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9817U -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9817U
CN208589817U CN201821134768.8U CN201821134768U CN208589817U CN 208589817 U CN208589817 U CN 208589817U CN 201821134768 U CN201821134768 U CN 201821134768U CN 208589817 U CN208589817 U CN 208589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trimming portion
immersible pump
wall
pow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47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仙友
鲍斌峰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cheng Pump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mi Pum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mi Pump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mi Pump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347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9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9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9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该潜水泵的动力机构涉及潜水泵领域,包括泵体、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动力室,所述动力室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外的转子、套设于所述转子外的定子,所述定子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切边部、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第二切边部以及凹陷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弧形槽,所述动力室内设置有抵触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凸起部、抵触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第二凸起部和嵌合于所述弧形槽内的第三凸起部;通过定子与动力室内壁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潜水泵内的定子容易偏转的问题,具有限制潜水泵内的定子偏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
授权公告号为CN2029065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潜水泵的定子铁心,包括定子外壳、定子拉筋及定子冲片,所述定子拉筋上设有冲片卡槽,所述冲片卡槽内设有定子冲片记号槽,若干个定子冲片按记号槽有规律进行叠压后形成定子铁芯,并通过定子厚片和定子扣片加固压紧,所述定子铁芯外表面圆周间隔镶嵌有4个或4个以上的定子拉筋。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潜水泵的定子冲片按照记号槽的方位叠压成定子铁芯,定子铁芯被安装在定子外壳内后再安装至潜水泵内;在定子工作过程中,潜水泵内壁对定子外壳无周向的承托,定子铁心容易受到轴向力以及泵体的震动等外界因素干扰,定子外壳容易相对潜水泵发生偏转,位于定子铁芯内的转子及转轴的传动效率容易受到影响而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解决了现有的潜水泵内的定子容易偏转的问题,达到了限制泵体内的定子偏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包括泵体、设置于所述泵体内的动力室,所述动力室内转动连接有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外的转子、套设于所述转子外的定子,所述定子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第一切边部、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第二切边部以及凹陷设置于所述定子上的弧形槽,所述动力室内设置有抵触于所述第一切边部的第一凸起部、抵触于所述第二切边部的第二凸起部和嵌合于所述弧形槽内的第三凸起部。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凸起部压紧第一切边部,以此实现转子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再通过第二凸起部压紧第二切边部,以此实现转子左右方向上的限位,最后通过第三凸起部嵌合于弧形槽,以此实现定子安装时水平方向上的安装定位和安装后的限位,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最终实现限制定子偏转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切边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切边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切边部、所述第二切边部和所述弧形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定子的长度方向平行。
采用上述方案,依靠定子与动力室的内壁的过盈值,装配后使二者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定子安装后的同轴性好,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扭矩及动载荷,进一步保证定子与动力室侧壁的连接强度、限制定子的偏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切边部与所述定子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切边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弧面,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侧设置有嵌合于所述凹槽的第四凸起部。
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二切边部的两侧设置带弧面的凹槽,便于定子安装时的定位,使得安装在动力室内的定子与动力室的过盈配合更为精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定子在工作过程中有所偏转,在转轴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定子也沿弧面反向偏转复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切边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切边部的中心线垂直。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切边部和第二切边部均匀分布在定子周向的四个方位上,再通过与动力室内壁的过盈配合限制定子的偏转,整体受力良好,进一步延长定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子的外周直径为79mm~81mm、内周直径为39mm~41mm,所述第一切边部之间的距离为77mm~79mm,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切边部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弧形槽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切边部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该尺寸范围内的制作的定子,能够保证定子与动力室内壁的完全配合,减少定子的偏转,同时能够保证定子的磁路平衡,使定子的震动和噪音降低。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子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定子。
采用上述方案,在定子工作过程中,线圈通电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定子上,再经过散热孔将定子内部的热能散发出去,以此减少定子内的应力,延长定子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子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通孔、第一渐缩口和第二渐缩口,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渐缩口和所述第二渐缩口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定子;所述定子的内壁贯穿设置有开口连通所述第二渐缩口,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渐缩口、所述第二渐缩口和所述开口沿所述定子的径向依次分布。
采用上述方案,线圈穿过并缠绕在相邻的通孔上,由于缠绕后的线圈总体积较大,通过设置第一渐缩口和第二渐缩口,使得通孔至开口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避免线圈脱离开口,保证定子正常运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力室内设置有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定子的托板,所述托板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卡爪,所述卡爪上贯穿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内壁抵触于所述通孔的内壁以及所述定子的外壁。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利用卡爪对定子底部进行夹持和托举,依次避免定子受重力作用向下滑移;同时利用通孔的内壁的曲面与嵌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定子的偏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托板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托板的端面、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定子的底部;所述弹性件为减震弹簧。
采用上述方案,定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减震弹簧,利用减震弹簧的回弹力削弱这种震动,进一步减少定子的偏转。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卡爪沿周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方案,定子的底部的各部分受力均匀,定子各部分没有薄弱点,进一步延长定子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定子的外壁与动力室的内壁过盈配合,即第一切边部与第一凸起部配合、第二切边部与第二凸起部配合,以此限制定子的偏转;
2.通过设置弧形槽与第三凸起部配合、凹槽与第四凸起部配合,便于定子安装时的水平定位;
3.通过利用卡爪对定制底部的夹持,并弹性件削弱定子的震动,进一步限制定子的偏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潜水泵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泵体、定位组件与定子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用于表示齿部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的定子与承托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泵体;11、顶盖;12、密封盖;13、动力室;2、定子;21、散热孔;22、通孔;23、第一渐缩口;24、第二渐缩口;25、开口;26、齿部;3、转子;4、转轴;5、定位组件;51、第一切边部;52、第二切边部;521、凹槽;522、弧面;53、弧形槽;54、第一凸起部;55、第二凸起部;551、第四凸起部;56、第三凸起部;6、承托组件;61、托板;62、卡爪;621、定位块;6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泵体1、设置于泵体1内的顶盖11和密封盖12,设置于顶盖11和密封盖12之间的动力室13、定子2、转动连接于定子2内的转子3、嵌设于转子3内且转动连接于顶盖11和密封盖12的转轴4、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限制转子3相对于泵体1的偏转。
参照图2和图3,定位组件5包括设置于定子2的外壁的两个第一切边部51、两个第二切边部52和弧形槽53以及设置于动力室13的内壁的第一凸起部54、第二凸起部55和嵌合于弧形槽53内的第三凸起部56,第一切边部51的外壁抵触于第一凸起部54的外壁,第二切边部52的外壁抵触于第二凸起部55的外壁;第二切边部52与定子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521,凹槽521与第二切边部5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面522,第二凸起部55的两侧设置有嵌合于凹槽521内的第四凸起部551。
通过第一凸起部54压紧第一切边部51,以此实现转子3前后方向上的限位,再通过第二凸起部55压紧第二切边部52、第四凸起部551嵌合于第二切边部52两侧的凹槽521,以此实现转子3左右方向上的限位,最后通过第三凸起部56嵌合于弧形槽53,以此实现定子2安装时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和限位,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最终实现限制定子2偏转的目的。
参照图3,定子2的外周直径D1为79mm~81mm、内周直径D2为39mm~41mm,第一切边部51之间的距离d1为77mm~79mm,凹槽521与第二切边部52的距离d3为0.5mm~1.5mm,弧形槽53与第一切边部5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为40°~50°;在本实施例中,定子2的外周半径R1为40mm、内周半径R2为20mm,第一切边部51之间的距离d1为78mm,第一切边部51之间的距离d2为78mm,凹槽521与第二切边部52的距离d3为1mm,相邻的第一切边部51和第二切边部5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弧形槽53与相邻的第一切边部51和第二切边部5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θ为45°。
定子2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八个散热孔21,散热孔21在径向上位于通孔22和定子2的外壁之间,在定子2工作过程中,线圈通电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定子2上,再经过散热孔21将定子2内部的热能散发出去;参照图4,定子2还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通孔22、多个第一渐缩口23和多个第二渐缩口24,定子2的内壁贯穿设置有开口25,开口25连通第二渐缩口24;通孔22、第一渐缩口23、第二渐缩口24和开口25相互连通且沿定子2的径向依次分布,相邻的上述四者之间形成齿部26,用于缠绕线圈。
动力室13内设置有用于承托定子2的承托组件6;参照图5,承托组件6包括固定于动力室13侧壁的托板61、沿周向设置于托板61上的卡爪62和弹性件63,托板61上设置有供转轴4穿过的开孔,卡爪62上固定有定位块621;定子2的下端面抵触于卡爪62的上端面,定位块621位于通孔22内、且定位块621的侧壁完全抵触于通孔22的内壁,以此实现对定子2的托举和定位;弹性件63为弹性件63的一端固定于托板61的端面、另一端抵触于定子2的底部;通过利用卡爪62对定子2底部进行夹持和托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定子2的偏转,同时定子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减震弹簧,利用减震弹簧的回弹力削弱这种震动,进一步减少定子2的偏转。
工作原理:通过第一凸起部54抵紧第一切边部51、以此限制定子2的左右偏移,通过第二凸起部55抵紧第二切边部52、第四凸起部551嵌合于凹槽521、以此限制定子2的前后偏移,通过第三凸起部56嵌合于弧形槽53、便于定子2安装时的定位,最后通过卡爪62对安装后的定子2进行夹持和承托,最终实现限制定子2偏转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包括泵体(1)、设置于所述泵体(1)内的动力室(13),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室(13)内转动连接有转轴(4)、套设于所述转轴(4)外的转子(3)、套设于所述转子(3)外的定子(2),所述定子(2)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2)上的第一切边部(51)、相对并排设置于所述定子(2)上的第二切边部(52)以及凹陷设置于所述定子(2)上的弧形槽(53),所述动力室(13)内设置有抵触于所述第一切边部(51)的第一凸起部(54)、抵触于所述第二切边部(52)的第二凸起部(55)和嵌合于所述弧形槽(53)内的第三凸起部(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切边部(51)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4)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切边部(5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凸起部(55)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切边部(51)、所述第二切边部(52)和所述弧形槽(5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定子(2)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切边部(52)与所述定子(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521),所述凹槽(521)与所述第二切边部(52)的连接处设置有弧面(522),所述第二凸起部(55)的两侧设置有嵌合于所述凹槽(521)的第四凸起部(5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切边部(5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切边部(52)的中心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定子(2)的外周直径为79mm~81mm、内周直径为39mm~41mm,所述第一切边部(51)之间的距离为77mm~79mm,所述凹槽(521)与所述第二切边部(52)的距离为0.5mm~1.5mm,所述弧形槽(53)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切边部(5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定子(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散热孔(21),所述散热孔(21)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定子(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定子(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通孔(22)、第一渐缩口(23)和第二渐缩口(24),所述通孔(22)、所述第一渐缩口(23)和所述第二渐缩口(24)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定子(2);所述定子(2)的内壁贯穿设置有开口(25)连通所述第二渐缩口(24),所述通孔(22)、所述第一渐缩口(23)、所述第二渐缩口(24)和所述开口(25)沿所述定子(2)的径向依次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动力室(13)内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定子(2)的托板(61),所述托板(61)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卡爪(62),所述卡爪(62)上贯穿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内壁抵触于所述通孔(22)的内壁以及所述定子(2)的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托板(61)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弹性件(63),所述弹性件(6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托板(61)的端面、另一端抵触于所述定子(2)的底部;所述弹性件(63)为减震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63)以及所述卡爪(62)沿周向均匀分布。
CN201821134768.8U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Active CN208589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4768.8U CN208589817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4768.8U CN208589817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9817U true CN208589817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4768.8U Active CN208589817U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9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709A (zh) 一种永磁发电机转子
CN206135567U (zh) 一种定子铁芯
CN105471127B (zh) 电机及电机用磁芯
CN208589817U (zh) 一种潜水泵的动力机构
CN201754534U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
CN203206018U (zh) 新型永磁电机转子
CN106849447B (zh) 发电电焊一体机转子线壳
CN205429941U (zh) 线夹组件及其应用的塑封电机
CN205725236U (zh) 一种煤气加压鼓风机电机与底座的连接装置
CN212518745U (zh) 双转子电机结构
CN205638965U (zh) 一种便携式串激电机水泵
CN203734475U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的连接结构
CN209170074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永磁电机转子
CN205429911U (zh) 无刷电机
CN207304199U (zh) 一种高效转子
CN105805022A (zh) 一种便携式串激电机水泵
CN206686042U (zh) 一种电机定子吊装夹具
CN219523579U (zh) 一种车桥支架
CN111313640A (zh) 转子组件及具有其的永磁电机
CN201550007U (zh) 节能高寿命深井潜油直线电机
CN212969290U (zh) 一种减震耐磨型风机用电机
CN204967501U (zh) 一种护线套
CN217406257U (zh) 永磁电机定子冲片
CN204886457U (zh) 转子冲片、转子铁芯及电机
CN103840620A (zh) 一种永磁电机转子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7522 Mountain Village, Daxi Town,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n Wenling Kebang Machine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Lvmei Pum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522 289 East Street, Shan village, Dashi Town, Wenling, Tai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YUMEI PUMP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No. 188 Wenchang Road, Zeguo Town,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7500 (Room 5 from the north of the 5th floor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ancheng Pump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522 Shanshi village, Daxi Town, Wenling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ithin Wenling Kebang Machine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vmei Pum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