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6534U -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76534U CN208476534U CN201821043564.3U CN201821043564U CN208476534U CN 208476534 U CN208476534 U CN 208476534U CN 201821043564 U CN201821043564 U CN 201821043564U CN 208476534 U CN208476534 U CN 208476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detection
- notch
- inner race
- bearing in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包括有旋转盘,旋转盘外部设有挡料筒,挡料筒左侧设有1个缺口,缺口处设有挡板,挡板底部设有1个槽口,旋转盘的边缘从槽口处伸出,槽口上设有1个出料口,挡板外侧设有1块送料板,送料板靠近挡板一侧设有送料槽,送料槽头端处设有1个沟道检测模具,沟道检测模具包括有第一检测块、第二检测块,2个检测块之间设有1个开口,开口后侧的沟道检测模具上设有送料通道,送料通道前、后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内部各设1个与送料通道贯通的送料孔,第二检测块的送料孔内壁上设有沟道检测凸块。该设备能够自动对轴承内圈是否加工有沟道进行检测,避免未加工沟道的内圈混入其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属于轴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最为广泛使用的零部件之一。生活中常见的轴承结构大致包括有以下几个部分:内圈、外圈、滚动体以及保持架,在内圈外壁和外圈内壁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沟道,沟道之间卡入有滚动体,而滚动体又固定在保持架上。因此轴承的组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内圈和外圈的沟道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清洗,清洗完以后才是各个零部件的组装。故在轴承的组装之前先保证外圈和内圈上加工出相应的沟道。但是现目前轴承加工企业并没有对是否加工出沟道进行检测的设备。之所以没有相应的设备,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严格把控每个生产环节,即可杜绝没有加工沟道的零件混入其中。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加工的轴承尺寸也是越来越小,尺寸越小的轴承,其零件加工过程中越容易将一些未加工零件混入已加工好的零件中去,而且肉眼难以甄别。因此,对于一些小尺寸轴承加工,其沟道的加工设备必不可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该设备能够自动对轴承内圈是否加工有沟道进行检测,避免未加工沟道的内圈混入其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包括有旋转盘,旋转盘外部设有挡料筒,挡料筒左侧设有1个缺口,缺口处设有挡板,挡板底部设有1个槽口,旋转盘的边缘从槽口处伸出,槽口上设有1个出料口,挡板外侧设有1块送料板,送料板靠近挡板一侧设有送料槽,送料槽头端处设有1个沟道检测模具,沟道检测模具包括有第一检测块、第二检测块,2个检测块之间设有1个开口,开口后侧的沟道检测模具上设有送料通道,送料通道前、后的第一检测块和第二检测块内部各设1个与送料通道贯通的送料孔,第二检测块的送料孔内壁上设有沟道检测凸块。
前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中,所述送料槽上方设有压料板。
前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中,所述送料槽上设有1个弧形缺口,旋转盘的边缘从槽口处伸出至弧形缺口处。
前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中,所述沟道检测凸块对称设置在送料孔的左右两侧,为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盘将轴承内圈从出料口处送至送料槽中,随着旋转盘不断地将轴承内圈送出,在挤压作用下,轴承内圈沿着送料槽不断向前移动至沟道检测模具处,若轴承内圈上加工有沟道则其可以顺利从第二检测块的送料孔送出,若轴承上未加工有沟道,则轴承内圈卡在沟道检测凸块处,人工将其取出即可,从而实现对轴承内圈是否加工有沟道进行检测,整个过程中几乎可以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检测效率快。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送料板与挡板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3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送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沟道检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旋转盘,2-挡料筒,3-挡板,4-槽口,5-出料口,6-送料板,7-送料槽,8-沟道检测模具,9-第一检测块,10-第二检测块,11-送料通道,12-送料孔,13-沟道检测凸块,14-压料板,15-弧形缺口,16-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如附图1-6所示,包括有1个旋转盘1,旋转盘1底部连接有电机驱动机构,旋转盘1外部设有挡料筒2,挡料筒2固定在安装架体上,在挡料筒2的左侧设有1个缺口,该缺口处设有一块挡板3,挡板3底部设有1个槽口4,使得旋转盘1的边缘可以从槽口4处伸出,槽口4上设有1个出料口5,挡板3外侧设有1块送料板6,送料板6也固定在安装架体上,送料板6靠近挡板3一侧设有1个送料槽7,送料槽7的尾部为封闭状态,头端导通,送料槽7头端处设有1个沟道检测模具8,沟道检测模具8包括有第一检测块9、第二检测块10,2个检测块之间设有1个开口,开口后侧的沟道检测模具8上设有送料通道11,送料通道11前、后的第一检测块9和第二检测块10内部各设1个与送料通道11连通的送料孔12,第一检测块9的送料孔12位置对应送料槽7,第二检测块10的送料孔12内壁上设有沟道检测凸块13。
使用过程中,将待检测的轴承内圈16倒入旋转盘1中,旋转盘1在底部的电机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不断旋转,从而将旋转盘1上的轴承内圈16整平,轴承内圈16在旋转盘1的离心力作用下,有向外抛出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到挡料筒2的阻挡,故无法抛出。当旋转盘1转动至挡板3处时,旋转盘1上的轴承内圈16从出料口5处抛出,抛出的轴承内圈16受到送料槽7侧壁的阻挡,掉落至送料槽7中,送料槽7的另外一侧紧挨着挡板3,轴承内圈16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掉落至送料槽7后会沿着送料槽7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面的轴承内圈16不断地掉落至送料槽7中从而在相互之间的挤压力作用下,将轴承内圈16顺着送料槽7送出,并进入到沟道检测模具8中。轴承内圈从第一检测块9的送料孔12送出,通过送料通道11进入到第二检测块10的送料孔12中。轴承内圈16的外壁上加工有沟道,则其中间的厚度小于两端的厚度,具体结构如附图6所示,由于设置有沟道检测凸块13从而使得第二检测块10上的送料孔12变窄,若轴承内圈16上加工有沟道,则可以从该变窄的送料孔12通过,若轴承内圈16上未加工有沟道,则轴承内圈16卡在该送料孔12处,一部分外露在送料通道11处。此时工人通过工具将该未加工有沟通的轴承内圈16从送料通道11的开口处取出即可。从而实现对轴承内圈16是否加工有沟通进行检测。
所述送料槽7上方设有压料板14,轴承内圈16的检测过程中必须保证沿着送料槽7送出的轴承内圈16是平整放置的,故在其上设置有压料板14,避免轴承内圈16在相互之间的挤压力作用下上翘。
所述送料槽7上设有1个弧形缺口15,旋转盘1的边缘从槽口4处伸出至弧形缺口15处。旋转盘1的表面与送料槽7的表面平齐,保证从出料口5处送出的轴承内圈16均能够掉落至送料槽7处。
所述沟道检测凸块13对称设置在送料孔12的左右两侧,为三角形结构。由于轴承内圈16是平整放置的,故沟道检测凸块13左右对称设置时,才可以实现对沟道的检测,而设置为三角形结构,使得该处的送料孔12刻度逐渐变窄,使得轴承内圈16能够平顺进入并通过该送料孔12。避免轴承内圈16进入到送料孔12中时直接撞击在沟道检测凸块13,容易弹出。
Claims (4)
1.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旋转盘(1),旋转盘(1)外部设有挡料筒(2),挡料筒(2)左侧设有1个缺口,缺口处设有挡板(3),挡板(3)底部设有1个槽口(4),旋转盘(1)的边缘从槽口(4)处伸出,槽口(4)上设有1个出料口(5),挡板(3)外侧设有1块送料板(6),送料板(6)靠近挡板(3)一侧设有送料槽(7),送料槽(7)头端处设有1个沟道检测模具(8),沟道检测模具(8)包括有第一检测块(9)、第二检测块(10),2个检测块之间设有1个开口,开口后侧的沟道检测模具(8)上设有送料通道(11),送料通道(11)前、后的第一检测块(9)和第二检测块(10)内部各设1个与送料通道(11)贯通的送料孔(12),第二检测块(10)的送料孔(12)内壁上设有沟道检测凸块(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7)上方设有压料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7)上设有1个弧形缺口(15),旋转盘(1)的边缘从槽口(4)处伸出至弧形缺口(15)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检测凸块(13)对称设置在送料孔(12)的左右两侧,为三角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43564.3U CN208476534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43564.3U CN208476534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76534U true CN208476534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1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43564.3U Active CN208476534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76534U (zh) |
-
2018
- 2018-07-03 CN CN201821043564.3U patent/CN2084765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476534U (zh) | 一种轴承内圈沟道的检测设备 | |
CN107140419B (zh) | 一种工件检测流水线及其分料机构 | |
CN108817906B (zh) | 一种管状电机微动开关组装设备 | |
CN207001634U (zh) | 工件检测流水线及其分料机构 | |
CN216911112U (zh) | 一种物料自动检测筛选结构 | |
CN203343271U (zh) | 管型件内向外冲孔的装置 | |
CN214052630U (zh) | 一种金属制品的检测装置 | |
CN212310671U (zh) | 冲床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2475116U (zh) | 一种用于斗式提升机料斗冲压成型的自动送料机构 | |
CN213678979U (zh) | 家具板材上料装置 | |
CN210548081U (zh) | 粉末送料机构 | |
CN208948351U (zh) | 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 | |
CN208476535U (zh) | 一种可适应多种规格轴承外圈的沟道检测设备 | |
CN111687330A (zh) | 冲床自动上料装置 | |
CN205732666U (zh) | 自动成型送料机构 | |
CN215583035U (zh) | 卸料自动复位装置 | |
CN210012295U (zh) | 连续送料装置 | |
CN107952904B (zh) | 一种电机铁芯散片的单片理片装置 | |
CN218361557U (zh) | 一种旋压机辅助上下料装置 | |
CN219849506U (zh) | 一种反应釜出料装置 | |
CN217223320U (zh) | 一种工件加工用冲压机器人 | |
CN216856903U (zh) | 球磨机定位装置 | |
CN210036698U (zh) | 一种搓丝机检验装置 | |
CN215088911U (zh) | 汽车冲压用连续自动测高装置 | |
CN215709690U (zh) | 一种圆帽类零件的输送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