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8306U -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8306U
CN208628306U CN201821305125.5U CN201821305125U CN208628306U CN 208628306 U CN208628306 U CN 208628306U CN 201821305125 U CN201821305125 U CN 201821305125U CN 208628306 U CN208628306 U CN 208628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ensor
jamming
controller
fuselage
combinatio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51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aosheng Packing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aosheng Packing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aosheng Packing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aosheng Packing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51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8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8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8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控制器,罐身送料辊,罐身分离装置、罐盖分离装置和压合装置,在罐身分离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检测传感器,罐盖分离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检测传感器,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通过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是否出现漏料,再通过控制器控制设备停机并排除故障,从而保证罐身和罐盖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罐头盒包括罐身、顶盖和底盖,其中罐身和底盖需要通过罐身组合机进行压合,而罐身组合机在压合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罐身和底盖的一一对应才能提高罐身压合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废品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罐身组合机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罐身缺失或底盖缺失,进而造成无法封盖或设备卡死,致使废品率上升;同时设备经常卡死不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卡死、生产效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罐身或罐盖缺失的情况下及时停机,保证罐身和底盖的一一对应,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罐身送料辊、罐身分离装置、罐盖运送装置和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罐身分离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分罐转盘和送罐转盘,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送罐转盘上是否漏料的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罐盖分离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上还设置有急停按钮和重启按钮。
所述罐盖分离装置上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弧形腰孔,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弧形腰孔上。
所述机身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送罐转盘的转轴。
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均为金属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机身上设置有控制器和用于检测送罐转盘是否空转的第一检测传感器,在罐盖分离装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漏盖的第二检测传感器,且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当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中任意一个检测到出现漏料时均向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器将控制设备停机,以便于工作人员重新调整,从而保证罐身和罐盖实现一一对应,避免在后道压合工序出现无法压合或设备卡死,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2、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上设置有急停按钮和重启按钮,方便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直接控制设备停机,提高设备运转的安全性;同时通过方便操作人员在排出设备故障后重启设备,避免工人在排出故障时设备启动,提高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罐盖分离装置上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弧形腰孔,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安装于弧形腰孔上,方便使用者根据罐盖的大小灵活调整第二检测传感器的位置,从而提高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避免发生误报。
4、本实用新型在机身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装置,在发生漏料时向附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从而实现生产线的快速复产,提高生产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送罐转盘的轴线,保证第一检测传感器每次被罐身遮挡的时间一致且该时间足够长,从而提高第一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减少误报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均采用金属传感器,既降低设备的硬件成本,同时其检测控制更加简单准确,提高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身,2、罐身送料辊,3、罐盖分离装置,4、控制器,5、分罐转盘,6、送罐转盘,7、第一检测传感器,8、第二检测传感器,9、急停按钮,10、重启按钮,11、机架,12、弧形腰孔,13、声光报警装置,14、装盖器、15、压合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公开了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按照生产工序一次设置有罐身送料辊2,分罐转盘5、送罐转盘6、罐盖分离装置3和压合装置15;所述机身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4和第一检测传感器7,其中第一检测传感器7的检测头正对送罐转盘6的转轴,所述罐盖分离装置3上设置有机架11和装盖器14,机架11上设置有弧形腰孔12个,所述弧形腰孔12上设置有第二检测传感器8,第一检测传感器7和第二检测传感器8均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声光报警装置13;所述控制器4上设置有急停按钮9和重启按钮10。
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7和第二检测传感器8均为红外线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罐身组合机在运行过程中同时打开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由于需要向压合装置稳定送料,因此罐身和罐盖的输送速度一定,即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在每个固定的间隔时间段T之后均会被遮挡一段时间t,因此当间隔时间T超过一定值时即可判定缺少罐身或罐盖,当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同时检测到漏料时,控制器即关闭设备,并通过声光报警装置通知工作人员及时纠正,从而保证罐身和罐盖之间始终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

Claims (6)

1.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上设置有罐身送料辊(2)、罐身分离装置、罐盖分离装置(3)和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罐身分离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分罐转盘(5)和送罐转盘(6),所述机身(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送罐转盘(6)是否漏料的第一检测传感器(7);所述罐盖分离装置(3)上设置有第二检测传感器(8),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第一检测传感器(7)和第二检测传感器(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上还设置有急停按钮(9)和重启按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分离装置(3)上设置有机架(11),所述机架(11)上设置有弧形腰孔(12),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8)固定安装于弧形腰孔(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还设置有声光报警装置(13),所述声光报警装置(13)与控制器(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7)的检测头正对送罐转盘(6)的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7)和第二检测传感器(8)均为金属传感器。
CN201821305125.5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Active CN208628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5125.5U CN208628306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5125.5U CN208628306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8306U true CN208628306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4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5125.5U Active CN208628306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8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43467U (zh) 一种自动装led机
CN110639840A (zh) 一种全自动泡罩视觉检测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CN208628306U (zh) 一种防卡死罐身组合机
CN103335796A (zh) 全自动两通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5081523A (zh) 焊缝质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1044929A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性能检测机
CN104296950A (zh) 一种液压阀门总装密封试验台
CN103447246B (zh) 高速全自动胶囊视觉检测机
CN211802456U (zh) 一种全自动泡罩视觉检测机构
CN202522384U (zh) 检测产品气密性的压合治具
CN202016850U (zh) 封罐机送盖导架探测装置
CN207516271U (zh) 一种锂电池内圈自动检测机
CN109823633A (zh) 一种塑料盖外贴检测及收盖装置
CN205802934U (zh) 一种油品自动灌装机
CN201697769U (zh) 输液瓶倒立式高压放电检漏机
CN206599219U (zh) 直入式smd轨道的卡料排除装置
CN116251860A (zh) 一种折弯机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及可靠性评估方法
KR101357108B1 (ko) 로타리 정제 프레스 제어방법
CN204913019U (zh) 焊缝质量检测系统
CN109520548A (zh) 一种多功能传感器故障诊断装置
CN208458955U (zh) 一种墨盒密封膜测漏设备
CN207816221U (zh) 一种可手动、自动模式切换的检具
CN207882269U (zh) 纺织品金属检测装置
CN209441721U (zh) 一种高精准全自动led编带机
CN206597718U (zh) 直入式smd轨道的材料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