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2389U -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 Google Patents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2389U
CN208592389U CN201820540730.4U CN201820540730U CN208592389U CN 208592389 U CN208592389 U CN 208592389U CN 201820540730 U CN201820540730 U CN 201820540730U CN 208592389 U CN208592389 U CN 208592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double
sliding
fixture
sliding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07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Huahao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Huahao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Huahao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Huahao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407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92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2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23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结构包括夹具带转电机、支撑脚、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双开玻璃门、三色警报灯、双主轴数控车床、控制器、切屑导管、移动式切屑储料框组成,双主轴数控车床内部设有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底部设有夹具带转电机,夹具带转电机和工件吸附固定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将工件一端插入夹具轴孔内部,此时会触发主动机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通过真空吸附机构和电磁加固机构相配合的方式,自动将工件牢牢固定在轴孔内,从而实现自动固定工件,提高人工换料的速度。

Description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
现有技术对工件的固定都需要人工进行安装锁紧,这样造成了换料速度慢,生产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结构包括夹具带转电机、支撑脚、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双开玻璃门、三色警报灯、双主轴数控车床、控制器、切屑导管、移动式切屑储料框组成,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底部均匀等距设有四个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底部,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左侧设有移动式切屑储料框,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通过切屑导管与移动式切屑储料框连接,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顶部设有三色警报灯,所述的三色警报灯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上,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前端设有双开玻璃门,所述的双开玻璃门和双主轴数控车床铰链连接,所述的双开玻璃门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紧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上,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内部设有工件吸附固定装置,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扣合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上,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底部设有夹具带转电机,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和工件吸附固定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由主动机构、真空吸附机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外壳、夹具组成,所述的外壳一侧设有夹具,所述的夹具和外壳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和夹具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设于外壳内部并且与夹具相配合,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两个真空吸附机构并且均匀分布在主动机构上下两端,所述的两个真空吸附机构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主动机构和真空吸附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和夹具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后端设有工件固定解除机构,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和真空吸附机构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主动机构由滑杆、承接圆板、限位滑套、第一弹簧、底板、第一滚轮、电磁加固机构、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从动件、第一齿条、滑轨组成,所述的底板两端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的第一滚轮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上下两端设有滑轨,所述的底板通过第一滚轮与滑轨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底板一端设有滑杆,所述的滑杆垂直固定在底板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所述的滑杆上设有限位滑套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限位滑套紧贴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的限位滑套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滑套和底板上,所述的滑杆顶端设有承接圆板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滑轨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紧贴固定在滑轨上,所述的从动件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从动件和第一滑槽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从动件一端与第一齿条连接,所述的第一齿条和从动件采用过盈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设于底板另一端并且与滑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通过从动件与电磁加固机构传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由主动推杆、滑套、第二弹簧、动触头、静触头、一号电磁铁、固定杆组成,所述的一号电磁铁上下两端设有主动推杆,所述的主动推杆上设有滑套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套固定在滑轨上,所述的主动推杆一端设有动触头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动触头和滑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套和动触头上,所述的一号电磁铁上下两端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垂直固定在一号电磁铁上,所述的固定杆一侧设有静触头,所述的静触头和动触头相配合,所述的静触头和动触头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铁连接,所述的从动件另一端与主动推杆连接,所述的从动件垂直固定在主动推杆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由真空吸盘、进气软管、气缸、出气管、活塞、活塞杆、第二齿条、缓冲软垫、主动齿轮、主动皮带轮、交叉式传动带、从动皮带轮、从动齿轮组成,所述的气缸顶部设有出气管并且二者采用螺纹配合,所述的气缸一侧设有进气软管,所述的进气软管一端与气缸连接,所述的进气软管另一端设有真空吸盘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气缸另一侧设有活塞杆,所述的活塞杆贯穿气缸与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和气缸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底部设有第二齿条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齿条下方设有从动齿轮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的从动齿轮前端设有从动皮带轮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从动齿轮一侧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前端设有主动皮带轮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设有交叉式传动带,所述的主动皮带轮通过交叉式传动带与从动皮带轮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由按压式触发机构、二号电磁铁、第二滑槽、绝缘木板、衔铁、顶杆、第三滑槽、第二滚轮、活动长杆、第三弹簧、第二滑块、支撑立杆组成,所述的支撑立杆一端固定在外壳内壁凹槽上,所述的支撑立杆另一端设有绝缘木板并且二者形成 T字型结构,所述的支撑立杆上下两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的第二滑槽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立杆上,所述的活动长杆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和支撑立杆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活动长杆两端设有第二滚轮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上下两端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的第三滑槽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的活动长杆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三滑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上设有两根顶杆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两侧,所述的顶杆一端扣合固定在活动长杆表面凹槽上,所述的绝缘木板上设有两个二号电磁铁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两侧,所述的二号电磁铁一端固定在绝缘木板表面上,所述的二号电磁铁另一端设有衔铁,所述的衔铁紧贴固定在活动长杆上,所述的活动长杆后端设有并排等距设有两个第三弹簧,所述的第三弹簧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动长杆和外壳内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设于支撑立杆上方,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通过二号电磁铁与工件固定解除机构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由压杆、压杆滑套、第四滑槽、第三滑块、动正极导电片、第四弹簧、静负极导电片组成,所述的压杆滑套紧贴固定在外壳内壁上,所述的压杆滑套中心位置设有压杆,所述的压杆和压杆滑套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所述的压杆底端设有动正极导电片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压杆滑套底部设有两个第四滑槽并且均匀分布在压杆两侧,所述的第四滑槽和压杆滑套底面相焊接,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通过第三滑块与第四滑槽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下方设有静负极导电片,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和第四滑槽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和动正极导电片相配合,所述的第四滑槽内部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的第四弹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动正极导电片和静负极导电片上,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和静负极导电片通过导线与二号电磁铁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齿条设于主动齿轮下方并且二者相啮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工件一端插入夹具轴孔内部,此时承接圆板会受力推动滑杆沿滑轨向右移动,此时第一弹簧被拉伸,底板推动主动推杆沿滑套滑动并通过一端设有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接触,当静触头和动触头相闭合形成回路一号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具有磁性的一号电磁铁将底板吸附并依次通过主动推杆和承接圆板将工件吸附,使工件固定在轴孔中,提高工件的紧固程度;因为从动件另一端与主动推杆连接,所以当主动推杆沿滑套向右滑动时,从动件会沿第一滑槽移动,因为从动件一端设有第一齿条,所以当从动件向右移动时主动齿轮顺时针旋转,主动齿轮通过交叉式传动带改变从动齿轮的旋转方向,使从动齿轮逆时针旋转并驱动第二齿条向右移动,因为第二齿条扣合固定在活塞杆底部凹槽上,所以当第二齿条向右移动时活塞杆会拉动活塞沿气缸内壁滑动,并通过将夹具中轴孔内的空气抽出,使真空吸盘吸附在工件上,从而进一步增加工件的固定程度,使工件加工过程中精度有一定的提高;当需要更换工件时,将压杆向下压,受力后的压杆会沿压杆滑套向下滑动,并带动动正极导电片沿第四滑槽向下移动与静负极导电片相接触,当动正极导电片和静负极导电片相闭合时二号电磁铁形成回路通电,通电后的二号电磁铁会产生磁性,因为磁场的因素衔铁会向二号电磁铁靠近,并带动活动长杆沿第二滑槽向左移动,活动长杆移动至一定位置时会通过顶杆与第二齿条接触,缓冲软垫能够降低第二齿条和顶杆相接触时的振动频率,当衔铁和二号电磁铁相接触时,一号电磁铁磁性消失,活塞会沿气缸内壁向左移动,通过出气管抽入空气,并利用进气软管将空气灌入轴孔中,此时真空吸盘的吸力和二号电磁铁磁性同时消失,工件能够从夹具轴孔中拔出,从而实现快速解除真空吸盘和二号电磁铁磁性,使工件更换的速度加快。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将工件一端插入夹具轴孔内部,此时会触发主动机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通过真空吸附机构和电磁加固机构相配合的方式,自动将工件牢牢固定在轴孔内,从而实现自动固定工件,提高人工换料的速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动态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动态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图3中B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的图5中C的放大图。
图中:夹具带转电机-1、支撑脚-2、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主动机构-31、滑杆-311、承接圆板-312、限位滑套-313、第一弹簧-314、底板-315、第一滚轮-316、电磁加固机构-317、主动推杆-31701、滑套-31702、第二弹簧 -31703、动触头-31704、静触头-31705、一号电磁铁-31706、固定杆-31707、第一滑槽-318、第一滑块-319、从动件-3110、第一齿条-3111、滑轨-3112、真空吸附机构-32、真空吸盘-321、进气软管-322、气缸-323、出气管-324、活塞-325、活塞杆-326、第二齿条-327、缓冲软垫-328、主动齿轮-329、主动皮带轮-3210、交叉式传动带-3211、从动皮带轮-3212、从动齿轮-3213、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按压式触发机构-331、压杆-33101、压杆滑套-33102、第四滑槽-33103、第三滑块-33104、动正极导电片-33105、第四弹簧-33106、静负极导电片-33107、二号电磁铁-332、第二滑槽-333、绝缘木板-334、衔铁-335、顶杆-336、第三滑槽-337、第二滚轮-338、活动长杆-339、第三弹簧-3310、第二滑块-3311、支撑立杆-3312、外壳-34、夹具-35、双开玻璃门-4、三色警报灯-5、双主轴数控车床-6、控制器-7、切屑导管-8、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结构包括夹具带转电机1、支撑脚2、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双开玻璃门4、三色警报灯5、双主轴数控车床6、控制器7、切屑导管8、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组成,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底部均匀等距设有四个支撑脚2,所述的支撑脚2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底部,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左侧设有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通过切屑导管8与移动式切屑储料框 9连接,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顶部设有三色警报灯5,所述的三色警报灯5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上,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前端设有双开玻璃门4,所述的双开玻璃门4和双主轴数控车床6铰链连接,所述的双开玻璃门4一侧设有控制器7,所述的控制器7紧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 6上,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内部设有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扣合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上,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 3底部设有夹具带转电机1,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1和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 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由主动机构31、真空吸附机构 32、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外壳34、夹具35组成,所述的外壳34一侧设有夹具35,所述的夹具35和外壳3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1和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设于外壳34内部并且与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外壳34内部设有两个真空吸附机构32并且均匀分布在主动机构 31上下两端,所述的两个真空吸附机构32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主动机构31和真空吸附机构32传动连接,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32和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后端设有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和真空吸附机构32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的主动机构31由滑杆311、承接圆板312、限位滑套313、第一弹簧314、底板315、第一滚轮316、电磁加固机构317、第一滑槽318、第一滑块319、从动件3110、第一齿条3111、滑轨3112组成,所述的底板315 两端设有第一滚轮316,所述的第一滚轮316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315上,所述的底板315上下两端设有滑轨3112,所述的底板315通过第一滚轮316 与滑轨3112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底板315一端设有滑杆311,所述的滑杆 311垂直固定在底板315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所述的滑杆311上设有限位滑套313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限位滑套313紧贴固定在外壳 34内壁上,所述的限位滑套313和底板31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14,所述的第一弹簧314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滑套313和底板315上,所述的滑杆 311顶端设有承接圆板312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滑轨3112上设有第一滑槽318,所述的第一滑槽318紧贴固定在滑轨3112上,所述的从动件 3110通过第一滑块319与第一滑槽31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从动件3110 和第一滑槽318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从动件3110一端与第一齿条3111连接,所述的第一齿条3111和从动件3110采用过盈配合。
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317设于底板315另一端并且与滑轨3112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通过从动件3110与电磁加固机构317传动连接。
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317由主动推杆31701、滑套31702、第二弹簧 31703、动触头31704、静触头31705、一号电磁铁31706、固定杆31707组成,所述的一号电磁铁31706上下两端设有主动推杆31701,所述的主动推杆31701上设有滑套31702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套31702固定在滑轨3112上,所述的主动推杆31701一端设有动触头31704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动触头31704和滑套3170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1703,所述的第二弹簧31703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套31702和动触头31704上,所述的一号电磁铁31706上下两端设有固定杆31707,所述的固定杆31707 垂直固定在一号电磁铁31706上,所述的固定杆31707一侧设有静触头 31705,所述的静触头31705和动触头31704相配合,所述的静触头31705 和动触头31704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铁31706连接,所述的从动件3110另一端与主动推杆31701连接,所述的从动件3110垂直固定在主动推杆31701 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
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32由真空吸盘321、进气软管322、气缸323、出气管324、活塞325、活塞杆326、第二齿条327、缓冲软垫328、主动齿轮329、主动皮带轮3210、交叉式传动带3211、从动皮带轮3212、从动齿轮3213组成,所述的气缸323顶部设有出气管324并且二者采用螺纹配合,所述的气缸323一侧设有进气软管322,所述的进气软管322一端与气缸323 连接,所述的进气软管322另一端设有真空吸盘321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气缸323另一侧设有活塞杆326,所述的活塞杆326贯穿气缸323与活塞325连接,所述的活塞325和气缸323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326 底部设有第二齿条327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齿条327下方设有从动齿轮3213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的从动齿轮3213前端设有从动皮带轮3212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从动齿轮3213一侧设有主动齿轮329,所述的主动齿轮329前端设有主动皮带轮3210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皮带轮3210和从动皮带轮3212之间设有交叉式传动带3211,所述的主动皮带轮3210通过交叉式传动带3211与从动皮带轮3212连接。
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由按压式触发机构331、二号电磁铁332、第二滑槽333、绝缘木板334、衔铁335、顶杆336、第三滑槽337、第二滚轮338、活动长杆339、第三弹簧3310、第二滑块3311、支撑立杆3312组成,所述的支撑立杆3312一端固定在外壳34内壁凹槽上,所述的支撑立杆 3312另一端设有绝缘木板334并且二者形成T字型结构,所述的支撑立杆 3312上下两面设有第二滑槽333,所述的第二滑槽333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立杆3312上,所述的活动长杆339通过第二滑块3311与第二滑槽333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339和支撑立杆3312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活动长杆339两端设有第二滚轮338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 339上下两端设有第三滑槽337,所述的第三滑槽337固定在外壳34内部,所述的活动长杆339通过第二滚轮338与第三滑槽33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339上设有两根顶杆336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3312两侧,所述的顶杆336一端扣合固定在活动长杆339表面凹槽上,所述的绝缘木板 334上设有两个二号电磁铁332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3312两侧,所述的二号电磁铁332一端固定在绝缘木板334表面上,所述的二号电磁铁332另一端设有衔铁335,所述的衔铁335紧贴固定在活动长杆339上,所述的活动长杆339后端设有并排等距设有两个第三弹簧3310,所述的第三弹簧3310 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动长杆339和外壳34内壁上。
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331设于支撑立杆3312上方,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通过二号电磁铁332与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连接。
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331由压杆33101、压杆滑套33102、第四滑槽 33103、第三滑块33104、动正极导电片33105、第四弹簧33106、静负极导电片33107组成,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紧贴固定在外壳34内壁上,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中心位置设有压杆33101,所述的压杆33101和压杆滑套 33102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所述的压杆33101底端设有动正极导电片 33105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底部设有两个第四滑槽33103并且均匀分布在压杆33101两侧,所述的第四滑槽33103和压杆滑套33102底面相焊接,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通过第三滑块33104与第四滑槽3310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下方设有静负极导电片33107,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33107和第四滑槽3310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33107和动正极导电片33105相配合,所述的第四滑槽33103内部设有第四弹簧33106,所述的第四弹簧3310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动正极导电片33105和静负极导电片33107上,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 和静负极导电片33107通过导线与二号电磁铁332连接。
所述的第一齿条3111设于主动齿轮329下方并且二者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将需要进行加工的工件一端插入夹具35轴孔内部,此时承接圆板312 会受力推动滑杆311沿滑轨3112向右移动,此时第一弹簧314被拉伸,底板315推动主动推杆31701沿滑套31702滑动并通过一端设有的动触头 31704与静触头31705相接触,当静触头31705和动触头31704相闭合形成回路一号电磁铁31706通电产生磁性,具有磁性的一号电磁铁31706将底板315吸附并依次通过主动推杆31701和承接圆板312将工件吸附,使工件固定在轴孔中,提高工件的紧固程度;因为从动件3110另一端与主动推杆31701连接,所以当主动推杆31701沿滑套31702向右滑动时,从动件 3110会沿第一滑槽318移动,因为从动件3110一端设有第一齿条3111,所以当从动件3110向右移动时主动齿轮329顺时针旋转,主动齿轮329通过交叉式传动带3211改变从动齿轮3213的旋转方向,使从动齿轮3213逆时针旋转并驱动第二齿条327向右移动,因为第二齿条327扣合固定在活塞杆326底部凹槽上,所以当第二齿条327向右移动时活塞杆326会拉动活塞325沿气缸323内壁滑动,并通过将夹具中轴孔内的空气抽出,使真空吸盘321吸附在工件上,从而进一步增加工件的固定程度,使工件加工过程中精度有一定的提高;当需要更换工件时,将压杆33101向下压,受力后的压杆33101会沿压杆滑套33102向下滑动,并带动动正极导电片 33105沿第四滑槽33103向下移动与静负极导电片33107相接触,当动正极导电片33105和静负极导电片33107相闭合时二号电磁铁332形成回路通电,通电后的二号电磁铁332会产生磁性,因为磁场的因素衔铁335会向二号电磁铁332靠近,并带动活动长杆339沿第二滑槽333向左移动,活动长杆339移动至一定位置时会通过顶杆336与第二齿条327接触,缓冲软垫328能够降低第二齿条327和顶杆336相接触时的振动频率,当衔铁 335和二号电磁铁332相接触时,一号电磁铁31706磁性消失,活塞325 会沿气缸323内壁向左移动,通过出气管324抽入空气,并利用进气软管 322将空气灌入轴孔中,此时真空吸盘321的吸力和二号电磁铁332磁性同时消失,工件能够从夹具轴孔中拔出,从而实现快速解除真空吸盘321和二号电磁铁332磁性,使工件更换的速度加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号电磁铁31706和二号电磁铁332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就随之消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对工件的固定都需要人工进行安装锁紧,这样造成了换料速度慢,生产效率下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将工件一端插入夹具35轴孔内部,此时会触发主动机构31,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通过真空吸附机构32 和电磁加固机构317相配合的方式,自动将工件牢牢固定在轴孔内,从而实现自动固定工件,提高人工滑料的速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结构包括夹具带转电机(1)、支撑脚(2)、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双开玻璃门(4)、三色警报灯(5)、双主轴数控车床(6)、控制器(7)、切屑导管(8)、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组成,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底部均匀等距设有四个支撑脚(2),所述的支撑脚(2)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底部,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左侧设有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通过切屑导管(8)与移动式切屑储料框(9)连接,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顶部设有三色警报灯(5),所述的三色警报灯(5)垂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上,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前端设有双开玻璃门(4),所述的双开玻璃门(4)和双主轴数控车床(6)铰链连接,所述的双开玻璃门(4)一侧设有控制器(7),所述的控制器(7)紧贴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主轴数控车床(6)内部设有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扣合固定在双主轴数控车床(6)上,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底部设有夹具带转电机(1),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1)和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工件吸附固定装置(3)由主动机构(31)、真空吸附机构(32)、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外壳(34)、夹具(35)组成,所述的外壳(34)一侧设有夹具(35),所述的夹具(35)和外壳(34)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夹具带转电机(1)和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设于外壳(34)内部并且与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外壳(34)内部设有两个真空吸附机构(32)并且均匀分布在主动机构(31)上下两端,所述的两个真空吸附机构(32)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主动机构(31)和真空吸附机构(32)传动连接,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32)和夹具(35)相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后端设有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和真空吸附机构(32)采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机构(31)由滑杆(311)、承接圆板(312)、限位滑套(313)、第一弹簧(314)、底板(315)、第一滚轮(316)、电磁加固机构(317)、第一滑槽(318)、第一滑块(319)、从动件(3110)、第一齿条(3111)、滑轨(3112)组成,所述的底板(315)两端设有第一滚轮(316),所述的第一滚轮(316)通过螺丝固定在底板(315)上,所述的底板(315)上下两端设有滑轨(3112),所述的底板(315)通过第一滚轮(316)与滑轨(3112)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底板(315)一端设有滑杆(311),所述的滑杆(311)垂直固定在底板(315)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所述的滑杆(311)上设有限位滑套(313)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限位滑套(313)紧贴固定在外壳(34)内壁上,所述的限位滑套(313)和底板(31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14),所述的第一弹簧(314)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滑套(313)和底板(315)上,所述的滑杆(311)顶端设有承接圆板(312)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滑轨(3112)上设有第一滑槽(318),所述的第一滑槽(318)紧贴固定在滑轨(3112)上,所述的从动件(3110)通过第一滑块(319)与第一滑槽(318)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从动件(3110)和第一滑槽(318)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从动件(3110)一端与第一齿条(3111)连接,所述的第一齿条(3111)和从动件(3110)采用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317)设于底板(315)另一端并且与滑轨(3112)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机构(31)通过从动件(3110)与电磁加固机构(317)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加固机构(317)由主动推杆(31701)、滑套(31702)、第二弹簧(31703)、动触头(31704)、静触头(31705)、一号电磁铁(31706)、固定杆(31707)组成,所述的一号电磁铁(31706)上下两端设有主动推杆(31701),所述的主动推杆(31701)上设有滑套(31702)并且二者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套(31702)固定在滑轨(3112)上,所述的主动推杆(31701)一端设有动触头(31704)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动触头(31704)和滑套(3170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1703),所述的第二弹簧(31703)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套(31702)和动触头(31704)上,所述的一号电磁铁(31706)上下两端设有固定杆(31707),所述的固定杆(31707)垂直固定在一号电磁铁(31706)上,所述的固定杆(31707)一侧设有静触头(31705),所述的静触头(31705)和动触头(31704)相配合,所述的静触头(31705)和动触头(31704)通过导线与一号电磁铁(31706)连接,所述的从动件(3110)另一端与主动推杆(31701)连接,所述的从动件(3110)垂直固定在主动推杆(31701)上并且二者形成T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吸附机构(32)由真空吸盘(321)、进气软管(322)、气缸(323)、出气管(324)、活塞(325)、活塞杆(326)、第二齿条(327)、缓冲软垫(328)、主动齿轮(329)、主动皮带轮(3210)、交叉式传动带(3211)、从动皮带轮(3212)、从动齿轮(3213)组成,所述的气缸(323)顶部设有出气管(324)并且二者采用螺纹配合,所述的气缸(323)一侧设有进气软管(322),所述的进气软管(322)一端与气缸(323)连接,所述的进气软管(322)另一端设有真空吸盘(321)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气缸(323)另一侧设有活塞杆(326),所述的活塞杆(326)贯穿气缸(323)与活塞(325)连接,所述的活塞(325)和气缸(323)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塞杆(326)底部设有第二齿条(327)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二齿条(327)下方设有从动齿轮(3213)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的从动齿轮(3213)前端设有从动皮带轮(3212)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从动齿轮(3213)一侧设有主动齿轮(329),所述的主动齿轮(329)前端设有主动皮带轮(3210)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主动皮带轮(3210)和从动皮带轮(3212)之间设有交叉式传动带(3211),所述的主动皮带轮(3210)通过交叉式传动带(3211)与从动皮带轮(32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由按压式触发机构(331)、二号电磁铁(332)、第二滑槽(333)、绝缘木板(334)、衔铁(335)、顶杆(336)、第三滑槽(337)、第二滚轮(338)、活动长杆(339)、第三弹簧(3310)、第二滑块(3311)、支撑立杆(3312)组成,所述的支撑立杆(3312)一端固定在外壳(34)内壁凹槽上,所述的支撑立杆(3312)另一端设有绝缘木板(334)并且二者形成T字型结构,所述的支撑立杆(3312)上下两面设有第二滑槽(333),所述的第二滑槽(333)通过螺丝固定在支撑立杆(3312)上,所述的活动长杆(339)通过第二滑块(3311)与第二滑槽(333)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339)和支撑立杆(3312)形成十字结构,所述的活动长杆(339)两端设有第二滚轮(338)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339)上下两端设有第三滑槽(337),所述的第三滑槽(337)固定在外壳(34)内部,所述的活动长杆(339)通过第二滚轮(338)与第三滑槽(33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活动长杆(339)上设有两根顶杆(336)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3312)两侧,所述的顶杆(336)一端扣合固定在活动长杆(339)表面凹槽上,所述的绝缘木板(334)上设有两个二号电磁铁(332)并且均匀分布在支撑立杆(3312)两侧,所述的二号电磁铁(332)一端固定在绝缘木板(334)表面上,所述的二号电磁铁(332)另一端设有衔铁(335),所述的衔铁(335)紧贴固定在活动长杆(339)上,所述的活动长杆(339)后端设有并排等距设有两个第三弹簧(3310),所述的第三弹簧(3310)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动长杆(339)和外壳(34)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331)设于支撑立杆(3312)上方,所述的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通过二号电磁铁(332)与工件固定解除机构(3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式触发机构(331)由压杆(33101)、压杆滑套(33102)、第四滑槽(33103)、第三滑块(33104)、动正极导电片(33105)、第四弹簧(33106)、静负极导电片(33107)组成,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紧贴固定在外壳(34)内壁上,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中心位置设有压杆(33101),所述的压杆(33101)和压杆滑套(33102)采用滑动配合,所述的,所述的压杆(33101)底端设有动正极导电片(33105)并且二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压杆滑套(33102)底部设有两个第四滑槽(33103)并且均匀分布在压杆(33101)两侧,所述的第四滑槽(33103)和压杆滑套(33102)底面相焊接,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通过第三滑块(33104)与第四滑槽(3310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下方设有静负极导电片(33107),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33107)和第四滑槽(33103)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静负极导电片(33107)和动正极导电片(33105)相配合,所述的第四滑槽(33103)内部设有第四弹簧(33106),所述的第四弹簧(33106)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动正极导电片(33105)和静负极导电片(33107)上,所述的动正极导电片(33105)和静负极导电片(33107)通过导线与二号电磁铁(33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条(3111)设于主动齿轮(329)下方并且二者相啮合。
CN201820540730.4U 2018-04-16 2018-04-16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92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0730.4U CN208592389U (zh) 2018-04-16 2018-04-16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0730.4U CN208592389U (zh) 2018-04-16 2018-04-16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2389U true CN208592389U (zh) 2019-03-12

Family

ID=65600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07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92389U (zh) 2018-04-16 2018-04-16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92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2930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湖南荣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主轴用装夹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02930A (zh) * 2023-10-24 2023-11-24 湖南荣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主轴用装夹夹具
CN117102930B (zh) * 2023-10-24 2024-01-05 湖南荣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主轴用装夹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5191A (zh)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CN205614149U (zh) 一种双丝筒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CN208592389U (zh) 双主轴走芯式数控车床
CN104242569B (zh) 电机转子自动装配机的转子轴移栽插放机构
CN103111694A (zh) 自动浮动攻牙机
CN108818675A (zh) 一种自动切割面料的加工设备
CN103111692A (zh) 自动浮动攻牙装置
CN110732615B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锁具锻造流水线
CN215699917U (zh) 一种多工位同步定位夹具
CN113619300A (zh) 一种包装箱自动旋转输送敲印装置
CN102500940A (zh) 圆柱形工件自动焊接装置
CN104003186B (zh) 一种用于轴套外圆涂胶的自动送料装置
CN208982523U (zh) 用于辅助自动装配轴承的定内圈灌珠组装平台
CN207774314U (zh) 一种磁芯搬运工装
CN116599306A (zh) 一种电机定子自动绕线机
CN205614148U (zh) 一种超高效节能型双贮丝筒运丝机构
CN205542392U (zh) 一种电感线圈自动绕线机的下料机构
CN112359394B (zh) 钢丝电解磷化装备
CN208390845U (zh) 一种五金冲压加工多工位二次元机械手
CN105834535A (zh) 一种超高效节能型双贮丝筒运丝机构
CN112894652A (zh) 一种智能制造机电设备用夹持固定装置
CN209871977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生产用筒体卷绕机
CN105855651A (zh) 一种双丝筒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CN209319200U (zh) 液压油缸用立式装缸机
CN112700963A (zh) 一种自动化高效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