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6441U -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6441U
CN208506441U CN201821152209.XU CN201821152209U CN208506441U CN 208506441 U CN208506441 U CN 208506441U CN 201821152209 U CN201821152209 U CN 201821152209U CN 208506441 U CN208506441 U CN 208506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electromagnetic
diffuser plate
electromagnetic membrane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22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522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644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8472 priority patent/WO20200152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6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6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该电磁膜安装结构,包括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所述电磁膜包括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设有电磁电路的第一贴合膜部分,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未设置电磁电路的第二贴合膜部分,且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不易产生电磁膜褶皱和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技术中,背光显示设备只能用作单纯的显示设备,而随着输入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将常用的液晶显示设备和触控装置相结合是市场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市场对触控输入的体验要求的提高,如越来越追求原笔迹手写输入效果,电磁触控屏技术在背光显示设备上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电磁触控屏技术中,需要将电磁膜设置于扩散板上。但是,电磁膜的基材一般使用的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材料,扩散板使用的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脂)材料,两者膨胀系数不同,从而使得在高温情况下将电磁膜贴设到扩散板上时,由于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导致电磁膜产生褶皱,此外还容易在贴合区域形成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不易产生电磁膜褶皱和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质量。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包括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
所述电磁膜包括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设有电磁电路的第一贴合膜部分,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未设置电磁电路的第二贴合膜部分,且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通过将电磁膜贴设在扩散板上,形成一种具有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应用于背光显示技术中而形成电磁触控屏。而且,电磁膜一般会具有电磁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一贴合膜部分)和非电磁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二贴合膜部分),而通过在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设置多个透气孔,使得将整个电磁膜贴合在扩散板上的过程中,电磁膜与扩散板之间的空气和水蒸汽可通过这些透气孔排出,就不会在贴好的电磁膜内产生气泡;此外,通过在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设置多个透气孔,可破坏原电磁膜在贴合过程中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分布,可解决电磁膜贴合过程中产生褶皱的问题。此外,通过将透气孔设置在电磁膜的非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二贴合膜部分),可以不影响电磁膜的电磁电路功能,保证电磁膜的正常工作能力。
下面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电磁膜之间的粘胶结构,所述电磁膜通过所述粘胶结构粘贴于所述扩散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粘胶结构包括粘贴于所述电磁膜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粘胶主体,以及嵌入所述透气孔中的粘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粘胶凸起嵌入部分或全部的所述透气孔中,且所述粘胶凸起的高度值等于或小于所述透气孔的深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膜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膜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粘贴固定;
或者,所述电磁膜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粘贴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结构,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且所述电磁膜贴设于所述扩散板面对所述背板结构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背板结构,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且所述电磁膜贴设于所述扩散板背对所述背板结构的侧面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电磁膜的非电磁电路区域(即第二贴合膜部分)设置透气孔,电磁膜贴合于扩散板后,粘胶结构在粘贴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可从透气孔处跑出,可解决电磁膜贴合于扩散板上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2、通过在电磁膜的非电磁电路区域(即第二贴合膜部分)设置透气孔,可破坏原电磁膜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分布,解决电磁膜贴合贴合于扩散板上时产生褶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安装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安装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膜安装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扩散板,200-电磁膜,202-第一贴合膜部分,204-第二贴合膜部分, 210-透气孔,300-粘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包括扩散板100,以及贴设于该扩散板100上的电磁膜200。通过将电磁膜200贴设在扩散板100上,形成一种具有电磁触控功能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应用于背光显示技术中而形成电磁触控屏。
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电磁膜200包括贴设于该扩散板100上、并设有电磁电路的第一贴合膜部分202,以及贴设于该扩散板100上的未设置电磁电路的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且该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贯穿开设有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下同)透气孔210。即,电磁膜200一般会具有电磁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一贴合膜部分202)和非电磁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二贴合膜部分204),而通过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设置多个透气孔210,使得将整个电磁膜200贴合在扩散板100上的过程中,电磁膜200与扩散板100之间的空气和水蒸汽可通过这些透气孔210排出,就不会在贴好的电磁膜200内产生气泡;此外,通过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设置多个透气孔210,可破坏原电磁膜200在贴合过程中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分布,可解决电磁膜200贴合过程中产生褶皱的问题。此外,通过将透气孔210设置在电磁膜200的非电路区域部分(即第二贴合膜部分204),可以不影响电磁膜200的电磁电路功能,保证电磁膜200的正常工作能力。
而且,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可包括一个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以及与该第二贴合膜部分204对应的一个第一贴合膜部分202,多个透气孔210设置于该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例如,第一贴合膜部分(或第二贴合膜部分)设置为方形或多边形(包括三角形),而第二贴合膜部分(或第一贴合膜部分)以框状围设于第一贴合膜部分(或第二贴合膜部分)外;或者,第一贴合膜部分和第二贴合膜部分均设置为方形或多边形,而第二贴合膜部分连接设于第一贴合膜部分侧边。而且,这些透气孔210可以不规则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也可以均匀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
此外,如图4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200可包括一个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以及与该第二贴合膜部分204对应的多个第一贴合膜部分202,多个透气孔210设置于该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例如,第一贴合膜部分和第二贴合膜部分均可设置为方形或多边形,而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分别连接设于第一贴合膜部分的多个侧边处。同理,这些透气孔210可以不规则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也可以均匀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
此外,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200可包括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204,至少一个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例如,第一贴合膜部分和第二贴合膜部分均可设置为方形或多边形,而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可分别连接设于一个第一贴合膜部分的多个侧边处,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也可以分别与多个第一贴合膜部分连接(如多个第一贴合膜部分(或第二贴合膜部分)围设形成多个框状结构,而将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或第一贴合膜部分)围设在框中)。即可以在该电磁膜200上设置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204,对应地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贴合膜部分,并在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10。同理,这些透气孔210可以不规则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也可以均匀地布置在第二贴合膜部分202上。
此外,上述电磁膜安装结构还包括设于扩散板100与电磁膜200之间的粘胶结构300,电磁膜200通过该粘胶结构300粘贴于扩散板1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膜200可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扩散板100粘贴固定,即是以水胶或光学胶将扩散板100与电磁膜200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即电磁膜 200(包括第一贴合膜部分202和第二贴合膜部分204)可以通过胶水粘贴于扩散板200上,而胶水固化后就形成上述粘胶结构300,从而将电磁膜200牢固地粘贴在扩散板100上。在传统技术中,利用胶水粘贴电磁膜和扩散板时,贴合电磁膜与扩散板的胶水在固化过程中会有水分蒸发,但是由于水分子无法穿透 PET材质的电磁膜,从而会在电磁膜与扩散板的贴合区域形成气泡。而本申请通过在电磁膜200(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开设多个透气孔210,可使胶水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子从透气孔210排出,就可以避免在电磁膜200与扩散板100 的贴合区域形成气泡。而且,全贴合技术可消除扩散板与电磁膜之间的空气,这有助于减少扩散板与电磁膜之间的反光,可以让电磁膜安装结构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电磁膜安装结构的显示效果。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磁膜200可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扩散板100粘贴固定,即电磁膜200还可以通过双面胶粘贴固定于扩散板上。即简单的以双面胶将扩散板100与电磁膜200的四边固定,其优点在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但是在扩散板100与电磁膜200间会存在空气层。在利用双面胶粘贴电磁膜和扩散板时,也可以通过设置在电磁膜200的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的多个透气孔210将空气排出,避免在电磁膜200与扩散板100的贴合区域形成气泡。
而且,如图1所示,在利用粘胶结构300粘贴固定扩散板100和电磁膜200 时,粘胶结构300可以仅仅存在于扩散板100和电磁膜200相对的粘贴面上(例如直接用双面胶粘贴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时)。此外,如图2所示,粘胶结构300还可包括粘贴于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之间的粘胶主体,以及嵌入透气孔210中的粘胶凸起(例如用胶水粘贴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时)。即在利用胶水对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进行粘贴固定时,胶水不仅可以粘贴于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相对的粘贴面上,还能渗入电磁膜200上开设的透气孔210中以形成粘胶凸起,在有效排出电磁膜200和扩散板100之间的水蒸汽和空气后,还可利用粘胶凸起将透气孔210封堵住,美观大方。此外,在利用双面胶粘贴电磁膜和扩散板时,也可以使得部分的粘胶渗入到透气孔210中。
进一步地,粘胶凸起可嵌入部分或全部的透气孔210中,且粘胶凸起的高度值可等于或小于透气孔210的深度值。即在利用粘胶结构300粘贴电磁膜200 和扩散板100时,可以使部分粘胶结构300即粘胶凸起渗入到透气孔210中,但是这些粘胶凸起不会突出到电磁膜200外,保证了电磁膜200的平整性。而且,电磁膜200的第二贴合膜部分204上的多个透气孔210中,可以使部分透气孔渗入粘胶凸起,也可以使全部的透气孔210都渗入粘胶凸起。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安装结构还可包括背板结构,扩散板 100设于背板结构上,且电磁膜200贴设于扩散板面对背板结构的侧面上。即利用背板结构可以对扩散板100及电磁膜200提供支撑固定,而且还可将电磁膜 200粘贴固定于扩散板100内侧面(即面对背板结构的侧面),即将电磁膜200 设置于扩散板100和背板结构之间。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磁膜安装结构还包括背板结构,扩散板100设于背板结构上,且电磁膜200贴设于扩散板100背对背板结构的侧面上。即利用背板结构可以对扩散板100及电磁膜200提供支撑固定,而且还可将电磁膜200粘贴固定于扩散板100外侧面(即背对背板结构的侧面),即将电磁膜200设置于扩散板100外侧,使得扩散板100位于电磁膜200和背板结构之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而且,该背光显示模组可设为侧入式背光显示模组,此时背板结构可设为平板状结构;此外,该背光显示模组可设为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此时背板结构可设为凹槽状结构,扩散板及电磁膜可与背板结构的凹槽对应。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显示模组。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通过在电磁膜的非电磁电路区域设置透气孔,电磁膜贴合于扩散板后,粘胶结构在粘贴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可从透气孔处跑出,可解决电磁膜贴合于扩散板上时产生气泡的问题;通过在电磁膜的非电磁电路区域设置透气孔,可破坏原电磁膜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应力分布,解决电磁膜贴合贴合于扩散板上时产生褶皱的问题。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提升产品质量。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所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扩散板,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电磁膜;
所述电磁膜包括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设有电磁电路的第一贴合膜部分,以及贴设于所述扩散板上的未设置电磁电路的第二贴合膜部分,且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电磁膜之间的粘胶结构,所述电磁膜通过所述粘胶结构粘贴于所述扩散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结构包括粘贴于所述电磁膜和所述扩散板之间的粘胶主体,以及嵌入所述透气孔中的粘胶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凸起嵌入部分或全部的所述透气孔中,且所述粘胶凸起的高度值等于或小于所述透气孔的深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膜包括多个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贴合膜部分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膜通过全贴合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粘贴固定;
或者,所述电磁膜通过框贴的方式与所述扩散板粘贴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结构,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且所述电磁膜贴设于所述扩散板面对所述背板结构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板结构,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背板结构上,且所述电磁膜贴设于所述扩散板背对所述背板结构的侧面上。
9.一种背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膜安装结构。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显示模组。
CN201821152209.XU 2018-07-19 2018-07-19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8506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2209.XU CN208506441U (zh) 2018-07-19 2018-07-19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CT/CN2018/118472 WO2020015271A1 (zh) 2018-07-19 2018-11-30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2209.XU CN208506441U (zh) 2018-07-19 2018-07-19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6441U true CN208506441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2209.XU Active CN208506441U (zh) 2018-07-19 2018-07-19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6441U (zh)
WO (1) WO20200152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296A (zh) * 2020-05-29 2021-12-17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3312A (ja) * 2009-07-21 2011-02-03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構造体、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707459U (zh) * 2010-04-23 2011-01-12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光学模组及光学薄膜
CN107037626B (zh) * 2017-05-12 2023-09-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7571424U (zh) * 2017-10-23 2018-07-0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296A (zh) * 2020-05-29 2021-12-17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05296B (zh) * 2020-05-29 2023-02-21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15271A1 (zh)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9743B (zh) 显示面板
CN205788910U (zh) 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3644314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8531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506829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9782385A (zh)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WO2018232791A1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胶框及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
CN208506441U (zh) 电磁膜安装结构、背光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5093620A (zh) 公共广告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46991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8255582U (zh) 一种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US1144891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950737A (zh) 液晶显示器
CN204477809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5880446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883656U (zh) 一种触摸屏
CN21155456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9735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面板
CN105093673B (zh) 一种反组装背光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972972U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508647B (zh) 液晶面板
CN205942175U (zh) 一种能够降低液晶显示模组发热的结构
CN206400134U (zh)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以及双面显示器
CN206710750U (zh) 一种背光结构、显示装置
CN206321920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