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8639U - 双面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面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8639U
CN208508639U CN201821201605.7U CN201821201605U CN208508639U CN 208508639 U CN208508639 U CN 208508639U CN 201821201605 U CN201821201605 U CN 201821201605U CN 208508639 U CN208508639 U CN 208508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teel
cavity
face
frame body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16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劲松
吕江华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ounengda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 Feng Moorhous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 Feng Moorhous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 Feng Moorhous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16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8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8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8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双面转子结构,包括盘状的架体,架体具有多个贯穿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的通腔,通腔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磁钢,两个磁钢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磁钢相向的磁性相异,磁钢抵接在通腔的侧壁上,通腔的侧壁设置有限制磁钢移动的限位结构;两个磁钢的相背离的磁性则相异,且沿通腔的贯通方向,分别与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朝向相同,在通过定子产生的磁场使该双面转子结构转动时,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均可以设置磁场,并分别作用在通腔内的两个磁钢上,从而使该双面转子结构产生的扭矩更大,旋转速度更快。

Description

双面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双面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转子指由轴承支撑的旋转体,是电动机、发电机、燃气轮机和透平压缩机等动力机械或工作机械中高速旋转的主要部件。
在电机中的转子称之为电机转子,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定子通过对绕组通电,产生的磁场,转子在磁场中受力旋转,进而带动与转子固定连接的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产生驱动转矩。
目前,转子通常仅受到一侧设置的定子产生的磁场受力而旋转,而在一些需要产生较大的扭矩的情况下,转子需要受力更大才能供正常转动,而以往的这种布置方式则难以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面转子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难以输出较大的扭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双面转子结构,包括盘状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磁钢,两个所述磁钢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所述磁钢相向的磁性相异,所述磁钢抵接在所述通腔的侧壁上,所述通腔的侧壁设置有限制所述磁钢移动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通腔一侧的侧壁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入两个所述磁钢之间的间隙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通腔一侧的侧壁自所述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向中部倾斜凸出形成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架体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的两个倾斜端面,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磁钢分别布置在所述限位凸起两侧,并分别抵接所述限位凸起的两个倾斜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磁钢具有抵接所述通腔的侧壁,所述磁钢一侧的侧壁沿远离相对布置的所述磁钢朝外倾斜,且抵接所述限位凸起的倾斜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腔还具有与两个所述磁钢抵接的呈平整状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呈圆盘状,多个所述通腔环绕所述架体的圆心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腔包括有未安设所述磁钢的空腔以及安设有所述磁钢的实心腔,所述空腔以及所述实心腔交错排列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通过将两个磁钢嵌入在架体的通腔内,使两个磁钢相向磁性相异,互相吸引,使两个磁钢嵌入稳定,并且,进一步通过限位结构使两个磁钢稳定固定,两个磁钢的相背离的磁性则相异,且沿通腔的贯通方向,分别与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朝向相同,在通过定子产生的磁场使该双面转子结构转动时,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均可以设置磁场,并分别作用在通腔内的两个磁钢上,从而使该双面转子结构产生的扭矩更大,旋转速度更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子难以输出较大的扭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的局部分解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用于与电机中的转轴固定连接,通过定子产生的磁场进行旋转,并且,该双面转子结构的两面均设有磁钢12,两面同时可以在磁场中受到作用力,产生的力矩更大。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包括盘状的架体11,架体11具有多个贯穿架体11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的通腔111,通腔111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磁钢12,两个磁钢12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磁钢12相向的磁性相异,磁钢12抵接在通腔111的侧壁上,通腔111的侧壁设置有限制磁钢12移动的限位结构。
这样,通过将两个磁钢12嵌入在架体11的通腔111内,使两个磁钢12相向磁性相异,互相吸引,使两个磁钢12嵌入稳定,并且,进一步通过限位结构使两个磁钢12稳定固定,两个磁钢12的相背离的磁性则相异,且沿通腔111的贯通方向,分别与架体11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朝向相同,在通过定子产生的磁场使该双面转子结构转动时,架体11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均可以设置磁场,并分别作用在通腔111内的两个磁钢12上,从而使该双面转子结构产生的扭矩更大,旋转速度更快。
这样,为了避免两个磁钢12相互接触,限位结构包括形成在通腔111一侧的侧壁的限位凸起1111,限位凸起1111嵌入两个磁钢12之间的间隙之中,从而避免了两个磁钢12相互吸引而抵接在一起,这样,磁钢12的安设简单,同时固定稳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腔111一侧的侧壁自架体11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向中部倾斜凸出形成限位凸起1111,限位凸起1111分别形成有朝向架体11前端面与后端面的的两个倾斜端面,两个相对布置的磁钢12分别布置在限位凸起1111两侧,并分别抵接限位凸起1111的两个倾斜端面,这样,通过设置的两个倾斜端面,在将两个磁钢12从架体1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置入通腔111内时,通过相互吸引会逐渐向中部移动,最终,在磁钢12的大小不足以穿过通孔时固定,便于装配,并且稳定固定。
并且,磁钢12具有抵接通腔111的侧壁,磁钢12一侧的侧壁沿远离相对布置的磁钢12朝外倾斜,且抵接限位凸起1111的倾斜端面,这样,最终磁钢12的侧壁会和倾斜端面完全抵接,稳定固定。
而在实施例二中,限位凸起1111可以仅为中部的凸起,限位凸起1111两侧的通孔的侧壁呈平整状,磁钢12嵌合稳定,不易脱离。
另外,在实施例三中,限位凸起1111可设置为中部具有朝两侧倾斜的倾斜端面,在两个倾斜端面的两侧则分别呈平整状,嵌合稳定的同时,便于稳定装配。
在实施例四中,限位凸起1111可以设置为中部呈平整状,两侧则为倾斜端面。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磁钢12之间的间隙呈空置状,仅依靠两个磁钢12的相互吸引,从而起到对其的固定,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间隙中涂覆胶水,使二者相对固定的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转子结构,通腔111还具有与两个磁钢12抵接的呈平整状的侧壁,这样,磁钢12嵌合稳定,磁钢12与通腔111的侧壁抵接时,更加稳定。
而磁钢12同样具有与上述通腔111的平整状侧壁抵接的侧壁,使磁钢12嵌设稳定。
这样,在本实施例提供通腔111的平整状侧壁是设置在双面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上的,这样,在旋转该双面转子结构不易使磁钢12脱离通腔111,而限位凸起1111在设置在垂直与该双面转子结构的旋转方向上的,即避免了磁钢12从相对平整状侧壁较易脱离的倾斜端面脱离,使磁钢12便于安设的同时,稳定旋转。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架体11,架体11是呈圆盘状,多个通腔111环绕架体11的圆心均匀布置,保证了外部定子对架体11的作用力均匀,使双面转子结构稳定旋转。
并且,通腔111包括有未安设磁钢12的空腔以及安设有磁钢12的实心腔,空腔以及实心腔交错排列布置,即安设有磁钢12的实心腔均匀间隔布置,使双面转子结构稳定旋转,同时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减轻重量
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腔111呈拱形形状,即上述平整状侧壁分别布置在拱形形状的通腔111直线侧壁两侧,而设有限位凸起1111的侧壁在设置在两个弧状侧壁,使置于通腔111内的两个磁钢12嵌合稳定的同时,方便安设,且不易在旋转时脱落,同时,所提供的磁钢12也呈弧形形状,即在安设上述磁钢12时,可以自通腔111的较长一侧的环弧状侧壁向较短一侧的弧状侧壁嵌设,使磁钢12的直线侧壁与通腔111的直线侧壁抵接,使磁钢12嵌合稳定,不易挪动。
另外,在架体11的中心位置穿设有转轴通孔112,用以固定转轴,通过旋转轴向外输出扭矩,这样,在转轴通孔112的孔壁设有穿设有键位槽,通过,在转轴与转轴通孔112之间安设键位槽使该双面转子结构与转轴稳定固定。
且在转轴通孔112外周贯通有多个减重通孔113,且均匀间隔布置,减轻该双面转子结构的重量,使输出的扭矩更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盘状的架体,所述架体具有多个贯穿所述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的通腔,所述通腔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磁钢,两个所述磁钢之间存在间隙,且两个所述磁钢相向的磁性相异,所述磁钢抵接在所述通腔的侧壁上,所述通腔的侧壁设置有限制所述磁钢移动的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通腔一侧的侧壁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嵌入两个所述磁钢之间的间隙之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腔一侧的侧壁自所述架体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向中部倾斜凸出形成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架体前端面与后端面的两个倾斜端面,两个相对布置的所述磁钢分别布置在所述限位凸起两侧,并分别抵接所述限位凸起的两个倾斜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具有抵接所述通腔的侧壁,所述磁钢一侧的侧壁沿远离相对布置的所述磁钢朝外倾斜,且抵接所述限位凸起的倾斜端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腔还具有与两个所述磁钢抵接的呈平整状的侧壁。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呈圆盘状,多个所述通腔环绕所述架体的圆心均匀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腔包括有未安设所述磁钢的空腔以及安设有所述磁钢的实心腔,所述空腔以及所述实心腔交错排列布置。
CN201821201605.7U 2018-07-26 2018-07-26 双面转子结构 Active CN208508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1605.7U CN2085086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双面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1605.7U CN2085086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双面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8639U true CN208508639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1605.7U Active CN208508639U (zh) 2018-07-26 2018-07-26 双面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8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42449A (ja) 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利用する羽根なしファン
EP3291428A1 (en) Magnet-assisted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JP2006304592A (ja) 永久磁石を固定するシステム
CN111030341B (zh) 一种低功耗高速双圈磁钢无刷直流电机
CN203967899U (zh) 小型高频振动装置
WO2012094837A1 (zh) 一种永磁悬浮轴承及其安装结构
WO2007009381A1 (fr) Ventilateur de type à axes multiples entraîné par une force magnétique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 puissance idoine
TW201901029A (zh) 交通載具的風力發電設備
CN208508639U (zh) 双面转子结构
WO2012094836A1 (zh) 一种永磁悬浮轴承及其安装结构
TW201317469A (zh) 被動式傳動馬達及被動式風扇結構
KR20180101995A (ko) 팬 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청소기
JP2005287103A (ja) 動力発生装置
CN114268181A (zh) 一种能降低齿槽转矩脉动的永磁电机
CN207812109U (zh) 洗衣筒机构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JP2011152033A (ja) 磁石を備えた回転駆動装置
EP1585210A3 (en) Rotor structure
CN216751345U (zh) 一种能降低齿槽转矩脉动的永磁电机
CN210167906U (zh) 电机组件、食物处理机和送风装置
CN220122726U (zh) 一种管状电机
CN207612141U (zh) 磁环、电机及压缩机
CN112564343B (zh)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JP3123492U (ja) 磁石を用いた推進力発生装置
JP2006180676A (ja) 回転駆動装置
JP2015006122A (ja) 永久磁石回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2

Address after: No.2 Xiangshan Avenue, Ningxi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ounengd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5 Room 201, A-2, yalika industrial plant, No. 87, Hengping Road,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EIFENG HAOS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