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1581U -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1581U
CN208531581U CN201820781700.2U CN201820781700U CN208531581U CN 208531581 U CN208531581 U CN 208531581U CN 201820781700 U CN201820781700 U CN 201820781700U CN 208531581 U CN208531581 U CN 208531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trolley
elevator
body assembly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17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凤祥
梁育榕
李晔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17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1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1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承载白车身总成的台车,位于地面上的第一导轨和位于升降机底板上的第二导轨,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台车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导轨对正装置,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接处的对轨锁紧装置,设置在下线到位处的阻挡装置,与台车驱动装置、对轨锁紧装置、阻挡装置和升降机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通过设置导轨对正装置,能够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竖直方向上准确对正,实现台车在竖直方向的精确定位;通过设置对轨锁紧装置,能够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正后紧密对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阻挡装置,能够使台车行走到下线到位处时停止运动,实现台车在水平方向的精确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领域,调整线的白车身总成下线是为满足质量监测需求而设定的一项功能。目前的白车身总成下线多采取手动方法。白车身总成置于台车的台车架上,台车载着白车身总成置于升降机上。下线时,台车载着白车身随升降机下降到地面,工人在升降机入口处等待,手动调整升降机高度对准地面上的轨道,工人进入升降机区域手动将台车拉出,然后手动恢复升降机自动运行。
手动下线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白车身总成每次下线,需手动对轨拉出,一台车一次耗时2分钟左右;二是白车身总成+台车+台车架的总重量约1.5吨,手动拉出不仅费力,而且容易造成人机工程伤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包括:用于承载白车身总成的台车,用于台车行走的、位于地面上的工字形第一导轨和位于升降机底板上的工字形第二导轨,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第一导轨一侧的台车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导轨对正装置,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接处的对轨锁紧装置,设置在下线到位处、第一导轨一侧的阻挡装置,与台车驱动装置、对轨锁紧装置、阻挡装置和升降机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导轨对正装置用于当台车随升降机下降到地面时,输出反映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升降机驱动装置通过控制升降机的升降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正;对轨锁紧装置用于当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正后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接并锁紧;阻挡装置用于当台车行走到下线到位处时,使台车停止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安全光栅,当有异物进入升降机时,安全光栅被触发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台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机械连接的摩擦轮和压紧支架,固定在台车底部的摩擦长条在压紧支架作用下与摩擦轮紧密接触,摩擦长条下面设有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滚动的轮子。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对正装置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式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及感应条,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固定在地面立柱上间距等于感应条长度的上下两个位置上,感应条竖直固定在与升降机同步运动的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臂,推进臂,分别与阻挡臂和推进臂机械连接、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位置开关和第二位置开关,分别用于驱动阻挡臂和推进臂的阻挡气缸和推进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对轨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导轨一侧的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连接的定位销、套在定位销外的第一导向筒,设置在第二导轨一侧的第二导向筒;定位销在驱动气缸推动下穿过第一导向筒进入第二导向筒,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接并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承载白车身总成的台车,用于台车行走的、位于地面上的工字形第一导轨和位于升降机底板上的工字形第二导轨,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第一导轨一侧的台车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导轨对正装置,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接处的对轨锁紧装置,设置在下线到位处、第一导轨一侧的阻挡装置,与台车驱动装置、对轨锁紧装置、和升降机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实现了白车身总成的自动下线。通过设置导轨对正装置,能够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竖直方向上准确对正,实现台车在竖直方向的精确定位;通过设置对轨锁紧装置,能够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正后紧密对接在一起;通过设置阻挡装置能够使台车行走到下线到位处时停止运动,实现台车在水平方向的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的实物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电气控制框图;
图3为导轨对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轨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阻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白车身总成,2-台车,3-第一导轨,4-第二导轨,5-控制器,6-导轨对正装置,61-第一接近开关,62-第二接近开关,63-感应条,7-对轨锁紧装置,71-驱动气缸,72-定位销,73-第一导向筒,74-第二导向筒,8-阻挡装置,81-阻挡臂,82-推进臂,83-阻挡气缸,84-推进气缸,9-安全光栅,10-台车驱动装置,11-升降机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白车身总成1自动下线系统的结构如图1、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承载白车身总成1的台车2,用于台车2行走的、位于地面上的工字形第一导轨3和位于升降机底板上的工字形第二导轨4,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第一导轨3一侧的台车驱动装置10,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导轨对正装置6,设置在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对接处的对轨锁紧装置,设置在下线到位处、第一导轨3一侧的阻挡装置8,与台车驱动装置10、对轨锁紧装置7、阻挡装置8和升降机驱动装置11电连接的控制器5。导轨对正装置6用于当台车2随升降机下降到地面时,输出反映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号至控制器5,控制器5输出控制信号至升降机驱动装置11通过控制升降机的升降使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对正;对轨锁紧装置7用于当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对正后使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对接并锁紧;阻挡装置8用于当台车2行走到下线到位处时,使台车2停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主要由台车2、台车驱动装置10、升降机驱动装置11、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导轨对正装置6、对轨锁紧装置7、阻挡装置8和控制器5组成。白车身总成1放置在台车2的车架上,与台车2同步行走、升降。台车2行走在工字形的导轨上。导轨分为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两段,第二导轨4位于升降机底板上,与台车2一起随升降机上升或下降;第一导轨3位于地面上,白车身总成1下线时,台车2与白车身总成1一起从第二导轨4行走到第一导轨3。台车驱动装置10能够使台车2在导轨上自动行走,解决了人工推车费时费力的问题。导轨对正装置6用于使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在竖直方向上准确对正,以便对轨锁紧装置7顺利地将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对接在一起,其工作原理是:当第一导轨3在竖直方向上接近第二导轨4但未对准时,能够输出反映二者位置偏差的信号至控制器5;控制器5根据所述偏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升降机驱动装置11,微调升降机的位置,减小所述位置偏差;当第一导轨3对准第二导轨4时,控制器5输出抱闸控制信号使升降机停止运动。对轨锁紧装置7设置在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的对接处,当第一导轨3对准第二导轨4后,在控制器5控制下,将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对接在一起并锁紧,以便台车2能够顺利地从位于升降机内的第二导轨4行走到位于地面的第一导轨3。阻挡装置8设置在第一导轨3一侧接近其末端的位置,也就是下线到位处,其用处是使台车准确停靠在下线到位处。控制器5是系统的信号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与台车驱动装置10、对轨锁紧装置7、阻挡装置8和升降机驱动装置11电连接,按照一定时序输出控制信号,实现白车身总成1的自动下线控制。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安全光栅9,当有异物进入升降机时,安全光栅9被触发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5。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避免人机工程伤害的技术方案:在升降机出口处设置安全光栅9。安全光栅9属于光电安全保护装置,通过发射红外线产生保护光幕,当光幕被遮挡时产生电信号。本实施例在升降机出口处设置安全光栅9,当有异物(比如人)从出口处误入升降机内时,将对安全光栅9形成遮挡从而触发安全光栅9,安全光栅9输出信号至控制器5,控制器5输出控制信号切断升降机驱动装置11的供电,以免因升降机突然启动造成人员或设备的损伤。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台车驱动装置10包括电机、与电机机械连接的摩擦轮和压紧支架,固定在台车底部的摩擦长条在压紧支架作用下与摩擦轮紧密接触,摩擦长条下面设有在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上滚动的轮子。
本实施例给出了台车驱动装置10的一种技术方案。台车驱动装置10主要由电机、摩擦轮和压紧支架组成。在台车底部设有一个与第一导轨3近似等宽的摩擦长条,摩擦长条下面安装了轮子,使台车2能够在导轨上滚动。压紧支架能够使摩擦轮与摩擦长条紧密接触,电机转动时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与摩擦长条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是驱动台车2行走的动力。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导轨对正装置6包括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感应式第一接近开关61和第二接近开关62及感应条63,第一接近开关61和第二接近开关62固定在地面立柱上间距等于感应条63长度的上下两个位置上,感应条63竖直固定在与升降机同步运动的支架上。
本实施例给出了导轨对正装置6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导轨对正装置6主要由两个感应式接近开关即第一接近开关61、第二接近开关62和感应条63组成。感应式接近开关的工作原理是:接近开关与感应条63配合使用,当接近开关与感应条63的距离小于有效感应距离时接通,大于有效感应距离时距离较远断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近开关61、第二接近开关62固定在地面上的一个立柱上,不跟随升降机上、下运动,第一接近开关61在上,第二接近开关62在下,二者的距离等于感应条63的长度。感应条63竖直安装,固定在与升降机同步运动的支架上。感应条63与第一接近开关61和第二接近开关62的水平距离小于接近开关的有效感应距离。感应条6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61和第二接近开关62对正时,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上下对正,第一接近开关61和第二接近开关62均接通,控制器5输出抱闸控制信号使升降机停止运动。如果第二导轨4高于第一导轨3,第一接近开关61因能够感应到信号而接通,第二接近开关62因感应不到信号而断开,控制器5输出下降控制信号使升降机带动感应条63下降直至使第二接近开关62对正感应条63下端而接通,此时第二导轨4对准第一导轨3;反之,如果第二导轨4低于第一导轨3,第一接近开关61断开,第二接近开关62接通,控制器5输出上升控制信号使升降机带动感应条63上升直至使第一接近开关61对正感应条63上端而接通,此时第二导轨4对准第一导轨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接近开关,能够产生反映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位置偏差的信号至控制器5,通过控制器5输出控制信号调整升降机的升降消除偏差,从而使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能够准确对正,对正精度可达到1~3mm。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阻挡装置8包括:阻挡臂81,推进臂82,分别与阻挡臂81和推进臂82机械连接、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第一位置开关和第二位置开关,分别用于驱动阻挡臂81和推进臂82的阻挡气缸83和推进气缸84。
本实施例给出阻挡装置8的一种技术方案。阻挡装置8主要由阻挡臂81、推进臂82、阻挡气缸83和推进气缸84组成,还包括分别与阻挡臂81和推进臂82机械连接的第一位置开关和第二位置开关。其工作原理是:当台车2沿第一导轨3行走到阻挡装置8处时首先触压阻挡臂81,阻挡臂81摆动使第一位置开关接通输出电平信号至控制器5;控制器5输出控制信号切断台车驱动装置10电源,并输出控制信号至阻挡气缸83的气控单元,使阻挡气缸83带动阻挡臂81阻止台车2的惯性运动;控制器5还输出控制信号至推进气缸84的气控单元,使推进气缸84带动推进臂82运动,推进臂82与阻挡臂81一起夹住台车2使其可靠停止在第一导轨3上。推进臂82到位后触发第二位置开关输出电平信号至控制器5,白车身总成1自动下线过程结束。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对轨锁紧装置7包括:设置在第一导轨3一侧的驱动气缸71、与驱动气缸71连接的定位销72、套在定位销72外的第一导向筒73,设置在第二导轨4一侧的第二导向筒74。定位销72在驱动气缸71推动下穿过第一导向筒73进入第二导向筒74,使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对接并锁紧。
本实施例给出对轨锁紧装置7的一种技术方案。对轨锁紧装置7主要由定位销72、驱动气缸71、第一导向筒73和第二导向筒74组成。第二导向筒74设置在第二导轨4一侧,第一导向筒73、定位销72和驱动气缸71均设置在第一导轨3一侧。当第一导轨3与第二导轨4对正后,控制器5发出控制信号启动驱动气缸71的气控单元,定位销72在驱动气缸71推动下向外伸出,刚好能穿过第一导向筒73进入第二导向筒74,从而将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4对接并锁紧。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白车身总成的台车,用于台车行走的、位于地面上的工字形第一导轨和位于升降机底板上的工字形第二导轨,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第一导轨一侧的台车驱动装置,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导轨对正装置,设置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接处的对轨锁紧装置,设置在下线到位处、第一导轨一侧的阻挡装置,与台车驱动装置、对轨锁紧装置、阻挡装置和升降机驱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器;导轨对正装置用于当台车随升降机下降到地面时,输出反映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的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升降机驱动装置,通过控制升降机的升降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正;对轨锁紧装置用于当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正后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接并锁紧;阻挡装置用于当台车行走到下线到位处时,使台车停止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升降机出口处的安全光栅,当有异物进入升降机时,安全光栅被触发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机械连接的摩擦轮和压紧支架,固定在台车底部的摩擦长条在压紧支架作用下与摩擦轮紧密接触,摩擦长条下面设有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滚动的轮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对正装置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感应式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及感应条,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固定在地面立柱上间距等于感应条长度的上下两个位置上,感应条竖直固定在与升降机同步运动的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臂,推进臂,分别与阻挡臂和推进臂机械连接、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位置开关和第二位置开关,分别用于驱动阻挡臂和推进臂的阻挡气缸和推进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轨锁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导轨一侧的驱动气缸、与驱动气缸连接的定位销、套在定位销外的第一导向筒,设置在第二导轨一侧的第二导向筒;定位销在驱动气缸推动下穿过第一导向筒进入第二导向筒,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接并锁紧。
CN201820781700.2U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Active CN20853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1700.2U CN20853158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1700.2U CN20853158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1581U true CN208531581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9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1700.2U Active CN208531581U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15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954A (zh) * 2018-05-24 2019-12-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5954A (zh) * 2018-05-24 2019-12-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55880U (zh) 一种电梯用防坠落装置
CN110525954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N208531581U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N204782488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系统的自动门
AU2017236120A1 (en) Positioning unit and contacting method
CN101767757A (zh) 螺杆式无障碍升降平台
CN112540122A (zh) 建筑空鼓检测用检测机器人
CN107642587A (zh) 轨道升降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巡检机器人
CN111145418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防尾随闸机
CN108046166A (zh) 重型双悬臂升降台
CN116750607A (zh) 一种智能呼救的电梯救援装置
CN113279559B (zh) 一种风力叶片维修平台
CN106429286B (zh) 一种机械式升降滑板的顶升装置及滑板输送线
CN209467987U (zh) 一种电梯检修安全保护装置
CN204914474U (zh) 一种注塑伺服侧取机械设备
CN211644278U (zh) 一种电梯门安全防护装置
CN207193757U (zh) 一种桥梁检查车
CN114336106B (zh) 一种接地装置及其验电接地机器人
CN207211001U (zh) 一种带微波探测的安全挡杆
CN204057552U (zh) 电梯防溜车控制装置
CN209940296U (zh) 一种建筑构件智能机器人自动抓模装置
CN213894855U (zh)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CN206345563U (zh) 一种智能电梯限速装置
CN206767401U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的智能电梯
CN103850576A (zh) 一种防夹伤人x射线防护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