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9349U -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9349U
CN208479349U CN201821125784.0U CN201821125784U CN208479349U CN 208479349 U CN208479349 U CN 208479349U CN 201821125784 U CN201821125784 U CN 201821125784U CN 208479349 U CN208479349 U CN 208479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assembly
department
driving motor
vehic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57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钟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9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9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05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for large machine windings, e.g. ba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支座部,其形成有上部开口的收容空间部;多个汇流条,其插入到收容空间部且构成同心圆排列,由含有绝缘材质的物质构成;多个隔离部件,其配置于多个汇流条之间且与汇流条相接;以及二次成型材料,其注入到收容空间部固定汇流条与隔离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通过与汇流条结合的隔离部件防止将二次成型材料注入到端子支座部的收容空间部时隔离部件向圆周方向移动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的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更具体来讲涉及一种能够通过改进插入到汇流条之间的隔离部件的形态防止组装过程中绝缘性能下降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是将从外部输入的电压供应到驱动电机的模块,在端子支座内部的汇流条之间配置有隔离部件的状态下注入二次成型(Overmold)材料。在该过程中隔离部件移动导致汇流条的绝缘距离减小,发生未注塑空间,因此具有绝缘功能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解决这种问题。
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754421号(发明名称:车辆驱动电机的端子单元,授权日期:2017年06月29日)公开了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进插入到汇流条之间的隔离部件的形态防止组装过程中绝缘性能下降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支座部,其形成有上部开口的收容空间部;多个汇流条,其插入到所述收容空间部且构成同心圆排列,由含有绝缘材质的物质构成;多个隔离部件,其配置于多个所述汇流条之间且与所述汇流条相接;以及二次成型材料,其注入到所述收容空间部固定所述汇流条与所述隔离部件。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上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汇流条的装配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包括:第一装配部,其从所述隔离部件的外围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下部接触;以及第二装配部,其从所述隔离部件的两侧端部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一体,并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两侧部接触。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宽度相同。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形成有向所述装配部凸出的多个装配凸起,所述装配部具有用于所述装配凸起插入的装配孔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从所述隔离部件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下部接触,与所述装配凸起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所述装配孔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起分别形成于所述汇流条的两侧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的外径和与所述隔离部件结合的所述汇流条的内径相同。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具有能够通过与汇流条结合的隔离部件防止将二次成型材料注入到端子支座部的收容空间部时隔离部件向圆周方向移动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的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通过与汇流条结合的隔离部件减少汇流条的下部及汇流条之间发生未注塑空间,减少组装时发生的异物混入汇流条的下部及汇流条之间的未注塑空间降低绝缘性能的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隔离部件具有用于装配汇流条的装配部,因此无需另外的组装夹具等组装结构及作业人员的进一步加工,因此具有能够节省作业时间、节省作业费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凹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凹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汇流条与隔离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凹部分解立体图;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汇流条与隔离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100:端子支座部
110:收容空间部 200:汇流条
210:装配凸起 300:隔离部件
310:装配部 311:第一装配部
312:第二装配部 313:装配孔部
400:二次成型材料 500: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在该过程中为了明确说明和便利而可能会扩大示出附图所示的线条的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并且,下述术语是考虑在本实用新型的功能而定义的术语,可能因使用者、应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异。因此,对这些术语的定义应基于整篇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定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凹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凹部分解立体图,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汇流条与隔离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1包括端子支座部100、汇流条200、隔离部件300及二次成型材料400。
端子支座部100是环形状,形成有上部开口的收容空间部110。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交替地配置于收容空间部110。并且,端子支座部100形成有向一侧延长的凸出部位,模盖500结合于凸出部位。
汇流条200在构成同心圆排列的同时插入到收容空间部110。汇流条200为环形状,含有绝缘材质,由U相、V相、W相及N相构成。
隔离部件300为环形状,多个隔离部件300配置在汇流条200之间且与汇流条200相接。隔离部件300结合于汇流条200,防止在将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时隔离部件300向圆周方向移动导致绝缘性能下降。即,汇流条200能够保持相当于设定距离的绝缘距离,因此能够防止因部分放电而电绝缘性恶化。在此,绝缘距离表示汇流条200和相邻的汇流条200之间的最短距离。
并且,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发生未注塑空间的情况减少,从而能够防止组装时发生的异物混入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的未注塑空间降低绝缘性能。
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固定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具体来讲,二次成型材料400以熔融树脂状态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涂布于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上并凝固,从外部密封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能够以此将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固定于端子支座部100上。
隔离部件300上具有用于装配汇流条200的装配部310。装配部310包括第一装配部311与第二装配部312。第一装配部311从隔离部件300的外围向外侧延长形成,与汇流条200的下部接触。
第二装配部312从隔离部件300的两侧部向外侧延长形成,与第一装配部311形成一体,与汇流条200的两侧端部接触。第二装配部312可具有与相邻的第二装配部312的宽度W1相同的宽度W2。因此,汇流条200可配置成彼此具有相同的绝缘距离。
隔离部件300的外径等于与隔离部件300结合的汇流条200的内径。因此,汇流条200紧贴于隔离部件300。即,汇流条200牢牢地固定于隔离部件300。
如上,隔离部件300上具有用于装配汇流条200的装配部310,因此无需另外的组装夹具等组装结构及作业人员的进一步加工,因此能够减少作业时间、节省作业费用。
以下参见图1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1的工作及效果。
作业人员首先在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配置结合有多个汇流条200的多个隔离部件300且将多个隔离部件300配置成构成同心圆排列。具体来讲,将汇流条200装配在隔离部件300的装配部310。汇流条200装配于装配部310后,汇流条200的下部和第一装配部311接触,汇流条200的两侧部接触第二装配部312。在此,隔离部件300的外径和与隔离部件300结合的汇流条200的内径相同,因此汇流条200紧贴于隔离部件300以牢牢地固定于隔离部件300。
之后,将熔融树脂状态的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的二次成型材料400在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上凝固,从外部密封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在此,隔离部件300与汇流条200处于结合状态,因此通过防止将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时隔离部件300向圆周方向移动以防止因汇流条200的绝缘距离减少而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二次成型材料400凝固将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固定于端子支座部100的情况下,在凸出部位结合模盖500以完成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组装。
如上,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通过包括第一装配部311与第二装配部312的装配部310防止向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注入二次成型材料400时隔离部件300移动,因此汇流条200的绝缘距离不会减少,从而能够防止绝缘性能下降。
并且,减少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发生未注塑空间,从而能够最小化组装时发生的异物混入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的未注塑空间降低绝缘性能的情况。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凹部分解立体图,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汇流条与隔离部件的组装状态的示意图。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1进行说明。在此,省略对第二实施例的内容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汇流条200上具有向装配部310凸出的装配凸起210。装配凸起210分别形成于汇流条200的两侧部。
装配部310上具有用于插入装配凸起210的装配孔部313。装配部310从隔离部件300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汇流条200的下部接触。并且,装配部310上与装配凸起21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装配孔部313。本实施例示出装配部310上形成有用于插入装配凸起210的装配孔部313,但不限于此,可根据情况变更为槽部形态。
装配孔部313可具有与相邻的装配孔部313的位置距离W1相同的位置距离W2。在此,位置距离表示装配部310的端部与装配孔部313之间的距离。因此,汇流条200可配置成彼此具有相同的绝缘距离。
以下参见图1至图3及图6、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1的工作及效果进行说明。
作业人员首先在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配置结合有多个汇流条200的多个隔离部件300且将多个隔离部件300配置成构成同心圆排列。具体来讲,形成于汇流条200的装配凸起210插入到装配部310的装配孔部313。在此,隔离部件300的外径和与隔离部件300结合的汇流条200的内径相同,因此汇流条200紧贴到隔离部件300以牢牢地固定于隔离部件300。
之后,将熔融树脂状态的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注入到收容空间部110的二次成型材料400在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上凝固,从外部密封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在此,隔离部件300与汇流条200处于结合状态,因此通过防止将二次成型材料400注入到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时隔离部件300向圆周方向移动以防止因汇流条200的绝缘距离减少而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二次成型材料400凝固而将汇流条200与隔离部件300固定于端子支座部100的情况下,在凸出部位结合模盖500以完成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组装。
如上,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通过相结合装配凸起210与装配孔部313防止向端子支座部100的收容空间部110注入二次成型材料400时隔离部件300移动,因此汇流条200的绝缘距离不会减少,从而能够防止绝缘性能下降。
并且,减少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发生未注塑空间,从而能够最小化组装时发生的异物混入汇流条200的下部及汇流条200之间的未注塑空间降低绝缘性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例示而已,本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在此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及得到等同的其他实施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为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支座部,其形成有上部开口的收容空间部;
多个汇流条,其插入到所述收容空间部且构成同心圆排列,由含有绝缘材质的物质构成;
多个隔离部件,其配置于多个所述汇流条之间且与所述汇流条相接;以及
二次成型材料,其注入到所述收容空间部固定所述汇流条与所述隔离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部件上具有用于装配所述汇流条的装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包括:
第一装配部,其从所述隔离部件的外围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下部接触;以及
第二装配部,其从所述隔离部件的两侧端部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一体,并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两侧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配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装配部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形成有向所述装配部凸出的多个装配凸起,
所述装配部具有用于所述装配凸起插入的装配孔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部从所述隔离部件向外侧延长形成且与所述汇流条的下部接触,与所述装配凸起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所述装配孔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凸起分别形成于所述汇流条的两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部件的外径和与所述隔离部件结合的所述汇流条的内径相同。
CN201821125784.0U 2017-08-31 2018-07-17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Active CN2084793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10614A KR102488443B1 (ko) 2017-08-31 2017-08-31 차량용 구동모터의 터미널 어셈블리
KR10-2017-0110614 2017-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9349U true CN208479349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5784.0U Active CN208479349U (zh) 2017-08-31 2018-07-17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88443B1 (zh)
CN (1) CN20847934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85135A1 (en) * 2019-12-17 2022-12-01 Lg Innotek Co., Ltd.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4103B2 (ja) * 2005-10-05 2011-03-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電部材
KR101900502B1 (ko) * 2012-04-18 2018-09-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구동모터의 터미널유닛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652811B2 (ja) * 2015-10-27 2020-02-26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88443B1 (ko) 2023-01-13
KR20190024052A (ko)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4162B1 (en) Terminal block connection structure i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2195382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电机的端子组件
US9960531B2 (en) Cable connector
CN104467294B (zh) 电机
KR20150015485A (ko) 스테이터 및 스테이터의 제조 방법
US20210344156A1 (en) Conne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210200A (zh)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798703B1 (en) Connector
CN208589621U (zh) 用于驱动马达的母线单元及包括其的端子组件
WO2013022117A1 (en)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nector
JP2007135339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用バスバ結合ユニット
US20200014276A1 (en) Feeding body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08479349U (zh) 车辆用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JP2018050417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CN104836360A (zh) 定子绕组端部绝缘框架、塑封定子总成及塑封电机
CN105322681B (zh) 车辆用电力供应装置及适用于此的绝缘结构
CN104836389A (zh) 防止绝缘框架大面积外露的方法及塑封定子总成
CN106332479A (zh) 移动终端、壳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2808951A1 (en) Terminal block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JP2015042109A (ja) 端子台
JP6630315B2 (ja) ノイズ低減ユニット
US11660793B2 (en) Conductive member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WO2015096018A1 (en) Modularized Speed Sensor
KR102579445B1 (ko) 시동 발전기
CN211086335U (zh) 一种轮速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