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0831U -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0831U
CN208560831U CN201820982955.5U CN201820982955U CN208560831U CN 208560831 U CN208560831 U CN 208560831U CN 201820982955 U CN201820982955 U CN 201820982955U CN 208560831 U CN208560831 U CN 208560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pper
feeding
bar magnet
feeding roll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29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国兴
马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jin Jinhao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jin Jinhao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jin Jinhao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jin Jinhao Special Ceram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829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0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0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0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属于陶瓷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的磁棒上料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送料精准高效;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料箱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且料箱前端向下倾斜,料箱的前端底角设有落料口,送料辊安装在落料口且其轴体两端分别安装在料箱的两侧壁上,送料辊的轴体一端与减速电机输出轴相连接,送料辊的圆周面上沿轴线设置有两个送料槽,且两个送料槽与送料辊轴心呈直线设置,送料辊的前端下方设置有落料板,落料板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料箱上且其前端向下倾斜,落料板前端下方设置有传送槽,传送带的上行带位于传送槽内部,料箱一侧设置有控制减速电机旋转与停止的转棍启停机构。

Description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属于陶瓷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磁棒的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磁棒上料现在还是采用人工上料,工作人员根据生产系统需求将整齐摆放在盒内的磁棒一个一个的摆放在进料口,使其投入生产,判定是否应该进料也是由人工观察实现,这就造成了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人力操控进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在进料中也会影响进料效率,无法实现最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的磁棒上料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送料精准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支架、料箱、送料辊、落料板、传送槽、传送带、减速电机和转棍启停机构;
料箱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且所述料箱前端向下倾斜,料箱的前端底角设有落料口,送料辊安装在落料口且其轴体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料箱的两侧壁上,且送料辊的轴体一端与减速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送料辊的圆周面上沿轴线设置有两个用于卡磁棒的送料槽,且两个送料槽与送料辊轴心呈直线设置,送料辊的前端下方设置有落料板,所述落料板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料箱上且其前端向下倾斜,落料板前端下方设置有传送槽,传送带的上行带位于传送槽内部;
所述转棍启停机构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金属条板和物料检测传感器,接近开关传感器通过支板固定安装在料箱外壁一侧,金属条板固定在送料辊的轴体端部,接近开关传感器对应金属条板竖直状态时的上部并监测金属条板的运动状态,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的停止,物料检测传感器固定在传送槽上并对应传送带上方,且物料检测传感器位于料箱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的启动。
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料箱侧壁两边的传感器探测头。
所述传送带的结构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圆带,两根圆带中间构成稳定托槽。
所述的料箱底板前端向下倾斜,且料箱的前壁下端向后倾斜。
所述料箱的内壁及底面均铺覆有聚碳酸酯防护层。
所述金属条板一端对应接近开关传感器时,送料辊相应的送料槽将磁棒落入落料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送料辊在转动中通过两个送料槽轮流将磁棒运出并由落料板缓冲后进入传送槽内的传送带上,有传送带送入生产系统,而转棍启停机构控制送料辊的转动与停止,自动实现规律进料,使用方便高效,减少劳动力消耗,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支架,2为料箱,3为送料辊,4为落料板,5为传送槽,6为传送带,7为送料槽,8为连接板,9为接近开关传感器,10为金属条板,11为减速电机,12为磁棒,13为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支架1、料箱2、送料辊3、落料板4、传送槽5、传送带6、减速电机11和转棍启停机构;
料箱2通过支架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且所述料箱2前端向下倾斜,料箱2的前端底角设有落料口,送料辊3安装在落料口且其轴体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料箱2的两侧壁上,且送料辊3的轴体一端与减速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送料辊3的圆周面上沿轴线设置有两个用于卡磁棒的送料槽7,且两个送料槽7与送料辊轴心呈直线设置,送料辊3的前端下方设置有落料板4,所述落料板4通过连接板8固定在料箱2上且其前端向下倾斜,落料板4前端下方设置有传送槽5,传送带6的上行带位于传送槽5内部;
所述转棍启停机构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9、金属条板10和物料检测传感器12,接近开关传感器9通过支板13固定安装在料箱2外壁一侧,金属条板10固定在送料辊3的轴体端部,接近开关传感器9对应金属条板10竖直状态时的上部并监测金属条板10的运动状态,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11的停止,物料检测传感器12固定在传送槽5上并对应传送带6上方,且物料检测传感器12位于料箱2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11的启动。
所述金属条板10一端对应接近开关传感器9时,送料辊3相应的送料槽7将磁棒落入落料板4。
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1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料箱2侧壁两边的传感器探测头。
工作原理:
在减速电机11的带动下,落料辊3旋转,其中一个送料槽7进入料箱2后,进入送料槽7的磁棒被旋转中带出料箱2并落在落料板4上,此时该送料槽7对应的金属条板10端部靠近接近开关传感器9,接近开关传感器9向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发送信号命令减速电机停止转动,则送料辊3停止送料,而落料板4上的磁棒滚入传送槽5内的传送带6上,由传送带6送往生产线,物料检测传感器12上的两个传感器探测头都检测到传送带无磁棒存在,则代表磁棒已经完全离开落料位置,则物料检测传感器12向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发送信号命令减速电机继续转动,则落料辊3继续旋转送料,至此一个磁棒的送料完成。
所述传送带6的结构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圆带,两根圆带中间构成稳定托槽,圆形的磁棒在该托槽中运送更加稳定。
所述的料箱2底板前端向下倾斜,且料箱2的前壁下端向后倾斜,有利于磁棒向落料口集中,并对磁棒的下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所述料箱2的内壁及底面均铺覆有聚碳酸酯防护层,对磁棒起到防撞、防锈、防污染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料箱(2)、送料辊(3)、落料板(4)、传送槽(5)、传送带(6)、减速电机(11)和转棍启停机构;
料箱(2)通过支架(1)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且所述料箱(2)前端向下倾斜,料箱(2)的前端底角设有落料口,送料辊(3)安装在落料口且其轴体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料箱(2)的两侧壁上,且送料辊(3)的轴体一端与减速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送料辊(3)的圆周面上沿轴线设置有两个用于卡磁棒的送料槽(7),且两个送料槽(7)与送料辊轴心呈直线设置,送料辊(3)的前端下方设置有落料板(4),所述落料板(4)通过连接板(8)固定在料箱(2)上且其前端向下倾斜,落料板(4)前端下方设置有传送槽(5),传送带(6)的上行带位于传送槽(5)内部;
所述转棍启停机构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9)、金属条板(10)和物料检测传感器(12),接近开关传感器(9)通过支板(13)固定安装在料箱(2)外壁一侧,金属条板(10)固定在送料辊(3)的轴体端部,接近开关传感器(9)对应金属条板(10)竖直状态时的上部并监测金属条板(10)的运动状态,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11)的停止,物料检测传感器(12)固定在传送槽(5)上并对应传送带(6)上方,且物料检测传感器(12)位于料箱(2)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11)的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并控制减速电机(11)的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检测传感器(1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料箱(2)侧壁两边的传感器探测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6)的结构为两根平行设置的圆带,两根圆带中间构成稳定托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箱(2)底板前端向下倾斜,且料箱(2)的前壁下端向后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2)的内壁及底面均铺覆有聚碳酸酯防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棒自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板(10)一端对应接近开关传感器(9)时,送料辊(3)相应的送料槽(7)将磁棒落入落料板(4)。
CN201820982955.5U 2018-06-25 2018-06-25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Active CN208560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2955.5U CN2085608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2955.5U CN2085608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0831U true CN208560831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2955.5U Active CN208560831U (zh) 2018-06-25 2018-06-25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0831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4597A (zh) * 2019-10-28 2019-12-17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拱棚机自动进杆装置及进杆方法
CN110814688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件防尘用保护套自动套装设备
CN112676474A (zh) * 2020-12-24 2021-04-20 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加工用连续上料装置
CN115180253A (zh) * 2022-08-02 2022-10-14 苏州查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极管加工的出料装盒装置
CN115401617A (zh) * 2022-08-26 2022-11-29 浙江丰原型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的喷砂除锈输送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4597A (zh) * 2019-10-28 2019-12-17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拱棚机自动进杆装置及进杆方法
CN110814688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件防尘用保护套自动套装设备
CN112676474A (zh) * 2020-12-24 2021-04-20 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加工用连续上料装置
CN112676474B (zh) * 2020-12-24 2023-03-10 江苏欧朗汽车管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加工用连续上料装置
CN115180253A (zh) * 2022-08-02 2022-10-14 苏州查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极管加工的出料装盒装置
CN115180253B (zh) * 2022-08-02 2024-04-19 苏州查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极管加工的出料装盒装置
CN115401617A (zh) * 2022-08-26 2022-11-29 浙江丰原型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的喷砂除锈输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0831U (zh) 磁棒自动上料系统
CN204872978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槽式矿石输送机
CN103523490B (zh) 一种茶叶配送机
CN209815144U (zh) 一种自动收料输送机构
CN208731954U (zh) 一种低阻力物料输送机
CN113396849B (zh) 一种半自动化的精准计量饵料投喂机
CN110526019A (zh) 一种纸箱包装用纸板堆叠装置
CN210730997U (zh) 一种车床自动递塑胶料机构
CN208666395U (zh) 一种轴套加工用送料装置
CN203512704U (zh) 一种粉料下料机构
CN203382206U (zh) 输送机构
CN218617265U (zh) 一种花青素干粉用灌装设备
CN209177642U (zh) 一种纸板加工机械的进纸机
CN214494578U (zh) 一种螺旋运输机
CN109321304A (zh) 一种生物质设备的进料装置
CN220804448U (zh) 一种防堆叠的物流分拣装置
CN213377914U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分拣装置
CN218087291U (zh) 一种在线清理返程带料装置
CN202988269U (zh) 用于圆锥滚动体双端检测的运料装置
CN212883593U (zh) 出口用大蒜称量装置
CN220617686U (zh) 一种用于电脑印刷机的新型供料机构
CN207495980U (zh) 一种挤出机供料系统
CN207174091U (zh) 一种组合秤用的输送带装置
CN216763123U (zh) 一种用于砂纸生产的自动上杆机
CN218396821U (zh) 一种发动机装配线零件供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