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0725U -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0725U
CN208530725U CN201820882452.0U CN201820882452U CN208530725U CN 208530725 U CN208530725 U CN 208530725U CN 201820882452 U CN201820882452 U CN 201820882452U CN 208530725 U CN208530725 U CN 208530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flange
automobile
ontology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824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门松涛
杨书丛
汪进
陈辉
张龙
吴艳雪
张朋
徐宝平
程大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GUOFE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GUOFE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GUOFE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GUOFENG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824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0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0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0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在扰流板本体内侧设有加强机构,扰流板本体包括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第一扰流板与第二扰流板连接,加强机构设置在第一扰流板的中部。加强机构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扰流板的边缘处,加强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扰流板之间设有空隙,加强机构在第一扰流板上投影的宽度为第一扰流板宽度的1/2~2/3,加强机构的高度低于第二扰流板的高度。加强机构包括加强基座和加强板,加强基座的顶部为斜坡结构,加强板设置在加强基座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强结构的设计既可以解决扰流板本体变形、扭曲和装配间隙大的问题;又起到了支撑扰流板本体、增加扰流板总成结构强度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背景技术
扰流板作为汽车的外部装饰件,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而且当汽车行驶过程中,气流受到扰流板的导向对扰流板施加向下的压力,根据扰流板的弧度不同提高或者降低汽车的抓地力。汽车扰流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易导致车子转向过多、后轮抓地力减小、高速稳定性差;升力与风阻一样,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行驶速度较高的汽车,如高级轿车和跑车,一般都装有扰流板。
现有的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本体的两端部和中部均设有加强内板,内板均连接在扰流板总成的两侧壁上,且内板都是通过双组份胶粘接在内板本体上。扰流板本体两端和中部受内板撑力导致变形、扭曲,从而装车后两头起翘、间隙大,严重影响装车效果;而且由于制造原因抗压、抗弯能力差,容易碰坏或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该扰流板总成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扰流板本体变形、扭曲和装配间隙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在所述扰流板本体内侧设有加强机构,所述扰流板本体包括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与所述第二扰流板连接,所述加强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扰流板的中部,所述第一扰流板与所述第二扰流板连接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加强机构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扰流板的边缘处,所述加强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扰流板之间设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机构在所述第一扰流板上投影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扰流板宽度的1/2~2/3,即所述加强机构到所述第一扰流板与所述第二扰流板连接处的距离为所述第一扰流板宽度的1/3~1/2,所述加强机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扰流板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扰流板上远离所述第二扰流板一端的边缘处设有翻边Ⅰ,所述翻边Ⅰ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上设有胶层,所述翻边Ⅰ与所述第一扰流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Ⅰ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的一侧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基座和加强板,所述加强基座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扰流板上,所述加强基座的顶部为斜坡结构,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加强基座的顶部构成倾斜结构,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翻边Ⅰ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扰流板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第二扰流板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扰流板内表面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翻边Ⅰ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的上端平齐,所述加强板所在的平面的倾斜度与所述倾斜面的倾斜度一致,所述扰流板本体连接到汽车钣金上时,所述加强板恰好与所述汽车钣金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扰流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一端的边缘处设有若干个翻边Ⅱ,所述翻边Ⅱ上设有胶层,所述扰流板本体通过所述翻边Ⅰ上的胶层和所述翻边Ⅱ上的胶层粘接到所述汽车钣金上。
进一步的,相邻翻边Ⅱ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翻边Ⅱ远离所述第二扰流板的一端沿所述翻边Ⅱ的长度方向设有延伸板,相邻翻边Ⅱ之间通过所述延伸板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固定安装在第一扰流板上,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第一扰流板的宽度,且加强结构与第二扰流板不接触也不连接,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加强结构安装在第一扰流板上的同时又与第二扰流板连接,导致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受到加强结构的撑力而变形、扭曲,从而造成装车后扰流板本体起翘、间隙大的问题;强结构的设计既可以解决扰流板本体变形、扭曲和装配间隙大的问题;又起到了支撑扰流板本体、增加扰流板总成结构强度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在翻边Ⅰ上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当将扰流板总成安装到汽车钣金上时,为保证扰流板总成安装位置准确无偏差,先通过翻边Ⅰ上的凹槽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以确定扰流板总成在汽车钣金上的位置;然后在扰流板总成的两端打胶,同时撕掉胶层将扰流板总成粘接到汽车钣金上,提高了扰流板总成安装在汽车钣金上时的精确度。
3.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所在的平面的倾斜度与倾斜面的倾斜度一致,在倾斜面和加强板上均设置胶层,方便胶层的粘贴,增大扰流板总成与汽车钣金的胶接面积,增加扰流板总成与汽车钣金粘接的牢固性。
4.本实用新型的扰流板本体连接到汽车钣金上时,加强板恰好与汽车钣金接触,起到支撑扰流板本体的作用,加强扰流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5.本实用新型在在相邻翻边Ⅱ之间设置空隙,是为了将翻边Ⅱ的内部撑力释放,避免第二扰流板出现变形、扭曲的情况。
6.本实用新型延伸板的设计使相邻翻边Ⅱ形成一个整体,延伸板对胶层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胶层的平整性,避免了胶层设置在翻边Ⅱ上时,相邻翻边Ⅱ之间的空隙造成胶层悬空,从而引起胶层塌陷或断胶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扰流板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扰流板总成的俯视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扰流板本体;2、加强机构;21、加强基座;22、加强板;3、第一扰流板;31、翻边Ⅰ;32、倾斜面;33、定位凹槽;4、第二扰流板;42、翻边Ⅱ;43、延伸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1,在扰流板本体1内侧设有加强机构2,扰流板本体1包括第一扰流板3和第二扰流板4,第一扰流板3与第二扰流板4连接,加强机构2设置在第一扰流板3的中部。第一扰流板3与第二扰流板4连接的横截面呈V型,加强机构2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扰流板3的边缘处,加强机构2的另一端与第二扰流板4之间设有空隙,加强机构2到第一扰流板3与第二扰流板4连接处5的距离为第一扰流板3宽度的1/3~1/2。加强机构2在第一扰流板3上投影的宽度为第一扰流板3宽度的1/2~2/3,加强机构2的高度低于第二扰流板4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结构2固定安装在第一扰流板3上,加强结构2的宽度小于第一扰流板3的宽度,且加强结构2与第二扰流板4不接触也不连接,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加强结构2安装在第一扰流板3上的同时又与第二扰流板4连接,导致第一扰流板3和第二扰流板4受到加强结构2的撑力而变形、扭曲,从而造成装车后扰流板本体起翘、间隙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强结构2的设计既可以解决扰流板本体变形、扭曲和装配间隙大的问题;又起到了支撑扰流板本体、增加扰流板总成结构强度的作用。
上述第一扰流板3上远离第二扰流板4一端的边缘处设有翻边Ⅰ31,翻边Ⅰ31远离第一扰流板3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32,倾斜面32上设有胶层,翻边Ⅰ31与第一扰流板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翻边Ⅰ31远离第一扰流板3的一侧设有定位凹槽33,定位凹槽33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当将扰流板总成安装到汽车钣金上时,为保证扰流板总成安装位置准确无偏差,先通过翻边Ⅰ31上的凹槽33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以确定扰流板总成在汽车钣金上的位置;然后在扰流板总成的两端打胶,同时撕掉胶层将扰流板总成粘接到汽车钣金上,提高了扰流板总成安装在汽车钣金上时的精确度。
上述加强机构2包括加强基座21和加强板22,加强基座21的底部连接在第一扰流板3上,加强基座21的顶部为斜坡结构,从靠近翻边Ⅰ31的部分到靠近第二扰流板4的部分逐渐升高,加强板22设置在加强基座21的顶部构成倾斜结构,加强板22靠近翻边Ⅰ31的一端到第一扰流板3内表面的距离小于加强板22靠近第二扰流板4的一端到第一扰流板3内表面的距离。加强板22靠近翻边Ⅰ31的一端与倾斜面32的上端平齐,加强板22所在的平面的倾斜度与倾斜面32的倾斜度一致,在倾斜面32和加强板22上均设置胶层,即加强板22与倾斜面32在同一面上,方便胶层的粘贴,增大扰流板总成与汽车钣金的胶接面积,增加扰流板总成与汽车钣金粘接的牢固性。扰流板本体1连接到汽车钣金上时,加强板22恰好与汽车钣金接触,起到支撑扰流板本体的作用,加强扰流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上述加强基座21与加强板22为一体成型,加强结构2为壳体空心结构,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上述第二扰流板4上远离第一扰流板3一端的边缘处设有若干个翻边Ⅱ42,翻边Ⅱ42上设有胶层,扰流板本体1通过翻边Ⅰ31上的胶层和翻边Ⅱ42上的胶层粘接到汽车钣金上。
由于第二扰流板4为曲型,若是翻边Ⅱ42一体设置,不仅制作困难,而且容易出现内部应力、撑力聚集,导致第二扰流板4变形,为释放内部应力、撑力,在相邻翻边Ⅱ42之间设有空隙,空隙可以将翻边Ⅱ42的内部撑力释放,避免第二扰流板4出现变形、扭曲的情况。优选的,翻边Ⅱ42远离第二扰流板4的一端沿翻边Ⅱ42的长度方向设有延伸板43,相邻翻边Ⅱ42之间通过延伸板43连接,延伸板43的宽度小于翻边Ⅱ42的宽度。延伸板43的设计使相邻翻边Ⅱ42形成一个整体,延伸板43对胶层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胶层的平整性,避免了胶层设置在翻边Ⅱ42上时,相邻翻边Ⅱ42之间的空隙造成胶层悬空,从而引起胶层塌陷或断胶的情况出现。
上述扰流板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通过注塑的方式制造。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的制造方法为:
步骤1.首先将扰流板本体1的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中,然后向注塑机中加制造扰流板本体1的原材料;
步骤2.烘料:将步骤1中加入的原材料烘干,设定烘料时的温度为80℃~95℃,设定烘料时间为2h~4h;
步骤3.加热:设定设射料筒温度:射料筒一段温度为220℃,射料筒二段温度为250℃,射料筒三段温度为250℃,射料筒四段温度为230℃,射料筒五段温度为220℃,射料筒六段温度为210℃;流道温度为245℃~265℃;对原材料进行分段加热,且每段加热温度不同,温度值呈先升高再降低方式变化,这样可提高原材料的性能,形成高质量的产品。
步骤4.关模:关模一段压力为90kg/cm2、速度为15mm/s,关模二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45mm/s,关模三段压力为55kg/cm2、速度为35mm/s;本实用新型关模分三段关模,每一段的关模压力、关模速度均不相同,关模压力依次降低,关模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可避免关模时出现碰撞,有利于提高关模的契合度。
步骤5.注塑:向模具中注射原材料,分三段进行注射,第一段射出压力为55kg/cm2,射出速度为33mm/s;第二段射出压力为90kg/cm2,射出速度为55mm/s;第三段射出压力为75kg/cm2,射出速度为15mm/s;射出周期为10s;本实用新型分三段向模具内注射原材料,每段射出压力、射出速度均不同,第一段以低压射入模具,避免压力过大与模具内腔产生激烈撞击,造成模具损坏;第二段以高压高速射入,高压高速射入的原材料可对第一段射入模具的原材料进行挤压,使模具内的原材料均匀分布并压实,避免出现疏松孔;第三段射出压力大于第一段射出压力小于第二段射出压力,射出速度小于第一段射出速度,高压低速射入是为了补充第二段以高压高速射入时产生的空隙,或由于高压高速导致模具部分空间无法填充,就需要借助第三段进行补充,此外,第三段射出压力大于第一段射出压力且射出速度小于第一段射出速度,可避免高压高速射入结束以后原材料在模具中边的松散,进一步将原材料压实,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组织和性能;且射出压力和射出速度降低有利于结束原材料注射。
步骤6.保压和储料:保压压力为110kg/cm2,保压时间为8±1s;储料压力为115kg/cm2,储料速度为85mm/s;
步骤7.开模:开模一段压力为55kg/cm2、速度为15mm/s,开模二段压力为50kg/cm2、速度为25mm/s,开模三段压力为55kg/cm2、速度为35mm/s,开模四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20mm/s,开模五段压力为55kg/cm2、速度为25mm/s;本实用新型开模时分为五段开模,且开模的压力和开模速度均为变化值,增加孕育时间,有利于扰流板本体的成型和定型,可大大减小扰流板本体的变形率,提高产品质量。
步骤8.脱模:托进一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3mm/s,托进二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3mm/s;托退一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35mm/s,托退二段压力为65kg/cm2、速度为35mm/s;
步骤9.从模具中取出扰流板本体1,进行自然冷却;对冷却后的扰流板本体1进行打磨修边,并进行现场喷漆;
步骤10.按照上述步骤1到步骤9制作加强结构2,然后将加强结构2装配到扰流板本体1上形成扰流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扰流板总成的安装方法为:
步骤a.通过注塑制造扰流板本体1和加强机构2,将加强机构2连接在第一扰流板3内侧的中间位置,加强板22的一端与翻边Ⅰ31的倾斜面32平齐;加强板22所在的平面的倾斜度与倾斜面32的倾斜度一致,当扰流板本体1连接到汽车钣金上时,加强板22恰好与汽车钣金接触;起到支撑扰流板本体的作用,加强扰流板本体的结构强度。
步骤b.在翻边Ⅰ31的倾斜面32上设置胶层,在加强板22远离加强基座21的端面上设置胶层,在翻边Ⅱ42上设置胶层;具体操作为:当将扰流板总成安装到汽车钣金上时,为保证扰流板总成安装位置准确无偏差,先通过翻边Ⅰ31上的凹槽33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以确定扰流板总成在汽车钣金上的位置;然后在扰流板总成的两端打胶,同时撕掉胶层将扰流板总成粘接到汽车钣金上,提高了扰流板总成安装在汽车钣金上时的精确度。
步骤c.首先通过第一扰流板1翻边Ⅰ31上的定位凹槽33与汽车上的凸起配合,确定扰流板本体1在汽车钣金上的相对位置;然后撕掉步骤b中胶层上的保护膜,将扰流板总成粘接到汽车钣金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扰流板本体(1)内侧设有加强机构(2),所述扰流板本体(1)包括第一扰流板(3)和第二扰流板(4),所述第一扰流板(3)与所述第二扰流板(4)连接,所述加强机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扰流板(3)的中部,所述第一扰流板(3)与所述第二扰流板(4)连接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加强机构(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扰流板(3)的边缘处,所述加强机构(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扰流板(4)之间设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2)在所述第一扰流板(3)上投影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扰流板(3)宽度的1/2~2/3,所述第二扰流板(4)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强机构(2)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3)上远离所述第二扰流板(4)一端的边缘处设有翻边Ⅰ(31),所述翻边Ⅰ(31)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3)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32),所述倾斜面(32)上设有胶层,所述翻边Ⅰ(31)与所述第一扰流板(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Ⅰ(31)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3)的一侧设有定位凹槽(33),所述定位凹槽(33)与汽车钣金上的凸起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2)包括加强基座(21)和加强板(22),所述加强基座(21)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扰流板(3)上,所述加强基座(21)的顶部为斜坡结构,所述加强板(22)设置在所述加强基座(21)的顶部构成倾斜结构,所述加强板(22)靠近所述翻边Ⅰ(31)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扰流板(3)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加强板(22)靠近所述第二扰流板(4)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扰流板(3)内表面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2)靠近所述翻边Ⅰ(31)的一端与所述倾斜面(32)的上端平齐,所述加强板(22)所在的平面的倾斜度与所述倾斜面(32)的倾斜度一致,所述扰流板本体(1)连接到汽车钣金上时,所述加强板(22)恰好与所述汽车钣金接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板(4)上远离所述第一扰流板(3)一端的边缘处设有翻边Ⅱ(42),所述翻边Ⅱ(42)上设有胶层,所述扰流板本体(1)通过所述翻边Ⅰ(31)上的胶层和所述翻边Ⅱ(42)上的胶层粘接到所述汽车钣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翻边Ⅱ(42)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翻边Ⅱ(42)远离所述第二扰流板(4)的一端沿所述翻边Ⅱ(42)的长度方向设有延伸板(43),相邻翻边Ⅱ(42)之间通过所述延伸板(43)连接。
CN201820882452.0U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Active CN208530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2452.0U CN208530725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82452.0U CN208530725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0725U true CN208530725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2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82452.0U Active CN208530725U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07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40A (zh) * 2018-06-08 2018-11-13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扰流板总成及其制造、安装方法
CN111469365A (zh) * 2020-03-30 2020-07-31 广东维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扰流板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40A (zh) * 2018-06-08 2018-11-13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扰流板总成及其制造、安装方法
CN111469365A (zh) * 2020-03-30 2020-07-31 广东维杰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扰流板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30725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扰流板总成
CN104626605A (zh) 一种复合材料机翼整体成型工艺方法及工装
CN106696163B (zh) 一种车身覆盖件的注塑成型工艺及电动车翼子板
CN105346105B (zh) 一种风电叶片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CN20208847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rtm模具与其相应形状的叶片
CN110815862B (zh) 一种全高度泡沫夹芯翼面铺层的铺放方法
CN109455230A (zh) 侧围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0879154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扰流板总成及其制造、安装方法
CN109454903A (zh) 中通道加强板的hp-rtm成型模具
CN2885552Y (zh) 一种用于制作卡车发动机覆盖件的复合材料模具
CN101746023A (zh) 一种整体中空塑料扰流板的注射成型方法
CN204726200U (zh) 机动车后车门活动板件及包含该板件的机动车
CN205128884U (zh) 一种装有内部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07787651U (zh) 具有进料分流作用的压铸局部增压机构
CN101746024A (zh) 一种轿车扰流板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方法及设备
CN207657919U (zh) 铝合金焊接接头加强结构及全铝框架结构车身
CN201483724U (zh) 一种热流道喷嘴
CN201380576Y (zh) 一种加工轿车扰流板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具
CN109591329A (zh) 一种碳纤维全高度泡沫夹芯复合材料舵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3960B (zh) 预埋式分段叶片成型及固化脱模用的定位工装及使用方法
CN101746022A (zh) 轿车扰流板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技术
JP2003311765A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の製造方法
CN207241831U (zh) 轮罩衬板
CN209304917U (zh) 热流道倒灌式的进胶结构
CN209971398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及其多点进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