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4085U -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4085U
CN208614085U CN201820998616.6U CN201820998616U CN208614085U CN 208614085 U CN208614085 U CN 208614085U CN 201820998616 U CN201820998616 U CN 201820998616U CN 208614085 U CN208614085 U CN 208614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dering tip
adjustment seat
wheel flange
regulating mechanism
micro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86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86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4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4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4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涉及电池制造装备的技术领域。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包括焊头固定座、焊头调节座、夹持圈、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焊头调节座与焊头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机构与焊头固定座、焊头调节座连接,用于驱动焊头调节座相对于焊头固定座转动;夹持圈设置在焊头调节座的下方,且夹持圈与焊头调节座之间采用弧形连接,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夹持圈连接,能够驱动夹持圈相对于焊头调节座滑动。一种极耳焊接设备包括焊头调节装置。解决了极耳焊接质量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极耳焊接在极片上,此时需要焊接设备中的焊头保持水平,即焊座水平设置,焊头需要与焊座保持平行,由此,焊头是否水平对极耳的焊接质量会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极耳焊接设备不具有调节焊头角度的功能,由此会出现极耳的焊接质量差以及焊头寿命短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极耳焊接质量的焊接设备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以解决极耳焊接质量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包括:焊头固定座、焊头调节座、用于夹持焊头的夹持圈、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
所述焊头调节座与所述焊头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焊头固定座、所述焊头调节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焊头调节座相对于所述焊头固定座转动,以调节所述焊头调节座左右两侧高度;
所述夹持圈与所述焊头调节座之间采用弧形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圈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夹持圈相对于所述焊头调节座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圈前后两侧高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千分尺测微头;
所述千分尺测微头位于所述焊头调节座左右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千分尺测微头的主体与所述焊头调节座连接,移动端与所述焊头固定座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千分尺测微头的移动端与所述焊头固定座相抵接;
所述焊头调节座与所述焊头固定座之间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间隙,且未设置有所述千分尺测微头一侧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所述千分尺测微头配合使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圈的顶部设置有凸起弧形结构,所述焊头调节座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弧形结构,且所述凸起弧形结构与凹陷弧形结构相匹配形成弧形连接;
所述焊头调节座上位于所述凹陷弧形结构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夹持圈上位于所述凸起弧形结构的两侧位置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夹持圈的第二弹性元件。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圈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夹持圈间隔设置在所述焊头调节座的底部,且两组所述夹持圈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把手、蜗杆、蜗轮、螺杆和安装座;
所述调节把手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螺杆均与所述安装座配合安装;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板相抵接;
所述调节把手旋转时,依次带动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螺杆旋转,使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向下移动,用于推动所述夹持圈相对于所述焊头调节座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包括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以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调节机构和基座;
所述第三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焊头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方,且所述焊头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调节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焊头调节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上下移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调节座和导杆;
所述导杆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座、所述焊头调节装置连接;
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所述升降气缸能够驱动所述调节座相对于所述基座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座同步带动所述导杆上下移动,所述导杆同步带动所述焊头调节装置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所述焊头调节装置的高度位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座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上方,用于调节所述升降气缸下降的行程。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感应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片相配合的传感器;
当所述调节座移动时,所述传感器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检测到所述调节座的移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包括焊头固定座、焊头调节座、用于夹持焊头的夹持圈、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其中,焊头调节座与焊头固定座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调节座分别与焊头固定座及焊头调节座连接,用于驱动焊头调节座相对于焊头固定座转动一定角度,以调节焊头调节座左右两侧的高度,进而调节焊头左右两侧的高度;进一步的,夹持圈设置在焊头调节座的下方,且夹持圈与焊头调节座之间采用弧形连接,而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夹持圈连接,由此,第二调节机构能够驱动夹持圈相对于焊头调节座滑动,以调节夹持圈前后两侧的高度,进而调节夹持圈上焊头的前后两侧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头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驱动焊头调节座相对于焊头固定座转动,从而间接调节焊头左右两侧的高度,通过第二调节机构驱动夹持圈相对于焊头调节座滑动,从而直接调节焊头前后两侧高度,进而,通过上述机构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实现调节焊头的左右高低和前后高低,使焊头调节至与焊座平行,以便于提高极耳焊接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包括上述焊头调节装置以及升降装置,由此,能够调节焊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低,除此以外,还包括上述焊头调节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的第三示意图。
图标:
1-焊头固定座;
2-焊头调节座;201-凹陷弧形结构;
3-夹持圈;301-凸起弧形结构;302-连接板;
4-第一调节机构;401-千分尺测微头;402-第一弹性元件;
5-第二调节机构;501-连接件;502-第二弹性元件;503-调节把手;504-蜗杆;505-蜗轮;506-螺杆;507-安装座;
6-升降装置;601-第三调节机构;6011-升降气缸;6012-调节座; 6013-导杆;602-基座;603-调节件;604-感应片;605-传感器;
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以图1中的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包括焊头固定座1、焊头调节座2、用于夹持焊头的夹持圈3、第一调节机构4和第二调节机构 5;其中,焊头调节座2与焊头固定座1之间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机构4分别与焊头固定座1及焊头调节座2连接,用于驱动焊头调节座2相对于焊头固定座1转动一定角度,以调节焊头调节座 2左右两侧的高度,进而调节焊头左右两侧的高度;进一步的,夹持圈3设置在焊头调节座2的下方,且夹持圈3与焊头调节座2之间采用弧形连接,而第二调节机构5的输出端与夹持圈3连接,由此,第二调节机构5能够驱动夹持圈3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滑动,以调节夹持圈3前后两侧的高度,进而调节夹持圈3上焊头的前后两侧高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焊头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调节机构4驱动焊头调节座2相对于焊头固定座1转动,从而间接调节焊头左右两侧的高度,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驱动夹持圈3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滑动,从而直接调节焊头前后两侧高度,进而,通过上述机构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实现调节焊头的左右高低和前后高低,使焊头调节至与焊座平行,以便于提高极耳焊接的精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一调节机构4包括千分尺测微头 401;千分尺测微头401位于焊头调节座2左右方向的一侧,且千分尺测微头401的主体与焊头调节座2连接,移动端与焊头固定座1 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千分尺测微头401的移动端与焊头固定座1相抵接;焊头调节座2与焊头固定座1之间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间隙,并在未设置千分尺测微头401一侧的间隙中设置第一弹性元件402,第一弹性元件402与千分尺测微头401配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关于焊头调节座2的驱动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具体为:
第一种:只通过千分尺测微头401驱动焊头调节座2转动,即,千分尺测微头401的主体设置在焊头调节座2上,且能够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转动,而移动端则穿过焊头调节座2并与焊头固定座1连接,由于焊头调节座2转动,而千分尺测微头401的主体与移动端之间相对移动,由此,为了防止出现干涉,可以将移动端与焊头固定座1 之间设计呈球副连接,或者,还可以是将焊头调节座2上用于穿过移动端的通孔的孔径做大,使移动端与通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一来,同样能够起到防止干涉的作用。此时,当正向旋转千分尺测微头401时,由于移动端与焊头固定座1连接,使得主体部分对焊头调节座2进行挤压,使焊头调节座2逆时针转动,且位于千分尺测微头 401一侧焊头调节座2与焊头固定座1之间的间隙缩小,从而使千分尺测微头401一侧的焊头调节座2升高,而未设置千分尺测微头401 的一侧的焊头调节座2降低,呈现出左侧低右侧高的现象;当反向旋转千分尺测微头401时,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即左侧高右侧低的现象;上述过程均能够实现对焊头左右高度的调节。
第二种:通过千分尺测微头401与第一弹性元件402相互配合使用以实现焊头调节座2的转动,此时,只需要千分尺测微头401移动端的端部与焊头固定座1的底端面相抵接即可,而未设置千分尺测微头401的一侧间隙中,设置第一弹性元件402;而为了防止运动干涉,同样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中的设计方案,此处不再赘述。这样一来,当反向旋转千分尺测微头401时,能够实现焊头调节座2的左侧升高而右侧降低,且能够使第一弹性元件402受到压缩;当正向旋转千分尺测微头401时,焊头调节座2失去千分尺测微头401的主体对其进行的挤压作用,在第一弹性元件402的作用下,驱动焊头调节座2 反向旋转,使焊头调节座2的左侧降低而右侧升高;上述过程同样能够实现对焊头左右高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夹持圈3的顶部设置有凸起弧形结构301,焊头调节座2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弧形结构201,且凸起弧形结构301与凹陷弧形结构201相匹配形成弧形连接;焊头调节座2 上位于凹陷弧形结构201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501,夹持圈3上位于凸起弧形结构301的两侧位置分别与连接件501滑动连接,且连接件50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夹持圈3的第二弹性元件502。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夹持圈3设置为两组,两组夹持圈 3间隔设置在焊头调节座2的底部,且两组夹持圈3之间通过连接板 302连接;第二调节机构5的输出端与连接板302连接。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调节机构5包括调节把手503、蜗杆504、蜗轮505、螺杆506和安装座507;调节把手503与螺杆 506连接,螺杆506与蜗轮505传动连接,蜗杆504、蜗轮505及螺杆506均与安装座507配合安装;螺杆506与连接板302相抵接;调节把手503旋转时,依次带动蜗杆504、蜗轮505及螺杆506旋转,且螺杆506能够相对于安装座507向下移动,用于推动夹持圈3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滑动。
本实施例中,关于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调节夹持圈3的前后高度,以便于调节焊头的前后高度,具体过程如下:
夹持圈3设置在焊头调节座2的底部,且夹持圈3的顶部设置凸起弧形结构301,焊头调节座2底部设置凹陷弧形结构201,使夹持圈3的顶部与焊头调节座2的底部之间通过弧形连接;为实现对夹持圈3的支撑作用,夹持圈3的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耳,并在连接耳上开设通孔,且通孔中穿入连接件501,该连接件501的顶端与焊头调节座2连接,进一步的,在连接件501上套设第二弹性元件502,通过第二弹性元件502实现对夹持圈3前后两侧的支撑,以使得夹持圈3 能够与焊头调节座2相互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通孔与连接杆之间为直线运动,而夹持圈3与焊头调节座2之间为弧线运动,两种运动会相互干扰,由此,本实施例中,将通孔的孔径设计成略大于连接件501的直径,以使得夹持圈3与连接件501之间具有一定的浮动量,以满足两种运动同时进行的要求。
进一步的,为实现对夹持圈3的驱动作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调节机构5的输出端与夹持圈3的前侧或后侧连接,以驱动夹持圈3 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滑动,具体为,当正向旋拧调节把手503时,依次通过蜗杆504和蜗轮505驱动螺杆506相对于安装座507转动,并使螺杆506向下移动,此时螺杆506的底端挤压夹持圈3的前侧或后侧端部,以驱动夹持圈3相对于焊头调节座2滑动,从而实现了调节焊头前后高度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夹持圈3沿着弧形滑动,使得一侧的第二弹性元件502压缩而另一侧的第二弹性元件502伸长。当反向旋拧调节把手503时,依次通过蜗杆504和蜗轮505驱动螺杆 506相对于安装座507转动,并使螺杆506向上移动,此时,螺杆506 的底端解除对夹持圈3端部的挤压,从而,由于两侧的第二弹性元件 502的作用力不平衡,共同驱动夹持圈3沿着弧形滑动,进而再次实现对焊头前后高度的调节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焊头调节座2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组夹持圈3,且两组夹持圈3之间通过连接板302实现连接,使得两组夹持圈3能够同时滑动,此时,螺杆506的底端则能够与连接板 302相抵接,从而实现驱动夹持圈3滑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耳焊接设备包括焊头调节装置以及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包括第三调节机构601和基座602;第三调节机构601设置在基座602上,焊头调节装置设置在基座602的下方,且焊头调节装置与第三调节机构6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调节机构601能够驱动焊头调节装置相对于基座602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第三调节机构601包括升降气缸 6011、调节座6012和导杆6013;导杆6013与基座602滑动连接,且导杆6013的两端分别与调节座6012、焊头调节装置连接;升降气缸6011设置在基座602与调节座6012之间,能够驱动调节座6012 相对于基座602上下移动,且调节座6012同步带动导杆6013上下移动,导杆6013同步带动焊头调节装置上下移动,用于调节焊头调节装置的高度位置。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调节座6012上设置有调节件603,调节件603与调节座6012采用螺纹连接;调节件603位于升降气缸 6011的上方,用于调节升降气缸6011下降的行程。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调节座6012上设置有感应片604,基座602上设置有与感应片604相配合的传感器605;当调节座6012 移动时,传感器605能够通过感应片604检测到调节座6012的移动位置。
本实施例中,焊头调节装置能够通过升降装置6驱动其做升降运动,以调节焊头竖直方向的位置,具体过程如下:
升降气缸6011能够驱动调节座6012沿竖直方向移动,调节座 6012通过导杆6013带动整个焊头调节装置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焊头竖直方向上高度的调节;进一步的,在调节座6012上设置了调节件 603,该调节件603的底端与升降气缸6011相对,从而,调节件603能够改变调节座6012与升降气缸6011移动端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升降气缸6011的下降行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检测焊头是否下降到设定位置,在调节座6012上设置了感应片604,同时在基座602上设置了传感器605,通过传感器605与感应片604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头固定座、焊头调节座、用于夹持焊头的夹持圈、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
所述焊头调节座与所述焊头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焊头固定座、所述焊头调节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焊头调节座相对于所述焊头固定座转动,以调节所述焊头调节座左右两侧高度;
所述夹持圈与所述焊头调节座之间采用弧形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夹持圈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夹持圈相对于所述焊头调节座滑动,以调节所述夹持圈前后两侧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千分尺测微头;
所述千分尺测微头位于所述焊头调节座左右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千分尺测微头的主体与所述焊头调节座连接,移动端与所述焊头固定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尺测微头的移动端与所述焊头固定座相抵接;
所述焊头调节座与所述焊头固定座之间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间隙,且未设置有所述千分尺测微头一侧的间隙中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与所述千分尺测微头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圈的顶部设置有凸起弧形结构,所述焊头调节座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弧形结构,且所述凸起弧形结构与凹陷弧形结构相匹配形成弧形连接;
所述焊头调节座上位于所述凹陷弧形结构的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夹持圈上位于所述凸起弧形结构的两侧位置分别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夹持圈的第二弹性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圈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夹持圈间隔设置在所述焊头调节座的底部,且两组所述夹持圈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把手、蜗杆、蜗轮、螺杆和安装座;
所述调节把手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螺杆均与所述安装座配合安装;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板相抵接;
所述调节把手旋转时,依次带动所述蜗杆、所述蜗轮及所述螺杆旋转,使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向下移动,用于推动所述夹持圈相对于所述焊头调节座滑动。
7.一种极耳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焊头调节装置以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调节机构和基座;
所述第三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焊头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方,且所述焊头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三调节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调节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焊头调节装置相对于所述基座上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调节座和导杆;
所述导杆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且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座、所述焊头调节装置连接;
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所述升降气缸能够驱动所述调节座相对于所述基座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座同步带动所述导杆上下移动,所述导杆同步带动所述焊头调节装置上下移动,用于调节所述焊头调节装置的高度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耳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调节座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升降气缸的上方,用于调节所述升降气缸下降的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耳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感应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感应片相配合的传感器;
当所述调节座移动时,所述传感器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检测到所述调节座的移动位置。
CN201820998616.6U 2018-06-26 2018-06-26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Active CN208614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8616.6U CN208614085U (zh) 2018-06-26 2018-06-26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8616.6U CN208614085U (zh) 2018-06-26 2018-06-26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4085U true CN208614085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0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8616.6U Active CN208614085U (zh) 2018-06-26 2018-06-26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40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585A (zh) * 2022-03-10 2022-04-29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池用电芯与负极端子焊接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585A (zh) * 2022-03-10 2022-04-29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池用电芯与负极端子焊接夹具
CN114406585B (zh) * 2022-03-10 2023-08-08 合盛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电池用电芯与负极端子焊接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14085U (zh) 焊头调节装置及极耳焊接设备
CN208721088U (zh) 一种gps-rtk测量仪的调平机构
CN209156263U (zh) 一种涂胶机的多角度涂胶移动底座
CN103552889B (zh) 卷绕机的张力机构
CN109079391A (zh) 一种电池极耳试验焊机装置
CN109759764A (zh) 一种汽车用焊接机器人的双向可动夹板
CN213875021U (zh) 一种导轨伸缩式煤炭采样装置
CN105137561B (zh) 一种基于平板玻璃校正光轴系统的调整机构
CN209044252U (zh) 无花瓣摄像模组固定调焦机构
CN209157541U (zh) 一种管梁对接辅助机构
CN208820636U (zh) 一种电机定子与转子的装配机
CN10886998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计算机的全方位雷达探测装置
CN208280797U (zh) 三维调节折页
CN20927344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工业搬运机器人
CN209463964U (zh) 一种瞳孔观察器
CN206725927U (zh) 一种厂用摄像仪
CN209681485U (zh) 一种汽车用焊接机器人的双向可动夹板
CN207183408U (zh) 一种极片贴胶机
CN216054257U (zh) 抗直流分量双级电流互感器
CN214039908U (zh) 一种挤出弹性体尺寸实时监控限位工装
CN211971214U (zh) 一种制片卷绕机的固定缓存机构
CN209272839U (zh) 一种钢管椅生产自动焊接用固定装置
CN208787814U (zh) 一种用于互感器升高座直缝焊接的焊枪固定机构
CN208561241U (zh) 绝缘电机漆包专用捆绑线收卷机构
CN208846004U (zh) 一种法学教学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