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4855U -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4855U
CN213894855U CN202022817369.5U CN202022817369U CN213894855U CN 213894855 U CN213894855 U CN 213894855U CN 202022817369 U CN202022817369 U CN 202022817369U CN 213894855 U CN213894855 U CN 213894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door main
elevator door
main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73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国
杨国江
施海
高成国
王明之
彭瑞
段国荣
欧阳文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Jinling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Jinli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Jinling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Jinli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73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4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4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4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包括电梯框架、卡杆和支撑弹簧,所述电梯框架的下端内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电梯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位于电梯门主体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顶杆,并且顶杆与电梯门主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电梯框架的内部预设有卡槽,所述电梯门主体的上表面被卡杆所贯穿,且卡杆与电梯门主体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该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设置有防护板,通过防护板受压时带动顶杆挤压卡杆的方式,使得卡杆与卡槽卡合,从而使得电梯门主体被限位,由于采用机械手段达到限位的目的,因此比感应装置更加可靠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防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楼层的逐渐加高,电梯已经成为高层次建筑的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电机控制电梯门的开合,并通过激光感应防护限位装置对电梯门进行控制,以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夹伤乘员,但是现有的电梯门防护限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现有的电梯门防护限位装置完全依靠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对电梯门进行限位,一旦感应装置失效,即使有物体处于即将闭合的电梯门之间,电机仍会带动电梯门进行闭合,十分的危险;
其二,现有的电梯门防护限位装置在轿厢未能正常到达电梯门处时,不具备对电梯门的限位功能,导致乘员在不注意时容易迈入轿厢所在的电梯井中,造成人员的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限位装置失效和限位装置防护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包括电梯框架、卡杆和支撑弹簧,所述电梯框架的下端内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电梯框架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电梯框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主动轮,所述电梯框架的上端内部连接有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电梯框架的内部安装有电梯门主体,且电梯门主体的上端连接有传动杆,并且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带的外表面,所述电梯门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防护板,且防护板位于电梯门主体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顶杆,并且顶杆与电梯门主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电梯框架的内部预设有卡槽,所述电梯门主体的上表面被卡杆所贯穿,且卡杆与电梯门主体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
优选的,所述电梯框架与限位杆构成滑动结构,且限位杆通过限位弹簧与电梯框架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与传动带为啮合连接,且从动轮与电梯框架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从动轮和主动轮关于电梯框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电梯门主体与电梯框架构成滑动结构,且电梯门主体通过传动杆与传动带为啮合连接,并且电梯门主体与防护板构成滑动结构,同时防护板通过复位弹簧与电梯门主体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槽等间距设置在电梯框架的内部,且卡槽与卡杆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杆通过支撑弹簧与电梯门主体构成弹性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1.设置有防护板,通过防护板受压时带动顶杆挤压卡杆的方式,使得卡杆与卡槽卡合,从而使得电梯门主体被限位,由于采用机械手段达到限位的目的,因此比感应装置更加可靠耐用;
2.设置有限位杆,在轿厢未能正常抵达电梯框架处时,限位杆未受到挤压使得限位杆阻挡电梯门主体正常向两边打开,防止乘员迈入电梯所在的电梯井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
3.设置有传动带,传动带通过2个传动杆带动2个电梯门主体同步进行匀速的开合,避免出现2个电梯门主体卡合不同步的情况出现,提升了电梯门主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槽与卡杆连接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框架;2、限位杆;3、限位弹簧;4、电机;5、主动轮;6、从动轮;7、传动带;8、电梯门主体;9、传动杆;10、防护板;11、顶杆;12、复位弹簧;13、卡槽;14、卡杆;15、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包括电梯框架1、限位杆2、限位弹簧3、电机4、主动轮5、从动轮6、传动带7、电梯门主体8、传动杆9、防护板10、顶杆11、复位弹簧12、卡槽13、卡杆14和支撑弹簧15,电梯框架1的下端内部连接有限位杆2,且限位杆2与电梯框架1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3,电梯框架1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电机4,且电机4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主动轮5,电梯框架1的上端内部连接有从动轮6,且主动轮5和从动轮6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带7,电梯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电梯门主体8,且电梯门主体8的上端连接有传动杆9,并且传动杆9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带7的外表面,电梯门主体8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防护板10,且防护板10位于电梯门主体8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1,并且顶杆11与电梯门主体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2,电梯框架1的内部预设有卡槽13,电梯门主体8的上表面被卡杆14所贯穿,且卡杆14与电梯门主体8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5。
电梯框架1与限位杆2构成滑动结构,且限位杆2通过限位弹簧3与电梯框架1构成弹性结构,限位杆2在限位弹簧3的支撑下限制电梯门主体8滑动。
主动轮5和从动轮6与传动带7为啮合连接,且从动轮6与电梯框架1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从动轮6和主动轮5关于电梯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主动轮5在电机4的带动下通过与从动轮6的配合使得传动带7可以正常转动。
电梯门主体8与电梯框架1构成滑动结构,且电梯门主体8通过传动杆9与传动带7为啮合连接,并且电梯门主体8与防护板10构成滑动结构,同时防护板10通过复位弹簧12与电梯门主体8构成弹性结构,传动带7通过传动杆9带动电梯门主体8滑动,电梯门主体8滑动过程中防护板10受到挤压向电梯门主体8的内部滑动。
卡槽13等间距设置在电梯框架1的内部,且卡槽13与卡杆14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杆14通过支撑弹簧15与电梯门主体8构成弹性结构,防护板10带动顶杆11挤压卡杆14,卡杆14向上滑动并与卡槽13卡合,使得电梯门主体8不能继续滑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时,首先给该装置接入外接电源,然后如图1和图4所示,电梯门主体8正常工作,在轿厢正确滑动至电梯框架1所处的对应位置时,轿厢挤压限位杆2的下端,限位杆2受到挤压压缩限位弹簧3并向电梯框架1的内部滑动,此时限位杆2的上端收缩进电梯框架1的内部,不会对电梯门主体8进行阻挡,同时电机4带动主动轮5旋转,主动轮5在与从动轮6的配合下带动传动带7转动,传动带7通过传动杆9带动电梯门主体8向两侧打开,待人员上下电梯完成后,主动轮5反转,带动传动带7反转,传动带7通过传动杆9带动电梯门主体8关闭;
此时如果有人员站在2个电梯门主体8之间时,如图1-2所示,首先依靠非接触式感应装置控制电机4不再转动,避免对人员造成夹伤,当非接触式感应装置失效时,电梯门主体8继续关闭,直至防护板10触碰到人体并被人体挤压,防护板10受到挤压向电梯门主体8的内部滑动,防护板10拉伸复位弹簧12并通过顶杆11挤压卡杆14,卡杆14受到挤压向上滑动压缩支撑弹簧15并与卡槽13卡合,同时由于2个电梯门主体8为同步运作,所以使得2个电梯门主体8不能继续在传动带7的带动下滑动关闭,提高了电梯门主体8的防护性;
当轿厢由于电梯控制器的故障而没有正确抵达电梯框架1所处的位置时,如图1和图3所示,电机4通过带动传动带7准备带动电梯门主体8向两侧滑动打开,此时由于限位杆2的上端在限位弹簧3的支撑下伸出电梯框架1的外表面,因此电梯门主体8被限位杆2所阻挡不能继续滑动,避免了人员不慎跌入没有轿厢的电梯井中的情况发生,大大提升了电梯的防护性,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包括电梯框架(1)、卡杆(14)和支撑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框架(1)的下端内部连接有限位杆(2),且限位杆(2)与电梯框架(1)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3),所述电梯框架(1)的上端内部安装有电机(4),且电机(4)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主动轮(5),所述电梯框架(1)的上端内部连接有从动轮(6),且主动轮(5)和从动轮(6)的外表面连接有传动带(7),所述电梯框架(1)的内部安装有电梯门主体(8),且电梯门主体(8)的上端连接有传动杆(9),并且传动杆(9)的另一端连接在传动带(7)的外表面,所述电梯门主体(8)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防护板(10),且防护板(10)位于电梯门主体(8)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1),并且顶杆(11)与电梯门主体(8)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电梯框架(1)的内部预设有卡槽(13),所述电梯门主体(8)的上表面被卡杆(14)所贯穿,且卡杆(14)与电梯门主体(8)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框架(1)与限位杆(2)构成滑动结构,且限位杆(2)通过限位弹簧(3)与电梯框架(1)构成弹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5)和从动轮(6)与传动带(7)为啮合连接,且从动轮(6)与电梯框架(1)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从动轮(6)和主动轮(5)关于电梯框架(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门主体(8)与电梯框架(1)构成滑动结构,且电梯门主体(8)通过传动杆(9)与传动带(7)为啮合连接,并且电梯门主体(8)与防护板(10)构成滑动结构,同时防护板(10)通过复位弹簧(12)与电梯门主体(8)构成弹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3)等间距设置在电梯框架(1)的内部,且卡槽(13)与卡杆(14)构成卡合结构,并且卡杆(14)通过支撑弹簧(15)与电梯门主体(8)构成弹性结构。
CN202022817369.5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Active CN213894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7369.5U CN2138948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7369.5U CN2138948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4855U true CN213894855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2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7369.5U Active CN213894855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4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04775U (zh) 电梯门锁短接自动识别系统
CN105060083A (zh) 机械式开门轿厢锁止安全机构
CN103395667A (zh) 电梯轿厢意外移动安全防护机构
CN213894855U (zh) 一种便于对电梯门进行防护的限位装置
CN108756572B (zh) 一种汽车车窗用防夹装置
CN111145418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防尾随闸机
CN204873375U (zh) 机械式开门轿厢锁止安全机构
CN205076636U (zh) 一种安全型电梯
CN215797841U (zh) 一种防夹伤的电梯门
CN205591731U (zh) 一种具备防夹功能的电动升降门窗结构
CN110525954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N209275918U (zh) 用于电梯安全救援系统的锁定装置
CN209959074U (zh) 一种两翼旋转门旋转翼全自动防夹门扇
CN213953377U (zh) 一种安全电动门
CN204980703U (zh) 曲柄滑块伸缩杆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CN211644278U (zh) 一种电梯门安全防护装置
CN208531581U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自动下线系统
CN212026020U (zh) 一种防夹伤闸机
CN209009915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吊笼安全托架装置
CN204022177U (zh) 一种轿厢电梯的平层防溜动装置
CN214692820U (zh) 一种电梯自动门防宠物绳被夹装置
CN206767017U (zh) 一种总装车间生产线的安全装置
CN218058068U (zh) 一种大载荷升降电梯的轿厢
CN214623771U (zh) 一种应用于施工人员的健康检查考勤装置
CN109969900A (zh)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