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676U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9676U CN208559676U CN201820824318.5U CN201820824318U CN208559676U CN 208559676 U CN208559676 U CN 208559676U CN 201820824318 U CN201820824318 U CN 201820824318U CN 208559676 U CN208559676 U CN 208559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der
- brake
- piston
- locked
- kno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包括前后两个碟片、前夹器、后夹器、液压缸、凸轮、线控锁死开关和刹把,所述碟片分别夹持在前夹器或后夹器内侧,所述液压缸包括活塞通道、上油室、下油室、锁死旋钮、复位弹簧和活塞连杆触头,上油室和下油室通过锁死旋钮隔开,所述锁死旋钮上设有油孔且该锁死旋钮与线控锁死开关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下油室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的下端设有轴承圆轮,该液压缸通过所述轴承圆轮与凸轮接触并挤压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在前碟片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自行车防抱死装置,该装置可调节点刹力度、可锁死自行车防抱死等,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可操控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点杀力度可锁死自行车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背景技术
防抱死的原理是通过高频点刹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达到最大值,使车轮快速停止转动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操控性防止遇到紧急情况捏死刹车导致车辆侧滑失控。目前最有效的防抱死系统主要运用在汽车制动上,因其具有复杂的结构与一定的体积与体重,难以运用到自行车制动上。随着自行车油刹的普及,一些低端油刹也国产化了,但是高端自行车油刹的市场还是被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所垄断,自行车的制造技术不断提升自行车的下坡速度也可以到达50km/h—80km/h,但由于现有的自行车防抱死油刹无法解决点杀力度调节和通过锁死装置对防抱死系统进行开启或关闭,无法让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只能处于滚的状态,一旦处于滑的状态整个装置将无法进行高频点刹,也无法使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所以自行车急需一套有效的防抱死系统或结构以应对自行车高速状态下的良好的制动性和可操控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自行车防抱死装置,该装置可调节点刹力度、可锁死自行车防抱死等,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可操控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包括前后两个碟片、前夹器、后夹器、液压缸、凸轮、线控锁死开关和刹把,所述碟片分别夹持在前夹器或后夹器内侧,所述后夹器连接有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该第一油管与刹把连接,该第二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液压缸包括活塞通道、上油室、下油室、锁死旋钮、复位弹簧和活塞连杆触头,所述上油室和下油室通过锁死旋钮隔开,所述锁死旋钮上设有油孔且该锁死旋钮与线控锁死开关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下油室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位于液压缸末端设置的触头通道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的下端设有轴承圆轮,该液压缸通过所述轴承圆轮与凸轮可接触并挤压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在前碟片上,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前夹器一侧并与前夹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夹器和后夹器内分别设有多组相对设计的夹器活塞,所述夹器活塞内侧固定有刹车片,所述刹车片均位于所述前后两个碟片的两侧,在夹器活塞与刹车片之间设有支撑弹片,在油压的作用下夹器活塞上的刹车片挤压摩擦碟片。
优选的,所述后夹器包括夹器活塞、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和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所述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与第一油管连接,所述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与第二油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上方设有前夹器油管接口,所述前夹器油管接口的一端与第二油管连接,该前夹器油管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通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活塞通道内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连杆,所述活塞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连杆触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死旋钮上连接有线控锁死线并通过该线控锁死线与所述线控锁死开关连接,所述锁死旋钮可通过旋转隔离或连通所述上油室和下油室。锁死旋钮控制防抱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当锁死旋钮处于锁死状态时,矿物油不能挤压防抱死装置的活塞进行上下活塞运动,从而矿物油反过来通过夹器活塞直接挤压刹车片与碟片接触摩擦,反之则处于防抱死装置开启状态对碟片进行高频点刹。
优选的,所述锁死旋钮由线控锁死开关通过线控锁死线控制该锁死旋钮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上油室和下油室的隔离或连通。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外径呈连续波浪状,所述轴承圆轮与凸轮波浪状的侧壁触碰,该凸轮具体位于碟片与自行车辐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刹把包括刹把柄、刹把凸台、刹把活塞通道和点刹力度调节旋钮,所述刹把柄通过刹把活塞通道内设置的活动连杆与刹把活塞通道连接,并与刹把活塞通道的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刹把活塞通道与第一油管连接,所述点刹力度调节旋钮设置在刹把柄和刹把活塞通道之间,所述刹把凸台与刹把柄本体连接,并在刹把柄转动时刹把凸台与点刹力度调节旋钮抵触挤压。通过点刹力度调节旋钮调节点刹时液压缸里的油压,由于点刹时防抱死装置中的活塞运动行程不变,增大油压相当于增大点刹时的刹车力度,点刹力度旋钮是通过调节刹把的最大运动行程来改变防抱死装置中的油压,刹把凸台作用是配合可调节点刹力度旋钮控制刹把的最大行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碟刹装置中油管、液压缸、夹器、触头通道中充满液压油,初始位置不动作时,轴承圆轮与凸轮不接触。当捏刹车把时,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液压油被压缩,压力递到活塞和触头上,刹车片挤压碟片,同时触头产生位移,立刻与波浪形凸轮接触,此时如果外力恒定,因为特殊的波浪形凸轮,触头与凸轮的接触则是不连续的,当凸轮转动,触头则被压缩,液压油继续被压缩,推动活塞夹紧碟片进行制动,凸轮继续转动,触头被压缩最大,夹紧力最大的一瞬间车轮处于滑动的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凸轮继续转动,触头受波浪形凸轮压缩到最小行程,液压油压力减小,夹紧力减到最小的一瞬间车辆处于滚动的状态,直到下一个接触点重复上诉过程,达到高频率的点刹,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防止抱死。通过锁死旋钮控制防抱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当锁死旋钮处于锁死状态时,矿物油不能挤压防抱死装置的活塞进行上下活塞运动,从而矿物油反过来通过夹器活塞直接挤压刹车片与碟片接触摩擦,反之则处于防抱死装置开启状态对碟片进行高频点刹。这个过程中刹把柄始终被外力压缩至最大行程,当外力消失刹把柄不再挤压矿物油,刹车片对碟片的制动力也随之消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管、液压缸、后夹器和触头通道中充满液压油产生压力对后碟片进行制动,可以连续均匀调节点刹力度,使刹车片与碟片接触摩擦进行刹车,整个装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可行性高,该装置可调节点刹力度、可锁死自行车防抱死等,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可操控性,可应用于市场量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夹器活塞触头通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为可调节点刹力度刹把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夹器的刹车片内侧结构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夹器的夹器活塞内侧结构图。
附图中,1-碟片,2-前夹器,3-后夹器,31-夹器活塞,32-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33-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4-刹车片,35-支撑弹片,4-液压缸,41- 活塞通道,411-活塞,42-上油室,43-下油室,44-锁死旋钮,441-油孔,45- 复位弹簧,46-活塞连杆触头,47-触头通道,48-轴承圆轮,49-前夹器油管接口,5-凸轮,6-线控锁死开关,61-线控锁死线,7-刹把,71-刹把柄,72-刹把凸台,73-刹把活塞通道,74-点刹力度调节旋钮,8-第一油管,9-第二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包括前后两个碟片1、前夹器2、后夹器3、液压缸4、凸轮5、线控锁死开关 6和刹把7,所述碟片1分别夹持在前夹器2或后夹器3内侧,所述后夹器3 连接有第一油管8和第二油管9,该第一油管8与刹把7连接,该第二油管9 与所述液压缸4连接,所述液压缸4包括活塞通道41、上油室42、下油室43、锁死旋钮44、复位弹簧45和活塞连杆触头46,所述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 通过锁死旋钮44隔开,所述锁死旋钮44上设有油孔441,该锁死旋钮44与线控锁死开关6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5安装在下油室43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位于液压缸4末端设置的触头通道47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的下端设有轴承圆轮48,该液压缸4通过所述轴承圆轮48与凸轮5接触并可挤压凸轮5,所述凸轮5固定在碟片1上,所述液压缸4固定在前夹器2一侧并与前夹器2连接。
如图4-1和4-2所示,后夹器3内分别设有多组相对设计的夹器活塞31,所述夹器活塞31内侧固定有刹车片34,所述刹车片34位于碟片的两侧,在夹器活塞31与刹车片34之间设有支撑弹片35;后夹器3上设有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32和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3,所述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32与第一油管8连接,所述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3与第二油管连接9;液压缸4上方设有前夹器油管接口49,所述前夹器油管接口49的一端与第二油管9连接,该前夹器油管接口49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通道41连接;活塞通道41内设有活塞411,所述活塞411位于活塞通道内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连杆412,活塞连杆412的下端与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连接;锁死旋钮44上连接有线控锁死线61并通过该线控锁死线61与所述线控锁死开关6连接,所述锁死旋钮44 可通过旋转隔离或连通所述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锁死旋钮44由线控锁死开关6通过线控锁死线61控制该锁死旋钮44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的隔离或连通;凸轮5的外径呈连续波浪状,所述轴承圆轮48是通过液压缸4内的活塞运动带动活塞连杆触头46从而带动轴承圆轮 48与凸轮5波浪状的侧壁触碰挤压;刹把7包括刹把柄71、刹把凸台72、刹把活塞通道73和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所述刹把柄71通过刹把活塞通道73 内设置的活动连杆与刹把活塞通道73连接,并与活塞通道73的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刹把活塞通道73与第一油管8连接,所述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设置在刹把柄71和刹把活塞通道73之间,所述刹把凸台72与刹把柄71本体连接,并在刹把柄71转动时刹把凸台72与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抵触挤压。
当外力作用到刹把柄71时,挤压矿物油,矿物油由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 32进入后夹器液压缸从而把压力的作用于夹器活塞31上面的刹车片,刹车片挤压摩擦碟片1,同时多余的矿物油从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3通过与前夹器油管接口49相连接的油管进入可锁死活塞通道41内将压力传递至活塞连杆触头46,此时活塞连杆触头46带动轴承圆轮48同时往下运动,轴承圆轮48 触碰到正在转动的具有连续波浪形的凸轮5,轴承轴承圆轮48因此受到反向向上的压力,带动活塞连杆触头46往上运动,矿物油收到反向压力从与前夹器油管接口49相连接的油管回流到后夹器的液压缸内,最终压力传至夹器活塞31,夹器活塞31挤压碟片1,此为一次反复,当轴承圆轮48触碰到正在转动的具有连续波浪形的凸轮5的最低点时,受到的反向压力最小,碟片1 受到的制动力不足以抱死后车轮,当轴承圆轮48触碰到正在转动的具有连续波浪形的凸轮5的最高点时,受到的反向压力最大,碟片1受到的制动力能够抱死后车轮,凸轮5不停地转动,轴承圆轮48连续触碰凸轮5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轴承圆轮48的压力不断变化,这种不断变化的压力通过矿物油传至夹器活塞31,夹器活塞31上面的刹车片往复运动,高频率的点刹,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达到了防止抱死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刹把柄71始终被外力压缩至最大行程,当外力消失刹把柄71不再挤压矿物油,刹车片对碟片1 的制动力也随之消失。
刹把柄71通过连杆推动活塞在刹把活塞通道73内进行挤压矿物油的活塞运动。刹把上设有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当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拧得越紧,刹把柄71运动的最大行程越小,活塞在刹把活塞通道73内挤压的矿物油体积减少,促使前夹器液压缸内的油压减小,导致点刹时刹车力度减小。
活塞连杆触头46在可锁死活塞通道41内进行上下活塞运动,活塞连杆触头46与可锁死活塞通道41相互啮合形成充满液压油的上油室42和下油室 43。当锁死旋钮44未处于锁死状态时,活塞连杆触头46上下运动,液压油通过油孔441往返于上油室42与下油室43。当锁死旋钮44处于锁死状态时,可锁死活塞通道41上的小孔会被堵上,液压油就不能往返于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从而达到控制防抱死装置的开启和关闭。锁死旋钮44还与线控锁死线61相连接,开启线控锁死开关6,线控锁死开关6通过线控锁死线61旋转使锁死旋钮44进入锁死状态,关闭线控锁死开关6,复位弹簧45会使锁死旋钮44反向旋转恢复未锁死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装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可行性高,该装置可调节点刹力度、可锁死自行车防抱死等,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和可操控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个碟片(1)、前夹器(2)、后夹器(3)、液压缸(4)、凸轮(5)、线控锁死开关(6)和刹把(7),所述碟片(1)分别夹持在前夹器(2)或后夹器(3)内侧,所述后夹器(3)连接有第一油管(8)和第二油管(9),该第一油管(8)与刹把(7)连接,该第二油管(9)与所述液压缸(4)连接,所述液压缸(4)包括活塞通道(41)、上油室(42)、下油室(43)、锁死旋钮(44)、复位弹簧(45)和活塞连杆触头(46),所述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通过锁死旋钮(44)隔开,所述锁死旋钮(44)上设有油孔(441),该锁死旋钮(44)与线控锁死开关(6)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5)安装在下油室(43)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位于液压缸(4)末端设置的触头通道(47)内,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的下端设有轴承圆轮(48),该液压缸(4)通过所述轴承圆轮(48)与凸轮(5)接触并可挤压凸轮(5),所述凸轮(5)固定在碟片(1)上,所述液压缸(4)固定在前夹器(2)一侧并与前夹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器(3)内设有多组相对设计的夹器活塞(31),所述夹器活塞(31)内侧固定有刹车片(34),所述刹车片位于碟片(1)的两侧,在夹器活塞(31)与刹车片之间设有支撑弹片(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夹器(3)上设有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32)和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3),所述第一后夹器油管接口(32)与第一油管(8)连接,所述第二后夹器油管接口(33)与第二油管(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上方设有前夹器油管接口(49),所述前夹器油管接口(49)的一端与第二油管(9)连接,该前夹器油管接口(49)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通道(4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通道(41)内设有活塞(411),所述活塞(411)位于活塞通道内并固定连接有活塞连杆(412),所述活塞连杆(412)的下端与所述活塞连杆触头(4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旋钮(44)上连接有线控锁死线(61)并通过该线控锁死线(61)与所述线控锁死开关(6)连接,所述锁死旋钮(44)可通过旋转隔离或连通所述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旋钮(44)由线控锁死开关(6)通过线控锁死线(61)控制该锁死旋钮(44)的开启或关闭,从而控制上油室(42)和下油室(43)的隔离或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5)的外径呈连续波浪状,所述轴承圆轮(48)是通过液压缸(4)内的活塞运动带动活塞连杆触头(46)从而带动轴承圆轮(48)与凸轮(5)波浪状的侧壁触碰挤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把(7)包括刹把柄(71)、刹把凸台(72)、刹把活塞通道(73)和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所述刹把柄(71)通过刹把活塞通道(73)内设置的活动连杆与刹把活塞通道(73)连接,并与刹把活塞通道(73)的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刹把活塞通道(73)与第一油管(8)连接,所述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设置在刹把柄(71)和刹把活塞通道(73)之间,所述刹把凸台(72)与刹把柄(71)本体连接,并在刹把柄(71)转动时刹把凸台(72)与点刹力度调节旋钮(74)抵触挤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4318.5U CN208559676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24318.5U CN208559676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9676U true CN208559676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2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2431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59676U (zh) | 2018-05-30 | 2018-05-30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96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2561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广西大学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CN111365389A (zh) * | 2020-03-23 | 2020-07-03 | 兰溪奥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装置上便于更换刹车盘的插块 |
-
2018
- 2018-05-30 CN CN201820824318.5U patent/CN20855967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82561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广西大学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CN111365389A (zh) * | 2020-03-23 | 2020-07-03 | 兰溪奥通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刹车装置上便于更换刹车盘的插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9676U (zh)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
CN207406754U (zh) | 变速箱液压驱动驻车机构 | |
CN206734284U (zh) | 一种电动车的制动系统 | |
CN108482561B (zh) | 一种防抱死油压碟刹装置 | |
CN207225450U (zh) | 具有双向刹车装置的新型推车 | |
CN205215564U (zh) | 轮椅用防侧翻刹车装置 | |
CN105715704B (zh) | 液体阻尼式制动系统 | |
CN2776833Y (zh) | 摩托车感载式液压刹车装置 | |
CN204936828U (zh) | 一种汽车油门刹车同步控制安全系统 | |
CN206871287U (zh) | 一种摩托车前后轮联合制动结构 | |
CN104309593B (zh) | 一种液压驱动刹车能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7315930U (zh) | 一种汽车制动器 | |
CN207078140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叉车制动能量回收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 | |
CN108973969A (zh) | 一种高密封性汽车液压制动阀 | |
CN105485217B (zh) | 液压点刹制动系统 | |
CN209340386U (zh) | 一种活塞制动系统 | |
CN112664660A (zh) | 一种防抱死流体流量控制阀 | |
CN207261793U (zh) | 一种采油安全防盗安全控制阀门 | |
CN202176689U (zh) | 差速器自锁环 | |
CN207535879U (zh) | 一种车辆使用的间隙式刹车装置 | |
CN205739858U (zh) | 一种新型具有速度监控的单向防溜车限速器 | |
CN206126542U (zh) | 一种新型具有速度监控的单向限速器 | |
CN205739857U (zh) | 新型自动防溜车单向限速器 | |
CN201313415Y (zh) | 垃圾压实机制动控制系统 | |
CN105836651A (zh) | 电梯曳引机上使用的气制动解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6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