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3743U - 双向夹具 - Google Patents

双向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3743U
CN208483743U CN201820709299.1U CN201820709299U CN208483743U CN 208483743 U CN208483743 U CN 208483743U CN 201820709299 U CN201820709299 U CN 201820709299U CN 208483743 U CN208483743 U CN 208483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ip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screw rod
way fixtur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092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江
黄一江
刘国辉
李爱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3D TECHNOLOGY COMPLETE SE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3D TECHNOLOGY COMPLETE SE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3D TECHNOLOGY COMPLETE SE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3D TECHNOLOGY COMPLETE SE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092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3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3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37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夹具,涉及夹持工具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工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问题。该双向夹具包括容置壳、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设置于容置壳内;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平行设置并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穿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与第一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钳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传动组件穿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与第二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钳体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该双向夹具缩短了固定和取下工件的时间。

Description

双向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夹具。
背景技术
夹具是钳工在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钳工普遍使用的夹具是台钳,它能够将工件固定,然后钳工再对工件进行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套丝等。
但是,现有的夹具只有一个钳体是活动的、另一个钳体是固定的,操作工人对工件进行固定时,需要手持工件,将工件置于两个钳体之间,然后转动手柄,由于只有一个钳体活动,操作用人需要转动手柄多圈,将工件固定好需要较长时间。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夹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工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夹具,包括容置壳、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相对设置于所述容置壳内;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平行设置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并与所述第一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钳体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并与所述第二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钳体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主动件、第一螺杆和手柄;
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并与所述第一钳体传动连接,所述主动件套装于所述第一螺杆,所述手柄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从动件和第二螺杆;
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螺杆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并与所述第二钳体传动连接;
所述从动件套装于所述第二螺杆并与所述主动件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动件为主动齿轮,所述从动件为从动齿轮,且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相等。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体本体和第一固定块;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钳体本体靠近所述第二钳体的侧面,且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钳体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体本体和第二固定块;
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钳体本体靠近所述第一钳体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钳体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更进一步地,
所述容置壳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阻挡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
更进一步地,
还包括底座,所述容置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部并与所述底座垂直。
更进一步地,
所述底座上部形成有载物平台,所述载物平台用于放置未加工工件或已加工工件。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夹具,包括容置壳、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相对设置于容置壳内;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平行设置并传动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穿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与第一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钳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传动组件穿过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并与第二钳体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钳体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在使用该双向夹具固定工件时,转动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一钳体运动;同时,第一传动组件将转动传递至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相向运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同时运动,缩短了固定工件所需时间。
需要取下固定在该双向夹具上的工件时,反向转动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一钳体运动;同时,第一传动组件将转动传递至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驱动第二钳体与第一钳体背离运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同时运动,缩短了取下工件所需时间。
固定工件与取下工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同时,缩短了操作工人固定工件的时间和取下工件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容置壳;2-第一钳体;21-第一钳体本体;22-第一固定块;3-第二钳体;31-第二钳体本体;32-第二固定块;4-第一传动组件;41-主动件;42-第一螺杆;43-手柄;5-第二传动组件;51-从动件;52-第二螺杆;6-底座;61-载物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夹具,请一并参考说明附图中的图1和图2。
该双向夹具包括容置壳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第一传动组件4和第二传动组件5;
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相对设置于容置壳1内;
第一传动组件4和第二传动组件5平行设置并传动连接;
第一传动组件4穿过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并与第一钳体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钳体2沿第一方向运动;
第二传动组件5穿过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并与第二钳体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钳体3沿第二方向运动;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在使用该双向夹具固定工件时,转动第一传动组件4,第一传动组件4驱动第一钳体2运动;同时,第一传动组件4将转动传递至第二传动组件5,第二传动组件5驱动第二钳体3与第一钳体2相向运动。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同时运动,缩短了固定工件所需时间。
需要取下固定在该双向夹具上的工件时,反向转动第一传动组件4,第一传动组件4驱动第一钳体2运动;同时,第一传动组件4将转动传递至第二传动组件5,第二传动组件5驱动第二钳体3与第一钳体2背离运动。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同时运动,缩短了取下工件所需时间。
综上所述,固定工件与取下工件的过程中,由于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同时,缩短了操作工人固定工件的时间和取下工件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第一传动组件4包括主动件41、第一螺杆42和手柄43;
第一螺杆42穿过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并与第一钳体2传动连接,主动件41套装于第一螺杆42,手柄43连接于第一螺杆42的端部。
第二传动组件5包括从动件51和第二螺杆52;
第二螺杆52与第一螺杆42平行设置,并且第二螺杆52穿过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并与第二钳体3传动连接;
从动件51套装于第二螺杆52并与主动件41传动连接。
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上均开设有一个螺纹孔和一个普通孔,并且,普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螺杆42和第二螺杆52的外缘直径。
第一螺杆42穿过第一钳体2的螺纹孔,能够驱动第一钳体2沿容置壳1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螺杆52穿过第一钳体2的普通孔;第二螺杆52穿过第二钳体3的螺纹孔,能够驱动第二钳体3沿容置壳1的长度方向运动,且第二钳体3与第一钳体2相向或背离运动,第一螺杆42穿过第二钳体3的普通孔。
如图1所示,第一螺杆42的两端和第二螺杆52的两端支撑在容置壳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可以通过在容置壳1的底面设置四个轴承座来支撑第一螺杆42和第二螺杆52。
如图1所示,主动件41和从动件51均靠近第二钳体3。需要说明的是,主动件41和从动件51也可以靠近第一钳体2。但是主动件41和从动件51均不能位于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之间,避免对工件的固定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螺杆42和第二螺杆52的旋向,需要根据不同结构的主动件41和从动件51,以及满足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相向运动或背离运动来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的第一螺杆42上的螺纹和第二螺杆52上的螺纹既可以是矩形螺纹又可以是三角形螺杆,还可以是梯形螺纹。
本实施例的第一螺杆42上的螺纹和第二螺杆52上的螺纹既可以是单线螺纹也可以是双线螺纹。
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工人通过转动手柄43来固定工件和取下工件。由于转动手柄43时,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同时相向或背离运动,所以在固定相同工件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夹具比现有台钳需要转动的手柄43的圈数更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主动件41为主动齿轮,从动件51为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
主动齿轮的齿数与从动齿轮的齿数相等。
具体实施过程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既可以是直齿齿轮也可以是斜齿齿轮。主动齿轮的齿数与从动齿轮的齿数相等,又由于主动齿轮套装于第一螺杆42,从动齿轮套装于第二螺杆52,所以,第二螺杆52的转速与第一螺杆42的转速相等。第一螺杆42的转速与第二螺杆52的转速相等,使得第一钳体2的运动速度和第二钳体3的运动速度相等,使得工件被夹紧的过程中两侧受力相等。
主动件41还可以是主动皮带轮,从动件51还可以为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主动皮带轮的直径与从动皮带轮的直径相等。
主动件41还可以是主动链轮,从动件51还可以是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主动链轮的齿数与从动链轮的齿数相等。
主动件41还可以是主动摩擦轮,从动件51还可以是从动摩擦轮,主动摩擦轮和从动摩擦轮摩擦传动,主动摩擦轮的直径与从动摩擦轮的直径相等。
主动件41和从动件51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的传动部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第一钳体2包括第一钳体本体21和第一固定块22;
第一固定块22设置于第一钳体本体21靠近第二钳体3的侧面,且第一固定块22靠近第二钳体3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第二钳体3包括第二钳体本体31和第二固定块32;
第二固定块32设置于第二钳体本体31靠近第一钳体2的侧面,且第二固定块32靠近第一钳体2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固定块22和第二固定块32上的防护纹路能够增大第一固定块22和第二固定块32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将工件固定好之后,操作工人在对工件进行锉削、锯切、划线、钻削、铰削、攻丝、套丝等操作时,工件不易偏移和脱落,保证加工工件的精度。
同时,第一固定块22和第二固定块32可以采用比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更耐磨的材料。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容置壳1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挡板用于阻挡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
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在容置壳1两端的挡板能够阻挡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防止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在相互远离运动过程中脱离容置壳1。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双向夹具还包括底座6,容置壳1设置于底座6上部并与底座6垂直。
底座6上部形成有载物平台61,载物平台61用于放置未加工工件或已加工工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6为长方体结构,底座6上具有两个载物平台61,分别位于容置壳1的两侧。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工人可以将未加工工件放置在左侧载物平台61,将已加工工件放置在右侧载物平台61。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底座6固定于工作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壳(1)、第一钳体(2)、第二钳体(3)、第一传动组件(4)和第二传动组件(5);
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相对设置于所述容置壳(1)内;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平行设置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穿过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并与所述第一钳体(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钳体(2)沿第一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穿过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并与所述第二钳体(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钳体(3)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4)包括主动件(41)、第一螺杆(42)和手柄(43);
所述第一螺杆(42)穿过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并与所述第一钳体(2)传动连接,所述主动件(41)套装于所述第一螺杆(42),所述手柄(43)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42)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组件(5)包括从动件(51)和第二螺杆(52);
所述第二螺杆(52)与所述第一螺杆(42)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螺杆(52)穿过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并与所述第二钳体(3)传动连接;
所述从动件(51)套装于所述第二螺杆(52)并与所述主动件(4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件(41)为主动齿轮,所述从动件(51)为从动齿轮,且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齿轮的齿数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数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体(2)包括第一钳体本体(21)和第一固定块(22);
所述第一固定块(22)设置于所述第一钳体本体(21)靠近所述第二钳体(3)的侧面,且所述第一固定块(22)靠近所述第二钳体(3)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钳体(3)包括第二钳体本体(31)和第二固定块(32);
所述第二固定块(32)设置于所述第二钳体本体(31)靠近所述第一钳体(2)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固定块(32)靠近所述第一钳体(2)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壳(1)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阻挡所述第一钳体(2)和所述第二钳体(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述双向夹具还包括底座(6),所述容置壳(1)设置于所述底座(6)上部并与所述底座(6)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6)上部形成有载物平台(61),所述载物平台(61)用于放置未加工工件或已加工工件。
CN201820709299.1U 2018-05-11 2018-05-11 双向夹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3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9299.1U CN2084837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双向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9299.1U CN2084837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双向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3743U true CN208483743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3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0929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3743U (zh) 2018-05-11 2018-05-11 双向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3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4479A (zh) * 2019-02-25 2019-06-04 浙江华亿电气有限公司 双向夹持综合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4479A (zh) * 2019-02-25 2019-06-04 浙江华亿电气有限公司 双向夹持综合夹具
CN109834479B (zh) * 2019-02-25 2024-04-02 浙江华亿电气有限公司 双向夹持综合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03060U (zh) 一种上下料机械手
CN204054077U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
CN107717672B (zh) 一种五金零件快速打磨装置
CN105983887B (zh) 卡盘式自动修杆器
CN209335476U (zh) 一种机械制造钳工用夹具
CN208483743U (zh) 双向夹具
CN107825409A (zh) 一种送料机械手
CN20840928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小型自动定位夹紧装置
CN108890202A (zh) 一种建筑用焊接台固定夹紧装置
CN107378673B (zh) 一种双工位飞轮齿圈的毛刺去除工装
CN103465200A (zh) 一种夹紧装置
CN206359130U (zh) 一种龙门吊底座的固定装置
CN209272670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03240735A (zh) 贵金属首饰压光机器人
CN203542868U (zh) 一种全自动异形石材绳切机
CN214081435U (zh) 一种精准定位的取放料自动化控制机械手臂
CN109079511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往复铣磨装置
CN109129496A (zh) 打磨机器人
CN205148334U (zh) 夹取式机械臂
CN208946012U (zh) 一种生产电梯用定位夹具
CN103072062A (zh) 数控全自动凸轮专用加工机床
CN103692263A (zh) 一种机械夹紧机构
CN209551536U (zh) 一种水泵检测用夹具
CN203305216U (zh) 贵金属首饰压光机器人
CN108637042B (zh) 一种薄壁环件型材弯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