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0793U - 自行车后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0793U
CN208630793U CN201821232884.3U CN201821232884U CN208630793U CN 208630793 U CN208630793 U CN 208630793U CN 201821232884 U CN201821232884 U CN 201821232884U CN 208630793 U CN208630793 U CN 208630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piece
connecting rod
hubbed
movable part
rear deraille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28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博益
黄育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ktro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ktro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ktro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ektro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0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0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车架,其包括固定构件、活动构件、连杆组件及驱动组件。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其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驱动组件包括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及动力源。推抵件枢设于活动构件。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活动构件。第一受推件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于其间的中央部。中央部枢设于活动构件,其枢转轴心与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端部抵靠推抵件,且第二端部抵靠弹性件的另一端。动力源设置于第一连杆,用以驱动推抵件转动以推抵第一受推件,令第一连杆与活动构件可相对枢转。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特别是一种具有缓冲机制以避免驱动马达受外力冲击而损坏的自行车后变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无论是竞赛型的高阶自行车,或是作为代步工具及休闲娱乐的大众型自行车,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促使厂商更加重视使用者对于自行车功能的需求,而在车体材料及配备功能上不断地改善精进。一般来说,自行车设置有前齿盘和后飞轮,并挂设有链条以将二者衔接。使用者踩动踏板以转动前齿盘,并通过链条带动后飞轮转动,而一并带动后车轮使自行车前进。除此之外,自行车上常配置有变速器,供使用者调整踩踏的省力程度。具体而言,自行车变速器包括前变速器和后变速器,其分别用来控制链条在前齿盘和后飞轮的位置。通过切换档位来调整前齿盘和后飞轮的齿数比,以达到调整踩踏省力程度的目的。
以后变速器为例,除了一般现有的机械式后变速器之外,许多自行车也逐渐采用电子式后变速器。电子式后变速器是利用马达作为动力源,以控制后变速器四连杆的相对枢转,进而驱动后变速器移动来切换档位。然而,当自行车行驶于山路等地形忽高忽低的颠簸路面时,自行车常会受到颠簸路面的影响而产生震动,且此震动会随着车体传递至马达,使得马达恐因震动的影响而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的自行车受到颠簸路面影响而导致后变速器晃动进而造成马达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车架,且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且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驱动组件包括一推抵件、一弹性件、一第一受推件以及一动力源。推抵件枢设于活动构件,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活动构件。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中央部枢设于活动构件,且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受推件的第一端部抵靠推抵件,且第一受推件的第二端部抵靠弹性件的另一端。动力源设置于第一连杆,且动力源用以驱动推抵件转动,使推抵件推抵第一受推件,以令第一连杆与活动构件可相对枢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车架,且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且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驱动组件包括一推抵件、一弹性件、一第一受推件以及一动力源。推抵件枢设于第一连杆,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杆。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中央部枢设于第一连杆,且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受推件的第一端部抵靠推抵件,且第一受推件的第二端部抵靠弹性件的另一端。动力源设置于活动构件,且动力源用以驱动推抵件转动,使推抵件推抵第一受推件,以令第一连杆与活动构件可相对枢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车架,且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且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驱动组件包括一推抵件、一弹性件、一第一受推件以及一动力源。推抵件枢设于固定构件,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构件。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中央部枢设于固定构件,且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受推件的第一端部抵靠推抵件,且第一受推件的第二端部抵靠弹性件的另一端。动力源设置于第一连杆,且动力源用以驱动推抵件转动,使推抵件推抵第一受推件,以令第一连杆与固定构件可相对枢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车架,且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且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驱动组件包括一推抵件、一弹性件、一第一受推件以及一动力源。推抵件枢设于第一连杆,且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杆。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中央部枢设于第一连杆,且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受推件的第一端部抵靠推抵件,且第一受推件的第二端部抵靠弹性件的另一端。动力源设置于固定构件,且动力源用以驱动推抵件转动,使推抵件推抵第一受推件,以令第一连杆与固定构件可相对枢转。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当自行车后变速器受到外力冲击而使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晃动时,通过设置于活动构件上的弹性件的变形能力来吸收晃动所造成冲击力,以避免此冲击力通过第一受推件推动推抵件而传回动力源,进而避免马达及传动组件的损坏。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局部分解图。
图3A及图3B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自行车后变速器
10 驱动组件
110 推抵件
111 枢接部
112 推抵部
120 弹性件
123 圈绕部
121 第一扭臂部
122 第二扭臂部
130 第一受推件
131 第一端部
132 第二端部
133 中央部
140 第二受推件
150 动力源
151 马达
1511 输出轴
152 枢轴
153 传动组件
1531 蜗杆
1532 蜗轮
1533 衔接齿轮
60 控制主板
61 天线
70 固定构件
80 活动构件
810 壳体
811 穿孔
820 固定柱
85 链条导引构件
851 导链轮
852 张力轮
90 连杆组件
910 第一连杆
911 第一枢设端
912 第二枢设端
920 第二连杆
921 第三枢设端
922 第四枢设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而图2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局部分解图。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适于装设于一车架(未绘示)。自行车后变速器1包括一固定构件70、一活动构件80、一连杆组件90、一控制主板60以及一驱动组件10。其中,固定构件70用以固定于车架。
活动构件80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85结合。链条导引构件85包括一导链轮851与一张力轮852,用以供一自行车链条(未绘示)设置。活动构件80包括一壳体810以及一固定柱820,且固定柱820装设于壳体810。
连杆组件90包括一第一连杆910以及一第二连杆920。其中,第一连杆910具有一第一枢设端911及一第二枢设端912,第一枢设端911枢设于活动构件80,且第二枢设端912枢设于固定构件70。第二连杆920具有一第三枢设端921及一第四枢设端922,第三枢设端921枢设于活动构件80,且第四枢设端922枢设于固定构件70。借此,固定构件70、活动构件80、第一连杆910及第二连杆920形成一四连杆结构,使活动构件80可通过连杆组件90相对固定构件70摆动,以控制链条(未绘示)的位置来切换文件位进行变速。
控制主板60设置于第一连杆910,且控制主板60上设置有一天线61。
驱动组件10包括一推抵件110、一弹性件120、一第一受推件130、一第二受推件140以及一动力源150。
推抵件110包括相连的一枢接部111以及一推抵部112,且枢接部111枢设于活动构件80的壳体810。于本实施例中,枢接部111的枢转轴心与第一枢设端911的枢转轴心共轴,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枢接部的枢转轴心与第一枢设端的枢转轴心可不共轴。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0为一扭簧,其包括一圈绕部123、一第一扭臂部121以及一第二扭臂部122,且第一扭臂部121及第二扭臂部122分别连接于圈绕部123的相对两侧。圈绕部123套设于活动构件80的固定柱820,且第一扭臂部121固定于活动构件80的壳体810。
第一受推件130包括一第一端部131、一第二端部132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131及第二端部132之间的一中央部133。中央部133枢设于活动构件80,且中央部133的枢转轴心与推抵件110的枢转轴心不共轴。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一端部131抵靠推抵件110的推抵部112,且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二端部132抵靠弹性件120的第二扭臂部122。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受推件140为一定位销,活动构件80的壳体810还具有一穿孔811,且第二受推件140穿设于穿孔811。推抵件110的推抵部112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一端部131和第二受推件140。
于本实施例中,动力源150包括一马达151、一枢轴152以及一传动组件153。马达151固设于第一连杆910,且马达151具有一输出轴1511。枢轴152穿设第一连杆910及活动构件80的壳体810,使第一连杆910及活动构件80能相对枢轴152枢转。其中,推抵件110的枢接部111固定于枢轴152。
传动组件153包括彼此啮合的一蜗杆1531、一蜗轮1532以及多个衔接齿轮1533。蜗杆1531同轴固定于马达151的输出轴1511,且蜗轮1532同轴固定于枢轴152。多个衔接齿轮1533设置于第一连杆910且衔接蜗杆1531与蜗轮1532。借此,当马达151的输出轴1511转动时,可通过传动组件153使枢轴152旋转,进而带动推抵件110以推抵第一受推件130或第二受推件140,以令活动构件80相对固定构件70摆动于一第一使用位置和一第二使用位置之间。
详细来说,如图3A及图3B所示,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动作示意图。首先,由于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二端部132抵靠着弹性件120的第二扭臂部122,使第一受推件130受到弹性件120的支撑以令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一端部131常态抵靠着推抵件110,并对推抵件110施以一抵压力。当马达151的输出轴1511正转时,通过蜗杆1531、衔接齿轮1533及蜗轮1532进而带动枢轴152旋转,使推抵件110沿如图3A中的箭头a所指方向转动,以推抵第一受推件130的第一端部131。借此,固设于第一连杆910的马达151通过传动组件153、推抵件110、第一受推件130和弹性件120对活动构件80施加如箭头a所指方向的一力矩,使活动构件80相对固定构件70沿图3A的箭头c所指方向位移,而可移动至第一使用位置(如图3A所示)。
相对地,如图3B所示,当马达151的输出轴1511反转时,通过蜗杆1531、衔接齿轮1533及蜗轮1532进而带动枢轴152旋转,使推抵件110沿如图3B中的箭头b所指方向转动,以推抵第二受推件140。借此,马达151通过传动组件153、推抵件110和第二受推件140对活动构件80施加如箭头b所指方向的一力矩,使活动构件80相对固定构件70沿图3B的箭头d所指方向位移,而可移动至第二使用位置(如图3B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当自行车后变速器1受到外力冲击而使活动构件80例如相对固定构件70沿箭头d所指方向晃动时,通过设置于活动构件80上的弹性件120的变形能力来吸收晃动所造成冲击力,以避免此冲击力通过第一受推件130推抵推抵件110而传回动力源150,进而避免马达151及传动组件153的损坏。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0为扭簧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于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依实际需求而例如为弹簧或橡胶垫等。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受推件140为选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可不具有第二受推件,而例如通过另一动力源带动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沿箭头d所指方向位移。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二受推件140为定位销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受推件与壳体为分开的元件的特征也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受推件与壳体可依实际需求而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53的蜗杆1531通过衔接齿轮1533间接带动蜗轮1532旋转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组件的蜗杆可依实际需求而例如直接啮合蜗轮以带动蜗轮旋转。另外,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153是以蜗杆蜗轮组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可依实际需求而为其他类型的传动组件组,例如齿条齿轮组。
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的推抵件110、弹性件120、第一受推件130与第二受推件140皆设置于活动构件80,而驱动组件10的动力源150设置于连杆组件90的第一连杆910。借此,通过固设于第一连杆910的动力源150对上述设置于活动构件80的元件施力,使活动构件80与第一连杆910之间具有相对作用力,以驱动活动构件80与第一连杆910相对枢转,进而带动四连杆结构摆动,使活动构件80可于第一使用位置和第二使用位置之间位移。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可例如皆设置于第一连杆,而动力源设置于活动构件,借以通过动力源对设置于第一连杆的组件施力,使第一连杆与活动构件之间具有相对作用力,以驱动活动构件与第一连杆相对枢转,进而带动四连杆结构摆动,使活动构件可于第一使用位置和第二使用位置之间位移。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可例如皆设置于固定构件,而动力源设置于第一连杆;借此,通过固设于第一连杆的动力源对设置于固定构件的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施力,使第一连杆与固定构件之间具有相对作用力,以驱动固定构件与第一连杆相对枢转,进而带动四连杆结构摆动,使活动构件可相对固定构件于第一使用位置和第二使用位置之间位移。同理,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也可依实际需求而例如皆设置于第一连杆,而动力源设置于固定构件,借以通过动力源对设置于第一连杆的元件施力,使第一连杆与固定构件之间具有相对作用力,以驱动固定构件与第一连杆相对枢转,进而带动四连杆结构摆动,使活动构件可相对固定构件于第一使用位置和第二使用位置之间位移。
再者,上述以将动力源以及受动力源驱动的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杆或活动构件(或固定构件)为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源以及受动力源驱动的推抵件、弹性件、第一受推件与第二受推件可依实际需求而分别设置于第二连杆或活动构件(或固定构件)。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当自行车后变速器受到外力冲击而使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晃动时,通过设置于活动构件上的弹性件的变形能力来吸收晃动所造成冲击力,以避免此冲击力通过第一受推件推动推抵件而传回动力源,进而避免马达及传动组件的损坏。
此外,自行车后变速器中第一受推件的中央部位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其可依实际需求来设计中央部与第一端部的距离及中央部与第二端部的距离的比例,通过力臂长度的不同以调整马达的输出扭力。并且,自行车后变速器也可依实际需求来设计传动组件的多个衔接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借以进一步调整马达的输出扭力。如此,自行车后变速器可采用既有的马达作为动力源,借以节省制造成本;或者,自行车后变速器可采用体积较小的马达作为动力源,通过第一受推件或衔接齿轮来增加马达的输出扭力,借以达到自行车后变速器小型化的需求。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16)

1.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
一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
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
一推抵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该活动构件;
一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该中央部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该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抵靠该推抵件,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抵靠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以及
一动力源,设置于该第一连杆,该动力源用以驱动该推抵件转动,使该推抵件推抵该第一受推件,以令该第一连杆与该活动构件可相对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受推件,固定于该活动构件,该推抵件包括相连的一枢接部以及一推抵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推抵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该第二受推件和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枢设端及一第二枢设端,该第一枢设端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第二枢设端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枢接部的枢转轴心与该第一枢设端的枢转轴心共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扭簧,该活动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固定柱,该固定柱装设于该壳体,该扭簧包括一圈绕部、一第一扭臂部以及一第二扭臂部,该第一扭臂部及该第二扭臂部分别连接于该圈绕部的相对两侧,该圈绕部套设于该固定柱,该第一扭臂部固定于该壳体,该第二扭臂部抵靠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
5.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
一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
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
一推抵件,枢设于该第一连杆;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连杆;
一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该中央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该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该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抵靠该推抵件,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抵靠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以及
一动力源,设置于该活动构件,该动力源用以驱动该推抵件转动,使该推抵件推抵该第一受推件,以令该第一连杆与该活动构件可相对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受推件,固定于该第一连杆,该推抵件包括相连的一枢接部以及一推抵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该推抵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该第二受推件和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枢设端及一第二枢设端,该第一枢设端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第二枢设端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枢接部的枢转轴心与该第一枢设端的枢转轴心共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扭簧,该第一连杆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固定柱,该固定柱装设于该壳体,该扭簧包括一圈绕部、一第一扭臂部以及一第二扭臂部,该第一扭臂部及该第二扭臂部分别连接于该圈绕部的相对两侧,该圈绕部套设于该固定柱,该第一扭臂部固定于该壳体,该第二扭臂部抵靠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
9.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
一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
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
一推抵件,枢设于该固定构件;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该固定构件;
一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该中央部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该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抵靠该推抵件,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抵靠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以及
一动力源,设置于该第一连杆,该动力源用以驱动该推抵件转动,使该推抵件推抵该第一受推件,以令该第一连杆与该固定构件可相对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受推件,固定于该固定构件,该推抵件包括相连的一枢接部以及一推抵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推抵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该第二受推件和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枢设端及一第二枢设端,该第一枢设端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第二枢设端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枢接部的枢转轴心与该第二枢设端的枢转轴心共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扭簧,该固定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固定柱,该固定柱装设于该壳体,该扭簧包括一圈绕部、一第一扭臂部以及一第二扭臂部,该第一扭臂部及该第二扭臂部分别连接于该圈绕部的相对两侧,该圈绕部套设于该固定柱,该第一扭臂部固定于该壳体,该第二扭臂部抵靠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
13.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装设于一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包括:
一固定构件,用以固定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用以供一链条导引构件结合;
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
一推抵件,枢设于该第一连杆;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连杆;
一第一受推件,包括一第一端部、一第二端部以及连接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的一中央部,该中央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该中央部的枢转轴心与该推抵件的枢转轴心不共轴,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抵靠该推抵件,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抵靠该弹性件的另一端;以及
一动力源,设置于该固定构件,该动力源用以驱动该推抵件转动,使该推抵件推抵该第一受推件,以令该第一连杆与该固定构件可相对枢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受推件,固定于该第一连杆,该推抵件包括相连的一枢接部以及一推抵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第一连杆,该推抵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靠该第二受推件和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一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枢设端及一第二枢设端,该第一枢设端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第二枢设端枢设于该固定构件,该枢接部的枢转轴心与该第二枢设端的枢转轴心共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一扭簧,该第一连杆包括一壳体以及一固定柱,该固定柱装设于该壳体,该扭簧包括一圈绕部、一第一扭臂部以及一第二扭臂部,该第一扭臂部及该第二扭臂部分别连接于该圈绕部的相对两侧,该圈绕部套设于该固定柱,该第一扭臂部固定于该壳体,该第二扭臂部抵靠该第一受推件的该第二端部。
CN201821232884.3U 2018-01-10 2018-08-02 自行车后变速器 Active CN2086307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0414 2018-01-10
TW107200414U TWM558218U (zh) 2018-01-10 2018-01-10 自行車後變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0793U true CN208630793U (zh) 2019-03-22

Family

ID=6264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2884.3U Active CN208630793U (zh) 2018-01-10 2018-08-02 自行车后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0793U (zh)
TW (1) TWM55821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150B (zh) * 2018-08-10 2019-12-1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TWI684553B (zh) * 2019-01-11 2020-02-1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TWI705027B (zh) * 2019-10-17 2020-09-2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具有緩衝結構之後變速器
TWI729557B (zh) 2019-11-06 2021-06-01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之後變速器
TWI712547B (zh) * 2019-11-06 2020-12-11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之後變速器
TWI779820B (zh) * 2021-09-08 2022-10-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58218U (zh)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0793U (zh) 自行车后变速器
US20080083573A1 (en) Vehicle
CN108995758B (zh) 电自行车拨链器
JP5796776B2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887687B2 (ja) 自転車
FR2974517A1 (fr) Vehicule jouet
EP1689500B1 (en) Toy vehicle
FR2840230A1 (fr) Voiture-jouet mue par un ressort
EP3009340B1 (en) Derailleur
JP3117722B2 (ja) 自動的に係合及び脱係合するギアボックス集合体
US4309841A (en) Two-wheel toy vehicle with inertia flywheel
FR2826924A1 (fr) Systeme de commande, systeme directionnel pour vehicule leger et tricycle equipe d'un tel systeme
US4840242A (en) Convertible animal toy
TW201615487A (zh) 變速器總成
KR101247098B1 (ko) 전륜조향자전거
FR3043048A1 (fr) Volant de direction ergonom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commande de direction comportant un tel volant
JPS6119472B2 (zh)
CN215752862U (zh) 一种两轮车传动装置及两轮车
WO2020052450A1 (zh) 滑行工具
EP1415888A3 (en) Transmission ratio varying apparatus i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s
CN2489847Y (zh) 二轮电动玩具摩托车
KR102310034B1 (ko) 자전거의 전동 구동 장치
CN215928850U (zh) 一种谷物冷却机组的转向装置及谷物冷却机组
CN214098781U (zh) 一种汽车模拟器及其转向结构
CN111746702B (zh) 转向机构及具有其的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