3~图6)。
各侧部201具有一对开口部203、一对限制部204和绳卡止部208(参照图1)。
对开口部203而言,在侧部201的左端及右端的前端部分各设有一个。各开口部203被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的外形形状是长方形的槽状。另外,各开口部203在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二嵌合孔202B和第三嵌合孔202C大致相同的位置。
限制部204具有在侧部201从开口部203的3个边(缘)向侧部201的外侧突出的3个突片2041、和与3个突片2041的前端相连的限制片2040。限制片2040被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另外,限制部204(限制片2040及3个突片2041)优选的是通过对构成侧部201的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与侧部201一体地形成。
对绳卡止部208而言,在上侧的侧部201的右端和下侧的侧部201的左端分别各设有一个(参照图1)。各绳卡止部208具有正方形状的插通孔2080、圆形的防松脱孔2081、和将插通孔2080的一个顶点与防松脱孔2081连结的连结槽2082。绳卡止部208优选的是通过对构成侧部201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将插通孔2080、防松脱孔2081和连结槽2082一体地形成。
支承部件21具有与设置在壳体6的侧壁61上的被卡合部62卡合的一对卡合部210、和使各卡合部210在与侧壁61的外侧面接触及分离的方向(上下方向)上位移的位移部211。此外,支承部件21具有向卡合部210与被卡合部62卡合的朝向推压壳体6的弹簧部212、和与设置在主体部20上的被嵌合部202嵌合的嵌合部213。进而,支承部件21具有矩形平板状的板部214。另外,支承部件21所具有的一对卡合部210、一对位移部211、弹簧部212、嵌合部213及板部214通过对不锈钢板等金属板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一体地形成。
一对位移部211从板部21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各突出有一个。各位移部211具有从板部214的上端或下端向斜前方突出的第一位移片211A、和从第一位移片211A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第二位移片211B。从板部214的上端突出的位移部211以朝上挠曲的方式位移,从板部214的下端突出的位移部211以朝下挠曲的方式位移。
一对卡合部210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大致U字状。各卡合部210以从一对位移部211中的对应的位移部211的第二位移片211B的前端(尖端)向后方U形弯折的方式突出(参照图17)。
弹簧部212在从前方观察时形成为大致C字状(参照图10及图16)。弹簧部212从板部214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向远离板部214的朝向突出。弹簧部212的两臂以随着远离板部214而逐渐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曲。将弹簧部212的两臂相连的弹簧部212的前端部分朝向前方平缓地突出。另外,弹簧部212的前端部分具有将壳体6推压的推压面2120、和以随着远离推压面2120而与壳体6的距离变大的方式弯曲的曲面2121(参照图7)。
嵌合部213具有第一嵌合片2131、第二嵌合片2132、第三嵌合片2133、第四嵌合片2134和嵌合爪2135(参照图1)。其中,第一嵌合片2131、第二嵌合片2132、第三嵌合片2133、第四嵌合片2134及嵌合爪2135通过对板部214实施切出等加工而与板部214一体地形成。
第一嵌合片2131通过将板部214的中央部分向后方切出而形成为钩形。嵌合爪2135通过将第一嵌合片2131的一部分向前方切出而形成为矩形平板状。
第二嵌合片2132、第三嵌合片2133及第四嵌合片2134设置在板部214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中的与弹簧部212相反侧的端部。第二嵌合片2132通过将板部214的端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后方切出而形成为钩形。第三嵌合片2133由板部214的端部中的第二嵌合片2132的上侧的部分构成。第四嵌合片2134由板部214的端部中的第二嵌合片2132的下侧的部分构成。第三嵌合片2133及第四嵌合片2134的各自的前端部分向前方折起。
支承部件21通过以下这样的步骤固定于主体部20。支承部件21的第一嵌合片2131从前方插入到主体部20的第一嵌合孔202A中,支承部件21的第二嵌合片2132从前方插入到主体部20的第二嵌合孔202B中。并且,如果使支承部件21与主体部20的底部200平行地移动,则从第一嵌合片2131切出的嵌合爪2135从后方插入到主体部20的第三嵌合孔202C中。此外,如果使支承部件21与主体部20的底部200平行地移动,则第二嵌合片2132向第二嵌合孔202B的侧方移动而与底部200的后表面接触。即,通过使嵌合爪2135嵌合到第三嵌合孔202C中而限制相对于底部200的移动、并且通过由第二嵌合片2132、第三嵌合片2133及第四嵌合片2134夹住底部200,从而支承部件21被固定到主体部20。另外,在支承部件21被固定到主体部20的状态下,支承部件21的卡合部210及第二位移片211B与主体部20的侧部201的开口部203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接着,说明照明器具1的施工步骤。
进行施工作业的作业者首先将器具主体2向建材(例如墙壁)安装。作业者将木螺钉等安装螺钉插通到主体部20的一对安装孔206中,将主体部20用螺钉固定到墙壁上。
接着,作业者将光源单元3的壳体6从前方向主体部20插入。作业者通过在壳体6的后端的上下两端部分将支承部件21的卡合部210推压,使支承部件21的一对位移部211朝外挠曲。并且,位移部211的第二位移片211B和卡合部210穿过侧部201的开口部203向侧部201之外位移。其中,第二位移片211B和卡合部210的位移被限制部204(限制片2040)限制。
作业者在支承部件21的弹簧部212的推压面2120接触到光源单元3的壳体6的后表面之后也抵抗弹簧部212的弹簧力(推压力)而将壳体6向主体部20插入。并且,如果支承部件21的卡合部210到达侧壁61的凹处610,则挠曲的位移部211回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如果作业者将手从光源单元3拿开,则被弹簧部212推压的壳体6向前方移动,支承部件21的卡合部210与壳体6的被卡合部62卡合。这样,作业者使壳体6被一对支承部件21支承而将光源单元3安装到主体部20。
如上述那样,作业者不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就能够将光源单元3安装到器具主体2。因此,照明器具1能够实现设置所需要的作业时间的缩短。
这里,将被卡合部62遍及侧壁61的长边方向的全长而设置,在壳体6的长边方向上形成得比卡合部210宽度宽。因此,卡合部210和被卡合部62能够沿着侧壁61的长边方向相互移动地卡合。即,光源单元3的壳体6能够相对于器具主体2沿着器具主体2的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移动地被支承部件21支承。像这样壳体6能够沿着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移动地被支承部件21支承,所以能够防止在壳体6热膨胀的情况下从支承部件21向壳体6施加过大的应力。但是,光源单元3的壳体6的移动范围(卡合部210相对于被卡合部62的移动范围)被限制为卡合部210不与末端部件8的第二末端部82接触的范围。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中,末端部件8的第二末端部82相当于限制卡合部210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系统10。照明系统10具有多个照明器具1。其中,照明系统10具有的多个照明器具1包括长边方向的大小(全长)不同的几种照明器具1。例如,照明系统10如图18所示,包括标准长度的照明器具1(1A)、和具有标准长度的成倍的长度的照明器具1(1B)。但是,2台照明器具1A、1B除了长边方向的大小(全长)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
2台照明器具1A、1B沿着长边方向排列为一列而配置。这里,照明器具1A的器具主体2和照明器具1B的器具主体2通过设置在各个器具主体2的主体部20上的连结部205而被连结。设置在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连结部205相对于沿着主体部20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因此,通过各主体部20的连结部205彼此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嵌合,能够将2个主体部20彼此以沿着长边方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相互机械连结。
并且,向固定在墙壁上的各个主体部20安装照明器具1A、1B各自的光源单元3。在此情况下,将照明器具1A的第二电源连接器56与照明器具1B的第一电源连接器53电连接(图20)。即,对于2台照明器具1A、1B,通过电源线的手牵手布线(日文原文:送り配線)供给交流电力。此外,将照明器具1A的第一信号连接器505与照明器具1B的第二信号连接器506电连接。即,对于2台照明器具1A、1B,通过信号线的手牵手布线传送控制信号。
这里,在光源单元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罩7的端部及末端部件8的一部分比壳体6更向外侧伸出。进而,在壳体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的外侧,配置有主体部20的侧部201。即,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源连接器53和第二电源连接器56、以及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信号连接器505和第二信号连接器506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范围被一对侧部201限制。因此,当从前方观察时,第一电源连接器53、第二电源连接器56、第一信号连接器505及第二信号连接器506不伸出到器具主体2之外,能够实现照明系统10的外观品质的提高。并且,在照明器具1(1A;1B)中,由于不需要用来限制第一电源连接器53等的移动范围的零件,所以与需要和器具主体2及光源单元3不同的零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施工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此外,照明系统10具有入线配件11和终端配件12。
入线配件11如图21及图22所示,具有基座配件110、入线用罩111和固定螺钉112。基座配件110具有平板状的固定板1100、与固定板1100相连的平板状的背板1101、从背板110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纵板1102、和从纵板1102的前端与背板1101平行地突出的突片1103(参照图22)。此外,在突片1103设有阴螺纹部1104。
固定板1100具有由长孔构成的螺钉插通孔。被插通到主体部20的安装孔206中的安装螺钉还被插通到固定板1100的螺钉插通孔中。即,固定板1100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到主体部20的底部200。另外,背板1101配置在主体部20之外。
在纵板1102设有第一电线插通口1105和第二电线插通口1106。第一电线插通口1105设置在纵板1102的上部。第二电线插通口1106设置在纵板1102的下部。
入线用罩111具有平板状的前板1110、和从前板1110的上端及下端向后方突出的一对侧板1111(参照图22)。在前板1110贯通着螺钉插通孔。通过将被插通到前板1110的螺钉插通孔中的固定螺钉112拧入到基座配件110的阴螺纹部1104中,将入线用罩111固定到基座配件110。
终端配件12具有基座配件、终端用罩121和固定螺钉122(参照图23)。基座配件具有与入线配件11的基座配件11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在终端配件12的基座配件,没有设置第一电线插通口及第二电线插通口。
终端用罩121与入线配件11的入线用罩111同样,具有平板状的前板1210、和从前板1210的上端及下端向后方突出的一对侧板1211(参照图23)。在前板1210贯通着螺钉插通孔。通过将被插通到前板1210的螺钉插通孔中的固定螺钉122拧入到基座配件的阴螺纹部中,将终端用罩121固定到基座配件(参照图23)。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照明系统10的施工步骤。
首先,进行施工作业的作业者将作为施工对象的多台照明器具1(1A;1B)的全部的器具主体2以排列为一列的方式配置并固定到建材(墙壁)上。此外,作业者向排列为一列的多个器具主体2中的一端的器具主体2上安装入线配件11的基座配件110,向排列为一列的多个器具主体2中的另一端的器具主体2安装终端配件12的基座配件。
作业者将电源线缆13插通到入线配件11的基座配件110的第一电线插通口1105中,将控制信号用的信号线缆14插通到基座配件110的第二电线插通口1106中。电源线缆13被连接在外部的电源(例如,商用的电力系统)上。其中,在电源线缆13的前端,连接着具有与第一电源连接器53相同构造的插头连接器。此外,信号线缆14被连接在作为控制信号的发送源的控制器上。其中,在信号线缆14的前端,连接着具有与第二信号连接器506相同构造的插头连接器。
接着,作业者将被光源单元3的绳保持配件822保持的绳的前端部分卡止到安装有基座配件110的器具主体2的绳卡止部208。即,作业者通过将光源单元3和器具主体2用绳相连,防止作业中的光源单元3的掉落。
作业者将插通到第一电线插通口1105中的电源线缆13的前端上连接的插头连接器与光源单元3的第二电源连接器56连接。此外,作业者将插通到第二电线插通口1106中的信号线缆14的前端上连接的插头连接器与光源单元3的第一信号连接器505连接。
作业者在将光源单元3的配置有第二电源连接器56及第一信号连接器505的一侧的壳体6的端部插入到器具主体2的主体部20之后,一边使光源单元3旋转,一边将壳体6整体插入到主体部20中。并且,作业者使器具主体2的2个支承部件21支承壳体6,将光源单元3安装到器具主体2。
接着,作业者向最先安装到器具主体2上的光源单元3的第一电源连接器53连接第二台光源单元3的第二电源连接器56。此外,作业者向最先安装到器具主体2上的光源单元3的第二信号连接器506连接第二台光源单元3的第一信号连接器505。
作业者将第二台光源单元3的配置有第二电源连接器56及第一信号连接器505的一侧的壳体6的端部插入到第二台器具主体2的主体部20之后,一边使第二台光源单元3旋转,一边将壳体6整体插入到主体部20中。并且,作业者使第二台器具主体2的2个支承部件21支承壳体6,将第二台光源单元3安装到第二台器具主体2。并且,作业者一边重复上述的步骤,一边向多台器具主体2分别各安装1台与各器具主体2对应的光源单元3。
作业者在将最后的光源单元3安装到安装有终端配件12的基座配件的器具主体2之后,将终端用罩121用螺钉固定而安装到基座配件。此时,作业者将最后的光源单元3的第一电源连接器53和第二信号连接器506收容到被基座配件和终端用罩121包围的终端配件12的内部中(参照图23)。
通过上述的步骤,照明系统10的施工作业完成。照明系统10中,多台的照明器具1通过手牵手布线而与外部的电源连接,将来自外部的电源的供电接通断开,由此能够使全部的照明器具1点亮熄灭。此外,照明系统10中通过手牵手布线将多台的照明器具1与控制器连接,通过从控制器传送给各照明器具1的控制信号,能够对全部的照明器具1进行调光控制。
这里,考虑到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热膨胀,在邻接的2台照明器具1(1A;1B)的光源单元3之间设置间隙X1(参照图20)。该间隙X1的大小(距离)例如优选的是5mm左右。
此外,在各照明器具1(1A;1B)中,卡合部210相对于被卡合部62的移动范围优选的是2台光源单元3之间的间隙S1的一半以下(例如、2.5mm)。即,各照明器具1(1A;1B)中的卡合部210的移动范围设定为即使邻接的2台照明器具1(1A;1B)的光源单元3彼此接触、在2台光源单元3之间也不发生过大的应力的程度的范围。
如上述那样,有关第一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具备多个LED模块4、和将多个LED模块4中的相邻的第一LED模块4A与第二LED模块4B连结的连结部件9。包括第一及第二LED模块4A、4B在内的多个LED模块4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LED40、和在表面安装有LED40的LED基板41。连结部件9具有与第一LED模块4A所具有的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卡合的一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连结部件9具有与第二LED模块4B所具有的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卡合的一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92。连结部件9具有将第一卡合部91和第二卡合部92支承的支承部90。连结部件9在将支承部90配置在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第一LED模块4A与第二LED模块4B连结。
有关第一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能够使从安装在第一LED基板41A的表面上的LED40及安装在第二LED基板41B的表面上的LED40到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的距离变大。结果,有关第一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能够在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牢固地连结。
有关第二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一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二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优选的是,连结部件9具有各2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和第二卡合部92。优选的是,2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构成为,与第一LED基板41A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第一LED基板41A上的LED40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优选的是,2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92构成为,与第二LED基板41B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第二LED41B上的LED40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
有关第二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能够实现由连结部件9连结的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的连结强度的提高。
有关第三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三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优选的是,在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在与第一卡合部(91)卡合的部位设有槽(上侧槽410A、下侧槽411A)。优选的是,在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在与第二卡合部92卡合的部位设有槽(上侧槽410B、下侧槽411B)。
有关第三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使第一卡合部91在插通到槽(上侧槽410A、下侧槽411A)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一LED基板41A的边缘。有关第三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使第二卡合部92在插通到槽(上侧槽410B、下侧槽411B)中的状态下卡合到第二LED基板41B的边缘。因而,有关第三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通过使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不伸出到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之外,能够实现小型化。
有关第四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一~第三的任一个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有关第四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优选的是具备安装于第一LED基板41A的表面上并与安装在第一LED基板41上的LED40电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A、42B)。有关第四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优选的是具备安装于第二LED基板41B的表面上并与安装在第二LED基板41B上的LED40电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E、42F)。有关第四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优选的是具备将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A、42B与第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E、42F)电连接的一个以上的电线43C、43D。连结部件9优选的是在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的各自的表面侧具有保持电线43C、43D的一个以上的电线保持部93。
有关第四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由于使电线43C、43D保持在连结部件9的电线保持部93上,所以能够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被电线43C、43D遮挡。
有关第五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四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五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优选的是,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A、42B)配置在与第二LED基板41B邻接的第一LED基板41A的端部。优选的是,第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E、42F)配置在与第一LED基板41A邻接的第二LED基板41B的端部。优选的是,在第一LED基板41A的配置有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A、42B)的端部设有第一缺口46A。优选的是,在第二LED基板41B的配置有第二连接器(插座连接器42E、42F)的端部设有第二缺口46B。优选的是,电线保持部93被插通到第一缺口46A及第二缺口46B中。
有关第五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使电线保持部93插通到第一缺口46A及第二缺口46B中而使电线保持(93不伸出到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之外。结果,有关第五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通过使电线保持部93不伸出到第一LED基板41A及第二LED基板41B之外,能够实现小型化。
有关第六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一~第五技术方案的任一个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六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优选的是,支承部90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优选的是,将2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中的一个第一卡合部91和2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92中的一个第二卡合部92在支承部90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S1排列的方式配置。优选的是,将2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91中的另一个第一卡合部91和2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92中的另一个第二卡合部92在支承部90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S2排列的方式配置。优选的是,第一间隔S1与第二间隔S2不同。
有关第六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能够防止第一LED基板41A和第二LED基板以错误的朝向被连结部件9连结。
有关第七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可以通过与第一~第六技术方案的任一个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七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优选的是,支承部90形成为平板状。优选的是,支承部90的支承第一卡合部91的部分的宽度和支承部90的支承第二卡合部91的部分的宽度比支承部90的上述部分以外的支承部90的宽度小。
有关第七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中通过使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容易挠曲,能够实现使第一卡合部91及第二卡合部92卡合到第一及第二LED基板41A、41B的边缘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有关第八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光源单元3)具备第一~第七的任一个技术方案的光源装置15、和收容光源装置15的壳体6。
有关第八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光源单元3)能够在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牢固地连结。
有关第九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1具有第八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光源单元3)、和支承照明装置(光源单元3)的器具主体2。
有关第九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1能够在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牢固地连结。
有关第十技术方案的照明系统10具有多个第九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1)。多个照明器具1A、1B具有将在以排列为一列而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2个照明器具1A、1B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
有关第十技术方案的照明系统10能够在抑制从LED40放射的光的遮挡的同时将第一LED基板41A与第二LED基板41B牢固地连结。
Claims (20)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LED模块;以及
连结部件,将上述多个LED模块中的相邻的第一LED模块与第二LED模块连结;
包括上述第一LED模块及上述第二LED模块在内的上述多个LED模块分别具有:
一个以上的LED;以及
LED基板,在表面安装有上述LED;
上述连结部件具有:
一个以上的第一卡合部,与上述第一LED模块所具有的第一LED基板的边缘卡合;
一个以上的第二卡合部,与上述第二LED模块所具有的第二LED基板的边缘卡合;以及
支承部,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
上述连结部件在将上述支承部配置在上述第一LED基板及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背面侧的状态下将上述第一LED模块与上述第二LED模块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各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第二卡合部;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分别构成为,与上述第一LED基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上述第一LED基板上的上述LED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
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分别构成为,与上述第二LED基板的多个边缘中的夹着安装在上述第二LED基板上的上述LED而对置的2个以上的边缘各卡合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LED基板的边缘,在上述第一卡合部所卡合的部位设有槽;
在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边缘,在上述第二卡合部所卡合的部位设有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一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一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二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以及
一个以上的电线,将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在上述第一LED基板及上述第二LED基板的各自的表面侧保持上述电线的一个以上的电线保持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一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一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
一个以上的第二连接器,安装于上述第二LED基板的表面,与安装在上述第二LED基板上的上述LED电连接;以及
一个以上的电线,将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上述连结部件具有在上述第一LED基板及上述第二LED基板的各自的表面侧保持上述电线的一个以上的电线保持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二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一LED基板的端部;
上述第二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一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二LED基板的端部;
在上述第一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一缺口;
在上述第二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二缺口;
上述电线保持部被插通到上述第一缺口及上述第二缺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二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一LED基板的端部;
上述第二连接器配置在与上述第一LED基板邻接的上述第二LED基板的端部;
在上述第一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一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一缺口;
在上述第二LED基板的配置有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端部设有第二缺口;
上述电线保持部被插通到上述第一缺口及上述第二缺口。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四边形的板状;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一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2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一卡合部和2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个上述第二卡合部在上述支承部的另一个边上以隔开第二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上述第一间隔与上述第二间隔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平板状;
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和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部分以外的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小。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平板状;
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和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部分以外的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小。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平板状;
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和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部分以外的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小。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形成为平板状;
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一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和上述支承部的支承上述第二卡合部的部分的宽度比上述支承部的上述部分以外的上述支承部的宽度小。
1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以及
壳体,收容上述光源装置。
19.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
器具主体,支承上述照明装置。
20.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明器具;
多个上述照明器具具有将在排列配置为一列的状态下相邻的2个上述照明器具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66716 | 2017-08-31 | ||
JP2017166716A JP6964249B2 (ja) | 2017-08-31 | 2017-08-31 | 照明器具、照明装置、器具本体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JP2017191897A JP6990875B2 (ja) | 2017-09-29 | 2017-09-29 | 照明装置、照明器具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JP2017-191897 | 2017-09-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34816U true CN208634816U (zh) | 2019-03-22 |
Family
ID=6574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06914.8U Active CN208634816U (zh) | 2017-08-31 | 2018-08-29 |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34816U (zh) |
-
2018
- 2018-08-29 CN CN201821406914.8U patent/CN2086348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24526B1 (en) | Connector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strip | |
US7458705B2 (en) |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 |
JP5036531B2 (ja) | 可撓性高性能led照明システム | |
EP2333398B1 (en) | LED socket assembly | |
EP2334155A1 (en) | Solid state lighting system | |
TW201419668A (zh) | 供連同印刷電路板使用之電氣連接器 | |
JP5212633B2 (ja) | 端子台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7033743B2 (ja) | 照明器具、照明装置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CN209026576U (zh) | Led模块、基板、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 |
CN208634816U (zh) |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 |
CN208703658U (zh) | 照明器具、照明装置及照明系统 | |
CN208634842U (zh) | 照明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 |
JP6990875B2 (ja) | 照明装置、照明器具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JP6964249B2 (ja) | 照明器具、照明装置、器具本体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CN109728470A (zh) | 分接式插塞连接器 | |
CN210724110U (zh) | 角线结构、插头、用电器及插线板 | |
JP2020167119A (ja) | 照明装置 | |
JP7038318B2 (ja) | Ledモジュール、基板、照明装置、照明器具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KR200412939Y1 (ko) | 조명기기의 전원공급용 커넥터 | |
JP6975925B2 (ja) | 照明装置、照明器具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 |
EP2910850A1 (en) | Supporting device for LEDs, particularly for LED modules | |
JP2016110873A (ja) | 電気接続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 |
CN107002956B (zh) | 用于光带灯的设备支架和光带灯 | |
JP7261975B2 (ja) | 照明器具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
JP7243393B2 (ja) | 照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