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1482U -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1482U
CN208471482U CN201820413788.2U CN201820413788U CN208471482U CN 208471482 U CN208471482 U CN 208471482U CN 201820413788 U CN201820413788 U CN 201820413788U CN 208471482 U CN208471482 U CN 208471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assembly
walking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37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东
孙永武
柴正均
张学哲
朱学辉
陈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lectrification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37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1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1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1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组件、举升臂组件、折叠液压支腿组件、轮毂轮胎组件、行走及驱动组件、行走及转向机构、电磁制动器组件、组合车桥组件及矩形的底盘,所述举升臂组件固定在底盘上的旋转装置上,举升臂组件的末端装有作业平台组件,组合车桥组件装载于底盘的两侧,折叠液压支腿组件固定于底盘的四个端角区域;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行走及转向机构分别设置在底盘的前后端,驱动组件和行走及转向机构上均设有电磁制动器组件;施工效率高,缩短了作业时间;能适应多种地形,全地形行驶,360°回转;平台可伸缩,面积大,功能全,荷载重,稳定性强、配置全、举升高度大;安全可靠性高,降低了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车,具体说是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背景技术
铁路四电工程之接触网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以下简称三电工程)施工进度和成品保护,一直受制于铁路线下工程施工单位和铁路局批复施工时间短的制约。由于路基、桥梁没有连续贯通,接触网基础施工滞后,三电工程施工缺少有效的作业面;钢轨锁定后,铁路施工按工程线管理,作业时间更少,工期锁定不变。施工企业的习惯做法,就是采取人海战术和增加轨行设备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时间,挤工期,以确保工期如期实现。抢工期伴随着施工工艺缺陷的不断涌现和安全风险的增加,不断克服缺陷、消除安全风险成为施工企业的魔咒周而复始伴随整个施工过程。
以铁路接触网施工之上部作业,围绕接触网支柱上的零部件安装吊悬安装,导线调整给以表述。传统的作业方式下,上部作业流程如下:上部作业工要在线路上登杆作业,安装腕臂底座—安装棒式绝缘子---安装腕臂,由四名人员推行梯车,安装吊悬及承力索、接触线零件—导线调整,该过程中杆上人员存在高空坠落风险,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伴随整个施工过程。
针对当前铁路通信、电力及接触网上部作业现场施工人员老龄化、施工效率低、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风险伴随始终的情况,研发了全地形行驶多功能作业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针对当前铁路通信、电力及接触网上部作业现场施工效率低、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风险伴随始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组件、举升臂组件、折叠液压支腿组件、轮毂轮胎组件、行走及驱动组件、行走及转向机构、电磁制动器组件、组合车桥组件及矩形的底盘,所述举升臂组件固定在底盘上的旋转装置上,举升臂组件的末端装有作业平台组件,组合车桥组件装载于底盘的两侧,折叠液压支腿组件固定于底盘的四个端角区域;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行走及转向机构分别设置在底盘的前后端,驱动组件和行走及转向机构上均设有电磁制动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平台组件包括工作平台、液压卷扬机、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立柱;立柱与工作平台焊接连接,立柱上的上下两孔分别与举升上臂平衡杆和举升上臂用穿轴连接;液压卷扬机安装在工作平台护栏,沿护栏可以调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由气源接口及开关、 220v/380v电源接口及漏电保护器、液压多路换向阀组成,换向阀控制工作平台的升降、回转、卷扬机工作,气源及电源接口位设有防雨罩。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臂组件包括回转臂、上臂、下臂、上臂平衡杆、竖臂、上臂油缸、下臂平衡杆、下臂油缸、回转体液压马达、回转体;回转体与底盘上的旋转装置连接,回转体与回转臂硬连接,启动回转体液压马达带动回转臂回转,回转臂带动下臂、竖臂、上臂从而使工作平台做°回转;回转臂、下臂、竖臂、上臂连接处及安装平衡杆处镶有自润滑轴套,用对应穿轴按图示关系装配固定;操作工作台上的上臂油缸、下臂油缸控制阀,上、下臂随油缸做同方向运动,上臂与工作台立柱连接,从而带动工作台实现升降;上臂平衡杆与下臂平衡杆从动,自动调节工作台,使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液压支腿组件由腿座、支腿、伸缩腿、支脚、油缸、限位调节杆组成;腿座上下两个孔有轴分别与油缸缸体耳环和支腿相铰接,腿座固定在车辆四个角;伸缩腿插入支腿用限位调节杆固定于支腿对应孔位,调节长度毫米;支脚与伸缩腿端部耳座相铰接,可自适应地面平整度。
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轮胎组件包括轮胎和轨轮,轨轮纵断面轮廓线与钢轨横断面轮廓一致,轨轮安装在行走马达输出轴和转向半轴上,轨轮端部个螺栓的分布圆与轮胎的钢圈的个螺栓孔分布圆直径相同,在路基上行驶时将实心轮胎安装上,拆下轮胎后又可通过轨轮在铁路上行驶;轮胎为实心免维护胎。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包括油缸底座、油缸、支撑座、支撑臂、马达座、马达、轴套、半轴及支撑锁紧杆,油缸底座上部与油缸相铰接,油缸底座底部与底盘固定连接;支撑臂左右各一个,左右支撑臂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设有中间耳座支撑臂与支撑座的末端相铰接,中间耳座与油缸活塞杆的输出末端相铰接,马达座与支撑臂下端固定连接,马达座上安装有马达;轴套用螺栓固定在马达座上;启动车辆平台上控制行走及驱动组件的多路换向阀,油缸活塞伸出,支撑臂回转落下,将支撑锁紧杆插入对应孔位并使之落入支撑座上的卡槽上,启动马达,实现车辆前进后退,收起支撑臂时,将支撑锁紧杆拔出,启动换向阀,油缸活塞缩进,带动支撑臂回转收起。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油缸、空心轴、连杆、拉杆、凸台、三角臂半轴总成及穿钉,空心轴与行走转向机构支撑臂焊接连接,空心轴径向垂直方向按转向油缸安装尺寸焊接油缸固定卡,将转向油缸固定在此位置,空心轴两端镶入凸台,三角臂半轴总成用穿钉固定在凸台处,连杆一端安装在拉杆上并保持可转动,另一端与转向油缸的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拉杆的两端与三角臂半轴总成均铰接,调整三角臂半轴总成与空心轴轴线一致,将转向油缸的活塞杆套入防尘套,活塞杆伸出二分之一至中线位置,锁紧活塞杆螺帽和连杆与拉杆连接处螺帽,固定连杆;启动车辆平台上对应的换向阀,驱动转向油缸活塞杆缩进、伸出,带动连杆进而带动拉杆沿轴线方向左右运动,三角臂半轴总成绕穿钉做正反方向做转角运动,从而实现车辆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制动器组件包括L型连接杆、制动器盖、制动器、矩形电磁铁;L型连接杆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或行走及转向机构上,并用锁紧螺丝锁住,另一端与制动器盖耳环连接,用螺母锁住,矩形电磁铁位于制动器内;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在铁路上工作时,将L型连接杆的三个锁紧螺丝松开,使制动器与钢轨自然接触后,固定锁紧螺丝,驻停作业时,启动电磁制动器处于通电制动状态;不作业时,松开锁紧螺丝,将L型连接杆旋转90°,锁紧螺丝固定即可,车辆在铁道上行驶,电磁制动器组件处于断电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车桥组件包括一号车桥、二号车桥、三号车桥、气囊千斤顶;一号车桥铺设在钢轨间,二号车桥的一端与一号车桥相铰接,二号车桥的另一端部穿钉与车桥端部相铰接,可沿限位块反向转动,车辆侧向上下道,一号车桥、二号车桥、三号车桥受力,两只气囊千斤顶充气升高,三号车桥上限位块绕三号车桥的穿钉反向旋转压在二号车桥上,三号车桥、二号车桥形成整体桥,车辆沿车桥组件上下铁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特点是:(1)施工效率高,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作业人员和辅助施工人员;(2)能适应多种地形,全地形行驶,360°回转;(3)平台可伸缩,面积大,功能全,荷载重,稳定性强、配置全、举升高度大;(4)安全可靠性高,结束了铁路“三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大、劳动强度高的历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作业平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举升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折叠液压支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折叠液压支腿组件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轨轮轮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行走及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支撑座部件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行走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三角臂半轴总成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侧向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电磁制动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组合车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与组合车桥组件相配套的气囊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实施例轨道上行走及驱动组件和行走及转向机构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实施例在路基(陆地)段工作状态及折叠液压支腿组件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中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作业平台组件、11-工作平台、12-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13-立柱、14-液压卷扬机、15-工作平台护栏、 2-举升臂组件、21-回转臂、22-上臂、23-下臂、24-上臂平衡杆、25- 竖臂、26-上臂油缸、27-下臂平衡杆、28-下臂油缸、29-回转体液压马达、210-回转体、211-旋转装置、3-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1-腿座、 32-支腿、33-伸缩腿、34-支脚、35-限位调节杆、36-一号油缸、4- 轮毂轮胎组件、41-轮胎42-钢圈43-轨轮、5-行走及驱动组件、51-油缸底座、52-二号油缸、53支撑座、54-支撑臂、55-马达座、 56-马达、57-轴套、58-半轴、59-支撑锁紧杆、510-卡槽、6-行走及转向机构、61-转向油缸、62-空心轴、63-连杆、64-拉杆、65-凸台、 66-三角臂半轴总成、67-穿钉、7-电磁制动器组件、71-制动器、72- 制动器盖、73-L型连接杆、74锁紧螺丝、8-组合车桥组件、81-一号车桥、82-二号车桥、83-三号车桥、84-限位块、85-气囊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总体说明
该项实用新型是一种既可以在新建铁路路基上和工程线铁路轨道上行驶,也可以在运营线路上行使的全地形行驶多功能作业车。在铁路与路肩处3分钟即可快速铺设组合车桥,作业车沿组合车桥快速上、下铁路,在特殊地形实现车辆横向行驶移动;具体包括作业平台组件1、举升臂组件2、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轮毂轮胎组件4、行走及驱动组件5、行走及转向机构6、电磁制动器组件7、组合车桥组件8及矩形的底盘9,所述举升臂组件2固定在底盘9上的旋转装置 211上,举升臂组件2的末端装有作业平台组件1,组合车桥组件8 装载于底盘9的两侧,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固定于底盘9的四个端角区域;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5、行走及转向机构6分别设置在底盘9 的前后端,驱动组件5和行走及转向机构6上均设有电磁制动器组件 7;
(二)组件描述及说明
1、作业平台组件
如图2,作业平台组件包括工作平台11、液压卷扬机、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12及立柱13;立柱13与工作平台11焊接连接,立柱上的上下两孔分别与举升上臂平衡杆和举升上臂用穿轴连接。液压卷扬机14安装在工作平台护栏15上,沿护栏15可以调整位置。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由气源接口及开关、220v/380v电源接口及漏电保护器、液压多路换向阀组成,换向阀控制工作平台的升降、回转、卷扬机工作,气源及电源接口位设有防雨罩。
2、举升臂组件
如图3,举升臂组件2包括回转臂21、上臂22、下臂23、上臂平衡杆24、竖臂25、上臂油缸26、下臂平衡杆27、下臂油缸28、回转体液压马达29、回转体210;回转体210与底盘上的旋转装置连接,回转体210与回转臂21硬连接,启动回转体液压马达29带动回转臂回转,回转臂带动下臂23、竖臂25、上臂22从而使工作平台做 360°回转;回转臂21、下臂23、竖臂25、上臂22连接处及安装平衡杆处镶有自润滑轴套,用对应穿轴按图示关系装配固定;操作工作台上的上臂油缸、下臂油缸控制阀,上、下臂随油缸做同方向运动,上臂与工作台立柱连接,从而带动工作台实现升降;上臂平衡杆24 与下臂平衡杆27从动,自动调节工作台,使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3、折叠液压支腿组件
如图4,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由腿座31、支腿32、伸缩腿33、支脚34、一号油缸36、限位调节杆35组成;图4为收起状态,图5为落下后工作状态;腿座31上下两个孔有轴分别与一号油缸36 缸体耳环和支腿32相铰接,腿座31固定在车辆四个角;伸缩腿 33插入支腿32用限位调节杆35固定于支腿32对应孔位,调节长度500毫米。支脚34与伸缩腿33端部耳座相铰接,可自适应地面平整度。
折叠液压支腿组件左侧两个的油路和右侧两个的油路(见液压
系统图17)分别控制左右侧支腿动作。
4、轨轮轮胎组件
如图6,所述轮毂轮胎组件4包括轮胎41和钢圈42,轮胎41纵断面轮廓线与钢轨横断面轮廓一致,轮胎41安装在行走马达输出轴和转向半轴上,轨轮端部46个螺栓的分布圆与轮胎41的钢圈的6个螺栓孔分布圆直径相同,在路基上行驶时将实心轮胎41安装上,拆下轮胎41后又可通过钢圈42在铁路上行驶;轮胎41为实心免维护胎,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可靠的稳定性。
5、行走及驱动组件
如图7,行走及驱动组件5包括油缸底座51、二号油缸52、支撑座53、支撑臂54、马达座55、马达56、轴套57、半轴58及支撑锁紧杆59,油缸底座51上部与二号油缸52相铰接,油缸底座 51底部与底盘9固定定连接;支撑臂54左右各一个,左右支撑臂54 之间设有连接板541,连接板541的中部设有中间耳座542支撑臂54 与支撑座53的末端相铰接,中间耳座542与油缸活塞杆的输出末端相铰接。马达座55与支撑臂54下端固定连接,马达座55上安装有马达56;轴套57用M10螺栓固定在马达座55上。所有转动的铰链处镶有自润滑轴套。
启动车辆平台上控制行走及驱动组件的多路换向阀,二号油缸 52活塞伸出,支撑臂54回转落下,将支撑锁紧杆59插入对应孔位并使之落入支撑座53上的卡槽510上,启动马达56,实现车辆前进后退,收起支撑臂时,将支撑锁紧杆59拔出,启动换向阀,二号油缸 52活塞缩进,带动支撑臂54回转收起。保持油缸在稳压状态,降低油缸在车辆行驶时负荷同时提高车辆行驶中的稳定性。
6、行走转向机构
如图9所示,所述行走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油缸61、空心轴62、连杆63、拉杆64、凸台65、三角臂半轴总成66及穿钉67,空心轴62与行走转向机构支撑臂焊接连接,空心轴62径向垂直方向按转向油缸61安装尺寸焊接油缸固定卡,将转向油缸61固定在此位置,空心轴62两端镶入凸台65,三角臂半轴总成66用穿钉67固定在凸台 65处,连杆63一端安装在拉杆64上并保持可转动,另一端与转向油缸61的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拉杆64的两端与三角臂半轴总成66均铰接,调整三角臂半轴总成66与空心轴62轴线一致,将转向油缸61的活塞杆套入防尘套,活塞杆伸出二分之一至中线位置,锁紧活塞杆螺帽和连杆与拉杆连接处螺帽,固定连杆;启动车辆平台上对应的换向阀,驱动转向油缸61活塞杆缩进、伸出,带动连杆63 进而带动拉杆64沿轴线方向左右运动,三角臂半轴总成66绕穿钉 67做正反方向做转角运动,从而实现车辆转向。侧向行驶转向机构与上图原理一致,结构不同点在于,将减震块1安放在轴座顶部4个固定螺栓处,四个螺栓与车辆底盘对应孔固定,凸台轴端部的螺纹孔与转向油缸端部螺纹孔一致,将转向油缸旋入凸台轴螺纹孔,用锁紧螺母锁紧,凸台轴放在轴座位置,用4个螺栓将轴座盖与轴座连接固定。
7、电磁制动器组件
如图12所示,电磁制动器组件包括L型连接杆73、制动器盖72、制动器71及矩形电磁铁;L型连接杆73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5或行走及转向机构6上,并用锁紧螺丝74锁住,另一端与制动器盖72耳环连接,用螺母锁住,矩形电磁铁位于制动器71内,用环氧树脂灌注做防水处理,用16只M6的螺丝将制动器与制动器盖连接固定;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在铁路上工作时,将L型连接杆 73的三个锁紧螺丝松开74,使制动器71与钢轨自然接触后,固定锁紧螺丝74,驻停作业时,启动电磁制动器处于通电制动状态;不作业时,松开锁紧螺丝74,将L型连接杆73旋转90°,锁紧螺丝固定即可,车辆在铁道上行驶,电磁制动器组件处于断电状态并始终与轨道保持滑动接触状态。
8、组合车桥组件
如图13、图14所示,组合车桥组件组合车桥为作业车侧向上下道提供便捷,包括一号车桥81、二号车桥82、三号车桥83及气囊千斤顶;一号车桥81铺设在钢轨间,二号车桥82的一端与一号车桥81相铰接,三号车桥83端部U孔和┏型限位块84可以自适应地形,二号车桥82的另一端部穿钉与三号车桥83端部相铰接,可沿限位块84反向转动,车辆侧向上下道,一号车桥81、二号车桥82、三号车桥83受力,两只气囊千斤顶85充气调节至高度最大 70公分,三号车桥83上限位块绕三号车桥83的穿钉反向旋转压在二号车桥82上,三号车桥83、二号车桥82形成整体桥,车辆沿车桥组件上下铁路。
(三)特点:
1、该作业车体积小,重量轻,承载力大,稳定性可靠,运行平稳,工作准备时间短,上下铁道快捷,适用全地形。
车辆参数:
车身尺寸:长X宽X高3850X1950X2100。
整车质量:1800Kg
车辆动力:柴油机24马力
车辆驱动方式:双液压马达
车辆行驶:轮胎/轨轮
2、车辆行驶在轨道上,通过液压驱动,放下轨轮与钢轨接触,顶起侧向上下铁路轮,使其升高至轨面10公分左右,用锁紧杆将轨轮支承臂与支承座锁紧,启动轨轮液压马达驱动轨轮行驶。在路基上,同样启动轨轮液压马达驱动轨轮带动轮胎着地行驶
3、与营业线上火车的避让功能,将随车配置的组合车桥铺好,启动侧向上下道液压马达,车辆沿车桥下铁路至路基安全位置。由路基上轨道和在轨道上下到路基,轻松自如,如履平地。
4、作业平台,平台可伸缩,面积大,功能全,荷载重,举升高度可满足隧道内接触网吊柱安装需求。在作业平台护栏上部两侧设置两个滑轮,利用卷扬机将所需安装的零部件快速提升至符合人体力学的位置,作业人员轻松作业。作业平台自锁功能,当作业时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自锁,液压系统出现故障手动泄压可降下工作台。平台下降后车辆方可运行。平台护栏处设置有380V/220V电源接口/气源接口/ 车辆行驶、工作台控制阀,满足施工用电/照明/用气需要。消除了电源线和气管过长的安全隐患。
作业平台参数
尺寸:宽度X长度800X1200/1700。
荷载:300Kg
回转半径:2800毫米,
极限回转半径3900毫米
5、举升臂选型为折臂式结构,可以有效避开障碍物,无死角将工作台举升到所需位置举升高度,7500毫米。
6、车辆设备配置齐全,采用柴油发电机组机为液压源提供动力和施工照明和空压机用电,车上设备为:
(1)、空压机永磁990X1 12Kg.f
(2)、液压马达卷扬机800Kg,最大提升速度10m/min
(3)、气动扭力扳手
7、车辆工作稳定性。在不同地形使用相应的支撑腿,路基段使用可调节长度的液压曲臂腿,一键操作即可快速收放支腿,消除了L 型伸缩式支腿的复杂结构和作业准备时间,如图16,将电磁制动器固定螺栓松开旋转至与地面垂直锁紧。在轨道上作业时,轨轮轴上安装有4只电磁制动器,随轨轮收起放下,电磁制动器处于断电状态时,轨轮旋转车辆运行,当工作台工作时,启动电磁制动器与钢轨吸附为整体,如图16,实现车辆驻停、制动。车辆移动时,下降工作平台,关闭电磁制动器,方可操作车辆移动。在轨道曲线区间作业,风力达到4级以上时,应同时启用液压曲臂腿支撑如图16所示。
8、车辆及工作台操控。工作台、举升臂、车辆行驶及转向、轨轮支架旋转收放,均采用液压控制,在车辆平台位置设置液压源,为车辆行驶和动作机构提供动力,车辆行驶、方向控制、折叠液压支腿组件由设在平台上的多路换向阀(二)控制,工作台升降、回转、卷扬机由设在工作台上的多路换向阀控制(一),具体参见图17。
9、车辆侧向上下道。将车辆驶停在路肩合适位置,操作液压支腿,顶起车身,按侧向轮间距铺设好组合车桥,用U型锁紧杆将组合车桥锁住,使之保持适应地形坡度的自然状态,接通气源起动气囊顶起组合车桥,安全无误后,起动车辆侧向行驶至轨道位置,落下轨轮支承架,调整好轨轮与钢轨位置后,顶起4只侧向行驶轮并用锁紧杆将轨轮支承架与支承座锁紧,移动车辆,收起组合车桥和气囊顶。
(四)、优点效果
技术特点:
1、体积小长X宽X高3850X1950X2100。
2、重量轻整车质量:1800Kg
3、全地形行驶,360°回转,辅助侧向上、下道,快速避让轨行车辆,车辆及工作台控制分别为:
车辆侧向行驶为线控
车辆在路基行驶为:手动双路控制,即可在车辆平台控制,也可在工作平台上控制。
4、配置全,可满足铁路接触网、电力、通信高空、隧道内任何作业。
6、车辆人员配置为,二名作业人员,一名辅助人员,根据工期安排,2-3台组成一个接触网上部作业队。
7、彻底告别了梯车侧翻的安全事故。
5、行驶速度适中,最大行驶速度15公里/小时。
8、本车辆应加挂无动力运输平板车装载铁路器材,随作业车同步运行。
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对比分析:
1、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只针对接触网上部作业,完成40正线公里区间施工,对比性强的工序工程量所需直接人工费做分析对比。
表一 利用梯车人工施工完成以下工程量的直接人工费表
说明:1、作业工日=主要人员定额X作业工时定额X工程数量
2、辅助工日指作业辅助人员为配合主要人员完成施工必须配备的普通工人工时
3、人工费中作业人员工日工资350元,普通工人工日工资150 元。
表二 运用轻型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完成以下工程量的直接人工费表
说明:1、作业工日=主要人员定额X作业工时定额X工程数量
2、辅助工日指作业辅助人员为配合主要人员完成施工必须配备的普通工人工时
3、人工费中作业人员工日工资350元,普通工人工日工资150 元。
通过表一和表二计算分析,采用轻型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作业后,由于彻底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了作业人员登杆、下杆时间,零部件全部用液压马达卷扬机吊至工人作业的最佳位置,消除了人拉肩膀抗的动作,消除了作业队推扶梯车的辅助作业人员,作业工时由,427.5个工日降低至220个工日,准备工日由1372.5降低至108.75,直接人工费由 355500元降低至93312.5元,直接人工费支出降低72.7%。这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利用公铁两用作业车作业后,消除了登杆下杆及人员步行时间,从而增加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压缩生产辅助人员数量减少作业准备工时。
2、社会效应对比分析
利用梯车人工施工,始终无法消除梯车侧翻的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登高作业的劳动强度始终无法降低。将轻型全地形行驶作业车引入接触网上部作业后,彻底消除了梯车侧翻的安全隐患,由于大大减少了辅助人员,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为最低,消除登高作业的劳动强度本身就提高了作业效率。此项技术推广后,将彻底结束铁路接触网、电力、通信施工高强度、重体力、施工人员老龄化的状态,铁路四电施工将由劳动密集型的格局转型升级为以机械化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格局。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关系及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平台组件(1)、举升臂组件(2)、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轮毂轮胎组件(4)、行走及驱动组件(5)、行走及转向机构(6)、电磁制动器组件(7)、组合车桥组件(8)及矩形的底盘(9),所述举升臂组件(2)固定在底盘(9)上的旋转装置(211)上,举升臂组件(2)的末端装有作业平台组件(1),组合车桥组件(8)装载于底盘(9)的两侧,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固定于底盘(9)的四个端角区域;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5)、行走及转向机构(6)分别设置在底盘(9)的前后端,驱动组件(5)和行走及转向机构(6)上均设有电磁制动器组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平台组件(1)包括工作平台(11)、液压卷扬机、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12)、立柱(13);立柱(13)与工作平台(11)焊接连接,立柱上的上下两孔分别与举升上臂平衡杆和举升上臂用穿轴连接;液压卷扬机安装在工作平台护栏,沿护栏可以调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接口及工作台控制阀(12)由气源接口及开关、220v/380v电源接口及漏电保护器、液压多路换向阀组成,换向阀控制工作平台的升降、回转、卷扬机工作,气源及电源接口位设有防雨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臂组件(2)包括回转臂(21)、上臂(22)、下臂(23)、上臂平衡杆(24)、竖臂(25)、上臂油缸(26)、下臂平衡杆(27)、下臂油缸(28)、回转体液压马达(29)、回转体(210);回转体(210)与底盘上的旋转装置连接,回转体(210)与回转臂(21)硬连接,启动回转体液压马达(29)带动回转臂回转,回转臂带动下臂(23)、竖臂(25)、上臂(22)从而使工作平台做360°回转;回转臂(21)、下臂(23)、竖臂(25)、上臂(22)连接处及安装平衡杆处镶有自润滑轴套,用对应穿轴按图示关系装配固定;操作工作台上的上臂油缸、下臂油缸控制阀,上、下臂随油缸做同方向运动,上臂与工作台立柱连接,从而带动工作台实现升降;上臂平衡杆(24)与下臂平衡杆(27)从动,自动调节工作台,使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液压支腿组件(3)由腿座(31)、支腿(32)、伸缩腿(33)、支脚(34)、一号油缸(36)、限位调节杆(35)组成;腿座(31)上下两个孔有轴分别与一号油缸(36)缸体耳环和支腿(32)相铰接,腿座(31)固定在车辆四个角;伸缩腿(33)插入支腿(32)用限位调节杆(35)固定于支腿(32)对应孔位,调节长度500毫米;支脚(34)与伸缩腿(33)端部耳座相铰接,可自适应地面平整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轮胎组件(4)包括轮胎(41)和钢圈(42),轮胎(41)纵断面轮廓线与钢轨横断面轮廓一致,轮胎(41)安装在行走马达输出轴和转向半轴上,轨轮端部(46)个螺栓的分布圆与轮胎(41)的钢圈的6个螺栓孔分布圆直径相同,在路基上行驶时将实心轮胎(41)安装上,拆下轮胎(41)后又可通过钢圈(42)在铁路上行驶;轮胎(41)为实心免维护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及驱动组件(5)包括油缸底座(51)、二号油缸(52)、支撑座(53)、支撑臂(54)、马达座(55)、马达(56)、轴套(57)、半轴(58)及支撑锁紧杆(59),油缸底座(51)上部与二号油缸(52)相铰接,油缸底座(51)底部与底盘(9)固定连接;支撑臂(54)左右各一个,左右支撑臂(54)之间设有连接板(541),连接板(541)的中部设有中间耳座(542)支撑臂(54)与支撑座(53)的末端相铰接,中间耳座(542)与油缸活塞杆的输出末端相铰接,马达座(55)与支撑臂(54)下端固定连接,马达座(55)上安装有马达(56);轴套(57)用M10螺栓固定在马达座(55)上;启动车辆平台上控制行走及驱动组件的多路换向阀,二号油缸(52)活塞伸出,支撑臂(54)回转落下,将支撑锁紧杆(59)插入对应孔位并使之落入支撑座(53)上的卡槽(510)上,启动马达(56),实现车辆前进后退,收起支撑臂时,将支撑锁紧杆(59)拔出,启动换向阀,二号油缸(52)活塞缩进,带动支撑臂(54)回转收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及转向机构(6)包括转向油缸(61)、空心轴(62)、连杆(63)、拉杆(64)、凸台(65)、三角臂半轴总成(66)及穿钉(67);空心轴(62)与行走转向机构支撑臂焊接连接,空心轴(62)径向垂直方向按转向油缸(61)安装尺寸焊接油缸固定卡,将转向油缸(61)固定在此位置,空心轴(62)两端镶入凸台(65),三角臂半轴总成(66)用穿钉(67)固定在凸台(65)处,连杆(63)一端安装在拉杆(64)上并保持可转动,另一端与转向油缸(61)的活塞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拉杆(64)的两端与三角臂半轴总成(66)均铰接,调整三角臂半轴总成(66)与空心轴(62)轴线一致,将转向油缸(61)的活塞杆套入防尘套,活塞杆伸出二分之一至中线位置,锁紧活塞杆螺帽和连杆与拉杆连接处螺帽,固定连杆;启动车辆平台上对应的换向阀,驱动转向油缸(61)活塞杆缩进、伸出,带动连杆(63)进而带动拉杆(64)沿轴线方向左右运动,三角臂半轴总成(66)绕穿钉(67)做正反方向做转角运动,从而实现车辆转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制动器组件包括L型连接杆(73)、制动器盖(72)、制动器(71)及矩形电磁铁;L型连接杆(73)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5)或行走及转向机构(6)上,并用锁紧螺丝(74)锁住,另一端与制动器盖(72)耳环连接,用螺母锁住,矩形电磁铁位于制动器
(71)内;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在铁路上工作时,将L型连接杆(73)的三个锁紧螺丝(74)松开,使制动器(71)与钢轨自然接触后,固定锁紧螺丝(74),驻停作业时,启动电磁制动器处于通电制动状态;不作业时,松开锁紧螺丝(74),将L型连接杆(73) 旋转90°,锁紧螺丝固定即可,车辆在铁道上行驶,电磁制动器组件处于断电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车桥组件(8)包括一号车桥(81)、二号车桥(82)、三号车桥(83)及气囊千斤顶;一号车桥(81)铺设在钢轨间,二号车桥(82)的一端与一号车桥(81)相铰接,二号车桥(82)的另一端部穿钉与三号车桥(83)端部相铰接,可沿限位块(84)反向转动,车辆侧向上下道,一号车桥(81)、二号车桥(82)、三号车桥(83)受力,两只气囊千斤顶充气升高(70),三号车桥(83)上限位块绕三号车桥(83)的穿钉反向旋转压在二号车桥(82)上,三号车桥(83)、二号车桥(82)形成整体桥,车辆沿车桥组件上下铁路。
CN201820413788.2U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Active CN208471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788.2U CN2084714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3788.2U CN2084714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1482U true CN208471482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3788.2U Active CN208471482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14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940A (zh) * 2018-03-27 2018-07-24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115056854A (zh) * 2022-07-01 2022-09-16 吉林大学 一种拖挂式工程机械底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3940A (zh) * 2018-03-27 2018-07-24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108313940B (zh) * 2018-03-27 2023-10-27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115056854A (zh) * 2022-07-01 2022-09-16 吉林大学 一种拖挂式工程机械底盘
CN115056854B (zh) * 2022-07-01 2023-09-05 吉林大学 一种拖挂式工程机械底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3940A (zh)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106337329B (zh) 一种轮胎式地铁铺轨车
CN208471482U (zh) 一种全地形行驶轻型作业车
CN103253177B (zh) 自行式槽形梁运输车
CN106044552A (zh) 一种多支腿轮胎式铺轨起重机及施工方法
CN106744558A (zh) 一种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
CN109895798A (zh) 一种铁路电气化施工多功能高空作业车
CN205933122U (zh) 接触网作业台车的伸缩旋转式作业臂及接触网作业台车
CN115465822A (zh) 一种隧道维护作业车组及其作业方法
CN207749373U (zh) 一种伸缩式双向运行横向撤离多功能作业车
CN205044617U (zh) 风力发电机风叶山地自行走运输车
CN2818428Y (zh) 轮胎式吊运梁机
CN203402893U (zh) 一种便携式变压器起吊机
CN111794097A (zh) 一种高架桥防撞护栏安全施工作业车
CN218400764U (zh) 一种中置起吊型单元支架搬运车
CN104709154B (zh) 移动式汽车维修保养工程车
CN215287738U (zh) 一种用于高铁站场铺设道岔的轮胎起重机
CN214057569U (zh) 一种地铁车辆检修用探测装置
CN205932963U (zh) 一种多支腿轮胎式铺轨起重机
CN112897364B (zh) 一种用于gil通管吊装的工装小车
CN212353501U (zh) 公铁两用运输车
CN112357849A (zh) 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
CN204873575U (zh) 一种可穿隧道公铁两用架桥机
CN211472166U (zh)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简易移动吊篮车
CN211004392U (zh) 一种适用于市域车辆检修的平衡悬臂式辅助拆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