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2520U -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2520U
CN208632520U CN201820973284.6U CN201820973284U CN208632520U CN 208632520 U CN208632520 U CN 208632520U CN 201820973284 U CN201820973284 U CN 201820973284U CN 208632520 U CN208632520 U CN 208632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s
pond body
wall
ditch
fermentation v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32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正中
周晓情
吴柱月
黄明光
文信旺
李秀良
梁金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Priority to CN2018209732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2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2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2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包括池体、封门及活动槽,池体包括底壁、连接壁及两块侧壁,连接壁与两块侧壁的顶部均凹设有一水沟;池体上设有若干对缺口及若干对插接件,若干对缺口沿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每对缺口分别设于两个侧壁上,每一缺口连通相应侧壁上的水沟与池体;若干对插接件沿池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每对插接件分别设于两个侧壁的内侧面;封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插接部,两个插接部择一地与若干对插接件插接;活动槽内贯通设有水槽,活动槽可拆卸地放置于两个侧壁上,并且水槽的相对两端择一地与若干对缺口对接,以使得水槽与两个侧壁上的水沟连通。该生物饲料发酵池能够提高生物饲料发酵池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池,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背景技术
当前生物饲料发酵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加工处理手段得到了广泛推广。生物饲料加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为添加合适的菌种,在厌氧或兼氧环境下发酵,最后形成以有益微生物为主的发酵饲料,其主要要点是要求发酵设施能很好的密封。
目前在养殖场应用的方法多是采用发酵桶、罐、缸、青贮打包袋等手段开展生物饲料制作,但是由于容器较小,占用地方大不能大批量制作,同时使用时取料相对困难。
制作生物秸秆生物饲料、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等大宗原料生物饲料时部分养殖场也使用传统青贮池。现有技术的青贮池发酵时通常采用青贮膜密封,使用时,将青贮膜盖在发酵料顶部,然后采用泥沙或重物来压膜。然而,采用泥沙或重物密封效果差,发酵时,外界空气容易进入到发酵池内,发酵效果不稳定,容易滋生杂菌和腐败,制作较好的情况下表层都会有10-30cm左右的坏死层,制作较差的整池都出现腐败,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泥沙或重物来压膜,劳动强度大。此外,传统青贮池采用钢混或砖混等结构,其体积固定,生产中由于原来的收集、采购、阶段性需要量不同等问题,不可能刚好装满一池,导致池体浪费,而池体内剩余空间过大又导致密封效果更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其能够提高池体的密封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包括池体及封门,所述池体包括底壁、连接壁及两块侧壁,两块侧壁平行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连接壁连接两块侧壁的同一端;所述连接壁的顶部及两块所述侧壁的顶部均凹设有一水沟,且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与两块所述侧壁上的水沟连通;所述池体上还设有若干对缺口及若干对插接件,若干对缺口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缺口分别设于两个侧壁上,每一缺口连通相应侧壁上的水沟与所述池体;若干对插接件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插接件分别设于两个侧壁上,并位于相应侧壁的内侧面;所述封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插接部,所述封门相对两侧的插接部择一地与若干对插接件插接,以将所述封门与所述侧壁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壁、所述封门、所述连接壁及两块所述侧壁之间共同围成一顶部开口的发酵空间;所述生物饲料发酵池还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贯通设有水槽,所述活动槽可拆卸地放置于两个侧壁上,并且所述水槽的相对两端择一地与若干对缺口对接,以使得所述水槽与两个侧壁上的水沟连通。
进一步地,每一侧壁的顶部均凸设有内围壁及外围壁,所述内围壁较所述外围壁靠近所述发酵空间,所述内围壁与所述外围壁相对设置以共同围成所述水沟;每一缺口贯通所述内围壁以与所述侧壁上的水沟连通;所述活动槽包括槽体部、第一搁置杆及第二搁置杆,所述水槽设于所述槽体部上,所述第一搁置杆与所述第二搁置杆均与所述槽体部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水槽的相对两侧;所述活动槽放置于两个侧壁上时,所述第一搁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的外围壁上,所述第二搁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的内围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件为插槽,所述封门包括门板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抵顶于所述门板背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一侧;每一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凸设于所述门板外,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进一步地,每一插接件包括若干所述插槽,若干所述插槽沿池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封门包括若干所述门板及若干所述支撑杆,若干所述门板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若干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并分别抵顶于相应门板背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一侧;每一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相应的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饲料发酵池还包括第一青贮膜及第二青贮膜,所述第一青贮膜覆盖所述封门的内侧及所述水槽,且所述所述第一青贮膜的第一侧边延伸至所述底壁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延伸至所述水槽外;所述第二青贮膜覆盖所述发酵空间的顶部开口、所述侧壁上的水沟、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及所述水槽,且所述第二青贮膜的外缘延伸至所述侧壁上的水沟、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及所述水槽外,以在所述青贮膜中围成一环形的水封槽。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的水封槽之间形成一水封池。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面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侧面呈龟背型。
进一步地,所述水沟及所述水槽的尺寸均为宽20cm,深30cm。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的高度为2.5-4.5米,所述池体宽度的计算方法为:宽度=33X/H,其中X为发酵料每日的使用量,H为池体的高度;所述池体的长度为30-50米。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采用钢混结构,所述侧壁及所述连接壁的厚度均为25-40cm。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饲料发酵池,通过在池体顶部边缘设置水沟及可移动的活动槽,实现生物饲料发酵池的水封,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重物压膜的密封方式,其能够提高池体的密封性;沿池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接件与缺口,使用时,封门可根据发酵料体积的大小选择性地与其中一对插接件插接,活动槽可根据发酵料体积的大小选择性地与其中一对缺口对接,以使得发酵空间的体积大小可调,解决原有生物饲料发酵池大小不适用导致密封性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生物饲料发酵池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中封门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中活动槽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中活动槽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覆膜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注水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生物饲料发酵池在I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生物饲料发酵池、2-池体、21-底壁、22-连接壁、23-侧壁、24-发酵空间、25-水沟、26-内围壁、27-外围壁、4-封门、42-插接部、44-门板、46-支撑杆、6-活动槽、62-水槽、63-槽体部、64-第一搁置杆、65-第二搁置杆、7-缺口、8-插接件、82-插槽、92-第一青贮膜、921-第一侧边、923-第二侧边、94-第二青贮膜、11-水封槽、12-水封池、200-水、300-发酵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200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包括池体2、封门4及活动槽6。
池体2包括底壁21、连接壁22及两块侧壁23,两块侧壁23平行相对设置且均与底壁21连接,连接壁22连接两块侧壁23的同一端。封门4连接两块侧壁23并与连接壁22相对设置。底壁21、连接壁22、封门4及两块侧壁23之间共同围成一顶部开口的发酵空间24。优选地,池体2的高度为2.5-4.5米,池体2宽度的计算方法为:宽度=33X/H,其中X为发酵料每日的使用量,H为池体2的高度;池体2的长度为30-50米。池体2优选采用钢混结构,侧壁23及连接壁22的厚度均为25-40cm。底壁21面向发酵空间24的侧面呈龟背型(图7)。连接壁22的顶部及两块侧壁23的顶部均凹设有一水沟25,且连接壁22上的水沟25与两块侧壁23上的水沟2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壁22的顶部及每一侧壁23的顶部均凸设有内围壁26及外围壁27,连接壁22的外围壁27连接两个侧壁23外围壁27的同一端,连接壁22的内围壁26连接两个侧壁23内围壁26的同一端;内围壁26较外围壁27靠近发酵空间24,内围壁26与外围壁27相对设置以共同围成水沟25。
池体2上还设有若干对缺口7及若干对插接件8。若干对缺口7沿池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缺口7分别设于两个侧壁23的内围壁26上,每一缺口7连通相应侧壁23上的水沟25与发酵空间24。在本实施方式中,池体2上开设有5对缺口7。相邻两对缺口7之间的距离大致为3-5米。水沟25、水槽62的尺寸与缺口7的尺寸均为宽20cm,深30cm。若干对插接件8沿池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插接件8分别设于两个侧壁23上,并位于相应侧壁23面向发酵空间24的内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对插接件8的数量与缺口7的数量相同,均为5对,5对插接件8与5对缺口7一一对应,每一插接件8位于相应缺口7的下方。请一并参见图7,插接件8为插槽结构,每一插接件8包括四个插槽82,四个插槽82沿池体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优选地,插槽82大致呈圆形,每一插槽82的直径约为15cm,深度约为20cm。
请一并参见图2,封门4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插接部42,封门4相对两侧的插接部42择一地与若干对插接件8插接,以将封门4与侧壁23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具体为:封门4包括门板44及支撑杆46,支撑杆46抵顶于门板44背向发酵空间24的一侧;每一支撑杆46的相对两端凸设于门板44外,以形成插接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门4包括三块门板44及四根支撑杆46,三块门板44沿池体2的高度方向排列,每一门板44的相对两侧能够分别与两块侧壁23相接触;四根支撑杆46沿池体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并分别抵顶于相应门板44背向发酵空间24的一侧;每一支撑杆46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相应的插槽82内。支撑杆46尺寸的设置必须使其能够可拆卸地插接在插槽8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杆46为直径在10cm左右的木棍或钢管,长度较发酵空间24的宽度多15-20cm。
请一并参见图1、图3及图4,活动槽6内贯通设有水槽62,活动槽6可拆卸地放置于两个侧壁23上,并且水槽62的相对两端择一地与若干对缺口7对接,以使得水槽62与两个侧壁23上的水沟25连通,具体为:活动槽6包括槽体部63、第一搁置杆64及第二搁置杆65。水槽62设于槽体部63上,第一搁置杆64与第二搁置杆65均与槽体部63连接,并分别位于水槽62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搁置杆64的两端比水槽62约长30cm,第二搁置杆65的两端比水槽62约长5cm。活动槽6放置于两个侧壁23上时,第一搁置杆64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23的外围壁27上,第二搁置杆65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23的内围壁26上。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9,生物饲料发酵池100使用时,需配合两张青贮膜共同完成池体2的密封,两张青贮膜分别记为第一青贮膜92与第二青贮膜94,下面简单介绍生物饲料发酵池100的密封过程:
先往池体2内装填混合好用于制作生物饲料的发酵原料300,到需要封口的地方2-3米处底壁21开始铺设第一青贮膜92(图8至图9),为便于区分,本实施方式图8-图9中,采用加粗的虚线表示第一青贮膜92,采用加粗的实线表示第二青贮膜94。第一青贮膜92的宽度比池体2宽1-2米,长度为8-10米左右。将第一青贮膜92的第一侧边921用发酵原料300压紧在底壁21上,将第一青贮膜92相对第一侧边921的第二侧边923提起。根据发酵原料300的用量,将支撑杆46的相对两端插接在相应的插接件8中,并在支撑杆46内侧安放门板44,将第一青贮膜92覆盖门板44内侧;随后在第一青贮膜92内逐步添加发酵原料300挤紧第一青贮膜92和门板44,以将门板44固定。安装活动槽6,具体为:将第一搁置杆64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23的外围壁27上,第二搁置杆65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23的内围壁26上,活动槽6的底部支撑在门板44上,并使得水槽6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一对缺口7对准。将第一青贮膜92覆盖水槽62,并使得第一青贮膜92的第二侧边923延伸至水槽62外。
将生物饲料发酵池100顶端的发酵原料300压紧,取第二青贮膜94,第二青贮膜94的宽度比池体2宽2-3米,长度比发酵原料300装填长度长5-6米。将该第二青贮膜94覆盖并压入发酵空间24的顶部开口、侧壁23上的水沟25、连接壁22上的水沟25及水槽62,且使得第二青贮膜94的外缘延伸至侧壁23上的水沟25、连接壁22上的水沟25及水槽62外,以在第二青贮膜94中围成一包围生物饲料发酵池100顶部的环形的水封槽11(图5至图6),环形的水封槽11之间形成一水封池12。
往水封槽11及水封池12内填充水200,填充的水200会将第一青贮膜92、第二青贮膜94与水沟25或水槽62之间的空气挤出,形成密封状态。水填充的过程可采用水泵,以减小劳动强度。水封池12内填充的水200能够进一步压实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内的发酵原料300,使得第二青贮膜94与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内的发酵原料300更贴合,减小池体2内多余的空间,达到进一步提高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密封效果的目的。
发酵原料300取料时,用软管,利用虹吸方法,将水200放干,从封门4处开始取料,每天取完后将第一青贮膜92与第二青贮膜94重新覆盖好,以降低饲料氧化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池体2顶部边缘设置水沟25及可移动的活动槽6,实现生物饲料发酵池100的水封,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重物压膜的密封方式,其能够提高池体2的密封性;沿池体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对插接件8及缺口7,使用时,封门4可根据发酵料体积的大小选择性地与其中一对插接件8插接,活动槽6可根据发酵料体积的大小选择性地与其中一对缺口7对接,以使得发酵空间24的体积大小可调,解决原有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大小不适用导致密封性变差的问题。此外,本实施例采用水来实现密封,通过水管及水泵等装置即可方便放水及抽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泥沙或重物来压膜的方式,其无需人工搬运或铲泥沙,劳动强度得到降低。
2、封门4包括若干门板44和若干支撑杆46,若干门板44和若干支撑杆46分开设置,利用封门4封口时,可分开搬运门板44和支撑杆46,减小每次搬运的重量,方便搬运,适用于大体积生物饲料发酵池100的封口作业。
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插接件8与缺口7一一对应设置,活动槽6安装在池体2上时恰好支撑在封门4顶部,不仅能够减小活动槽6与封门4顶部之间的空隙,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池体2内的概率,还能够利用封门4支撑活动槽6,使得活动槽6的安装更加稳固。
4、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生物饲料发酵池100,其底壁21呈龟背型,利用龟背型的斜坡能够将发酵原料300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水排出,且能够在清洗时防止池体2内积水。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池体2、缺口7、水沟25、水槽92、插槽82等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缺口7及插槽8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优选地,池体2上可开设3-6对缺口7及插接件8,即可满足一般发酵原料300发酵的需求。
可以理解,每一插接件8包括的插槽8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为其他数目,同理,支撑杆46及门板4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为其他数目。当生物饲料发酵池100体积较小,封门4重量较轻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支撑杆46与门板44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包括池体及封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包括底壁、连接壁及两块侧壁,两块侧壁平行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连接壁连接两块侧壁的同一端;所述连接壁的顶部及两块所述侧壁的顶部均凹设有一水沟,且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与两块所述侧壁上的水沟连通;所述池体上还设有若干对缺口及若干对插接件,若干对缺口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缺口分别设于两个侧壁上,每一缺口连通相应侧壁上的水沟与所述池体;若干对插接件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插接件分别设于两个侧壁上,并位于相应侧壁的内侧面;所述封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插接部,所述封门相对两侧的插接部择一地与若干对插接件插接,以将所述封门与所述侧壁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底壁、所述封门、所述连接壁及两块所述侧壁之间共同围成一顶部开口的发酵空间;所述生物饲料发酵池还包括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贯通设有水槽,所述活动槽可拆卸地放置于两个侧壁上,并且所述水槽的相对两端择一地与若干对缺口对接,以使得所述水槽与两个侧壁上的水沟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侧壁的顶部均凸设有内围壁及外围壁,所述内围壁较所述外围壁靠近所述发酵空间,所述内围壁与所述外围壁相对设置以共同围成所述水沟;每一缺口贯通所述内围壁以与所述侧壁上的水沟连通;所述活动槽包括槽体部、第一搁置杆及第二搁置杆,所述水槽设于所述槽体部上,所述第一搁置杆与所述第二搁置杆均与所述槽体部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水槽的相对两侧;所述活动槽放置于两个侧壁上时,所述第一搁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的外围壁上,所述第二搁置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支撑于两个侧壁的内围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为插槽,所述封门包括门板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抵顶于所述门板背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一侧;每一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凸设于所述门板外,以形成所述插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插接件包括若干所述插槽,若干所述插槽沿池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封门包括若干所述门板及若干所述支撑杆,若干所述门板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若干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池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并分别抵顶于相应门板背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一侧;每一支撑杆的相对两端分别插接于相应的插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饲料发酵池还包括第一青贮膜及第二青贮膜,所述第一青贮膜覆盖所述封门的内侧及所述水槽,且所述第一青贮膜的第一侧边延伸至所述底壁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延伸至所述水槽外;所述第二青贮膜覆盖所述发酵空间的顶部开口、所述侧壁上的水沟、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及所述水槽,且所述第二青贮膜的外缘延伸至所述侧壁上的水沟、所述连接壁上的水沟及所述水槽外,以在所述青贮膜中围成一环形的水封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的水封槽之间形成一水封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面向所述发酵空间的侧面呈龟背型。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与所述水槽的尺寸均为宽20cm,深30cm。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高度为2.5-4.5米,所述池体宽度的计算方法为:宽度=33X/H,其中X为发酵料每日的使用量,H为池体的高度;所述池体2的长度为30-50米。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生物饲料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采用钢混结构,所述侧壁及所述连接壁的厚度均为25-40cm。
CN201820973284.6U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Active CN208632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284.6U CN208632520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284.6U CN208632520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2520U true CN208632520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3284.6U Active CN208632520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2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2072A (zh) * 2020-12-28 2021-03-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一种连续进取料发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2072A (zh) * 2020-12-28 2021-03-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一种连续进取料发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0223B2 (ja) 固形分の多いバイオマスをメタン化するためのバイオリアクタ
EP1767500B1 (en)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dry ferment
CN208632520U (zh) 一种生物饲料发酵池
CN203319994U (zh) 一种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窖池密封窖泥保湿装置
CN201272801Y (zh) 自调压式沼气池
CN102174587B (zh) 一种全混式厌氧发酵方法
CN209162025U (zh) 一种具有恒定保湿功能的纳豆发酵槽
CN102634445B (zh) 一种连续式干法沼气发酵设备及沼气制备方法
CN103272823A (zh) 气垫式有机固体废物袋体发酵系统
CN210528811U (zh) 一种食用菌基质料高效简易发酵仓及其发酵系统
CN203741305U (zh) 浓香型白酒隧道式地上不锈钢发酵设备
CN208182881U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的曝气装置
CN207023166U (zh) 一种立体果蔬酶解发酵装置
CN206433409U (zh) 一种万寿菊青贮池及万寿菊青贮池组
CN214327696U (zh) 自动化勾调系统
CN219839695U (zh) 一种肉牛青储饲料发酵装置
CN213012791U (zh) 发酵池循环系统
CN202626159U (zh) 流加式浓香型白酒发酵泥窖
CN209788047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箱
CN216473247U (zh) 一种鱼饲料生产用菌种发酵装置
CN212955111U (zh) Vpf纯秸秆厌氧发酵装置
CN207151855U (zh) 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
CN102649934B (zh) 一种超大型秸秆沼气池
CN216946960U (zh) 一种利用透明塑料袋在水体表面培养单胞藻的装置
CN203044487U (zh) 气垫式有机固体废物罐体发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