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574U -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9574U
CN208559574U CN201821097001.2U CN201821097001U CN208559574U CN 208559574 U CN208559574 U CN 208559574U CN 201821097001 U CN201821097001 U CN 201821097001U CN 208559574 U CN208559574 U CN 208559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r
driving box
wing plate
actively adjusts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70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青
刘学龙
郝剑虹
于波
徐辰
徐宏伟
张扬
李景
张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Tianj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Tianj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CATARC Tianj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70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9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9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95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包括前驱动箱、后驱动箱、翼板、第一转动杆及第二转动杆;前驱动箱内设有能够调节第二转动杆高度的箱体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转动杆与前驱动箱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与后驱动箱驱动连接,第二转动杆与后驱动箱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翼板一端与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翼板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解决了汽车行驶过程中不能实现随车速变化调整尾翼的高度和倾斜角度,进而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下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尾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背景技术
汽车尾翼,也称为扰流板,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以节省燃油消耗,此外,也可以减小汽车升力,提高汽车对地面的附着力,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稳性。现有的汽车尾翼主要为固定式结构,然而,汽车行驶过程中车速变化复杂,不同车速下所需要的车尾压力是不同的。现有的汽车尾翼不能实现随车速变化调整尾翼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解决了汽车行驶过程中不能实现随车速变化调整尾翼的高度和倾斜角度,进而使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下降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包括前驱动箱、后驱动箱、翼板、第一转动杆及第二转动杆;
所述前驱动箱内设有能够调节第二转动杆高度的箱体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前驱动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后驱动箱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与后驱动箱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翼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翼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驱动箱下方设有前基座,所述前驱动箱通过蛇形带与所述前基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机构、齿轮及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设置在所述前基座上,所述第二舵机通过所述齿轮驱动连接所述齿条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机构包括齿条及齿条固定滑轨,所述齿条与所述齿条固定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固定滑轨与所述前基座固接,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驱动箱下方设有后基座,所述后驱动箱通过第二蛇形带与所述后基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驱动箱内设有第一舵机及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舵机输出轴上,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一转动杆驱动连接,所述轴套上设有内凹槽,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内凹槽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箱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传动箱内,所述传动箱一端设置在所述前驱动箱上,所述传动箱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驱动箱上,所述同步带一端通过所述内凹槽与所述轴套连接,所述同步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翼板连接,所述轴承通过转轴与所述翼板连接,所述轴承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翼板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轴承上均设有挡片,所述转轴与轴承承接位置的圆周上均匀排列设有多个柔性拨片,所述挡片位于多个所述柔性拨片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结构整体采用平行四连杆结构,能够实现翼板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对翼板的前后位置和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前后基座采用齿条传递装置,实现对翼板进行高度的调节,进而对翼板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车速和路况,主动对尾翼进行调节,使得空气动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后驱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翼板;2-第一转动杆;3-后驱动箱;4-传动箱;5-同步带;6-第二转动杆;7-前驱动箱;8-蛇形带;9-前基座;10-齿条;11-齿轮;12-第二舵机;13-后基座;14-第一舵机;15-轴套;16-轴承;17-挡片;18-柔性拨片;1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包括前驱动箱7、后驱动箱3、翼板1、第一转动杆2及第二转动杆6;
前驱动箱7内设有能够调节第二转动杆6高度的箱体高度调节机构,第二转动杆6与前驱动箱7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2与后驱动箱3驱动连接,第二转动杆6与后驱动箱3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翼板1一端与第一转动杆2转动连接,翼板1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6转动连接。
前驱动箱7下方设有前基座9,前驱动箱7通过蛇形带8与前基座9连接。
箱体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机构、齿轮11及第二舵机12,第二舵机12设置在前基座9上,第二舵机12通过齿轮11驱动连接齿条机构,其中,在实际应用中,的前基座9和后基座13固定设置在车体上,内部设有穿线的空心通道,将舵机的电源引线通过基座内部进行穿设,保证布线整齐。
齿条机构包括齿条10及齿条固定滑轨,齿条10与齿条固定滑轨滑动连接,齿条固定滑轨与前基座9固接,齿条10与齿轮11啮合连接。
后驱动箱3下方设有后基座13,后驱动箱3通过第二蛇形带与后基座13连接。
后驱动箱3内设有第一舵机14及轴套15,轴套15套设在第一舵机14输出轴上,轴套15与第一转动杆2驱动连接,轴套15上设有内凹槽,轴套15通过内凹槽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箱4及同步带5,同步带5设置在传动箱4内,传动箱4一端设置在前驱动箱7上,传动箱4另一端设置在后驱动箱3上,同步带5一端通过内凹槽与轴套15连接,同步带5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6驱动连接。
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6均通过轴承16与翼板1连接,轴承16通过转轴19与翼板1连接,轴承16与转轴19转动连接,转轴19与翼板1转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转动杆2和第二转动杆6的长度相等,转动杆两端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第一转动杆2、第二转动杆6、翼板1、前基座9及后基座13相连接组合而成四连杆机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每一轴承16上均设有挡片17,转轴19与轴承16承接位置的圆周上均匀排列设有多个柔性拨片18,挡片17位于多个柔性拨片18之间,通过挡片17和拨片18之间的预紧力,可以防止翼板1发生自行转动。
本实例的工作方式
如图1-3所示,根据车况或路况的需要,通过汽车主控系统对第一舵机14的转向进行控制,当第一舵机14转动时带动第一转动杆2转动,同时通过同步带5带动第二转动杆6转动,从而使转杆发生圆周运动,进而带动翼板1的前后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尾流进行整合,达到空气动力学最优的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舵机12的正转或者反转,进而调节前驱动箱7中齿条10的高度,对翼板1前端的高度进行调节,由此调节翼板1的旋转角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驱动箱(7)、后驱动箱(3)、翼板(1)、第一转动杆(2)及第二转动杆(6);
所述前驱动箱(7)内设有能够调节第二转动杆(6)高度的箱体高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6)与所述前驱动箱(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2)与所述后驱动箱(3)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6)与后驱动箱(3)通过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翼板(1)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转动连接,所述翼板(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6)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箱(7)下方设有前基座(9),所述前驱动箱(7)通过蛇形带(8)与所述前基座(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齿条机构、齿轮(11)及第二舵机(12),所述第二舵机(12)设置在所述前基座(9)上,所述第二舵机(12)通过所述齿轮(11)驱动连接所述齿条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机构包括齿条(10)及齿条固定滑轨,所述齿条(10)与所述齿条固定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固定滑轨与所述前基座(9)固接,所述齿条(10)与所述齿轮(11)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箱(3)下方设有后基座(13),所述后驱动箱(3)通过第二蛇形带与所述后基座(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箱(3)内设有第一舵机(14)及轴套(15),所述轴套(15)套设在所述第一舵机(14)输出轴上,所述轴套(15)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驱动连接,所述轴套(15)上设有内凹槽,所述轴套(15)通过所述内凹槽与所述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箱(4)及同步带(5),所述同步带(5)设置在所述传动箱(4)内,所述传动箱(4)一端设置在所述前驱动箱(7)上,所述传动箱(4)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驱动箱(3)上,所述同步带(5)一端通过所述内凹槽与所述轴套(15)连接,所述同步带(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6)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2)与第二转动杆(6)均通过轴承(16)与所述翼板(1)连接,所述轴承(16)通过转轴(19)与所述翼板(1)连接,所述轴承(16)与所述转轴(19)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9)与所述翼板(1)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轴承(16)上均设有挡片(17),所述转轴(19)与轴承(16)承接位置的圆周上均匀排列设有多个柔性拨片(18),所述挡片(17)位于多个所述柔性拨片(18)之间。
CN201821097001.2U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9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7001.2U CN20855957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7001.2U CN20855957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9574U true CN208559574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9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700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9574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95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419A (zh) * 2018-07-11 2018-11-0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419A (zh) * 2018-07-11 2018-11-09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CN108773419B (zh) * 2018-07-11 2023-12-0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04328U (zh) 一种fse方程式赛车电控多片式尾翼
CN205381319U (zh) 一种fse方程式赛车电控式可调尾翼结构
CN205311255U (zh) 双涵道飞行车
CN101549712A (zh) 主动式发动机舱盖调节系统
CN208559574U (zh)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CN109606485A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电控可调尾翼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761299U (zh) 车轮间距调节机构
CN108773419A (zh) 一种汽车主动调节尾翼
CN208616071U (zh) 一种汽车多关节主动调节尾翼
CN109204585A (zh) 汽车空气动力学车身底部装置
CN208149465U (zh) 一种可变姿态负升力翅扰流器
CN108773418B (zh) 一种汽车多关节主动调节尾翼
CN103043126A (zh) 机动车辆的风向调节系统
CN210258829U (zh) 四矢量控制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CN114079351A (zh) 电动马达、车辆以及冷却电动马达的方法
CN209290558U (zh) 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9126455U (zh) 一种快递运输平衡车
CN203005582U (zh) 机动车辆的风向调节系统
CN109649512B (zh) 车载主动空气动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922998A (zh) 轨道车辆导流罩及轨道车辆
CN105438278B (zh) 一种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汽车扰流装置
CN207916969U (zh) 一种可变形车辆和可变形顶棚
CN201264509Y (zh) 发动机后横置式客车底盘
CN110696936A (zh) 一种无级调节长度的后扰流板机构
CN109334791A (zh) Drs连接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