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063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0632U
CN208510632U CN201721027905.3U CN201721027905U CN208510632U CN 208510632 U CN208510632 U CN 208510632U CN 201721027905 U CN201721027905 U CN 201721027905U CN 208510632 U CN208510632 U CN 208510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edge
section
internal layer
coo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279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伯彬
易志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279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0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内层锅;外层锅,外层锅套设在内层锅外,内层锅的第一锅沿和外层锅的第二锅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增厚部,增厚部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以填充至少部分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锅体的锅沿不方便用户端持,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锅体放置不稳定,容易发生倾倒,且使用户感到锅体的厚质感差,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烹饪技术领域中,炊具的外观美感性以及炊具的重量是否能满足用户对厚质感的体验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锅作为炊具的一种,用以盛放食物,为了提高锅对食物的保温和保鲜性能,采用内层锅和外层锅嵌套形式的锅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而现有的上述结构形式的锅体的锅沿的厚度较薄,导致锅体的锅沿不方便用户端持,实用性较差,且上述结构形式的锅体的锅沿的质量较小,造成锅体的整体重量小,不仅导致锅体放置不稳定,容易发生倾倒,而且使用户感到锅体的厚质感差,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体的锅沿不方便用户端持,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锅体放置不稳定,容易发生倾倒,且使用户感到锅体的厚质感差,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内层锅;外层锅,外层锅套设在内层锅外,内层锅的第一锅沿和外层锅的第二锅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增厚部,增厚部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以填充至少部分安装空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层锅的第一锅沿和外层锅的第二锅沿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设置增厚部,增厚部填充至少部分安装空间,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内层锅的第一锅沿和外层锅的第二锅沿之间的厚度,使锅体的锅沿便于使用者端持,提高了锅体的实用性。同时,如果增厚部采用重量大的材质还可以同时增加锅体的整体重量,使锅体放置更稳定,不易倾倒,且提高了锅体的锅沿处的厚质感,提升了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增厚部为金属环。
进一步地,增厚部由铝制成。
进一步地,内层锅的第一锅沿的第一外沿周面、外层锅的第二锅沿的第二外沿周面和增厚部的第三外沿周面平齐。
进一步地,内层锅的第一锅沿沿远离内层锅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锅沿本体段和第一扣合段,其中,第一扣合段相对于第一锅沿本体段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增厚部的第三外沿周面和外层锅的第二锅沿的第二外沿周面。
这种结构形式的锅体,进一步增强了内层锅和钎焊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内层锅通过第一扣合段挂接在钎焊层上,从而避免了内层锅和钎焊层之间发生松脱,提高了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外层锅的第二锅沿沿远离外层锅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二锅沿本体段和第二扣合段,其中,第二扣合段相对于第二锅沿本体段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增厚部的第三外沿周面和内层锅的第一锅沿的第一外沿周面。
这种结构形式的锅体,进一步增强了外层锅和钎焊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即外层锅通过第二扣合段挂接在钎焊层上,从而避免了外层锅和钎焊层之间发生松脱,提高了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钎焊层,钎焊层填充在内层锅的第一锅沿与增厚部之间的缝隙内以及外层锅的第二锅沿与增厚部之间的缝隙内。
这样,钎焊层起到了对内层锅、增厚部和外层锅的稳定连接作用,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避免锅体在使用过程中内层锅和外层锅在锅体的锅沿处出现脱离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增厚部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和/或内层锅的第一锅沿的朝向安装空间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和/或外层锅的第二锅沿的朝向安装空间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
导流槽的设置能够提高处于熔融状态的焊料的流动性,并增大了处于熔融状态的焊料的流动范围,从而使熔融状态的焊料充分地填充安装空间内增厚部与内层锅和外层锅之间的缝隙,进而使焊料凝固后形成的钎焊层与内层锅和外层锅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内层锅和外层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内层锅由铝制成,外层锅由具有导磁性能的不锈铁或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F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G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H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I处的放大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J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层锅;100、第一锅沿;110、第一外沿周面;11、安装空间;111、第一锅沿本体段;112、第一扣合段;12、腔体;13、导流槽;20、外层锅;200、第二锅沿;210、第二外沿周面;211、第二锅沿本体段;212、第二扣合段;30、钎焊层;40、过气孔结构;50、增厚部;510、第三外沿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锅体的锅沿不方便用户端持,实用性较差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锅体放置不稳定,容易发生倾倒,且使用户感到锅体的厚质感差,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但不局限于两者。
如图1至图10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内层锅10、外层锅20和增厚部50,外层锅20套设在内层锅10外,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和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增厚部50设置在安装空间11内以填充至少部分安装空间11。
通过在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和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11内设置增厚部50,增厚部50填充至少部分安装空间11,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和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之间的厚度,使锅体的锅沿便于使用者端持,提高了锅体的实用性。同时,如果增厚部采用重量大的材质还可以同时增加锅体的整体重量,使锅体放置更稳定,不易倾倒,且提高了锅体的锅沿处的厚质感,提升了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锅体具有锅沿,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和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共同形成了锅体的锅沿,其中,锅沿位于锅体的锅口处。
可选地,增厚部50为金属环。采用金属环作为增厚部50,在提高了锅体的锅沿处的厚质感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增厚部50的成本,而且使增厚部50的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控制锅体的整体成本,提高烹饪器具的经济性以及市场竞争力。
优选地,增厚部50由铝制成。由铝制成的增厚部50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其不具有导磁效果,从而在使用电磁加热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中,增厚部50不具有切割磁感线的性能,也就是说,增厚部50处不会产生热量,使锅体的锅沿位置处的温度始终处于适宜使用者端持的范围,进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实用性。
在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中,锅体还包括钎焊层30,钎焊层30填充在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以及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这样,钎焊层30起到了对内层锅10、增厚部50和外层锅20的稳定连接作用,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避免锅体在使用过程中内层锅10和外层锅20在锅体的锅沿处出现脱离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锅体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将焊料置于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以及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通过对焊料高频加热的方式使焊料融化流动而将内层锅10、增厚部50和外层锅20连接后,凝固的焊料形成上述的钎焊层30。
如图2、图4、图6、图8和图10所示,增厚部5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大处于熔融状态的焊料的流动范围,从而使熔融状态的焊料充分地填充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以及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与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进而使焊料凝固后形成的钎焊层30与内层锅10、增厚部50和外层锅2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当然,在本申请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朝向安装空间11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和/或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朝向安装空间11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这两种导流槽13的设置方式同样能够有效地增大处于熔融状态的焊料的流动范围。
在本申请图1和图2示出的实施例一中,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和第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平齐。这种结构形式的锅体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成本,而且提高了锅体的整体外观美感,提升了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体验好感。
在本申请的图3和图4示出的实施二以及图5和图6示出的实施三中,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沿远离内层锅10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和第一扣合段112,其中,第一扣合段112相对于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第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和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这种结构形式的锅体,进一步增强了内层锅10和钎焊层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内层锅10和钎焊层30之间发生松脱,提高了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扣合段112相对于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呈折弯状延伸以遮盖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具体地,第一扣合段112的内表面为锥台状结构,且第一扣合段112的内表面的母线与锅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Z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5度。
而在实施例三中,第一扣合段112相对于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呈弯曲状延伸以遮盖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具体地,第一扣合段112的内表面的母线为曲线。
优选地,第一扣合段112的内表面的母线为圆弧线。
在本申请的图7和图8示出的实施四以及图9和图10示出的实施五中,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沿远离外层锅20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和第二扣合段212,其中,第二扣合段212相对于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第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和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这种结构形式的锅体,进一步增强了外层锅20和钎焊层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外层锅20和钎焊层30之间发生松脱,提高了锅体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四中,第二扣合段212相对于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弯折延伸以遮盖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具体地,第二扣合段212的内表面为锥台状结构,且第二扣合段212的内表面的母线与锅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Z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5度。
而在实施例五中,第二扣合段212相对于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弯曲延伸以遮盖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具体地,第二扣合段212的的内表面的母线为曲线。
优选地,第二扣合段212的内表面的母线为圆弧线。
可选地,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平行于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延伸,这样,第二锅沿本体段211与第一锅沿100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11的宽度处处相等,从而使位于此处钎焊层30的厚度均匀,有利于提高第一锅沿100和第二锅沿200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内层锅10的锅身和外层锅20的锅身之间形成腔体12,外层锅20的锅身上设置连通腔体12和锅体的外部的过气孔结构40。通过过气孔结构40能够对腔体12进行抽真空,以及通过过气孔结构40向腔体12内灌入超导介质,实现对热量的有效隔绝作用,提高锅体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内层锅10由铝制成,外层锅20由具有导磁性能的不锈铁或不锈钢制成。这样,内层锅10有利于盛放食物,外层锅20便于切割磁感线产生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
内层锅(10);
外层锅(20),所述外层锅(20)套设在所述内层锅(10)外,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和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1);
增厚部(50),所述增厚部(50)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1)内以填充至少部分所述安装空间(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部(50)为金属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部(50)由铝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和所述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沿远离所述内层锅(10)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和第一扣合段(112),其中,所述第一扣合段(112)相对于所述第一锅沿本体段(111)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所述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和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第二外沿周面(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沿远离所述外层锅(20)的锅身的方向包括相连接的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和第二扣合段(212),其中,所述第二扣合段(212)相对于所述第二锅沿本体段(211)弯折或弯曲延伸以遮盖所述增厚部(50)的第三外沿周面(510)和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第一外沿周面(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还包括钎焊层(30),所述钎焊层(30)填充在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与所述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以及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与所述增厚部(50)之间的缝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部(50)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和/或
所述内层锅(10)的第一锅沿(100)的朝向所述安装空间(11)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和/或
所述外层锅(20)的第二锅沿(200)的朝向所述安装空间(11)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10)由铝制成,所述外层锅(20)由具有导磁性能的不锈铁或不锈钢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01721027905.3U 2017-08-16 2017-08-1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510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7905.3U CN208510632U (zh) 2017-08-16 2017-08-1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7905.3U CN208510632U (zh) 2017-08-16 2017-08-1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0632U true CN208510632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27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27905.3U Active CN208510632U (zh) 2017-08-16 2017-08-1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0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15309U (zh) 保温售饭台
JP2012519560A (ja) 省エネ型の保温調理器具
CN106943045A (zh) 一种防烫锅柄
CN208510632U (zh) 烹饪器具
CN205285961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锅及其烹饪装置
CN204909058U (zh) 具有快速升温功能的银壶
CN208491690U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631U (zh) 烹饪器具
CN2517345Y (zh) 同心炒锅
CN206182990U (zh) 一种电热锅及电热桶的电热管
CN2096294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197732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煲
CN2761093Y (zh) 电磁炉用火锅锅具
CN218419541U (zh) 一种用于便携式炊具的真空把手
CN205053725U (zh) 一种锅具
CN208243394U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316U (zh) 一种ih感应加热的全玻璃水壶
CN211575864U (zh) 一种铝合金压铸坩埚式熔炼保温炉
CN209733428U (zh) 一种锅具
CN203407890U (zh) 电热水壶
CN220024757U (zh)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隔热烧水壶体
CN212438331U (zh) 一种玻璃内胆加热方式的内胆结构
CN208709461U (zh) 烹饪器具
CN210446553U (zh) 一种扁壶
CN2033697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